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造最好的房子,做最好的产品"这是许多房地产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尤其是那些刚刚从其他行业转行而来的房开商经常讲这样的话——不过遗憾的是,最好的产品很多都没得到更好的销售。 我碰到过不少这样的事例。远一点的有好几年了。 这是一家由建筑业转行的开发商,以前承建过不少房地产项目,看到开发商们四量拨千斤,赚得既轻松又多,而自己赚点血汗钱,还经常被甲方拖欠与克扣,迫于无奈反过来拖欠点民工工资,不是屁股被追得火热就是被投诉,于是就通过各种道道在某地级市拿下千余亩地,自己做甲方了。 可是真的到了自己把身家性命都押进去了时候,才发觉看似轻松的房地产开发实际上并不轻松,上什么样的户型、卖多高的价格、怎么卖、卖的快慢和好坏……心里都没底。 其他没底,于是就在可以做到有底的事情上下足功夫:设计院的总规和户型图,可以一推敲就推敲个大半年——最后闹得设计单位没办法伺候,要打官司;样板区一打造就可以把仅有的七八百万用得只剩几十万,最后看到再弄下去资金就实在难以周转了,就只有在样板房的装修上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了。不过,尽管如此,当初预算的成本仍然是一个劲的往上涨。 成本涨了,房价也只有跟着上调,可是也得符合市场承受能力啊;项目预热在一年前就铺天盖地的做了,可是不是迟迟不见动静就是工程进度一拖再拖,闹得已下订的客户要退房,观望的客户不敢出手,转投别家;真到了要开盘的时候了,又因为前期投入过多,连项目导示牌和必要的宣传也没有资金可以做了……“最好的产品”不好卖的问题就这样出现了,要是再加上所托非人,销售策略及销售执行不到位,就更是难堪。 近的,是这个月在遵义碰见的。 遵义的朋友或者是对遵义比较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们这座红色城市有块做住宅项目的好所在,那就是城区的凤凰山森林公园。但是,就在凤凰山顶的一个项目,开盘后几个月,惨淡得据说只卖出了一套房子。 原因何在?还是中了“做最好的产品”的毒,这个多层住宅项目,连外立面都是采用我们通常只会在别墅上才能见到的石材贴面——在“最好”的指导思想下,高成本最终导致市场难以接受的高价格。 不过,"做最好的产品"相对那些只求钱不求质的开发商而言,还是多了一份责任感的,可是,最好的产品一旦销售滞缓,资金得不到补充,这"最好的产品"到最后还能做到"最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