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要张狂少要稳”一直是长辈们告诫我们的话,然而“80后”成长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他们接受的可是充分张扬个性和能力的教育。 也许,你会担心这些自信的“80后”,会狂妄得有些过了头,把事情都想得太过简单,甚至想法不切实际。但事实上,如果你能将他们的激情和爆发力利用起来,如果你可以引燃他们的抱负,如果你能给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路径,那么就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 比如:在部门会议中,主管们不妨给“80后”们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甚至不妨让他们自己去实施一个项目,完成这一方案整个流程的制定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你只管做好一个督导、教练和顾问的角色,至于其他就放手让他们去试错,你得忍下心来看着他们去摔跤,得舍得为他们交学费。 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励你的“80后”下属,而且还附带额外疗效——对于那些欠缺责任感、流程设计、合作意识的“80后”,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让他们意识到“想出个好主意可能并不难,然而要将计划付诸实践,还是很有难度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通过锻炼有所提高,也能渐渐认清自己。当然,当他们已经无能为力时,主管一定要积极地伸出援手,此时你的“经验之谈”,就再不会是干涩的“说教”,他们也就只有心悦诚服的份了。 请记住,对于“80后”来说,“武装镇压”是没有用的,他们反而会觉得你的思想陈旧,毫无激情。虽然不要说教,却也完全可以随时、随事、随地地引导,并且主管也不要试图去摆自己的老资格和权威性,而只是就事论事。 “利用”他的自重感 对于非常自我的“80后”,他们的心情也非常“自我”,常常是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他们会以“心情不好”为由就“罢工”了。 难怪有专家评价说:“80后”既缺乏50年代人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缺乏60年代人追求神解放的觉悟,同样缺乏70年代人善于自省的精神,“80后”是灵魂没有归宿的一代,也是缺乏自我内省和对世界担当的一代。 因此,为了维护组织的价值观,要真正让“80后”认同企业的文化,需要顺应他们自主的特点,给他们一点儿自主的空间。比如:当你发现一些“80后”对组织的纪律视而不见时,你不必大动肝火,干脆就让他们自己制定惩罚的方式,那他们就没有什么好说了吧? 有人说:惩罚是初级的管理。然而,企业文化要想落地,需要有措施,而惩罚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并且,当这种惩罚手段,是自己给自己设计的,那么是不是就成了一种自我约束了呢?当组织文化变成了每个人的一种习惯时,比如:守时、说到做到的习惯一旦形成,不仅是组织受益,更是个人受益的事情。 同时,对“80后”加强职业化素质的培养也是必需的。许多主管对职业化的评价标准就是“事情交给你,我就尽可以放心了”。但如果,他总不能让你放心,那么干脆就减少他的工作量。减少工作量不仅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同时也会让人感觉丢面子,因为这就意味着他的价值和受重视程度在减低。 然而,个人主义强烈的实质其实就是自重感强烈,总觉得自己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