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以悟理。知和悟本身不一样,知并不等于悟,更不等于证。
知,只是说,这件事我心里知道了,明白了。比如:你说一朵花,这朵花是什么花,我心里知道了,这是知;但是你用这个花来说明什么事,我一下子领会了,懂了,知以悟理,这是悟;说了这个事以后,我亲身体会到,这是证。 所以说,知道不一定悟到,悟到也不一定证到,证到也不一定能住于上面,这是几个层次。 所以,知以悟理,理以悟行,行以启悟,这三者正好相辅相成。只有知了以后,才能谈得上悟。知都不知,怎么谈得上悟?而悟了以后,才能行,行了以后就更启发你的悟。这是一个反证。证了以后,你对这个问题才会更清楚。 佛教有一个“佛祖拈花,迦叶一笑”的故事。如果你当时在场,一看,便能认识佛拈起的是一枝金波罗花,这只是知。如果你当下又理解了,释迦以此意寓着什么禅机,这是悟。如果你能行此机,这是证。如果你又能常住不迷,这是持。持而透破,则又谓之了。 所以,行以修功,功以证理,理以践修,相辅相成。这两个并得就可成为“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