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网编是干什么的?之------一名普通网络编辑的一天

[复制链接] 9
回复
57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4-6 09:1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在一家很大的网络公司做一名网络编辑,也许性格中自卑的成分,使得学历本不高的我在这个荟萃精英的地方更显得默默无闻,每天做着摘摘抄抄编编写写的工作。      

       自从到网络公司工作以来,我已经弄不清楚究竟是零点以后还是早晨醒来,到底哪个时间算是一天的开始。夜里1点多——确切地说应该是今天凌晨1点多,我下了网,当然我不是在工作,而是长期与网络接触早已使我成了一条粘在网上的虫,除了上网我无事可做。

  涩涩的眼睛已经半睁半闭,这使得我眼睛的部分像极了梦露,所以我说我有梦露一样的眼睛,可身体却像个痨病鬼似的,早已经站立不住。这么闷热的天气,我倒在床上数不到10下就睡着了,我这种人从来不失眠。

  7点钟——好梦正酣的时候,闹钟响了。再睡一会儿。“一会儿”过去竟然已经7点45,腾地从床上爬起来,穿衣服——60秒,刷牙——60秒,洗脸——60秒……我竟然在5分钟内素面朝天地背着包上班去了。

  我一直以为,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能够拥有地铁月票比拥有汽车还要幸福。如果你了解我的情况,你就不会笑我的理想太低了:我在北京漂泊7年,换过4次单位,失恋两次,搬过无数次家,现在住在租来的平房里。对于我来说,地铁月票总比汽车来得实在。

  我幸福地出示了地铁月票后在雍和宫站等车,上下班的时间人总是这么多,几分钟后来了一辆,上车以后我吊在一个扶手上。车厢里有一半人在看报纸,现在北京看报的人比前些年大幅增多,可能是因为北京人的读报意识大为增强,也可能是厚报时代的来临使得报业百花齐放。可我在早晨的时候没有看报的习惯,因为我太困了,我吊着扶手将梦露一般的眼睛闭着半梦半醒,听他们翻看巨大的对开报纸声,听地铁行驶加速与减速时节奏不同的轰隆轰隆声,听车厢上方电风扇转动的嗡嗡声,听人们上下车匆忙的脚步声,听进出站时扩音器里中英文的报站声。地铁里很少有人们交谈的声音,尤其是上班的时候,这使我觉得我在北京是孤独的。

  地铁转了半圈,我在长椿街随着人流下了车,碰到几个同事打了招呼,一起走到大厦的底层等电梯。我现在已经明白,大厦的高度越高,电梯就越拥挤,这似乎快变成一条真理了。腆胸,收腹,屏住气,最好能将挎包贴近身体到最大极限———这一点不难,因为我还没吃早饭。无论如何我得挤进这一班电梯,不然我就会迟到。其实迟到也没有什么,不过就是考勤卡上的数字使得你的另一张卡———工资卡上的数字变少一点。

  今天没有迟到,只因为我挤进了那部电梯。打开电脑后,我的工作开始了。其实,我在工作中还是很勤奋和踏实的,我每天不厌其烦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自己想点子,力求以我的智慧将它们整合到最好,然后再放到网上去,并经常以各种借口麻烦我的同事和朋友,让他们看我的东西,再给我“挑刺儿”,然后将他们的话或是电子邮件反复咀嚼,有的付诸行动,也有的不再理睬。

  从早晨到下午下班前的这段一天中最重要、最漫长的时间里,我可以不再赘述了。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我除了努力工作还是努力工作。除了偶尔发送或接收一两封私人邮件,打一两个很短时间的私人电话,还有吃午饭。当然,正如公司老总永远都不知道他的公司里还有个平凡的我一样,他也不知道我做了这些事。

  下班了,因为贪图单位的空调和电脑,关键是还有一点点工作没有做完,我在6点多才离开公司。打完卡后,一部分同事还在加班,这使得我自己很不安,像逃也似地离开。7点钟我回到了我的窝,打开电视,泡了一包方便面,边吃边看《成长的烦恼》。8点多,我关掉电视,爬上了网络,这样,我家的电话一直会占线到凌晨。我已经记不清上周有没有朋友给我打电话了,我却清楚地记得今天要给一位叫LQ0279的网友发信,感谢他昨天晚上告诉我如何在EMAIL中加入签名。

  我每天的生活差不多都这样,梦露一样的眼睛会持续很多个夜晚。只有在交电话费的那一天,梦露一样的眼睛才会突然放大好几倍。 转自《中国青年报》
[em19][em19][em19]

10
发表于 2006-5-10 22:43:53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做好一个网络文学的编辑呢?
首先当然得有对文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做好事情最大的动力。可以说,所有红袖的编辑都是怀着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而投入到这项非功利性的工作中来的。没有兴趣,谁也不会没事找事地提出做网络编辑的申请。
其次是坚持下去的耐力和责任感,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做一个网络编辑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来驱动展开,靠的是自己的热爱与责任感。做网络编辑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每天需要对着电脑端坐几个小时,一篇一篇稿子地审核,排版,标点,错别字,主题,结构,语言……需要注意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却又都需要注意到。不能一扫而过走马观花地审核稿件,那是对作者的不尊敬,而且会出多少的纰漏,漏掉多少的好作品。也不能慢吞吞地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去欣赏,要是那样那还能跟得上网站更新的需要,又得挨网友们的批评了,网友对网站的更新速度是很看重的,而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到又快又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稿而又不出现纰漏,这个任务看起来困难重重难以企及,不过却是做好一个网络编辑所必须要做到的。于是在每天审稿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看,到了胜利的终点才发现自己连眼睛都睁不开了。而红袖呢,正是靠着一大批这样有牺牲精神的编辑日以继日地这样义务地劳动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但事实上,红袖并不能给这些编辑任何经济上的补偿,他们都还得每天完成自己的本来工作以养家糊口,为了做网络编辑,他们基本上牺牲了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自己与家人共叙天伦的时间,自己出外旅游的时间。
所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牺牲精神,做网络编辑免谈。
再次,做好一个网络编辑需要一颗能经受打击的心,一些作者和读者对我们编辑工作艰苦的不理解,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伤害,每次我打开短消息,都紧张地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又有哪个火愤的作者抗议我对其稿件的不公平待遇,甚至是辱骂。而事实上,网络编辑也是人,普通的人,甚至是未经过专业的编辑训练的人,何况一个人的审美总是促狭的,不可能做到每篇稿件都做到公平妥帖。
而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必须要在恳求作者同志们理解我们艰辛的同时给自己打磨一颗坚实的心。当然,为了做好一个网络编辑,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份稿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审美,让它尽可能地丰满一点,不那么片面。这半个月里,我抽出时间来看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和美学方面的书籍,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面对作者和读者时不那么心虚,才能底气十足地跟你理论。
实习期间内,实习编辑们需要对每篇稿子做一些点评,偶尔来那么一篇两篇点评或许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但要对每篇稿件都做点评,着实是一件令人伤脑筋的事情,没有时间对每篇稿件做深入的分析鉴赏,只是粗粗地浏览一下,要想写出几句中肯的评语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做点评的时候常常有种自己被掏空的感觉,毕竟不是什么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甚至只是个稚气未脱的老小孩,为了写上那么几句动听而令人信服的话,真是挖心掏肺鞠躬尽瘁了。而还是惟恐自己的评语不到位走了火,紧张不安地前进着,看许许多多的书,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以期跟作者的视域达成某种程度上的一致。
做好一个网络编辑,仅仅是审好稿子还是不够,还得在审稿的同时把自己的伯乐之心调动起来,去挖掘好的作者和作品,去给作者写短信,发邮件,聊天。这期间又得学习跟人家作者沟通的技巧,把好的作者和作品从别的网站挖过来的技巧,否则想要挖掘出千里马,门儿都没有,当然,这件事情并不枯燥,还可以为自己广交朋友,也算是做网络编辑的一个不错的副产业吧。
做好一个网络编辑的确很难,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需要兴趣,需要耐心,需要学习。

网络编辑职业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网络编辑员》分为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四个等级。四个等级的培训鉴定工作将陆续开展,目前已经推出助理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 培训鉴定。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以报名参加网络编辑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助理网络编辑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2)取得本职业网络编辑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者。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者。

(4)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者。

(5)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含大专)毕业证书,经本职业助理网络编辑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9
发表于 2006-4-21 14:53:53 | 只看该作者
网站编辑所必备的技能都有哪些?谁知道啊
8
发表于 2006-4-19 13:54:3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世界仍然需要编辑

世界仍然需要编辑 
By [ 黄继新 ]  2006-4-9 21:10:24

  流行,从一开始就是有人进行编辑和引导的。但是在新时代,这些编辑者的地位和消费者更平等,他们更个人化,但也更具有影响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消费的时代。关于这个论断,我们已无需废话。只要光顾过一次电脑城或者苏宁电器店,或者偶尔翻看过一期每周电视报,我们就可以切身地获得淹没在产品和信息的海洋里是什么感觉。当然了,互联网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

比如说,在获取新闻方面,以前我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阅读六七份报纸和杂志(拜互联网所赐,它们都是网络版),以及新浪网。而现在,这几份刊物只是我每日订阅的100多个RSS新闻源中的一小部分。即便如此,光是这几份平面媒体也已经够我受的了,现在我的在线新闻阅读器Bloglines.com告诉我,仅仅《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这两家就有1949条新闻我还没有阅读——我的天,要知道,我订阅的还不是它们提供的全部内容。

我们一直嚷嚷着说要让消费者成为主导。好了,这个时代来临了,但是我们要主导的东西也太多了点。在这个强调竞争、进入市场的门槛因互联网而大为降低的时代,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反而有可能消费不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为——

一,消费者日益缺乏时间去接触、了解、以获得这些更优质的东西,同时消费者也被太多的供给养得越来越挑剔;
二,厂商越来越难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它们越来越难以争夺消费者有限的眼球和时间。

所以,在选择多得令人不胜其烦的今天,有时候我真希望我们在每个消费领域里都只有一个品牌,尽管我知道这种思维与主张多元化和竞争的民主与自由市场理念极度相悖。

好吧,我们来面对这个现实。我们曾经欢呼,随着消费品的极大丰富,选择权被交到了消费者手中。但是,消费者可能会很快发现,有时候他们仍然愿意让别人来替他们做选择。或者说,他们会参看别人的选择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网络时代,在这个产品和信息因为个人开始成为其创造者而愈加泛滥的时代,这种具有模范或者榜样性质的人反而日益显示出影响力来。

比如,对于我们欣赏的博客作者,我们可能会想知道他/她在看谁的博客;我们喜欢的DJ,我们会关注他喜欢什么歌;我们买手机时,会咨询身边的手机狂人在用的是哪款手机;如果没有懂投资的朋友,我们也许怎么也不会听信各种金融机构关于其理财产品的谗言。

不光是普通消费者,即使是那些“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请留意此词,《周末画报》和《新视线》杂志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而广之)的人士,同样需要这种引导式消费。美国知名创意广告人朗·庞培在接触创意阶层人士时发现,这些制造和消费流行的中坚力量,强调独创性、强调自我表达的人,“仍然需要有一个品牌来为他们编辑和引导这个世界,只要他们仍然拥有选择的自由就好。”

这就是最近国外开始流行的一个新理念——引导式消费(Curated Consumption),或称榜样式消费,意即由一些个人——当然也有可能是公司——来引导的消费模式。

这样的例子其实早已出现,比如玛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的家居装饰杂志和店铺,又如黑人脱口秀明星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和她的电视读书栏目推荐的图书。流行,从一开始就是有人引导的。但是在新时代,这些引导者可能会变得更个人化,同时也更多元化。

比如在英国,主张男性新生活方式的Microzine杂志就开始开了店铺,布置成一个生活空间,将经过其挑选过的各类物品摆放其中。杂志编辑和店员会告诉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物品。而在美国,每个月有10万人会去看博客写手乔什·鲁宾(Josh Rubin)在谈论什么“酷”玩意儿。MTV电视台则在一个栏目中让观众参观说唱明星们的家内装饰。

事实上,在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Tipping Point)一书中,就提到了推动和引发流行的三种角色——联系人、内行、推销员。这和本文所谈论的话题颇为接近,不同之处是,引发未来流行趋势的联系人和内行个人发挥的作用将远远大于前朝,而推销员也许就不复存在了。

我得说,本文取这样的标题,谈论这个话题,并不是为了我所在的杂志行业说好话。的确,这个世界看上去越来越不需要编辑了。但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编辑会应时而生。比如,再过两年等到IPTV盛行,电视公司会把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放到网上来,随你点播,这个时候,你反而可能想要有人给你推荐一个收视推荐方案,先看什么节目,后看什么节目,A节目是否应与B节目一起看,C节目该不该和D节目岔开来。

因此,“编辑之选”会日益盛行,但是没有过多的废话和品评,你只管知道你喜欢的人给你推荐的是什么就好,它也许是徐静蕾看过的电影,也许是令狐磊阅读过的杂志,也许是coldtea.cn网站站长喜欢的影像作品,也许是都市客推荐的双日游计划。

而且,这样的编辑会日益以个人为主,他们可能会是一个明星、一本杂志,但更可能是一个博客写手,或者一个以用户的集体选择为主的网站。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仍然需要编辑。只是,与以往地位不同的是,编辑们不再是信息的筛选者和过滤者,他们只负责提供信息的重新组合,按照他们的兴趣和意愿进行的组合。

创新要点:
1. 基于丰富选择性的“编辑之选”会对消费者产生强烈引导作用。
2. 在个人品牌时代,个人的影响力会延伸到消费领域。

(原文载于《周末画报》381期财富版)

7
发表于 2006-4-15 07:55:1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喜欢自己所采编的内容, 不喜欢自己服务的读者群或论坛坛友, 那么网络编辑的工作确实就是 Ctrl C + Ctrl V.

如果对自己服务的读者群有感情,对自己采编的内容有感觉, 那么, 网络编辑就是在与大群人群对话,就是在提供精神食粮, 就是很有"味道"的工作.当然,任何工作都有辛苦的一方面.

这个职业的发展空间我是这样看的:

A. 当从简单的执行主编的采编指导到你自己能对整个采编方向有自己的见解并得到认可的时候, 就可以独立带队伍负责一块版面以致一个网站的编辑工作了,其重要性相当于一份报纸的主编;

B.如果由对某个方向的内容以及用户深入接触而成为该行业的专家(当然还有别的功课要做),转行也是可行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06-4-6 09:40:13 | 只看该作者

探讨网编

前日看到家人editor21的一篇转贴:<10种专业人才的薪酬趋势>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147&ID=77678&age=1,其中第二种职位网络媒体人才,网络编辑 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今日将收集到的相关新闻发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下. 究竟网络编辑是干什么的.什么素质的人适合这一职位,这一职位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大家一起探讨下哈~~~~~~

[em07][em07][em07][em07][em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6 9:47:56编辑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06-4-6 09:39:20 | 只看该作者

网编是干什么的?之-----中国网络编辑工作流程体现“群体筛选”魅力

2005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新书《鼠标宣言—群体筛选的营销力》。

听起来“群体筛选”这个概念有点抽象,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法,在史前人们就已经在使用了。当部落发现一种没有见过的水果时,部落成员不会同时都去吃,一部分人会观察其他人吃后的反应,如果吃的人得病或者死了,其他人就不会再去吃这种水果。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群体筛选又怎样发挥作用呢?

最近美国著名IT网站,news.com推出了一个新服务“Readers' Choice”,对读者们的点击、评论、打印、搜索等行为进行数量统计,根据实际数据,把读者喜爱的内容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服务推出。

其实美国Yahoo和Google新闻站点的制作,也一直都采用的是这样一套作业方法,靠技术抓取新闻,根据读者的阅读数量,由系统来确定新闻的位置,读者阅读次数越多的新闻,摆放的位置就越明显。基本上,这个体系背后是技术,而不是个人。我们在Yahoo和Goolge浏览的重要新闻是别人都在看的,通过随时监测庞大读者群阅读的过程,由网络算法自动选择而出,这就是最基本的群体筛选。

不管是内容编辑还是电子商务,道理是一样的,都要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鼠标宣言—群体筛选的营销力》就是这样一本讲述电子商务理论的书,主要讲述如何通过 “群体筛选”技术,跟踪分析用户的使用行为,将真正用户的体验和意见收集整理,使得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在产品选择和推介上,更符合用户需求,针对用户个体的服务更人性化。

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用户自身的主动性和判断能力在不断增强,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国内很多要买车的顾客,都是在各大网络论坛上看别人对某车型的使用体会和经验介绍,很少去看正式的媒体推介文章来选择购买的车型。所以,某种意义上说,群体筛选比编辑推荐,更让消费者信任。

在国内,编辑推荐一般还是现在最常用的作业方法。新浪新闻基本靠两种手段发布到网上:一个是技术手段,利用抓站系统,把各个媒体网站上绝大多数内容自动抓取到新浪相应的频道上;一个是靠编辑人工发布,由于手工发布的信息量仍然相当大,所以前不久,新浪还在海量地招编辑。

发布到网上是第一步,下面的工作就是由主编、高级编辑或值班编辑根据编辑方针、或是个人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将重要新闻提出来,摆放在新浪首页、新闻中心等重要位置,推荐给读者阅读。这里面人为的因素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我们看到的重要网络新闻是经过编辑过滤,个人推荐的。

联想到这一点,想起来前不久很多观点和文章在说,中国人做互联网的能力,一点不比美国人差。其实,中国互联网相对而言,还是处在一个初级的粗放经营阶段,要学习、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祝志军)

来源:互联网周刊

2005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新书《鼠标宣言—群体筛选的营销力》。

听起来“群体筛选”这个概念有点抽象,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法,在史前人们就已经在使用了。当部落发现一种没有见过的水果时,部落成员不会同时都去吃,一部分人会观察其他人吃后的反应,如果吃的人得病或者死了,其他人就不会再去吃这种水果。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群体筛选又怎样发挥作用呢?

最近美国著名IT网站,news.com推出了一个新服务“Readers' Choice”,对读者们的点击、评论、打印、搜索等行为进行数量统计,根据实际数据,把读者喜爱的内容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服务推出。

其实美国Yahoo和Google新闻站点的制作,也一直都采用的是这样一套作业方法,靠技术抓取新闻,根据读者的阅读数量,由系统来确定新闻的位置,读者阅读次数越多的新闻,摆放的位置就越明显。基本上,这个体系背后是技术,而不是个人。我们在Yahoo和Goolge浏览的重要新闻是别人都在看的,通过随时监测庞大读者群阅读的过程,由网络算法自动选择而出,这就是最基本的群体筛选。

不管是内容编辑还是电子商务,道理是一样的,都要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鼠标宣言—群体筛选的营销力》就是这样一本讲述电子商务理论的书,主要讲述如何通过 “群体筛选”技术,跟踪分析用户的使用行为,将真正用户的体验和意见收集整理,使得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在产品选择和推介上,更符合用户需求,针对用户个体的服务更人性化。

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用户自身的主动性和判断能力在不断增强,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国内很多要买车的顾客,都是在各大网络论坛上看别人对某车型的使用体会和经验介绍,很少去看正式的媒体推介文章来选择购买的车型。所以,某种意义上说,群体筛选比编辑推荐,更让消费者信任。

在国内,编辑推荐一般还是现在最常用的作业方法。新浪新闻基本靠两种手段发布到网上:一个是技术手段,利用抓站系统,把各个媒体网站上绝大多数内容自动抓取到新浪相应的频道上;一个是靠编辑人工发布,由于手工发布的信息量仍然相当大,所以前不久,新浪还在海量地招编辑。

发布到网上是第一步,下面的工作就是由主编、高级编辑或值班编辑根据编辑方针、或是个人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将重要新闻提出来,摆放在新浪首页、新闻中心等重要位置,推荐给读者阅读。这里面人为的因素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我们看到的重要网络新闻是经过编辑过滤,个人推荐的。

联想到这一点,想起来前不久很多观点和文章在说,中国人做互联网的能力,一点不比美国人差。其实,中国互联网相对而言,还是处在一个初级的粗放经营阶段,要学习、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祝志军)

来源:互联网周刊

4
 楼主| 发表于 2006-4-6 09:29:33 | 只看该作者

网编是干什么的?之------职业规划:网络编辑的横向发展之路

职业顾问:白玲

 
      从事网络文字方面的工作人员,与传统的媒体有很大的不同。本期顾问认为:与传统的媒体中,从记者到编辑再到主编的清晰上升通道相比,目前从事网络方面工作的职业的特点就在于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同时,这也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如何把握自己职位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从中获得新内容不断地充实自我,就成为他们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物:Wendy,某网络媒体网络搜索员
 
      工作内容:信息搜索,向编辑提供粗信息
 
      工作问题:每天都要纠缠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没有发挥自己的想法与创意的机会。
 
      发展建议:可以利用大量接触信息的便利条件,向行业收集的专家型发展,一些顾问公司也需要出色的信息搜集者。
 
 
      人物:小曹,北京某报网络版编辑

      工作内容:根据自己从事的专题版块,对新闻稿进行文字处理和加工,并组织策划一些互动活动。
 
      工作问题:除了要伏在案头将每天的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还要不断有一些创意和想法。
 
      发展建议:编辑的核心技能是对文字的处理加工能力,每天接触某一专业的信息,相信会让他在这个领域成为半个行家。如果能够把握这个便利条件,有可能将来踏出网络的大门,迈入一个新的行业领域。
 
      当然,想再向上成为内容总监,就要珍惜自己组织策划一些活动的机会,那是锻炼自己以创意把握全局的机会,是作为内容总监不可缺少的本领。
 
      人物:曾先生,千龙新闻网主编助理
 
      工作内容:对自己主管的各个频道制定发展规划,对日常新闻的选题规划,开展具体的互动活动,以及日常员工的管理。对网页的总体策划,是整合信息后最终的把关人,网页的风格,定位的把握,内部人员的协调配合。
 
      工作问题:如何让自己的网页独树一帜,在被浏览的过程中吸引到更多的注意力。
 
      发展建议:在网络媒体做内容总监,与平面媒体的最大不同是他更像一个公关广告人。这个职位要求具有专家型的特征,对广告策划十分了解,能够让自己的网站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要不断进行宣传,是否能够有向网络更多的资金注入,更好地推广自己的品牌,成为这一职位成功与否的关键。(转自:《北京青年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4-6 09:25:00 | 只看该作者

某知名网络公司的一网编招聘:

需求岗位:

  网络游戏内容编辑、网游专区内容编辑、电视游戏内容编辑

  招聘要求:

  1、居住地为北京市内。年龄在20至28岁,男女不限。

  2、对游戏行业有很充分的了解,对当前市场上的各类游戏产品较为熟悉。

  3、有一定相关编辑工作经验,有网站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4、熟悉网络工作,能熟练制作HTML页面,熟悉HTML代码,能熟练使用PHOTOSHOP,有良好的设计经验者优先考虑。

  5、有充分的网络知识,能熟练使用WORD,EXCEL等工作软件编写文档,精通日/韩资料翻译者优先考虑。

  6、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思想活跃,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主动服从部门的安排。

  7、有一定的写作功底,能够通俗、清晰、流畅的编写文章,功底扎实,有很好的信息收集、归纳、整理能力,有很强口头表达能力。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4-6 09:22:04 | 只看该作者

    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日前正式在北京、上海等地启动了试点培训,首次试点鉴定将于年底举行。这标志着我国300万网络编辑从此将正式以一个职业进入职场。

     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职业,它今年首次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月,中国互联网站点已达67万个。据此估算,目前中国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多达三百多万人。未来十年内,网络编辑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急需培养大量网络编辑人员。 

    作为新兴职业,目前的网络编辑一般是从传统媒体中走出的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给企业的培训、考核及人员使用带来了很多技术困难。

    网络编辑国家职业进行资格认证,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要,规范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优化网络编辑的人力资源配置。

    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的《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网络编辑职业分为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四级。(邵会莲)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