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求关系看房价
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支撑了现在的房价。从投资的角度,衡量房租回报,早就不值了。从生活的角度,考虑房价收入比,也是远远高出正常水平(国际平均)。唯一还能考虑的,也是现在房地产开发商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供求关系。
衡量供求关系
空置率是最直接的一个数据。看最近的,10月“国房景气指数”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101.02,比9月份回落0.88点,比去年同期回落8.49点。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6204万平方米,增长8.3%。空置率是节节上升的。
再看另外一个指数,网上房地产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05年11月15日,上海市住宅商品房的可售面积总数为1843万平方米左右,而网上房地产公布的10月份全市住宅成交仅144.2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以现在的销量来看,上海有12.78个月的存货。1843万平方米,还不包括握在投资者手中的二手房。
12.78个月的存货到底多不多?学过库存管理的人就会知道,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利润率,资金占用成本,生产时间(lead time)和顾客流失率。准确的计算这个数字当然不可能,大致估计一下,12个月是高了。
被控制的“供”
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前提条件是供&求都要公开。就像股票的竞价,这样就很好。但是,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供”是被控制的。按上海的情况来说,平均一个消费者会有10个选择。但是实际上,消费者的感觉不是这样,老是感觉房子特别紧张。为什么,销控。开发商的“提前登记、集中开盘、分期销售”的售房模式,故意制了造供不应求的局部情况。这是开发商刻意为之的结果,与真正的供需失衡不同,误导了消费者。我不反对销控,但是信息一定要公开。转述《中国房地产报》的一段话“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准确数据及其发布,其实承受着来自业界和市场的压力:有时过于透明也未必很好。”只有苦笑。
高空置率下的囚徒困境为什么没有出现
还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想通。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还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为什么竞争没有导致价格回归?为什么开发商不采取薄利多销的政策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呢?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当初捂房子的开发商都赚大了,但是,当时他们能预见到现在的情况么?我想,这是不可能的。要是能预料到的话,顺驰拿地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质疑了。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开发商如此一致的行动呢?现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有零星的报道,部分开发商低价出售,但是没有形成气候。
没有实证,只有猜测一下其中的原因。
1. 开发商实力小,所以没有实力来滚动开发,或者根本就没想开发第二个项目。所以,在涨价预期和促进销售的双重刺激下,捂盘。这个原因可能性比较小,在前两年,开动一个房地产项目不需要太多的资本。
2. 资金成本很低。这点是有可能的。启动房地产项目的资金很少,开发商融资容易的话,他不需要从现在的项目回款就可以进行新的开发。
3. 降价不会促进销量。这个现在不大成立,但是不知道前两年是不是这样。如果这样的话,购房者的投资性就非常强了。
其它原因暂时想不到了。
房地产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附属品,而不是起推动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