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当“做庄”变为“共谋”: 现阶段机构做盘的模式

[复制链接] 0
回复
92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7-16 10: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元证券   赵兵  
  
  自2002年开始,A股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运行趋势。在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股市可能将告别以往单边运动的“牛熊市”,以年度为单位、重心和顶底位置有所变化的箱体震荡将成为市场主要的运行特征。这种运行方式转变的原因,在于债券市场的兴起和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开始高速发展的债券市场,对股市将起到分流(场内资金)和缓冲(银行资金进出的冲击)的作用;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的投资者结构,部分消减了市场的非理性因素。市场的波幅因此会更加平缓,上下空间都受到限制。
  
  在新趋势开始的前期,由于机构们未能认识到这种变化,投资理念和市场秩序一度陷入混乱。经过近一年多的痛苦摸索,机构的投资理念和行为方式逐步发生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化。新的操作模式和市场秩序渐渐成型。简单地说,操作模式的变化就是“庄股模式正式终结”、“机构博弈演变为机构共谋”,机构投资范围“由集中到分散,再由分散到集中”,混乱的市场秩序因此重新变得有序。
  
  由做庄到共谋
  
  以2000年12月25日中科创业开始连续跌停为标志,宣告具有10年辉煌历史的庄股时代正式终结。2002年的震荡,是市场的反思和嬗变阶段,一种新模式逐步孕育。自2003年开始,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单独操纵变为机构共谋。富有浪漫和激情色彩的独行侠单枪匹马闯荡江湖的时代过去了,如罗马军团般的集团作战方式开始盛行。英雄消失,群狼并起。
  
  做庄模式的衰落和共谋模式的兴起,在于市场格局和投资理念的变化。市场格局的变化体现在原先强弱不均、弱肉强食的“机构-散户”博弈格局,已随着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演变为强弱均等、相持不下的“机构-机构”博弈格局。原先“机构-散户”的市场格局成就了庄股模式。而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结果,使得股市成为机构之间的搏杀战场。一般,机构都会重视价值投资理念,而市场上具有相对投资价值的股票不多,几乎每个素质相对好一点的股票,都有两家以上的机构出现在前十大股东名单之内。众机构实力相差不多。而且作为机构,忍耐力比散户强很多,洗盘难以将对手洗出来,而一拉升就有别的机构出货。众机构只好在那里博弈,一起耗着,游戏难以为继。
  
  一年多的痛苦博弈,使机构们认识到彼此拆台谁的日子都不好过,与其博弈互伤,不如共谋同进。于是,2003年以来,机构进入了共谋时代,共谋模式渐具雏形。
  
  共谋模式和庄股模式的区别,一是炒作基础不同,庄股模式炒作的基础是虚假的题材,共谋模式炒作的是真实的业绩;二是参与机构不同,庄股模式基本上是一家机构操纵,共谋模式却是多家机构共同参与;三是炒作手法不同,庄股模式是利空吸货、对倒拉升、利好出货,共谋模式是主导机构先于其他机构发现公司价值而进场、其他机构后知后觉陆续跟进、公司股价因价值发现而持续上升、先行机构逐步兑现利润、后进机构被套。
  
  在共谋时代,以真实价值为基础,以成长为动力,机构之间层层接力、步步推进。少量股票走出长期上升通道,而不同的机构群体分布于上升通道的不同阶段。机构的先行后进,以研究力量、理念的号召力决定其顺序。研究水平低、醒悟晚者从先进者手中接过筹码,先进者则不断挖掘新的价值投资品种,导致局部热点连绵出现。在操作上不寻求资金优势,只依靠研究水平;不追求控盘,不单打独斗,只领导潮流;不主动洗盘,只控制成本;不追求过高的收益率,只追求合理的收益率。建仓阶段要比其他机构抢先一步介入,抢到成本相对低的筹码,获得相对成本优势;出货阶段留一段利润空间给后来的其他机构,以使自己的利润顺利兑现。机构之间的群体协同类似雁行模式:若干机构领先,众多机构随行,集中攻击少数股票。
  
  共谋模式的缺陷
  
  在共谋模式的试运行阶段,该模式已暴露出三个重大的缺陷。能否获得和庄股模式同样的地位和繁荣期,取决于先行的共谋机构能否尽快找到消解这三个缺陷的方法,使共谋模式进入良性循环,不断增强自我完善能力。否则,共谋模式也不过是一个失败的试验。
  
  一、共谋的众机构只能共富贵,不能同患难。上涨阶段,众人拾柴火焰高,涨的很热闹,大家都很开心,而一旦调整开始,一个个都会争先恐后地逃跑,大难来时各自飞。跟风时有人,护盘时无人(这一点与庄股时代有明显的差别,庄股时代有主导机构进行护盘),涨得慢,跌得快。
  
  二、共谋模式所操作的股票,在调整之后很难再做起来。共谋模式中,最后接棒者是机构接力队中最差的,因其研究水平落后,资金实力不足,后知后觉,一旦套牢便无力再战,能制造出一个小反弹就不容易了。此类机构以基金为主,资金没有成本,套牢后也不着急,长期耗在里面,别的资金避之惟恐不及,不愿染指,于是主流资金曾经热烈追捧的板块将会沦为死亡板块。共谋时代的调整不仅杀伤力很强,而且沉寂之后很难再恢复元气。
  
  三、国内基金被迫短线操作的方式决定了共谋难以长久。国内基金业一年一季的考核方式,每周公布净值,使得基金经理存在很大压力,短线操作风行。在股价上涨一段时间、有一定的获利之后,基金就存在很强的套现冲动。此时市场上若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共谋团体中就会有人叛变,急于落袋为安。一旦有人率先开始套现,就会有更多的基金跟着套现,股价就会突然垮掉。2003年4月中旬出现的一波快速调整,表面看是因为非典,内在原因就是共谋模式自身的缺陷。新秩序的形成
  
  进入共谋时代之后,正规机构改变分散投资乱撒网的做法,由分散转为集中,渐渐集中于蓝筹股。它们的这种醒悟和行动,对市场新秩序的形成善莫大焉,其影响甚至会超出它们自己的预想。它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按照逐利的本能,经过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市场新秩序却在它们的自发行动之上逐步成型。
  
  我理解的市场秩序是这样的:正规机构与非正规机构,各依本性和特点,前者以组合管理为手段,以价值投资为招牌,势力范围在一线蓝筹股群;后者以单独做庄为手段,以概念题材为招牌,势力范围在三线重组股,大家分别占有属于自己的地盘,经营自己的摊子,互不相扰。但是,在前两年,这种秩序被正规机构的分散投资搅乱了,正规机构侵占了非正规机构的地盘。大家打起了乱仗,最后两败俱伤。越轨者正是正规机构。
  
  目前,市场正处在正规机构醒悟之后的战略调整期,过程为撤退-收缩-集中。在这个由乱而治的过程中,不断有资金介入的蓝筹股将会风光一时、持续走牛,而三线股因为非正规机构要等到正规机构完全撤离之后才会进驻,从资金流上看,中间会有一个空白中断期,所以仍然处于沉寂之中。一旦正规机构战略调整结束,流入蓝筹股的资金流放缓,所谓的价值发现期结束,蓝筹股行情也就差不多了。而随着非正规机构逐步挺进三线股,市场的热点也将转到三线股上去,开始新一轮的炒作。
  
  对市场格局的影响
  
  在共谋时代,行情演绎的形式可能是一个以箱体震荡为特征的平衡市。在这个震荡过程中,研究力量和挖掘水平超前的机构,引领着板块的轮动。大盘无趋势运行时,资金存量在行业间流动。最终,指数并没有上涨多少,但一些股票却会出现可观的涨幅。个股与大盘不再同步,嚷嚷了很长时间的轻指数、重个股的操作思路,可能真正找到了适用的时代。
  
  在这一市场格局中,不再存在踏空的概念。在指数的某一个上涨波段,可能会错过此波段内的某主导性行业板块的行情,但并不表示从此失去了获利的机会。无论是在当前主导性板块上拥有仓位的机构,还是没有仓位的机构,挖掘下一个行业板块总是最重要的工作。不奢望踩准每一个轮换的节奏,抓住每一个主导性行业板块,能够把握住一两个阶段性的主导板块并成功地锁定利润,就能够取得超越大盘的成绩。因为平衡市的特征,一番热闹后,指数可能会回到起点。
  
  有效仓位的概念进一步强化,结构调整的行为将伴随着整个行情的演绎。不同时段,有效仓位所代表的意义不同,随着行业板块被轮番挖掘而代表着不同的行业。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和板块都会一一登场表现,也不是所有的个股都会有机会获得与大盘相同的涨幅。若有效仓位与当前市场的主导性行业板块不同,若仓位结构的调整不能吻合行业板块的轮动节奏,即使在当年的箱体震荡全过程一直满仓,最终可能也只是拔下一根牛毛,若最后收尾阶段心有不甘、控制不好,可能还会亏损。
  
  在平衡市中,市场提供的获利机会比以往的传统牛市可能更多。传统牛市中,即使是成功做庄的机构,在整个行情周期内可能只来得及做一只股票,而在局部牛市中,机构不再做庄,环境条件也不适合做庄,而是以共谋的方式,可以轮番参与多个行业板块。成功的机构,只要能够抓住或者是主动引导行业轮动的节奏,最终的获利可能比在传统牛市中还要丰厚许多。对于那些挖掘行业能力略差、不那么成功的机构,也不至于因为错过一段行情而再也没有补救的机会。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