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分享]推开宏观之窗

[复制链接] 13
回复
26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2-12 19:5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推开宏观之窗  

  宏观经济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现阶段企业、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寻求财富保值增值的知识瓶颈。 
  《推开宏观之窗》这本书,结合了电视讲座的风格,用最浅显的语言和最生动的故事,给大家讲解宏观经济的基础知识。在书中大家不仅会了解到有关GDP、财政、失业、通货膨胀、利率、汇率、金融风险和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将宏观经济的思维巧妙地应用到我们的投资和消费决策行为中。

                  

                   目录摘要


第一章 推开宏观之窗

  身处现代社会,如果你不懂宏观经济知识,不会看汇率、利率、税率,不知道经济增长率,不了解物价指数的正与负,不知道失业率的高与低,这些数据的变化你都不知道的话,你怎么能去投资,怎么能去选择职业,怎么去搞好你的企业、搞好你的城市,乃至你的国家呢?你需要了解宏观经济知识,掌握一定的经济规律,从而在宏观经济大潮中,把握机遇、减少风险。这里为你推开一扇窗,让你轻松走进一个精彩而生动的宏观经济世界。


第二章 听宏观经济的故事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76年在著名的《国富论》中,阐述了一只“ 看不见的手”(市场)的理论。在书的扉页上他这样写道:“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只做一个守夜人。” 当西方国家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又一个大经济学家凯恩斯说,经济这么萧条,股市这么低迷,失业这么严重,看不见的手不灵了。他提出了“看得见的手”理论,让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936年,凯恩斯完成了著名的《通论》,宏观经济学就从这里开始。


第三章 一国经济是怎样平衡的

  你想了解,一国经济究竟是怎样平衡的吗?你想知道,政府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吗?你想明白,总供求之间为什么需要平衡吗?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经济中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中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所以,当你看到价格指数在向上升的时候,这时经济逐渐要热起来了;当你看到价格指数向下降时,这时经济开始冷了。那么,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里讲给你听。

第四章 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说到一国经济,自然涉及到经济总量。那么,用什么来计量一国的经济总量?用什么来衡量国与家之间贫富的差距?用什么来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用的都是GDP。什么是GDP?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表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年内究竟新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 GDP是由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三部分组成。这三块是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GDP这个概念对你理解宏观经济非常重要,你需要知道它。

第五章 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增长真的这么重要吗?美国的人均GDP约4万美元,日本的人均GDP也 4万多美元,我国的人均GDP在2002年接近1000美元,和他们相比有40倍的贫富差距。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们的经济状况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整体增长的结果。但是,要想赶上发达国家人们的水平,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六章 市场失灵

  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经济理论,其核心就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可是,当河流被污染,山林被砍伐;学龄儿童失学,出行没有公路;当偏远山区的人们生活困难,当失业下岗的人揭不开锅时,市场没有招了。市场无法解决,经济中负的外在性,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这些问题。市场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你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市场失灵?


第七章 政府扮演的经济角色

  由于市场失灵,市场做不成的事,需要政府去做。那么,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呢?第一,稳定经济。如果政治不稳定,经济发展就不好。第二,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务。因为社会需要畅通的公路,需要有干净的河流,有新鲜的空气,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第三,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政府要做公正的裁判员,给所有人公平的机会。第四,进行收入再分配。让穷人有饭吃。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做的,那什么又是政府不该做的事情呢?

第八章 财政财政,有财方能行政

  财政对一国政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财政收入,政府根本不能生存;如果没有财政支出,政府根本不能运做。请问,谁来给公务员发工资;谁来给部队、警察、公检法这些国家机器部门支付费用,谁来支援教育,谁来救济贫困人口;谁来投资建设公路和桥梁,这些都需要政府的财政支出。有了财政的收和支,政府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才能对一国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你想知道,财政收入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财政支出的钱又到哪里去了?


第九章 财政赤字和国债

  当政府的钱不够花的时候,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叫财政赤字。弥补赤字有两种的办法,透支、发行国债。如果透支太多,可能会引发通过膨胀;如果国债发行过多,又会引发债务危机。国际上规定了财政赤字有两条警戒线,超过警戒线,一国的财政就会出问题。那么,透支与国债相比,那种方式对政府解决财政赤字产生的后遗症要小?我国每年财政赤字的多少是在国际警戒线内?多大的国债规模是我国经济可以承受的?


第十章 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供给的

  人们通常认为,我们手中持有的钞票是印钞厂印出来的。却很少有人知道,作为货币供给,它是银行通过信用活动创造的。为确保存款人提款的安全,现代银行体系都有法定准备金制度。那么,银行怎样创造出信用货币,从而使货币供给量不断被放大了呢?知道了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知道经济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你就会知道,如果很多人把存款提取出来,试图藏在床下的时候,经济将会产生怎样的灾难。

第十一章 信用是经济运行的基石

  试想,如果有一天,你去银行取钱,银行没有钱支付了,这会发生什么样的景况。银行可能因为对一个储户失去承兑的信用,引发信用危机;人们开始集体涌到银行去挤兑;一家银行因失去信誉而破产,导致非常可怕的连锁反应。因为银行破产,首先打掉的是人们对银行的信心,进而动摇人们对经济的信心,造成人们的大恐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信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石。失去信用的经济,将随时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第十二章 中央银行起什么作用

  你是否想过,我们平时去存钱的商业银行,接受那么多的存款,也放出大量的贷款,万一这些贷款收不回来怎么办?当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如果取不出来,谁应该对此负责任呢?还有,如果我们手中的货币贬值了,我们该找谁去补偿损失呢?万一商业银行出了问题,谁来救它们呢?这些都是一国中央银行的任务。现代经济中,中央银行作用非常重要,它是了解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


第十三章 央行治理经济的思路是什么

  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一国货币的稳定。央行治理经济的思路是,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它会出台新的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工具,拧紧资金流入市场的闸门;当经济过冷的时候,它会打开水龙头,将资金放入市场。美国中央银行主席格林斯潘的办公桌上放着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钱从这里滚出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三个工具,一是法定准备金率;二是贴现率;三是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就是运用这三个工具来调控宏观经济。了解这些指标后,当你看到中央银行用了什么工具,来调节市场资金的供求时,你就应该知道经济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经济究竟是冷还是热?是会出现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为好?所以,你需要了解央行货币政策的这三个工具究竟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第十五章 社保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我国央行从1997年以来多次降息,居民在银行的储蓄额却不降反升。老百姓的消费意愿不强,不花钱,也不投资。原因在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下岗人员的生活费问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这些问题不解决,老百姓有钱也不敢花。如果政府不建立一个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改革将无法向前走,为改革支付的成本也越来越大。怎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六章 金融市场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你想知道金融市场为你提供了什么吗?金融市场为你提供了存钱、赚钱、和借钱的渠道。你想了解什么是直接融资,什么是间接融资吗?把间接融资逐渐变为直接融资,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你想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吗?面对现代金融市场,你需要思考,什么是你最优的融资途径。如何利用金融市场及其衍生工具,让自己的储蓄、贷款和投资的行为,做到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第十七章 从宏观视角看股市

  看一只股票的价格,是高还是低;看股市的行情如何,是升还是降;要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分析。股价究竟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是企业效益,银行利率,政治因素等。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好了股市才会好;经济不好股市好,那只是炒作。要学会分析宏观经济大势;要学会搭宏观大势的顺风车;要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那种不会分析宏观大势,想在股市里只赚不赔的人,仅是自己的一相情愿。只有规避了风险,你才能在股市里赚钱。

第十八章 股市泡沫是怎样产生的

  很少有人知道怎样去判断股市里是否有泡沫?告诉你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标准,当你发现股价指数只涨不跌,所有投资者都赚钱,而且赚钱很容易的时候,说明此时的股市过热了,已经有泡沫了。这时你要注意了,因为股市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狂跌,千万不要接到股市泡沫的最后一棒,你要学会抽身而逃。那么,什么是股市泡沫?它是怎样产生的?股市泡沫究竟有什么危害?做股市的你需要了解这些。


第十九章 金融风暴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关联的紧密,经济循环速度的加快,一个国家开始出现的金融危机很快就会波及到另一个国家,形成一场大范围的金融风暴。这里告诉你金融风暴是怎样形成的,它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作为一位企业家,作为一名政府官员,不仅要善于在市场中捕捉机会,还要学会看经济和金融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当金融风暴真的来临时,你才能成功地规避风险。


第二十章 汇率是宏观中的宏观

  一国汇率是怎样决定的?它取决于一国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增长速度。例如,一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意味着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致富机会,这会带动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就会表现为汇率的上升和货币的升值。相反,如果经济衰落,政局不稳,安全不保,政府信用丧失,就会导致汇率下跌。汇率,综合了一国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等因素。通过汇率,可以折射出一国宏观的所有问题。你想了解汇率?你想知道汇率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吗?


第二十一章 宏观上如何出台经济政策

  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思路是使一国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衡。它运用三大政策来调控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当经济太冷的时候,政府“踩油门”,刺激消费、加大投资、增加出口,让经济回升;当经济太热的时候,政府“踩刹车”,限制消费、减少投资、把过热的经济压下来。当你了解了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学会了判断经济周期波动的趋势,分析了政府出台的政策,你就会对自己的消费和投资做出合理的选择。


第二十二章 我国经济中的难点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提高农民收入问题;解决失业问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根治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问题、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等。这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国的改革将无法向前推进,经济将不能快速增长,社会将难以稳定。那么,这些问题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有办法吗?它与你的工作、生活、未来有关吗?


第二十三章 懂宏观 多机遇 少风险

  学习宏观经济知识,你要了解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税率、利率、汇率,了解实业经济、了解资本市场等。要懂得经济是有周期波动的,什么东西热过了头都会回来,大家都去追求一种东西时,价格肯定是向上的。所以,宏观经济最重要是训练大家一种感觉,一种思维、一种分析能力。当你看到一种指标、一组数据变化的时候,你能够想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它告诉你什么?又给你什么启示?如果你能懂点宏观知识,就可以多些机遇,少些风险。

 

付:

  以下机构正将本书应用到员工培训中: 爱立信、惠普、IBM、摩托罗拉、招商银行、中石化、建设银行、平安保险、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清华同方、国际SOS救援中心、太平洋保险、中信实业银行、华龙集团、大唐电信、外企中心、联想电脑、方正数码、用友软件 国家经贸委培训中心、总参干部培训基地、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清华大学MBA培训中心、北大燕园MBA培训中心、社科院EMBA培训中心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0:13:08 | 只看该作者

在此,飞猫也就不一一转载了,如果rgang兄喜欢这本书,我可以发邮件。当然,在下面的网站中,这本书可以邮购。

         韩秀云女士个人网站:http://www.hanxy.com/


               推开宏观之窗  

  宏观经济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现阶段企业、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寻求财富保值增值的知识瓶颈。 
  《推开宏观之窗》这本书,结合了电视讲座的风格,用最浅显的语言和最生动的故事,给大家讲解宏观经济的基础知识。在书中大家不仅会了解到有关GDP、财政、失业、通货膨胀、利率、汇率、金融风险和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将宏观经济的思维巧妙地应用到我们的投资和消费决策行为中。

韩秀云 简介 
  1956年生于天津市 
  1978~1982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1984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师从谷书堂、蔡孝箴教授,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1991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于1987年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 
  1991~1993获德国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科隆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 
  1993~1995在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经济管理系读博士学位 
  1995~至今继续任教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担任经济系副教授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讲授宏观经济学位课程,所授MBA学生有2000余人,培训企业总裁和政府官员亦超过2000余名 
   
  特长研究方向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实情的结合,中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研究,中国社保体制研究,香港经济问题研究,国际汇率趋势研究,尤其擅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宏观经济知识讲解给MBA,以及政府官员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推开宏观之窗  

  宏观经济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现阶段企业、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寻求财富保值增值的知识瓶颈。 
  《推开宏观之窗》这本书,结合了电视讲座的风格,用最浅显的语言和最生动的故事,给大家讲解宏观经济的基础知识。在书中大家不仅会了解到有关GDP、财政、失业、通货膨胀、利率、汇率、金融风险和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将宏观经济的思维巧妙地应用到我们的投资和消费决策行为中。

韩秀云 简介 
  1956年生于天津市 
  1978~1982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1984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师从谷书堂、蔡孝箴教授,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1991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于1987年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奖 
  1991~1993获德国基金会奖学金赴德国科隆大学经济系作访问学者 
  1993~1995在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经济管理系读博士学位 
  1995~至今继续任教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担任经济系副教授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讲授宏观经济学位课程,所授MBA学生有2000余人,培训企业总裁和政府官员亦超过2000余名 
   
  特长研究方向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实情的结合,中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研究,中国社保体制研究,香港经济问题研究,国际汇率趋势研究,尤其擅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宏观经济知识讲解给MBA,以及政府官员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0:05:5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章 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供给的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我们手中的货币,是由印钞厂印出来的。但是现代社会的货币供给是由银行创造的。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正确理解现代经济与金融的运行非常重要。
  
  下面给大家讲银行创造货币供给的经过。
  
  当储户把钱放进银行的时候,银行不可以把这些钱全部贷出去,否则当储户取钱的时候银行就没钱支付了,当恐慌的储户都会跑到银行取钱时,就会发生挤兑现象,甚至导致银行的破产。为此,各国政府都规定了一个准备金率,规定银行不能把储户的存款都贷出去,银行必须留下一部分准备金,以防万一来提款的储户人。比如,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准备金率是10%,如果储户存了100块钱,商业银行必须把10块钱交到中央银行,剩下的钱才能贷出去;如果准备金率是20%,商业银行就必须把20块钱,交到中央银行,这叫法定准备金。
  
  好了,让我们来看,银行是怎样把钱创造出来的。例如,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是20%,一个储户有1000块钱存入中国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必须把200块钱留下交给中央银行银行,它只能贷出800块钱。有一个人正好去中国工商银行借800元钱 ,他要买一个录音机,到了商场,他把这800元钱交给柜台,这家商场,又把这800元钱,存入了自己的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当农业银行收到这笔钱的时候,这800元钱它不能都贷出去,必须把160元钱上交中央银行,它只能贷出640元钱。这时正好有一个人去农业银行借钱,当他借到640元钱后,到一家超市买复读机,把640元钱交给超市柜台,这个超市商家又把这640元钱,存入了自己开户的中国建设银行。如此往复下去,一个储户的1000元存款,通过银行系统不断的存贷过程,最后变成了多少钱呢?银行新增存款是5000元,新增贷款是4000元,货币总量增加了5000元,法定准备金是1000元。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告诉大家,钱是怎么从银行创造出来的。中央银行并没有多印钞票啊,钱怎么就多出来这么多呢?这就是商业银行具有的创造货币供给的功能,让我们来看,原始的1000块钱是一个储户放进去的。之后每发生一次贷款行为,银行都要把法定准备金交给中央银行,如此循环往复,这个过程创造出多少货币?货币供给增加到5000元,是原始资金量的5倍,这是法定准备金为20%的情况。如果法定准备金是10%呢,就变成了10倍,初始的1000块钱就变成了1万块钱,要是5%呢,就变成20倍。
  
  原来是这样,人们用的钞票确实是印钞厂印出来的,但是作为货币供给,却是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出来的。我们同时还看到,只有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所创造的新存款,才是现有货币量的增加。所以,当大家把钱放进银行的时候,经济就开始加快了。因为你把钱放进银行,银行把它贷给别人,别人再放进银行,银行接着再贷出去,一笔钱就这样一直这样存贷下去,货币供给量就会成倍地增加,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可能成倍地放大。
  
  因此,当有一天大家都准备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放到自己床下藏起来的时候,这个经济的链条就断掉了,在微观上行得通的行为,在宏观上就会产生一场灾难。最后的结果则很可能变成,藏在床下的钱也不值钱了,因为那时的经济可能已经瘫痪了,物价已经飞涨了。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与银行之间,是一环扣一环彼此相连、密不可分的,我们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供应,是在银行循环往复的存贷过程中制造出来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0:05:41 | 只看该作者

续第九章:

  让我们先看第一种弥补赤字的方式“透支”。什么叫透支? 就是财政部在银行里有一个账户,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在银行都有账户一样,你只能取你存进银行的钱,你如果取完自己的存款还不够,还想让银行借给你钱,就等于在你的账户上要出“红字” 即负数,这叫透支。那么,一国财政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例如,一国今年财政赤字3000亿,政府的钱远远不够花的,怎么办呢?政府可以直接让银行往它开的那个账户上划款进来,因为财政需要支出。政府让银行直接给财政部在银行开的账户上划款,让它去花,这种情形就叫财政的透支行为。政府为什么这样做呢?它是不得已的,因为它需要给公务员发工资,它需要支出所有应该支付的费用。没办法,它只能到银行去取钱,这叫财政的透支。

  但是,用透支的方式解决财政赤字是不可以轻易使用的。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出现问题了。银行有钱吗?银行如果把钱给政府花的话,那银行里的钱又是谁的呢?银行是动用储户的钱先给政府去花,如果储户去取钱的时候银行没钱给他们行吗? 银行不能随便把存款拿出去,因为储户和银行之间有一个契约,储户随时可以取出自己的钱,如果都被财政拿走了,储户提不出钱,那么银行是要对这件事负法律责任的。

  当政府的钱不够花的时候,财政去找银行透支,那么银行把钱借给了政府,政府就等于把储户的钱拿走花了;实际上,储户的钱还在自己的账户上记着。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想没关系了,让政府先借着花吧。但是,政府花了这笔钱以后用什么来还呢?它拿什么来堵上这个窟窿呢?政府可以寅吃卯粮吗?到最后,政府不得不开动印钞机,通过印钞票来堵上这个洞。 这样,透支行为就意味着将来迟早要增印钞票,而绝对不会动储户的存款。我们所有的储户,每一个人存在银行里的钱还都在自己的名下。尽管在微观上这些储户的钱没有被拿走,但是在 宏观上却捅了一个洞,如果财政每一年出现赤字都要到银行去透支,最后就会形成一个无底洞,到时政府没办法还钱了,只能印钞票。这意味着一国开始通货膨胀了。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虽然财政没直接从大家的账户上提钱。但是政府为了堵住这个洞开动印钞机之后,货币的供应就平白多出来了。再讲简单一点,比如,原来全社会有1万元的货币,就有1万元的商品。这1万元的货币,就能买到1万元的商品。但是现在政府为了堵上它当初借款的漏洞,不得不多印出来1万元。可是,商品的总量没有变,还是那么多。因此,加印钞票以后,商品总量还是原来1万元的量,但货币的总量变成2万元了。这意味着现在2万元只能买到原来 1万元的货了;或者说原来1万元的货现在能卖到2万元了,这就表现为商品价格的上升。实际就是人们现在手中的钱不如以前值钱了。

  那么对于储户来讲,他们的劳动没有少付出,他们存的钱是多年节省下来的,等他们取出钱的时候已经买不到原来那么多的商品了。那储户愿意吗?老百姓愿意吗?肯定不愿意!所以,政府不能轻易从银行透支,因为迟早要面临印钞票补漏洞的问题。如果这样做的话,通货膨胀就会悄悄产生。因此,当一国财政有困难的时候去找银行透支,如果银行同意政府这样做的话,实际上就是变相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悄悄塞进政府的口袋里,使得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货币贬值了。

  既然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弊端,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如此不利,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我们说,有,就是发国债。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这么做,举债是一种通行的办法。发国债,就是当一国财政有赤字的情况下,政府不去找银行透支,而是公开发行国债,让人们自愿来买。政府从公众手上通过国债形式借到资金以后,去搞基础建设,去投资大型国企的技术改造,提升整体经济竞争能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比如说,我国政府今年有财政赤字,准备发行国债,它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政府要发行多少国债,期限有多长,利息是多少,由每人自己决定买不买和买多少。用这种方式解决财政赤字就比透支要好。为什么好呢?大家去买国债的时候,用的是自己没有花的钱。国债是政府借你的钱先去花,反正你现在也不用这笔钱,就拿出来买国债吧,而且国债利息比银行存款利息高。 换句话说,政府借大家的钱花,并不会因此增加货币总量。也就是说,全社会货币的存量没有增加,还是原来那么多。政府出售债券获得资金,用于基建投资,通过加大政府支出来拉动经济增长,再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税收,用来赎回当初的国债,还上 向大家借的钱。这样,政府就不用去多印钞票,也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如果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找银行去透支的话,银行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我国还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但是银行里的每一笔钱都是有数的,都是储户的存款。如果 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给储户,政府就只能去印钞票了;如果政府去发国债的话,就不会增加货币供应总量,政府把大家的钱先借来花,通过发国债的形式承诺,将来政府还给大家的钱比人们把钱存在银行还要多一点。所以,现在全世界各国政府,一般都采取后一种的方式,即发国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呢?凯恩斯曾经这样说,一国政府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发债来拉动经济。这样做对经济有没有拉动?应该承认,它对经济增长确实有拉动作用。但是,作为一国政府,是否可以总靠发债来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可以这么做的前提,是政府用国债投资的项目赚回的钱将来能够把这些债还上。因为国债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是要还本付息的,如果政府还不—上这些债务,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最后靠什么来还呢?如果是举债的方式,利息由谁来承担?政府要还上这些债务,说到底最后还是要由纳税人来负担,这一代人的税收不够还,下一代人还要接着去还。因为这是政府欠的内债,只能靠我们去增加生产、去增加GDP、增加财政收入来还上这笔钱。所以政府发的国债,实际上是把将来的钱拿到今天来花。 尽管如此,政府调控经济仍是—手用财政政策,一手用货币政策。如果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还不顺畅的情况下,政府就要在财政上多动脑筋。 要实行比较宽松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要么减税,要么增加政府支出。在减税难度很大的情况下,靠发国债来增加财政可支配资 金,从而加大财政支出,便成为政府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就算政府知道发债是在花将来的钱,但是基于国家经济良好的发展前景,政府有信心通过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最后能在合适的期限内 安全地把这些债务还上。 那么,政府财政究竟为什么会产生赤字呢?怎么收上这么多 的税还不够花,还要发债呢?我们知道,政府的收入来自于税收,税收来源于企业的效益好,缴纳企业所得税;来源于我们每 个人的收入高,缴个人所得税等等。如果企业的效益不好,他们 就缴不上税来;如果每个人收入都不高,他们就缴不了个人所得 税。如果政府收上来的钱不多,可是政府支出的方面又太多,政 府财政负担很重,比如它要管军队、教育、国有企业,还要管国 有银行,要养活公务员,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就很困难。 不要说别的,光政府机构养活的公务员就有4000万人左 右。如果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收入计算,4000万人加起来就是 2000亿。我们财政每年收上来的钱,光是发这些人的工资,都 已经很困难了 政府还要办基础教育,还有警察,还有军队,还 有公检法等等一系列政府机关。政府需要支出地方太多了,它的 负担太重。因为它收入的少, 支出的多,当然会产生财政赤字, 政府也没办法。面对这种情况,政府要设法获得更多的资金,只 能用发国债的方式解决赤字问题。 说到国债,什么叫国债?政府发的债券就叫国债。在西方国 家,企业也可以发债,那叫企业债券。我国现在卖的债券绝大多 数都是国债。国债是政府的债务,由政府负责偿还。政府的债券 又包括内债和外债。我国政府现在更多地借的是内债,而外债很 少,所以我国政府的债务风险不大。政府只不过是把国内老百姓 暂时不用的钱先借来花。先把经济发展起来,然后政府再还钱给 大家。假如我们借了很多外债的话,就有可能产生更多的问题。 就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很多国家因为还不起外债,实际 上政府已经被逼到要破产的境地。再有,我国政府即使借用外 债,大部分都是长期的,要好多年之后才偿还的,到那时候我们 的经济就发展起来了。 所以国债有内债和外债,还分为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国 债。我国政府在外债上发行的是长期国债,在内债上发行的是短 期、中期和长期国债。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我国债务上存在的问 题。我国在80年代初的时候,每年发国债的规模是50亿元人民 币。20多年过去了,现在每年发债规模已经上升到3000亿~ 4000亿元人民币,而且继续呈上升的趋势。为什么呢?以前政 府发的20年或30年的长期国债,现在已经逐渐进入还债期了。 政府现在发的国债不仅要弥补当年财政的赤字部分,还要加上到 期国债还本付息的部分。我国的国债也开始滚雪球了,就是借新 债还旧债。 财政出现了赤字,发国债在所难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发了如此多的国债,我国政府还是可以挺着胸脯向全世界说:中国政府做了这样一件事,就是当财政有赤字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发债的方式,而没有采取透支的方式。如果政府要悄悄地 用透支的方式弥补赤字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那样 做,它公开地告诉大家: “我有多少赤字,我现在准备发多少国 债,我准备向你们借钱,而且告诉你们国债是5年期、10年期 还是30年期,到时我会还给你们。债息高于银行利率,你们可 以去买,也可以不买,我不强制你们买。” 所以说,我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这件事上它是非 常负责任的,它通过发债的方式来解决缺钱的问题。这就没有让 我们手中的票子贬值,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仍是足值的。尽管我国 的经济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政府做的 非常好;近年来,一些国家政府在本国出现金融动荡、出现经济 危机、出现债务危机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就悄悄发票子,悄悄地 透支,甚至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悄悄装进政府 的口袋: 所以,当有人质疑政府为什么搞出这么多赤字,发了这么多 国债时,我国政府的领导人说: “政府是发了很多国债,但是我 们给后任政府留下了25000亿的优质资产。”这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我们发的这些国债,不都是搞了基础设施建设吗?不 都是铺了高速公路吗?政府不是提供了很多公共物品吗?政府还 提供了许多准公共物品,这些都为后来的经济发展铺了路,为中 国经济起飞建好了快车道。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商愿意到我 们这儿来投资,因为中国政府给它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 境,还有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这些都构成了今后中国经济起飞 的重要条件,而这些优质资产正是政府发国债的产物。 以上我们讲的是政府钱不够花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出现财 政赤字怎么办?我国政府采取了发国债的方式来解决。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0:05:08 |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财政赤字和国债

  
  一国政府的钱由谁来掌管?是财政部。政府要花钱从哪里支出?从财政部。如果一个国家很强大,—个国家很富裕,它的政府、它的财政部也一定很富有?一国政府有没有缺钱花的时候? 它的财政部有没有缺钱花的时候?政府缺钱花的时候怎么办?它会不会开动印钞机印钞票呢?我们现在来谈一下,当政府缺钱花的时候,也就是当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时怎么办,它究竟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呢?

  当政府财政收入少而支出多的时候,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是说政府的支出大于收人,形成一个差额。相反,如果政府财政收入多而支出少,也会出现一个差额,那叫财政盈余。但是,在当今世界各国,财政盈余的很少,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出现的都是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怎么计算?用财政收入减去财政支出,如果是负数,就是财政赤字。国际上衡量财政赤字有两条警戒线标准:第一条警戒线是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一旦超过, 就会出现财政风险。例如,我国(GDP总量在2001年时是10万亿人民币,10万亿的3%是多少?就是3000亿。如果我国的赤字要大于3000亿,它就超出了警戒线。我国2002年财政赤字是3098亿,只超出一点点。如果一个国家,比如说它有10万亿的GDP总量,但财政赤字达到5000亿,那么它超出了警戒线很多,就比较危险了。后面我们会讲到,如果超出这条警戒线将意味着什么。

  还有一条警戒线: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超出财政总支出的15%。我们说了,政府的钱不够花,可以去借债;钱再不够花,还可以去借债。但不能借债太多,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超出这个百分比。如果赤字超出财政总支出的15%,说明赤字太大了。

  这两条警戒线都是国际上通行的标准,第一条警戒线,就是我们要看一下,一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总量是多少。当我们看到美国的财政赤字很大的时候,同时要想到它的经济总量GDP 有多大。我们要想到的是一个相对数,它只要不超过GDP的 3%,问题就不大。

  我们再看欧盟国家。欧盟有12个国家进入了欧洲货币联盟,使用欧元,现在又有15个国家准备加入。在这15个国家加入时,人们就担心,说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不能太大了。如果财政赤字太大的话,说明这个国家财政上有问题,那它的经济就不稳定,这样就有可能拖累整个欧盟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加入欧盟的国家,有很多经济指标的要求,而财政赤字的警戒线,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它要求一国的经济状况起码是安全的, 那么,当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怎么来弥补呢?我们知道, 一国政府在每年年初,比如我国的“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政府要做一个预算报告,计划这一年财政收入多少,财政支出多少。如果计划财政收入少、财政支出多的时候,就会出现赤字,这在政府的预算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比如,我国2002年的财政赤字是3098亿人民币,这就是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那么,政府公布了这个赤字后,它怎么办呢?一般来讲,当一国财政出现赤字的时候,有两种解决的办法:第一种是透支,第二种是发行国债。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9:56:18 |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财政赤字和国债

  
  一国政府的钱由谁来掌管?是财政部。政府要花钱从哪里支出?从财政部。如果一个国家很强大,—个国家很富裕,它的政府、它的财政部也一定很富有?一国政府有没有缺钱花的时候? 它的财政部有没有缺钱花的时候?政府缺钱花的时候怎么办?它会不会开动印钞机印钞票呢?我们现在来谈一下,当政府缺钱花的时候,也就是当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时怎么办,它究竟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呢?

  当政府财政收入少而支出多的时候,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是说政府的支出大于收人,形成一个差额。相反,如果政府财政收入多而支出少,也会出现一个差额,那叫财政盈余。但是,在当今世界各国,财政盈余的很少,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出现的都是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怎么计算?用财政收入减去财政支出,如果是负数,就是财政赤字。国际上衡量财政赤字有两条警戒线标准:第一条警戒线是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一旦超过, 就会出现财政风险。例如,我国(GDP总量在2001年时是10万亿人民币,10万亿的3%是多少?就是3000亿。如果我国的赤字要大于3000亿,它就超出了警戒线。我国2002年财政赤字是3098亿,只超出一点点。如果一个国家,比如说它有10万亿的GDP总量,但财政赤字达到5000亿,那么它超出了警戒线很多,就比较危险了。后面我们会讲到,如果超出这条警戒线将意味着什么。

  还有一条警戒线: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超出财政总支出的15%。我们说了,政府的钱不够花,可以去借债;钱再不够花,还可以去借债。但不能借债太多,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超出这个百分比。如果赤字超出财政总支出的15%,说明赤字太大了。

  这两条警戒线都是国际上通行的标准,第一条警戒线,就是我们要看一下,一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总量是多少。当我们看到美国的财政赤字很大的时候,同时要想到它的经济总量GDP 有多大。我们要想到的是一个相对数,它只要不超过GDP的 3%,问题就不大。

  我们再看欧盟国家。欧盟有12个国家进入了欧洲货币联盟,使用欧元,现在又有15个国家准备加入。在这15个国家加入时,人们就担心,说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不能太大了。如果财政赤字太大的话,说明这个国家财政上有问题,那它的经济就不稳定,这样就有可能拖累整个欧盟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加入欧盟的国家,有很多经济指标的要求,而财政赤字的警戒线,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它要求一国的经济状况起码是安全的, 那么,当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怎么来弥补呢?我们知道, 一国政府在每年年初,比如我国的“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政府要做一个预算报告,计划这一年财政收入多少,财政支出多少。如果计划财政收入少、财政支出多的时候,就会出现赤字,这在政府的预算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比如,我国2002年的财政赤字是3098亿人民币,这就是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那么,政府公布了这个赤字后,它怎么办呢?一般来讲,当一国财政出现赤字的时候,有两种解决的办法:第一种是透支,第二种是发行国债。

  让我们先看第一种弥补赤字的方式“透支”。什么叫透支? 就是财政部在银行里有一个账户,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在银行都有账户一样,你只能取你存进银行的钱,你如果取完自己的存款还不够,还想让银行借给你钱,就等于在你的账户上要出“红字” 即负数,这叫透支。那么,一国财政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例如,一国今年财政赤字3000亿,政府的钱远远不够花的,怎么办呢?政府可以直接让银行往它开的那个账户上划款进来,因为财政需要支出。政府让银行直接给财政部在银行开的账户上划款,让它去花,这种情形就叫财政的透支行为。政府为什么这样做呢?它是不得已的,因为它需要给公务员发工资,它需要支出所有应该支付的费用。没办法,它只能到银行去取钱,这叫财政的透支。

  但是,用透支的方式解决财政赤字是不可以轻易使用的。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出现问题了。银行有钱吗?银行如果把钱给政府花的话,那银行里的钱又是谁的呢?银行是动用储户的钱先给政府去花,如果储户去取钱的时候银行没钱给他们行吗? 银行不能随便把存款拿出去,因为储户和银行之间有一个契约,储户随时可以取出自己的钱,如果都被财政拿走了,储户提不出钱,那么银行是要对这件事负法律责任的。

  当政府的钱不够花的时候,财政去找银行透支,那么银行把钱借给了政府,政府就等于把储户的钱拿走花了;实际上,储户的钱还在自己的账户上记着。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想没关系了,让政府先借着花吧。但是,政府花了这笔钱以后用什么来还呢?它拿什么来堵上这个窟窿呢?政府可以寅吃卯粮吗?到最后,政府不得不开动印钞机,通过印钞票来堵上这个洞。 这样,透支行为就意味着将来迟早要增印钞票,而绝对不会动储户的存款。我们所有的储户,每一个人存在银行里的钱还都在自己的名下。尽管在微观上这些储户的钱没有被拿走,但是在 宏观上却捅了一个洞,如果财政每一年出现赤字都要到银行去透支,最后就会形成一个无底洞,到时政府没办法还钱了,只能印钞票。这意味着一国开始通货膨胀了。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虽然财政没直接从大家的账户上提钱。但是政府为了堵住这个洞开动印钞机之后,货币的供应就平白多出来了。再讲简单一点,比如,原来全社会有1万元的货币,就有1万元的商品。这1万元的货币,就能买到1万元的商品。但是现在政府为了堵上它当初借款的漏洞,不得不多印出来1万元。可是,商品的总量没有变,还是那么多。因此,加印钞票以后,商品总量还是原来1万元的量,但货币的总量变成2万元了。这意味着现在2万元只能买到原来 1万元的货了;或者说原来1万元的货现在能卖到2万元了,这就表现为商品价格的上升。实际就是人们现在手中的钱不如以前值钱了。

  那么对于储户来讲,他们的劳动没有少付出,他们存的钱是多年节省下来的,等他们取出钱的时候已经买不到原来那么多的商品了。那储户愿意吗?老百姓愿意吗?肯定不愿意!所以,政府不能轻易从银行透支,因为迟早要面临印钞票补漏洞的问题。如果这样做的话,通货膨胀就会悄悄产生。因此,当一国财政有困难的时候去找银行透支,如果银行同意政府这样做的话,实际上就是变相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悄悄塞进政府的口袋里,使得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货币贬值了。

  既然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弊端,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如此不利,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我们说,有,就是发国债。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这么做,举债是一种通行的办法。发国债,就是当一国财政有赤字的情况下,政府不去找银行透支,而是公开发行国债,让人们自愿来买。政府从公众手上通过国债形式借到资金以后,去搞基础建设,去投资大型国企的技术改造,提升整体经济竞争能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比如说,我国政府今年有财政赤字,准备发行国债,它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政府要发行多少国债,期限有多长,利息是多少,由每人自己决定买不买和买多少。用这种方式解决财政赤字就比透支要好。为什么好呢?大家去买国债的时候,用的是自己没有花的钱。国债是政府借你的钱先去花,反正你现在也不用这笔钱,就拿出来买国债吧,而且国债利息比银行存款利息高。 换句话说,政府借大家的钱花,并不会因此增加货币总量。也就是说,全社会货币的存量没有增加,还是原来那么多。政府出售债券获得资金,用于基建投资,通过加大政府支出来拉动经济增长,再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税收,用来赎回当初的国债,还上 向大家借的钱。这样,政府就不用去多印钞票,也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如果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找银行去透支的话,银行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我国还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但是银行里的每一笔钱都是有数的,都是储户的存款。如果 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给储户,政府就只能去印钞票了;如果政府去发国债的话,就不会增加货币供应总量,政府把大家的钱先借来花,通过发国债的形式承诺,将来政府还给大家的钱比人们把钱存在银行还要多一点。所以,现在全世界各国政府,一般都采取后一种的方式,即发国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呢?凯恩斯曾经这样说,一国政府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发债来拉动经济。这样做对经济有没有拉动?应该承认,它对经济增长确实有拉动作用。但是,作为一国政府,是否可以总靠发债来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可以这么做的前提,是政府用国债投资的项目赚回的钱将来能够把这些债还上。因为国债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是要还本付息的,如果政府还不—上这些债务,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最后靠什么来还呢?如果是举债的方式,利息由谁来承担?政府要还上这些债务,说到底最后还是要由纳税人来负担,这一代人的税收不够还,下一代人还要接着去还。因为这是政府欠的内债,只能靠我们去增加生产、去增加GDP、增加财政收入来还上这笔钱。所以政府发的国债,实际上是把将来的钱拿到今天来花。 尽管如此,政府调控经济仍是—手用财政政策,一手用货币政策。如果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还不顺畅的情况下,政府就要在财政上多动脑筋。 要实行比较宽松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要么减税,要么增加政府支出。在减税难度很大的情况下,靠发国债来增加财政可支配资 金,从而加大财政支出,便成为政府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就算政府知道发债是在花将来的钱,但是基于国家经济良好的发展前景,政府有信心通过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最后能在合适的期限内 安全地把这些债务还上。 那么,政府财政究竟为什么会产生赤字呢?怎么收上这么多 的税还不够花,还要发债呢?我们知道,政府的收入来自于税收,税收来源于企业的效益好,缴纳企业所得税;来源于我们每 个人的收入高,缴个人所得税等等。如果企业的效益不好,他们 就缴不上税来;如果每个人收入都不高,他们就缴不了个人所得 税。如果政府收上来的钱不多,可是政府支出的方面又太多,政 府财政负担很重,比如它要管军队、教育、国有企业,还要管国 有银行,要养活公务员,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就很困难。 不要说别的,光政府机构养活的公务员就有4000万人左 右。如果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收入计算,4000万人加起来就是 2000亿。我们财政每年收上来的钱,光是发这些人的工资,都 已经很困难了 政府还要办基础教育,还有警察,还有军队,还 有公检法等等一系列政府机关。政府需要支出地方太多了,它的 负担太重。因为它收入的少, 支出的多,当然会产生财政赤字, 政府也没办法。面对这种情况,政府要设法获得更多的资金,只 能用发国债的方式解决赤字问题。 说到国债,什么叫国债?政府发的债券就叫国债。在西方国 家,企业也可以发债,那叫企业债券。我国现在卖的债券绝大多 数都是国债。国债是政府的债务,由政府负责偿还。政府的债券 又包括内债和外债。我国政府现在更多地借的是内债,而外债很 少,所以我国政府的债务风险不大。政府只不过是把国内老百姓 暂时不用的钱先借来花。先把经济发展起来,然后政府再还钱给 大家。假如我们借了很多外债的话,就有可能产生更多的问题。 就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很多国家因为还不起外债,实际 上政府已经被逼到要破产的境地。再有,我国政府即使借用外 债,大部分都是长期的,要好多年之后才偿还的,到那时候我们 的经济就发展起来了。 所以国债有内债和外债,还分为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国 债。我国政府在外债上发行的是长期国债,在内债上发行的是短 期、中期和长期国债。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我国债务上存在的问 题。我国在80年代初的时候,每年发国债的规模是50亿元人民 币。20多年过去了,现在每年发债规模已经上升到3000亿~ 4000亿元人民币,而且继续呈上升的趋势。为什么呢?以前政 府发的20年或30年的长期国债,现在已经逐渐进入还债期了。 政府现在发的国债不仅要弥补当年财政的赤字部分,还要加上到 期国债还本付息的部分。我国的国债也开始滚雪球了,就是借新 债还旧债。 财政出现了赤字,发国债在所难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发了如此多的国债,我国政府还是可以挺着胸脯向全世界说:中国政府做了这样一件事,就是当财政有赤字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发债的方式,而没有采取透支的方式。如果政府要悄悄地 用透支的方式弥补赤字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那样 做,它公开地告诉大家: “我有多少赤字,我现在准备发多少国 债,我准备向你们借钱,而且告诉你们国债是5年期、10年期 还是30年期,到时我会还给你们。债息高于银行利率,你们可 以去买,也可以不买,我不强制你们买。” 所以说,我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这件事上它是非 常负责任的,它通过发债的方式来解决缺钱的问题。这就没有让 我们手中的票子贬值,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仍是足值的。尽管我国 的经济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政府做的 非常好;近年来,一些国家政府在本国出现金融动荡、出现经济 危机、出现债务危机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就悄悄发票子,悄悄地 透支,甚至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悄悄装进政府 的口袋: 所以,当有人质疑政府为什么搞出这么多赤字,发了这么多 国债时,我国政府的领导人说: “政府是发了很多国债,但是我 们给后任政府留下了25000亿的优质资产。”这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我们发的这些国债,不都是搞了基础设施建设吗?不 都是铺了高速公路吗?政府不是提供了很多公共物品吗?政府还 提供了许多准公共物品,这些都为后来的经济发展铺了路,为中 国经济起飞建好了快车道。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商愿意到我 们这儿来投资,因为中国政府给它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 境,还有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这些都构成了今后中国经济起飞 的重要条件,而这些优质资产正是政府发国债的产物。 以上我们讲的是政府钱不够花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出现财 政赤字怎么办?我国政府采取了发国债的方式来解决。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9:55:55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财政财政,有财方能行政   

             2004-07-08 15:56:34   

   我们知道了,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的基本上都是花钱的角色。因此,政府首先要有财政收入,它才有能力去行使其经济职能。

  政府要养活这么多的政府工作人员,那么它的收入从哪儿而来呢?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4个渠道:

  第一是税收收入。这是最大一块的财政收入。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都是从税收中来的。我国现在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以达90%以上。税收的特点是强制性的,而且是无偿的,当政府收税之后,就不需要再还了。

  第二是债务收入。当政府的钱不够花的时候,它可以去借债,这块叫债务收入。债务收入是自愿的,而且需要政府还本付息的。

  第三是企业收入。国有企业还了银行的利息,交了国家税收之后,它有利润,应该交给国家的部分,叫企业收入,因为国有企业是国家出钱办的企业。

  第四是其它收入。比如,我国的国有森林、地下资源等,政府会收一些转让使用的费用等等。

  美国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讲到,政府是获得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税收是一个政府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没有税收收入,政府难以维持运转。所以交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果大家都不交税的话,政府就无法运作了。

  那么,政府的收入又是怎样支出的呢?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常性支出,一部分是建设性支出。

  大家想一想,作为一国的教师队伍、我国的军队、国家的公检法机构、教育部门、科技部门、国家庞大的公务员队伍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国家财政去养着,都是国家在支付他们工资,这些支出,叫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就是每个月都要支出的。这月发给全国公务员的工资,下月还得支付,一直支付下去,不能停发,否则,就没有人给政府干活,政府机构将不能运转。 

  所以,财政的经常性支出,是政府每年每月都必须向外支出的,而且是不能收回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工资具有刚性。什么叫刚性?就是工资只能长不能降,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出现。你们看任何一国的公务员,只要听说要给他们降工资时,他们就要上街游行,谁都不愿意接受降低工资的事实。

  总的讲,政府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行的需要;第二,支持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第三,建立和维持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
  财政支出上还有一部分,叫建设性支出。比如我国搞了很多大项目投资,修了京九铁路,建了三峡工程等,三峡工程的预算就有2000多亿人民币,当然这些项目有的时候是靠发债进行的。但是,这毕竟属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这些都属于建设性的支出。政府建设性支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投资关系全局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是投资大中型企业的建设。


  大家可能听说过,中国的财政是吃饭财政。财政是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先让大家吃上饭,然后再拿钱去搞建设。所以,财政的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两部分,经常性支出就是必须经常支出,每个月都必须向外支付的,如果财政没有钱,政府机构将无法运转,财政余下的钱做建设性支出,如果搞建设的钱不够,我们就通过发国债的方式搞建设。

   眼看我国中央财政的支出,每年都在涨,几乎每三年半就翻一番,支出远远大于收入,财政上的困难非常多。当政府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时候,财政就会出现赤字,有了赤字政府怎么办呢?政府用什么样的办法去解决呢?请听我们下回分解。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9:55:30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政府扮演的经济角色
  
                 2004-07-05 14:42:23   

  

   我们看到大大小小的经济政策,都由政府出台。那么,政府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究竟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首先,政府在经济生活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经济。我们看俄罗斯,1991年底,前苏联分解成了15个加盟共和国后,俄罗斯这10多年来,它的政府换了多少任的总理,而俄罗斯的卢布也是一贬再贬,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物资,一度严重匮乏,尽管现在开始有了起色。再看阿根廷,发生金融危机后,几天就换一个政府领导人,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国家的经济搞不下去了,它不换不行,谁上台经济都玩不转。日本也是,首相面临下台尴尬境地的事情,时有发生。大家知道,政府如果把经济搞的一团糟的话,老百姓绝对不会让他们继续在台上了,肯定会频繁地更换这些政要们。

  中国这些年的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1978年走到今天,很明显,政治上稳定,经济上发展得就好,如果经济发展的不好,我们的政治就不能稳定。
   
  第二作用,政府一定要提供公共服务。如架桥、修路、教育、环保、国防等等一系列。大家是否经常想,如果让我们一直读书那该有多好,但是读书是需要钱的,需要支付学费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强盛,教育完全由政府投资,这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当我们的财政多一些支出给教育,当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了,反过来我们的国力也增强了,我们国民的素质也就提高了,中国的未来会更有希望。

   如果说教育是软件,那基础设施建设就是硬件。当铺好了路以后,我们的经济轮子就转动得快多了,外资的投入也就多了,我们的小城镇也发展起来了,第三产业、服务业也都跟着发展起来了。我国政府借国债铺了很多路,都是为了后面的经济发展,只有做好前面的铺垫,飞机才能在快速道上起飞,汽车才能在快速道上奔跑。

  政府的第三个职能,是给每个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一国政府一定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条件,要让有才能的人去创造社会财富,让适合做企业的人去做企业家,适合当官的人去做政府官员,适合做讲课的人,站在老师的位置上。给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是政府该做的事情。
  笔者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国企的厂长在,也有民营企业家在,每当谈到公平竞争问题的时候,大家就在争吵。国企的经理说:“改革的成本都让我们承担了,改革的成果都让你们享受了”。民营企业的人说:“此言差矣!说我们需要贷款时,银行对我们非常苛刻,‘求贷无门’;你们国企说要贷款,银行就给你们了。国家的政策没有向我们倾斜,这对我们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们说,不管谁有理,谁有委屈,这些问题正是我国未来的改革要去做的事情,政府就要给所有人、所有企业,给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这样中国的经济才有希望。

   
  政府的第四个职能,是解决收入再分配的问题。前面我们曾经谈到,说有些经济问题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市场只能用价格机制解决问题,只要有利润,有人就愿意去投资,愿意去赚钱。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贫困人口怎么生存的问题。有些人没有工作能力,他没有找到工作;还有些人下岗了,失业了,没有工作了,这些问题该谁负责呢?我们说,政府可以让人们下岗,如果有人下岗失业在家,他们不该上街游行,这不是政府的责任。在产业结构地调整过程中,有些企业不能生存了,因为它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下岗的人要面对现实。但是,作为政府该不该给这些人发生活费呢?该不该让这些人有饭吃呢?当然应该!解决收入再分配问题是政府要做的重要工作,这是它的经济职能之一。

  所以,政府在经济生活中要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第一、稳定经济,第二、提供公共服务,第三、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第四、进行收入再分配。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9:55:0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市场失灵 

                 2004-07-05 14:41:13   


   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他说,政府别管经济,市场有价格机制的调节,它会做好一切的。

  但是,市场真的是万能的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事情是市场做不了的,市场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问题。

  比如,大家看看我国的河流污染情况十分严重,为什么这么多的河流都污染了呢?又如,近年来北京发生的沙尘暴现象,过去的北京空气多么好,哪有沙尘暴啊!谁来为环境破坏做出赔偿呢?这就是经济中负的“外在性”。

  在经济生活中,有负的外在性,还有正的外在性。比如,一项发明出来,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让人类在夜晚拥有了光明,但是他自己又能从中获得多少呢?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创造了相对论,他们能获得多少经济回报呢,能不能与他们对人类做出的贡献相比较呢?我们说,当人们做出巨大贡献时,市场并不对他们实行补偿,这也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这是经济中正的外在性。

  什么叫外在性?当人们做了一件事的时候后,对发生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即做了坏事不受到惩罚;做了好事也得不到补偿的时候,这时经济中就出现了“外在性”。当外在性存在的时候,无论是增加了外在的成本,还是给外在带来了社会的效益。负的外在性对社会是有害的,正的外在性对社会是有益的,但不管怎样,市场机制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这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缺陷之一。

  在经济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的情形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就是公共物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公共物品在社会供需方面出现了矛盾。从需求方面看,谁不想有宽敞的马路、便捷的交通,谁不想要有清新的空气,谁不想看到清清的河水,谁不想看到一片绿地,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到学校读书?谁都有这样的愿望,社会需求就越来越大;从另一方面看,供给却为零,没有人愿意提供公共物品。为什么呢?因为提供完了没人交费呀!谁来给这个公共物品交费呢?如果是私人物品就不一样了,它有市场的价格机制,人们要是不出钱,就不能得到这个东西,而公共物品免费,大家都知道这个消费不花钱,于是所有人都来“搭便车”。因为提供公共物品是收不回成本的。我们说,由于私人物品是市场经济解决,而公共物品大家都需要,但是没人来提供,在这种情况之下,所有人都想免费搭便车,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链条断了,市场机制不起作用。

  除了经济中的外在性、人们需要的公共物品,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市场失灵,还有一个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问题。


  比如,我国银行现在有近9万亿人民币的储蓄存款。那么有人问:为什么不把银行的储蓄拿出来花了呢?又有人说了,怎么花呢?银行储蓄总额中,80%的储蓄是20%的人们存的钱,而80%的人,只占其中20%的储蓄。想花钱的人没钱可花,有钱的人的不需要花钱。这就涉及一个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我国人口中有些人富,有些人穷,这些问题市场机制解决不了。市场机制只能解决效率问题,市场只能让经济快速发展,但不能解决公平问题,这又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这些问题只能由政府来解决,政府通过征收高收入人的税,来给低收入的人发生活救济金,让他们生存下去。

   总结起来,市场失灵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经济中的外在性;第二是社会需要大量的公共物品;第三是收入分配不公平。这些问题市场解决不了,怎么办?它需要政府出面解决。那么,政府究竟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它发挥什么作用?在经济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需要我们接着探讨。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9:54:2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2004-07-05 14:40:06 韩秀云   

   
   在我们了解了一个国家经济如何平衡之后,我们该如何来描述它的经济总量,从而使得我们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呢?我们用GDP来描述。我们常常听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多少,这说的就是GDP增长速度,我们还听说我国GDP2002年突破了10万亿元人民币,这个GDP,说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换句话说,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年内究竟创造了多少新的物质财富。

  关于GDP的计算,我们通常比较容易理解和应用较多的,是支出法。在支出法的计算中: 
  GDP = 总消费 + 总投资 + 净出口

  对普通读者来说,这并非一个枯燥的计算公式,它是帮助我们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工具。
  看到这个公式,我们就理解了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要把GDP做大做多,银行为什么要给消费者买房、买车提供贷款来刺激消费,政府为什么要发售国债修公路、修水利设施来拉动投资,政府又为什么要采取出口退税等政策鼓励出口。当我们理解了这些,也就能理解每天当我们看到大量经济信息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政府是在哪一块上做文章。

  GDP并非一个空泛的学术概念,当我们对它多一点了解,还能发现它的妙用。通过研究如何做大一国的GDP,我们会发现一些对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来说特别重要的启示,就是要想方设法,把我们企业、把我们经济的价值链做长,把我们产品的附加价值做大。

   我们讲两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观察我国的农业。大家看我国农民吃的东西,很少有从超市买来的。他们都是自己做的,首先是种出的麦子,然后自己磨成的面,之后自己在家里做饭吃。农民从田间地头摘来的菜,就直接吃了,他们没有从超市买的过程。所以我国7亿农民,大多数吃的这个过程,它的价值链非常短,他们生产出粮食来,磨一磨就吃了。让我们来看美国的农民,他们作为农场主,生产出麦子,自己不磨面,不蒸馒头吃。他们从超市把面包买回来吃,从超市上把黄油买回来吃,从超市上把蔬菜买回来吃。你们看这样一来,这其中每一个环节,GDP都在增加,我们看到这个吃的链条有多长?价值增值的链做长了,GDP总量也就做大了许多。

   再看一个工业产品的例子,大家知道,芭比娃娃是一个全世界有名的玩具,它是美国的品牌,在中国生产。在中国生产一个芭比娃娃的成本是多少呢?0.75美元,产生0.75美元的GDP;然后,玩具在香港通过转口、运输等环节,加价1.25美元;到了美国,美国经过广告宣传、分销等运作,玩具最后进入超市,在超市里卖10美元,也就是美国在广告费、营销费、品牌费等环节上,总共赚取了8美元,这些构成美国的GDP。


  通过这两个例子就知道,我们不仅要把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做长,还要看到,在一件产品从开始生产到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所有过程中,什么环节的附加价值最大,哪个环节最赚钱,我们应该设法占据最有附加价值的环节,当然,这里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现在需要具备这种思路。

  当我们的个人、企业家、政府官员,都在思考怎样做长我们的产业价值链,怎样增加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我国经济发展就快了,GDP增长就多了,人均收入也上来,整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富裕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