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仁达方略2014 于 2014-3-19 14:27 编辑
【本文导读】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其特点是: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
一、 产融结合的概念和大型企业发展的趋势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其特点是: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
产融结合已经是国际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企业集团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而金融业的规模及创新发展往往不能及时满足,尤其是针对企业发展的特色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推出不足,因此,产融结合作为一种可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经营模式是大型企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银行发布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明确表示:产业集团投资金融不仅可以满足集团的金融服务,将资金外部循环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对于提高公司的整体协同价值和声望也大有好处。这无疑也力证了企业集团需要融资和投资的多元化,产融结合是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必经之路。
二、 产融结合的途径
全世界的产融结合,大体上可以分为由产到融,以及由融到产。由产到融,是由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而由融到产,是金融资产有意识地控制实业资本,而不是纯粹地入股,去获得平均回报。由融到产都会投长线产业或是巨进巨出的产业。
1、 由产到融
由产到融在我国已非常常见,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型多元化集团都涉足金融领域。除了招商局集团、中信集团两家以金融企业为主外,不少垄断行业的龙头企业都进入了金融领域,如中石油集团、国家电网集团、中粮集团、中国移动等。不只是央企,一些民营上市公司也在争持金融牌照,如新希望集团、联想集团、海尔集团、雅戈尔等等。
国资委研究中心在“产融结合与风险控制”专题会上表示,产融结合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然途径。企业集团走产融结合的道路,可利用其庞大的资金流眼神企业的价值链,通过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两种价值增长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企业集团外部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集团的收益和资本积累速度,最终形成较对手而言更为显著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资金与资本的双向增值。
2、 由融到产
一些做金融的企业发现一些新的产业可以带来的价值后,慢慢地渗透进入产业。由产到融往往是一个不自觉的过程,而由融到产往往是一个自觉的过程,金融企业经历了很多产业,有了清晰的比较以后,再涉足进入产业。主要是因为在做“融”的过程中金融企业接触了非常多的行业企业,有了足够的资讯,掌握了这一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我们发现在由融到产的企业往往非常厉害,甚至它们的运作非常可怕。
最典型的例子是德意志商业银行。作为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德意志商业银行不仅是奔驰、奥迪、大众、西门子等著名企业的第一或第二大股东,而且欧洲第一大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就是德意志商业银行的关联公司。德意志商业银行不仅有巨额的商业资本,而且有大量的人才资本和信息流,因此,由融到产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
三、 产业集团的金融机构
产业集团最常见的金融机构就是其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最大的功能就是像一个蓄水池一样,把零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以中集集团为例,中集集团在银行里面的货币资金多达数十亿,大概占贷款的20%左右,如果将这数十亿货币资金集中度提高到95%,集团资产负债率可以下降3.1%,可以节约资金费用上亿。同时,资金集中在现金池里面,也为中集金融服务平台奠定了基础。资金集中主要是四个内容:融资集中、结算集中、存款集中、账户集中。做这四个集中是为了使集团各个板块、各个成员企业更省钱,同时财务管理效率更高,在资金管理上更优化。
除了财务公司,产业集团还会以参、控股的形式进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或者集团公司通过成立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投资和管理。前者的典型代表是中石油和中海油,后者的例子是华能集团,其全资子公司——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系统内金融资产的投资和管理。
四、 产业集团金融业务的创新
产业集团成立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部金融机构针对企业发展的特色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推出不足。因此,产业集团的金融机构在针对企业内部的金融业务创新上就有了足够个机会和空间。
比如集团的电子票据业务。电子票据是针对银行的商业承兑票据而言的,如果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实行电子票据结算业务,便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这种模式也能在部分供应商中试点开展,并能逐步推向市场。
外汇业务创新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型出口型企业,外汇窗口融资、外汇接收汇等业务以前都是有银行来做,如果将这些业务集中到企业的金融机构来做,将提高企业集团国际业务收入,降低外汇业务风险。
五、 产业集团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
国资委研究中心指出:产融结合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戒贪”、“戒多”、“戒急”,切实做好产融结合的基础工作,有效规避产融结合的风险。
业界对产融结合的质疑和担心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蕴藏的风险一再被业界指出。其主要原因有产业和金融的运营机制不一,管理方式相差巨大,风险的跨行业传递和扩散,监管制度和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
产融结合要与产融“隔离”统筹考虑。产融结合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内部交易降低成本,增加总体绩效。但金融风暴爆发时,金融风险可能因为产融结合祸及实业,拖累整体绩效。特别是中国的央企,关系到国计民生,国资委对央企的产融结合之路一直持谨慎态度,唯稳当先。来自金融市场的强波动性,使产融结合存在一定风险。大型企业在投身金融市场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建立规范、高效的治理结构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文章来源:仁达方略 www.ren-manag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