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观念的动物,”不认可这句话的,还没有听说过。对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成语,我们常常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或用来判断是非,如“得民心者得天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之交淡如水”等等。在没有前辈指导或自己没有去深思的情况下,其实很容易造成误导、误判,甚至于自己行为出错了,还自觉有根有据,不思反省,反而觉得“问心无愧”。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句而言,我自己就曾有过这种不成熟的心态。 战争年代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是不敢反驳的,但如果站在其他场合上讲,那就要重新审思了。祖先们在留给我们这些堪可类比宝藏的俗语时,从来没有定义使用的场合,亦即没有备注的。比如“得民心者得天下”,备注:比较适用于乱世中的政治场合。 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企业是社会生活中份量最重的一员,传统的带有价值判断倾向的俗语往往被用到企业的经营中,不论是组织行为还是个人行为都不能例外。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如果你以“得民心者得天下”来规范自己行为,恐怕是要吃亏的,特别是处于家族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更是如此。 比如说你在九牧王公司担任一个中层管理,做事积极主动、工作卖力,与同事关系也不错,非常替下属着想,想方设法替下属争取利益,大家都十分拥戴你。此时,如果公司有个与你相关的高阶职位空缺,大家都会认为你是众望所归、当仁不让了。可是呢,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大家的意料,偏偏不是你担任这个职位。这时候,你会觉得郁闷、工作没劲、“良才不遇明主”,颇有怀才不遇之感,想跳槽了。类似这种事情太多了,不胜枚举。其实,你棋差一步。 在高层领导者看来,你只是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罢了。许多事情你不曾想过,想过也不曾做过,做过也一定做得很肤浅。比如说,涉及到其他部门的事情是否想过,涉及到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策略的事情是否想过?想过了,有没有表现出来,有没有与高层领导者探讨过?假如没有,怎么可能得“天下”呢?因为企业的领导者最关心的是如何为本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收入,最关心的是使用何种手段、方法、策略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们的“圈子”里缺少你的身影,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当然也不可能想到你,想到了,也不认为你有能力担当这种角色。所差的一步就在于没有得到“官心”。 所以说“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对每一句俗语,我们都要认真思考其应用的场合,万不可自以为是,否则就作茧自缚了。 那如何在个人事业上“得天下”呢?我个人认为不能持“安分守己”的本位主义思想,也不只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还要参与到“上情”制定的工作中来,如此上体“官心”,下畏“民情”,处理事情自然是上下自如、左右逢源、水到渠成了。做到这一点,想不成功都难,否则的话,只能感叹不遇“伯乐”。历史上太多类似的案例了,你从屈原开始联想,就会数出一大串人物来。 当然了,道理是这样,但事情并不是说说就成了。凡事要反求诸己,并多学、多思、多习、多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