|
2008年8月,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儿。然而,“北京奥运会”这五个字,每一个字都是中国的姓氏之一,这您恐怕就不那么清楚了。这些姓氏的渊源在哪儿、如何分布,听我们给您一一道来。 一、北姓 北姓现有人口1710人,其中男性930人,女性780人。在这五个稀有姓氏里,北姓是人口数量最少的,真可谓是稀有中的稀有。北姓虽然人口稀少,但是渊源颇多,一共有四个。 第一个源于姜姓,出自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之后,把蚩尤部落整个迁移至北地,其后裔便以“北”为姓氏,称北氏。第二个源于复姓,出自古代方位所指居住地,属于以居邑方位称谓为氏。是北人氏、北门氏、北官氏、北殷氏、北郭氏、北野氏、北方氏、北狄氏、北海氏、北土氏、北唐氏、北山氏等复姓省文简化所改。第三个源于古癸北部落,出自虞帝第三个妃子癸北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第四个源于古玄菟郡,出自高句丽民族,属于因地为姓且汉化改姓为氏。玄菟郡在中原以北,迁移至中原的高句丽人被当时人称为北人氏,后来这些人也逐渐以之为自称,后省文简化为北氏。 北氏的郡望是玄菟郡。设立于公元前108年的汉武帝元封三年,其辖地是卫氏朝鲜属国沃沮的故地,相当于今天我国辽宁、吉林西部及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一带,郡治大体在咸镜南道境内。到公元前82年时,玄菟郡的郡治迁至今新宾永陵地区,江外之地则划入乐浪郡。高句丽邹牟王(或称朱蒙)于公元前37年西汉元帝时在玄菟郡内建国。高句丽建国时,高句丽人已经在西汉郡县制的管辖之下生活了七十多年。“玄菟”在后来泛指中国北部边塞要地。 二、京姓 京姓现有人口2829人,其中男性943人,女性1886人。京姓有三个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武公姬掘突之子公子段被封于京(今河南郑州荥阳京襄城),其后人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京氏。中学语文课本中那个耳熟能详的春秋典故“郑伯克段于鄢”说的就是郑武公的两个儿子郑庄公和公子段你争我斗、互相倾轧的故事,后来郑庄公技高一筹、公子段被逼自杀。姬段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便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京氏;有的则以逃国名称为姓氏,称共氏;还有的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段氏。京氏、共氏、段氏的这三支族人,同宗同源,皆出自姬姓古郑国。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初期齐国复姓京城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当年愚公的邻居中,就有京城氏一家,他去游学鲁国,回来之后成为了一个手工业者,掌握的冶铁、制车技术可以说是当时先进技术的代表。京城氏用铜器制作了挖掘工具交给愚公,提高了愚公的工效。后来京城氏中的一部分人将自己的姓氏省文简化为了单姓京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李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东郡顿丘人(今河南清丰)。致力于研究今文《易》,曾是孟喜门人焦延寿的学生,后来随同焦延寿一同入京,成为西汉今文《易》学中“京氏学”的开创者。李君明为求在京畿兴旺发达,经过推算,改姓名为京房,其后裔子孙遂以“京”为衍族姓氏。 京姓的郡望分别有:谯郡。西汉将谯县划分在沛郡之下,三国魏王曹操在建安末年将其升格为郡,设置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隋朝将谯郡改为谯州,隋炀帝登基后废州,复名谯郡。唐贞观八年更名为亳州,但还保留谯郡之名。 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公元前104年西汉时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武威郡。公元前121年西汉时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 三、奥姓 奥姓现有人口10866人,其中男性6427人,女性4439人。奥姓人口中,名叫奥运的就有3492人,北京有6人,其中年龄最大的1992年出生,年龄最小的 2001年出生。奥姓的渊源比北姓还多,有五个,且大多源于少数民族。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秘书监,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东汉第十位皇帝汉桓帝刘志是汉章帝的曾孙,在位二十一年。在他执政时期,不满于外戚梁冀专权,因此设置了秘书监,负责掌管刘汉王朝自己的机密。掌秘奥,就是秘书监的首领,由汉桓帝的心腹亲信担任。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秘奥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奥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古匈奴奥达王,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古代东胡库莫奚族部族奥里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库莫奚族”一词,是鲜卑语音译,为今天蒙古语“沙”、“沙粒”、“沙漠”的意思。从含义揣测,这一民族称谓可能因其境内多沙漠而得名。到了隋朝时期,称呼上省去了“库莫”,单称为“奚族”,此后“奚族”就成了库莫奚族的统称。 奥里,在唐朝时期为库莫奚族五部之一奥失部的古老姓氏,是五部首领世袭王族姓氏之一。该部在五代时期为粤质部,而到了辽国统治时期被契丹族征服,变为奥里部。后逐渐汉化,演变为单字汉姓奥氏、奚氏、粤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古肃慎族奥敦(奥屯)部落,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满族中原鄂通氏又作“鄂屯”,汉义为“强盛”,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金国时期旧姓为“奥屯”、“奥敦”。奥敦氏世居鄂通(今黑龙江鹤岗梧桐河流域),后多改为汉字单姓曹氏、鄂氏,少部分改为奥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古代蒙古族部落形式描述,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语音译“奥鲁”,在明朝时期汉译为“老小营”,原专指征戍军人的家属、辎重所在,如同现代的后勤系统。大蒙古汗国时期,男丁充军出征,其家属和童仆按千户在后方或随军从事生产,经营畜群和其它产业,以供应前方,这种组织形式就称为“奥鲁”。后将管理这些后勤系统的官职称谓衍伸为姓氏,称奥鲁氏。奥鲁氏后来大多汉化改姓为奥氏,少部分改为鲁氏。 今天陕西省的西安市、延安市、渭南市、神木县、志丹县、蒲城县,山西省的吕梁地区北部、兴县、富平县庄里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市,湖南省的株洲市茶陵县,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等地,均有奥氏族人分布。 奥姓郡望怀孟路,在唐朝时期称怀州,当时的辖地包括今河南沁阳、焦作等六个市县。公元1257年大蒙古国蒙哥汗七年曾改称怀孟路,元朝时改称怀庆路,到公元1320年(元延佑七年)又改为怀孟路总管府。 四、运姓 运姓是五个姓氏中所占人口最多的。全国共有16690人,其中男性8672人,女性8018人。运姓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一说运姓源于姬姓,是黄帝后裔。《路史》曾记载“鲁后有运氏。”第二种说法认为运姓与郓姓同源。宋朝人郑樵所着《通志?氏族略》说“鲁大夫食采于郓,子孙氏焉。郓亦作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运姓出自嬴姓。因为有祖先受封于运国,后来便以国名为姓,古运国是夏大夫的采邑。不论是哪支运姓人,到清代时出了个名人运万良,他后来担任了贵州副将。 运姓人口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河北围场、辛集,河南南乐,山西太原、临汾,甘肃酒泉,湖北洪湖,广西荔浦等地均有分布。 五、会姓 会字作为姓氏,发“guì”音,而不是通常我们所发的“huì”音。会姓现有人口8513人,其中男性2438人,女性6075人。会姓的渊源也有五个之多。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陆终之子、帝乙之后求言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中记载:“此以名为氏。陆终,相传为祝融氏、颛顼帝之裔。”因为陆终、颛顼都是黄帝后裔,所以这一支会氏,出自于古老的黄帝。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伯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郑伯之后食采于郐邑,因以为氏。因为郑国系姬姓诸侯国,所以这一支会氏,也是黄帝后裔。 第三个渊源,也是源于姬姓。出自皋陶氏后裔偃姓之国,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因为皋陶氏出自黄帝,所以此支会氏同样是黄帝后裔。 第四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景公之臣会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汉朝时期有武阳令会栩,明朝正德年间有雩都丞会同,都是会谴的后裔。 第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谷浑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古鲜卑族谷浑部,亦称谷会氏、浑氏、谷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实施汉化改革政策后,多改为汉字单姓谷氏,也有改汉字单姓会氏者,读音改作guì。 该支会氏后有入回回者,为回族会氏。 明朝初期,朱元璋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之后,会氏后裔大体分布于鲁、冀、津、皖等地。 会氏郡望新密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八千多年前,会氏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立宫建殿、建都定国,开创了华夏一统基业,缔造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境内名胜众多,风光秀美,轩辕丘古城寨城址、黄帝宫、香峪寺、郑公墓、汉墓葬群皆建于此,青屏山、神仙洞、桃花源等自然奇观也位于县内。其中,轩辕丘古城寨址的发掘,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已被专家考证为黄帝古都轩辕丘所在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