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推荐] 每一代人都要创造自己的泡沫!!

[复制链接] 1
回复
73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7 17:0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铁鹰亲历五次经济泡沫
2008年03月27日 18:39 《中国企业家》杂志   文 | 黄铁鹰

  1987年香港股灾:  从千万富翁到街边小贩

  1986年,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的知识青年跑到中国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成了我在长春市安达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经历了中国的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个老师从爱国青年变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吃饱饭,1977年他带着老婆和孩子来到香港。不愧是学金融的,他先从建筑工人开始,几年后就开始自己在家里装电子表往大陆卖,后来深圳开放了,他跑到深圳办了手表厂。

  在深圳第一次见面,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深圳(香港)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他在深圳的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当时最大的电子装配工厂之一。

  之后三年,我们没再联系。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啦!十元两件啦!我一回头,有些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在大声叫卖日本的二手衣服。怕他尴尬,更怕自己尴尬,不知怎的我没敢上去跟他打招呼。正在一边犹豫,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 只见我的老师和其他几个同样卖东西的人,像疯了一样把衣服用任何人类都想像不到的速度塞进包里,推着车子跑了。原来是市政管理人员来了,香港无照小贩专门请人给他们把风放哨。

  从油麻地回来后,连忙找名片给老师打电话,所有电话都变成别人的了。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去了,那天没有市政的人来,老师的生意也很冷清,我鼓着勇气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为他会尴尬,可是老师毕竟是老师。老师跟我说:“我破产了,现在只能做这个生意了。见到你真好,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

  我问:“那么大的工厂,是怎么破产的?”

  老师说:“嗨!都是一个贪字。(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我看不少人赚钱,我这个学金融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能赚一千万,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灾一来,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动,房子和工厂都给了银行。”

  我问:“师母怎么样?”

  “她现在在新蒲岗的一件制衣厂剪线头,我们还借了一部分私人钱,这个钱总是要还的。好在这是香港,人只要勤劳就饿不死;只要饿不死,总会有机会。这就是人生。”快60岁的老师说。

  老师永远是老师。从此我明白香港人说的:马死落地行是什么意思了。

  1987年的股灾是香港人经历的第一次股灾,那是由美国股灾引起的。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市一天跌了22%,年轻的香港股市一个跟头倒下了,连关了四天市,当香港股市重新开始后,香港股民的钱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师一样破了产,其中大部分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再回到股市。

  1992年日本股灾:

  跳楼的野村证券员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顺便去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参观。由于当时日本股市和楼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国股市还火,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学家纷纷说,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实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日本房地产更是不可一世,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就可以买一个半美国。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儿都像阔佬逛菜市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于是,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了加拿大的森林,买了澳洲铁矿,买了香港半山上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生产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去泰国打高尔夫……

  接待我的是一个野村证券的年轻经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楼时,站在大厦旁边的台阶上,指着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层的花岗岩大厦,不无骄傲地说:“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这个大楼里储存着全球客户的经济信息,野村证券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在这个楼下100米处有一个发电站,它可以保证野村证券在世界上发生任何事情都能正常运作。”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日本股市从33000点,不到两年跌到了11000点。房地产更是一落千丈, 1990年还能卖一个半美国的东京,1993年竟然连一个纽约都买不起了。于是,日本企业纷纷从海外抽钱回国救急,不仅把洛克菲勒大楼折了一半价卖回给美国人,还把日本好几个大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卖给了外国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证券经理到香港出差,我请他喝酒,他很沉重地告诉我:现在日本企业也开始裁员了,自杀的人很多,特别是证券界,他手下一个前年才从早稻田毕业的人上个月跳楼了。电视台现在最热门的电视节目是教人们如何省钱,比如教日本家庭主妇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

  那一段时间,香港大街上的日本游客少了,到高档餐馆吃饭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经济泡沫”这个词第一次在我脑袋里有了真实的感受。从此,这泡沫就经常跟着我了。

  1997年香港股灾:  成为负资产的女秘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哀声一片。本来1997年上半年形势还好好的,楼市股市不断创新高,人们排着队去酒楼吃饭。我们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开盘卖楼花,买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队。国内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歌星为了走后门买我们公司的房子,陪我们唱了一晚上卡拉OK。我公司两个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用去排队,每人花80万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期买一栋房子,可是房子还没住进去,泡沫就来了。楼价一口气跌了三分之二,这两位小姐那几个月脸色难看得很,眉头之间总挤出一个大疙瘩。原因是她们把已交了80万首期的房子白白送给了银行,为什么?因为市场上同样的房子,只值80万;如果她们继续供当时买的房子,就要再付160万。

  那个刚来香港还不大懂香港规矩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我说:“你看到门外那两个小姐了吗?她们是我们公司的秘书,在这个公司已工作10年。她们跟你一样,也买了我们公司的房子,因此她们这10年算给公司做义工了。”

  我看大明星有点不明白,就解释说:“她们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攒了80万,交了这套房子首期后什么都没剩下,可是现在房子又没了,这不等于白白给公司干了10年。如果能退房,她们早退了。你没看这几天报纸讨论吗,很多人卖了李嘉诚的房子,现在变成负资产。有人说在这种特殊时期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应该网开一面,不要再追这些负资产的人所欠的房子余款了。你猜这位首富李先生怎么说?他说:香港是个重合同守信用、风险自担的社会,你没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认倒霉,因为所有人都没看到。如果这个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赚一倍,我也没理由跟你分利润。”

  2000年互联网泡沫:

  从3亿元到有行无市的总经理

  亚洲金融风暴还没过去,互联网又来了。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都好像疯了。这次不同于以往,越是大商人越疯狂,不管是搞地产,还是搞百货;不管是生产电子,还是生产水泥的;不管是办学校的,还是开夜总会的;总之全同互联网干上了,纷纷办起了网站,纷纷注册了名字带有 Cyber.com、Information.net的公司,纷纷向那些常青藤大学毕业生发出高薪聘书,纷纷与IT公司联姻。我当时打工的华润创业公司自然也不能免俗,虽然公司每年有十几亿净收入,但因为同互联网没有关系,股价还不如一个刚创办两年的互联网公司高。股东不干了,说:如果你们再不进入IT,就要找人收购。于是,我们只能绞尽脑汁往互联网上靠,先是付了一笔天文数字的咨询费,请世界最大的咨询公司出主意,可是那些从美国飞来的高级脑袋除了给我们写了两大本资料外,任何问题也没解决;其实他们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互联网里的虫,我作为公司总经理当时连上网都不会。

  可是商场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游戏。当时许多如雷贯耳的经济专家都说:互联网技术会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谁跟不上,谁就会被淘汰。想想看,谁不害怕呀?于是,我们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国技术公司“结婚”。经过投资银行的朋友介绍,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来香港,期间可以跟我们谈谈。可是时间约到早上8点,这在香港是非常罕见的商务见面时间。我当时有点纳闷:看来互联网的人就是不一样,可能都是超人!第二天早上,7点50赶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进接待室我差点晕了,原来在我们前面已有两批人,一批人正在会议室里同那个副总裁谈着,另外一批人还在会议室里等着。8点45分,轮到我们,30分钟谈完,结果就不用说了。

  2000年初正当我被互联网搞得晕头转向时,一个朋友找到我,他与一个美国基金创办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市值一下子升到200亿。他请我加盟。我说:我可不懂互联网。他说:你只要懂上市公司运作就行。于是,他开出了我不可拒绝的条件——3亿元的公司股票,外加7位数的年薪。做着亿万富翁的美梦,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可是上班的第一个天,互联网泡沫破了,第一个月我的3亿元变成2亿元,第二个月变成了1亿元,第三个月……。第10个月,我的股票变成3000万,而且有行无市了。

2008年中国股市:

  骂“基金经理都是骗子”的基民

  互联网泡沫灭了。金砖四国又冒出来了,特别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雄起得不得了。中国转眼之间成了世界的加工厂、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三大经济发展国。2007年中国这头昏睡的狮子,终于彻底醒了。深圳的楼市开始超过香港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写字楼也开始赶纽约,开户炒股的人到了1亿。于是,一下子创造了世界第一大银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产公司、第一大保险公司……这一年全世界500强排名乱了,因为那些老牌500强纷纷被突然变大的中国公司挤出去了。中国商人在世界上开始扬眉吐气了,腰里揣着大把股民的钱,也能想买谁就买谁了。于是,中亚和非洲的油田,拉美的铜矿和铝矿、澳洲的铁矿和煤矿频频被来自中国的买家问价。澳洲有些人小心眼,看中国人要收购澳洲最大矿业公司,竟提出将会威胁本国民族经济。中国外长婉转讲话了:“中国对澳洲的投资,还不及澳洲对中国投资的一半,我们希望澳洲继续对中国增大投资。”真是富国风范,以柔克刚。

  2007年世界经济的焦点放到了中国,全球的经济天才都在讨论中国股市和楼市,一派说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说中国正在改写世界经济,潜力远远还没发挥出来。

  可惜世界经济还没改写完,美国那边次贷泡沫又碎了。中国股市进入2008年,少了近三分之一。记得2007年9月我回长春度假,碰到我母亲一位老同事。一个当了一辈子会计的75岁老头,成了中国第一代“基迷”。他把报纸上所有有关基金的报道用剪子剪下来,钉成三本半大书,还跟人学会了在坐标纸上画图表。他把家里所有闲钱都买了基金。我问他现在买股票是不是风险太大?老头说,他买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专业人士管理、抗风险能力最强的综合投资工具。他刚买的QDII是走了银行后门才买到的,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赚了5%。春节后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老头投到基金的20万元,只剩了10万元,现在有些精神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病,他捂着就是不卖,整天到银行管人家要钱。见谁跟谁说: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后记

  我是1955年出生的,以上是我活到现在亲身经历的经济泡沫。其实,所有学经济的人都知道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泡沫比比皆是,比如:19世纪英国的南海金矿泡沫、荷兰的郁金香股票泡沫,20世纪初的美国铁路泡沫、造船泡沫、杠杆并购和垃圾债券泡沫……

  让我奇怪的是:人类怎么一点都没有学聪明?尽管每一次泡沫都有过去的影子,可是人类还是一次次重蹈覆辙。诺贝尔经济学奖快有一个世纪了,那么多聪明过人的脑袋得了这个奖;计算机在百万里的星空中,就能算出你把钥匙藏在家门口的第几块砖头下;人类也能把羊变成人、把人变成羊,怎么人类就是不能避免这些如此相似的泡沫?

  一些历史上的泡沫故事往往让我们匪夷所思。比如在英国南海泡沫中,一个骗子注册了一个叫南海投资的公司,在他的招股书上写道“本公司在拉美有一个诱人的投资项目,现在需要融资,这个项目的具体内容暂时不能透露”。第二天,当他打开办公司的大门时,外边挤满了给他送支票的股民。第三天,这个骗子拿了钱就消失了。

  我相信我们的子孙,读到今天杭萧钢构(9.70,0.29,3.08%,吧)这样的故事一定也会忍俊不禁,但是他们依然避免不了被他们的后代贻笑大方的命运。

  我认为“以史为诫”和“读史明志”对人类不灵,人类是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就像公元前欧洲种族之间的屠杀在二战犹太人的集中营依然上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中完整复制一样,不论发生过多少次泡沫,泡沫还会再发生。

  为什么?

  因为人类就是人,人类就是由每一代的你和我组成的。尽管我们的父母都会告诫我们,不要玩火,火会烫手!可是有哪个人没有被火烫过?!人只有被烫过,才成熟;人成熟了,就是离开舞台的时候了;舞台永远是新一代人玩火的地方;每一代人只能从自己的经历中长大;每一代人都要创造自己的泡沫和体验它的破碎。

  这就是黑格尔说的:历史能给我们提供的惟一借鉴就是我们从历史不能得到任何借鉴。

  有人可能说:经济泡沫中损失的是不太懂经济的大众,经济领域的专业精英——经济学家、银行家、基金经理……他们是应该能比一般人更早知道泡沫的,从而更多地避免损失。可是大量统计研究证明:这些精英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在预测泡沫的水平上一点也不比老百姓强,因为他们在股市中的平均收益同股民大众一样,他们比普通股民惟一多赚的只是手续费。

  难怪诚实的格林斯潘一再说:“泡沫是很难确定的,除非它破了。”
沙发
发表于 2008-4-8 16:57:36 | 只看该作者

是一种感受,同时又是总结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