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2007股票市场运行展望

[复制链接] 3
回复
82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11 12:4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市场资金加速流入
  
  (一)股票基金规模继续攀升
  随着我国A股市场新一轮牛市行情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赚钱效应的不断扩散,我国社会资金进入股市的热情越来越高,居民储蓄资金通过投资基金流入A股市场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2006年,我国股票基金发行进入新的爆发期,股票基金募集份额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偏股型基金发行成立的家数快速攀升。3~6月份,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分别为3只、4只、5只和8只;7、8月份,市场行情有所调整,偏股型基金发行设立分别为4只;但8月份下旬行情好转后,偏股型基金发行设立突然爆发,9月份发行成立的基金数量达到10只,10月份成立和进入发行的基金达空前纪录的13只,10月份正式设立的有4只,11月份正式设立的达12只。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方面,2006年前9个月,共有49只基金完成首发募集设立,总募集规模达1696亿份,已经超过2005年末偏股型基金1626亿份的总存量规模,也超越偏股型基金首发规模1297.8亿份的基金发行年度历史记录,创出历年基金发行募集新高;10月份以来,偏股型基金发行更是高潮迭起,10月份首发募集份额为170.9亿份,11月份高达607.5亿份,12月上旬两只基金首发募集份额即高达541亿份,其中嘉实策略增长一天的募集份额即达创纪录的419亿份。
  
  另外,2006年10月份开始基金大规模持续营销活动也带来了大量的净申购,申购份额估计高达400亿份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基金发行认购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普通投资者认购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持有基金份额比例大幅上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年度机构认购占主导的状况。二是“限量发售”逐渐成为基金发行的一大趋势,易方达策略成长2号基金、上投摩根成长先锋、银华富裕主题和交银施罗德成长股票基金“限量发售”规模分别为40亿份、50亿份、50亿份和30亿份,取得了很好效果。此外,基金的持续营销逐渐成为一大亮点,将会在基金规模持续成长上发挥更大作用。
  2007年,随着股市牛市周期赚钱效应进一步扩散、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专业能力将进一步被广大普通投资者认可、我国广大居民投资意识的进一步苏醒,我国偏股型基金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发行规模,有可能为股市提供3000亿元以上的增量资金。
  
  (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将大幅提高
  在当前牛市周期中,加大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比例,提升我国保险企业投资能力,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对我国保险企业应对保险业全面开放带来的激烈竞争、弥补历史遗留的利差损等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5年初,随着《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文件相继颁布,华泰财险于2005年2月17日正式下单买入股票,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正式成行。但是,2005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购买股票还很审慎。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投资股票仅为158.88亿元,仅占2005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100.11亿元的1.12%,距离5%的直接股票投资比例还有很大差距。
  2006年,基于对未来A股市场行情发展的乐观看法,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步伐大大加快。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保险资金直接投资A股市场股票有402亿元,投资证券投资基金为782.68亿元,合计投资A股1185亿元,相当于6月30日A股流通市值的7.53%。其中,平安保险中报显示,截至6月底,公司股票投资为152.11亿元,占上年末总资产的比例达4.8%,已接近5%的上限。A股市场新老划断以后,保险资金积极参与IPO战略配售、网下申购、定向增发,直接投资股票规模加速扩张。其中,6月27日中国人寿及其母公司中国人寿集团通过定向增发战略入股中信证券规模达5亿股、金额总计达46.45亿元;8月初,中国国航回归A股IPO,中国人寿连同母公司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共获得1.784亿股国航A股;在工商银行发行中,我国保险机构共动用资金约114.66亿元,通过战略配售和网下配售共获得36.75亿股工行A股,约占战略配售和网下配售总额81.192亿股的45.26%。
  经过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两年的实际投资运作,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投资队伍,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保险公司资金直接入市的实际比例也已经接近5%的直接入市比例上限,扩大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也已具迫切性。
  为了更好地利用当前股市良好机遇,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上限将很可能由5%提高到15%左右。截至2006年10月底,我国保险业资产总额达18,455亿元,到2006年底将达1.95万亿元,直接入市比例提高10%将直接为市场带来近2000亿元的资金流入规模。
  
  (三)QFII股票投资继续大幅上升
  2006年,QFII资金投资A股规模大幅上升。数据显示,2005年底,QFII累计获批投资额度56.45亿美元,持有A股市值为180亿元,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到40%;而截至2006年8月底,QFII汇入本金约合人民币554亿元,投资我国的QFII总资产已达755亿元人民币,其中证券资产为666亿元,占总资产份额的88%,股票、基金、可转债、国债分别占总资产的72%、10%、3%和3%,其中相当部分QFII已经满仓持有A股。
  2006年,为了更好地发挥QFII的市场作用,管理层加快了QFII审批进度。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QFII总家数已达53家,其中有44家获得投资额度,获得投资总额度为86.45亿美元,较2005年底的56.45亿元增加30亿美元;2006年新增的QFII家数已经达到19家,创历史新高。其中,1季度、2季度、3季度分别有1家、5家和10家海外机构获批。
  同时,管理层对QFII制度进行了有效改革,为未来QFII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空间。2006年8月24日,证监会、央行和外汇局共同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在QFII额度管理、资金汇出入、投资管理、收益核算、资金清算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在资金锁定期、QFII管理人门槛等方面放松了管制,对QFII背后实际持有人等则进一步强化了监管要求。
  随着管理层对QFII加速审批,QFII投资额度将快速提高,2006年底QFII获批投资额度接近100亿美元,2007年将新增约50亿美元,为市场提高5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新增资金。
  
  (四)券商资金供给将极大增加
  2006年,券商的生存环境出现极大改善。一方面,市场行情的持续向好、市场融资功能的全面恢复使得券商收入大幅飙升;另一方面,经过两年多努力,我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但基本化解了历史遗留风险,还初步形成了防范新风险、促进证券公司规范发展的新机制。但是,券商并没有能够对市场的资金供给发挥很大作用,全年通过新增券商集合理财项目等途径提供的新增资金仅在一两百亿元。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12:42:20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券商对市场的资金供给将大大提高。首先,券商通过重组、注资、借壳上市融资等方式,自身资金实力将大大提高。其次,券商集合理财等资产管理计划将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券商融资业务将会间接为市场提供可观资金。
  
  二、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幅增长
  
  200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体,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多数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且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日趋加剧,持续两年高速增长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势头逐步放缓,并于2005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下降并延续下降势头,2006年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最大。2005年三季度季报数据显示,按加权平均法计算,沪深两市1380家上市公司2005年前三季度平均每股收益0.195元,较2004年同期的0.213元同比下滑8.4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268%,较上年同期下降9.23%。2005年年报数据显示,沪深两市1376家应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除科龙电器等11家公司外,1365家公司2005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2元,同比下降7.8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20%,下降8.89%。2006年一季度,披露季报的1364家公司(已摘牌的齐鲁石化仅披露年度报告)实现净利润429.88亿元,下降14.58%;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57元,同比下降高达18.5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5%,下降达21.15%。
  但是,2006年二季度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消费增长动力更趋强劲、商品价格关系进一步理顺、能源原材料价格趋于回落等有利形势下,钢铁、电力、汽车、石化等行业效益将明显好转,纺织、农产品、食品等行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同时,全流通的制度变革带来的优质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关联交易利润漏出减少、股权激励等因素积极作用初步发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反转,止降回升。2006年上半年,A股市场1388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277.58亿元,同比增长7.54%,与一季度同比下滑14.58%形成鲜明对比;2006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布季报的1401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89%。
  在多种积极因素推动下,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止降回升并不是短期现象,而是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进入新的增长期,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幅增长。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将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产生积极影响。2004年下半年至2006年一季度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单一,以制造业为主体。近两年,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扬,制造业企业利润受到极大挤压,出现利润下降亏损扩大现象。但是,整体而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企业利润整体连续大幅增长,利润增长率持续保持在20%以上。这说明,如果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合理,同期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不但不应出现下降,而应至少实现20%以上增长;这也意味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之外存在大量优良资产,如果把这些优良资产引入证券市场,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将会迅速得到极大提高。2006年,我国大型银行等公司在A股市场公开发行上市、企业集团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等已把我国社会优良资产开始注入证券市场,2007年这一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其次,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趋于下降。近几年,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急剧攀升,给我国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2006年下半年来,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回落趋势。随着供给能力的逐步释放、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未来能源原材料价格将会继续回落。
  第三,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将得到提高。一方面,全流通的制度变革将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将极大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投资价值的提升。
  另外,2007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较大,按照并轨后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估算,这一政策变化将直接为上市公司带来10%左右的净利润提升。
  我们预计,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并轨带来的所得税下降的情况下,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将超过15%;如果企业所得税成功并轨,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将超过25%。到时,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将步入持续增长期,未来5~10年内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将要高于GDP增速。
  
  三、股市融资将现高峰
  
  2006年4月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迅速推进,A股市场融资功能恢复的时机逐步成熟,管理层在继续大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新老划断、逐步恢复A股市场各项融资功能的准备工作,并明确了恢复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的定向增发以及以股本权证方式进行的远期再融资、择机恢复面向社会公众的其他方式的再融资、择机选择优质公司启动全流通条件下首次公开发行的渐进战略。2006年4月29 日,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于5 月8 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市场关注已久的恢复新股发行和实行新老划断等问题,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5月9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后的第一批再融资方案出炉,中信证券向10名以内机构投资者增发不超过5亿股,苏宁电器则向特定机构投资者增发不超过2500万股,G宝钛拟向特定机构投资者增发不超过2600万股;5月18日,华联综超公告,公司已经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了46,439,628股A股,募集资金599,999,993元,成为再融资开闸以来第一家抢先完成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成为现实;5月19日,G申能刊登增发招股意向书,向社会公开增发不超过20,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采取网上、网下定价发行的方式进行,发行价格为5.92元/股;5月25日,中工国际刊登了首次公开发行6000万股股份的招股意向书,并于6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不到1个月时间内,A股市场中断达一年之久的融资功能全面恢复。
  几个月的运行表明,在全新的制度环境下,我国股市承载能力空前提高。据统计,2006年5~10月份,A股市场共有37家公司完成新股首发,共融资980.27亿元;共有28家公司完成增发,融资总额达360.01亿元;1家公司完成配股,融资2.13亿元;4家公司完成可转换债券发行,融资总额达26.77亿元;新股首发和再融资总额达1378亿元。我们预计,2006年A股市场总融资额在2000亿元左右。
  但是,这仅是A股市场大扩容的开端。随着我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我国股票市场基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大力扩大我国股市规模、提高我国证券化率(股市市值/年GDP)水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具有巨大的紧迫性,而我国股票供给和需求能力的大幅提高则为我国股市大扩容提供了现实条件,2007年我国股市将迎来融资高峰,进入持续几年大扩容时代。
  首先,我国目前证券化率极低,资本证券化的空间巨大。截至2006年11月底,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市价总值为7万亿元,我国证券化率仅为35%,距离英美等发达国家100%~200%的证券化率水平有很大差距,更是远远低于香港市场700%以上的证券化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股市有着极大的扩张空间。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12:42:51 | 只看该作者
 其次,我国有着巨大的上市资源,其上市融资流通的愿望也较为迫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相当部分企业都面临资产负债率高、业务发展所需资金来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而通过股市融资一方面可以直接快速获得巨额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股市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也提高了其负债能力。一项摸底调查显示,未来3年内我国拟在A股市场IPO融资超过10亿元的大型公司高达150家,意向融资总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见图2)
  第三,我国A股市场具备了承受急速扩容的能力。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迅速增加,居民财富多样化投资意愿越来越强,而股票投资将是未来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关键市场,随着牛市赚钱效应的扩散,未来几年居民储蓄将加速流入股市。截至2006年11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97万亿元,是我国股市融资最高规模的2000年6300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2.5倍,我国股市资金供给有着强劲后盾;而截至12月8日,2006年我国偏股基金募集份额已突破3000亿份,正是储蓄加速流入股市的真实写照。
  2007年,我国A股市场IPO融资预计将可达2400亿元以上,增发(公开增发及非公开的定向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及市场创新形式的再融资规模可达1500亿元左右,全年总融资额将在3900亿元以上。
  
  四、结构性牛市是主旋律
  
  (一)主要股指将迭创历史新高
  2006年,A股市场行情大幅上扬,涨势逼人。年初,上证综指延续2005年12月份上涨势头,从1161点持续小幅上扬,于2月初最高上涨至阶段高点1297点;随后,在1250~1300的区间内进行窄幅正当震荡盘整1月有余;3月10日开始,市场重拾升势,强势上涨达2个月,上证综指从低点1240点加速上涨至1664点,最大涨幅达424点;5月中旬开始,市场开始高位震荡调整,但回落有限,并于中国银行招股期间日线出现11连阳的强势走势;8月初以来,在市场的谨慎疑虑中股指逐步走高,于2006年12月13日突破历史高点后迭创历史新高,2006年以来最大涨幅已超过100%。
  尽管2006年A股市场已有可观涨幅,并迭创历史新高,但在良好的宏微观背景下,2007年A股市场行情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股指将继续迭创历史新高。
  1.股市运行有着良好的宏观背景。首先,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GDP增长率将在9%以上,估计仍将在10%左右。其次,世界股市行情发展乐观。在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呈下降趋势、企业盈利持续增长、投机热钱加速流入股市等因素的刺激下,2006年10月以来,全球股市在美国股市的带动下一路高歌猛进,屡创新高。其中美国道琼斯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等纷纷创出历史新高。我们认为,2007年,世界主要股市仍将保持升势。这将为A股市场行情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上市公司估值继续处于合理区间。一方面,按照2006年12月7日收盘价计算,2007年第一个交易日起正式调整的上证180、上证50和上证红利指数市盈率分别为20.89倍、20.87倍和14.39倍,沪深300指数和中证100指数市盈率分别为20.21倍和20.05倍,估值并没有高估。另一方面,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将可达20%左右。因此,在保持当前市盈率水平的条件下,2007年我国股市整体亦将存在20%的上升空间。
  3.市场资金流入将保持较高水平。前面已经分析,高成长的中国股市、人民币升值趋势将持续保持,使我国股市能够吸引各种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从而推动市场行情不断发展。
  因此,考虑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前景,如果2007年我国股市整体市盈率水平提高10%,市场整体上涨幅度将可达30%左右。
  
  (二)结构性调整将更趋惨烈
  尽管我们预测2007年A股市场整体仍将有可观的涨幅,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股票价格都将上涨。恰恰相反,2007年股市将呈现剧烈的结构调整,主要蓝筹股将继续上涨,大部分绩差股、概念股将大幅下挫。
  1.大盘蓝筹股将主导市场运行,推动市场继续上行
  随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的相继上市和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石油、建设银行等大型蓝筹公司的即将回归A股,以及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创新品种的即将推出,我国股市正在迎来大盘蓝筹股时代。据计算,工行上市后,沪市总市值前5名公司是工行、中行、中石化、招商和大秦铁路,所占权重分别为18.8%、12.5%、8.4%、2.6%、1.6%,合计达到44%左右,而随着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石油、建设银行等大型公司的逐步登陆,前10大公司所占市场总权重将进一步大幅上升,从而左右市场整体行情运行的方向。随着蓝筹股利润的持续大幅增长和估值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整体必将继续向上运行。
  2.部分公司股价将大幅下挫,回归实际价值
  当前我国股市价格体系呈现扭曲,一方面是部分大盘蓝筹股仍被低估,另一方面则是相当部分概念股、微利股和亏损股则显著高估。2007年,在限售流通股逐步解禁、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市场创新的推动下,这种格局将发生根本改观,相当部分价格高估公司股价将大幅下挫,迅速向其价值回归。
  其中,限售流通股的逐步解禁将是价格高估公司股价向下回归的关键因素。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198家公司的部分限售流通股将解除禁售限制,6~12月份分别有1家、1家、32家、3家、7家、70家和64家公司,可流通股数为79.49亿股,其中中信证券和民生银行两家占据了半壁江山。从中信证券和民生银行解禁限售流通股实际抛售变现来看,变现比例较小,且其后股价并未大幅下挫,反而出现大幅飙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公司的解禁流通股变现压力也不大,问题关键在于上市公司未来的增长前景。我们预计,2007年,那些市盈率高企、没有业绩增长前景上市公司的解禁限售流通股,将很可能被大规模抛售,直接使其股价大幅下跌。
  另外,这些接近限售流通股抛售变现所获资金相当部分将流向蓝筹股,进一步推动蓝筹股价格上升,从而进一步推动股价的结构调整。
4
发表于 2007-7-11 12:59:24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收获,分析有理。蓝筹股价格上升是定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