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27 23:10:09
|
只看该作者
No.5 周伟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影响关键词: 人才本土化 外企CEO长青树 创新型文化
● 经验与策略
1. 外企CEO长青树的秘诀。短命是外企中国区CEO的顽疾,周伟却当了12年。周伟力主大中华区总经理和中国区总经理合而为一,主张管理大中华区的人一定要在北京,真正融入中国市场,大中华区总经理不仅会代表公司做销售,也要代表公司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能理解公司总部及中国区的多样性,这就是周伟能成为长寿CEO的秘诀。
2. 师徒制培养本土人才。 最初跟随周伟到中国的经理只有10个左右,9年后,周伟通过师徒制在本土培养起来的经理达500多位。周伟战略性培养中华区的本土接班人,备选名单有3~4个人,并根据他们的弱项在全球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
3. 柔性管理大师。IBM改变了制造型公司的监工式管理方式,在IBM已转变为以知识型业务为主情况下,公司采用柔性管理,如弹性工作制等。
4. 在大象公司建立创新文化。即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和文化创新等。
● 标杆效应
周伟被誉为“中国IT业教父”,不少外企学习周伟的策略,撤销中国总裁,只保留大中华区总裁。而人才本土化培养方法、柔性管理等,不少中外企业均群起模仿。
● 局限与挑战
“老顽童”周伟如果千挑万选,挑出的接班人短命或不能推动IBM中国区持续领先,或许是周伟辉煌职业生涯最大的阴影。
No.6 胡祖六 高盛有限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影响关键词: 资本改变中国 金融改革
● 经验与策略
1. 中外金融界沟通的桥梁。 他担任高盛有限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利用多种身份构建起“中西桥梁”。胡祖六在国外投资者面前,更多讲中国的前景,而在国内,更多讲问题,讲差距。
2. 助力大型国企海外上市。 胡祖六执掌的高盛亚洲帮助中国特大国企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等海外上市,在给外国投资者谋取了利益的同时,也帮助国企转变观念和文化,带来了国企最想要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的模式。
3. 利用舆论影响金融政策。 胡祖六力挺人民币汇率合理浮动,主动出击开放金融业,符合中国长远利益,引发争论;力挺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国际投资者的好处,受到“银行贱卖论者”的质疑。
4. 下一步目标。将来卸任高盛后,胡祖六打算去教书,教育影响下一代。
● 标杆效应
作为中外利益沟通与妥协的桥梁,胡祖六是个成功的标杆,至今仍保持中国护照的他,总能利用研究、媒体和上层关系,游刃有余地影响中国金融政策,帮助外资银行在中国做生意。
● 局限与挑战
作为职业经理人,他理应为企业争取最大利益,而作为没拿外国绿卡的中国人,又被赋予很多爱国因素,胡祖六的痛苦在于,必须在外国资本与祖国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No.7 方洪波 美的电器总裁
影响关键词: 民企职业经理人典范
● 经验与策略
在中国,职业经理人几乎很难存活于家族控制的民营企业,方洪波却是个例外。方洪波在大家不看好的情况下,能在何氏家族控制的美的集团步步高升,他在下述方面给中国职业经理人做出了典范:
1. 内敛。从未暴露任何野心,赢得何享健的信任,为自己职业发展迎来好的外部环境;
2. 表现。总能在不同阶段表现出自己某方面成绩,使得业绩说话成为可能;
3. 沟通。随时随地与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为自己扩权提供可能;
4. 忠诚。从国营企业出来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一步一个脚印;
5. 学习。从内刊编辑到营销副总,他学习能力很强。
● 标杆效应
方洪波可学,又可能学不来,因为他的成功除了其自身的行为典范外,也离不开美的老板何享健的开明和胸怀远大志向,选贤任能,正如美的广告语那样:因为志存高远,所以领先。
● 局限与挑战
如果未来美的董事长何亨健退休,将美的控制权交给儿子何剑峰,方洪波需要调整心态和工作方法,中国文化下,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老臣子不能适应新皇帝的例子。
No.8 李开复 Google中国区总裁
影响关键词:技术精英 跳槽事件 开复学生网
● 经验与策略
1. 专注技术成就梦想。李开复依靠对技术的专注,在跨国公司中步步高升,是华人技术创新的代表。
2. 妥善处理跳槽事件。闪电跳槽Google,引发与前东家微软的官司,最后秘密和解。
3. 与青年一代分享成功经验。通过“开复学生网”,出版畅销书《做最好的自己》 ,引导青年一代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企业家,在青年中获得很高的声望。
● 标杆效应
对技术的执着,在跨国企业步步高升之道,给外企中国员工突破职业天花板提供了启示。跳槽官司引发了国人对竞业限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最后秘密和解,与华为将跳槽UT斯达康的前员工送入监狱的惨剧形成强烈反差,给类华为前员工争端事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 局限与挑战
在Google中国屡传离职流言。在人事架构未全、战略不清晰的Google中国,李开复能否带领洋兵团打败百度等强劲本土对手,尚难逆料。
No.9 唐峻 盛大网络总裁
影响关键词:外企高管空降民企 突破外企职业天花板
● 经验与策略
1. 短命外企总裁。担任了2年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唐峻,没能摆脱微软中国总裁短命的宿命。
2. 顺利空降落地民企。“强势总裁”唐峻“下嫁”本土民企盛大网络,只签一年合同。一般外企高管都很难适应民企文化,唐峻已经在业务加速下滑的盛大成功落地近2年,其职业发展道路及经验值得借鉴。
● 标杆效应
离职时妥善处理与东家关系,体现唐峻的智慧。外企高管在跨国公司内部遭遇职业天花板后,选择加盟本土企业,不失为上策。唐峻能在业务急速下滑的盛大做得较长时间,在于他的核心能力与盛大的战略方向一致。
● 局限与挑战
将唐峻与IBM的周伟放在一起,可以明显地看出为何唐峻在微软做不长:组织结构上,微软中国区有很多个与唐峻平级的领导人,很难平衡;唐峻有代表公司做销售的特长,但缺乏周伟的与外部各方面人士,包括公司总部管理层打交道的高超老到之术。
No.10 法兰克·纽曼 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影响关键词:美国前高官 整治中国国企病
● 经验与策略
2004年5月,中国商业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一的深圳发展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由外资美国新桥公司控股的本土银行。2005年6月,刚上任不久的董事长法兰克·纽曼被董事会同时委任为CEO。
法兰克·纽曼认为深发展作为前国企,其病在于“基础管理和业务模式”,在于最重要的两项管理——“人”和“流程”问题。因此,他一方面铁腕推动深发展内部改革,调整主要管理职位,迫使约30名深发展中层人士离开,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专业人士,建立内控体系,确立内部控制的垂直管理模式,改变过去深发展的各家分行自主决策沉疴,按照全行一致的新模式运作,大力推进作为中小银行风险管理有效工具的“银团贷款”模式。在业务模式上,与通用电气合作,重点发展零售银行新业务。纽曼的整治,有效减轻了深发展病情。
● 标杆效应
洋CEO空降,在一定程度上能医治国企病,在内控机制、人员结构等方面给其他国企作类似改革开了个头。
● 局限与挑战
深发展的病情在好转,但股改问题,上百亿的不良贷款,中外管理文化冲突,洋CEO能否以美国办法解决中国特色问题,尚难逆料;他高达600万人民币的年薪,几乎是深发展所有其他高管年薪之和,也使本土企业聘用洋CEO的性价比问题,广受争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