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中国制造”能否走集群之路?

[复制链接] 1
回复
5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8-12 17:1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制造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需要摸索出经得起实践考验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制造”模式。 50多年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造性地采用了“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模式,这一模式的诞生,打造出了盛极一时的“美国制造”。后来,丰田汽车公司基于“大规模生产”之上,又创造了“精益生产”模式,从而又成就了“日本制造”。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扩大化的需求,中国的许多制造企业都在追寻一种适合自己的生产模式。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大规模生产”学不像,“精益生产”学不来。迷雾中的中国企业界亟待一种适合中国现实条件的生产模式。 汉普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白立新博士认为,因“中国制造”起步较晚,行业面广,“中国制造”模式不能重复前人的老路,必须前瞻性地探索满足时代要求,以全球性的视角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模式的产生,他将其总结为“集群制造”。 中国“集群制造”形成是几点必然因素催生的产物。首先,全球化成为“集群制造”的推动力。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进来投资建厂。另一方面,中国本身也是巨大的市场、亚太地区的核心,中国的发展也将带动亚太周边地区市场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带来充分的活力。 其次,信息化的发展使“集群制造”成为可能。信息化的完善有助于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以及周边地区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可以使单纯的企业向一个全球供应链过渡,而信息化可以在区域一体化的经济范围内建立更广泛的联盟。 第三,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将促使“集群制造”的推行。据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评估的中国1000家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如果参照美国企业的竞争力的100分,中国企业的得分是25.72分,排名世界第38位。企业综合能力水准的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赶超世界的步伐。 目前,中国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生产阶段,但从全球的发展趋势看,生产环节的利润微乎其微,真正的利润源自品牌、核心技术和终端。因此,强化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靠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使企业内部关系达到最优化设置。 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地要来自于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外部协同,在企业外部和上下游建立良好的关系。这需要中国企业突破企业的围墙,寻求与企业外部的广泛的协同,协同供应、协同研发、协同生产、协同分销以及协同服务等等。企业从内部协同转到外部协同,管理外部关系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当企业与外部的协作越来越多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集群,例如针对某一企业的集群,针对某一产业的集群,针对某一区域的集群,当这些集群形成的时候,中国制造业将广泛地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当前国内企业来看,由于多年来产业垂直发展、条块分割严重,也由于信息化的孤岛问题,绝大多数企业并未能真正有意识、有规划地进行外部协同,甚至自己内部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好。这是集群制造的瓶颈。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据一位考察中国近年经济发展形势的专家发布的报告称,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区域,正迅速成长起一批表现出高度集聚特征、高度专业化的产业群。“一镇一品”、“一县一业”,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而且对增强国家竞争优势、引导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迸发出不容忽视的力量。“可以说,中国制造正走在制造集群的路上。”报告结尾,这位专家如此总结。 他认为,“集群制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类似于区域经济如“温州制造”模式,以逐渐形成的区域性制造业中心,在这一区域内部形成广泛的协作,使区域整体体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它的内涵是“协同”概念。 另外也有一些国内知名大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踏上了“集群之路”,如联想等集团目前正在酝酿的建立整个大同盟,使未来的集团形成三股动力:一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上游的软硬件供应商逐步摆脱单独的供应角色,更多参与到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等环节中;此外,渠道商承担的作用更大,他们将承担推动市场成熟与市场推广的重要使命。可以说,这种上下游互动的产业模式将是未来中国企业形成凸显竞争力的重要模式之一。

作者:白立新 转载表明出处:中国管理咨询网http://www.chinamc.org.cn

沙发
发表于 2005-8-14 12:23:26 | 只看该作者
好论点,希望有更多的案例可以分享,中国人的内斗性格以及目前国家非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等矛盾是这种 “集群”模式的最大阻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