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影
问:当年吉利起家的时候,提出的口号是“做中国人开得起的车”,性价比是当初吉利在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一个杀手锏。现在这个定位有没有发生变化?
李书福:没有啊,吉利还是大众化的汽车品牌,还是买得起,变化是我们的品质和科技水平提升了很多。我们要造最节能、最环保、最安全的好车,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个是不矛盾的,老百姓也是要节能要安全要环保嘛,你不能说老百姓就不要命啊。其实并不是说只有大众化的品牌才追求性价比,豪华车也一样,虽然它的价格敏感度会低一些,但每个品牌在各自的区间里都会追求性价比。
问:跟管理吉利相比,管理沃尔沃是不是更有挑战性?
李书福:新的事物肯定都是有挑战的。我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现在天天在学习。我们沃尔沃的董事会的构成,都是全球最顶级的专家。在企业管理上,讲实在话,他们的能力比我强得多。
问:就你个人而言,在吉利和在沃尔沃的管理风格差别大吗?
李书福:差别很大。其实,这两家企业我都不具体管理,我就是提需求。一个是站在用户的层面提需求,一个是站在股东的层面提需求。
问:“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意味着什么?
李书福:外面有评论说,李书福是为了不把沃尔沃的品牌稀释了,所以一直讲“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错了。我这样讲,其实是要让沃尔沃集团的所有员工明白,你们独立了!我要把你们放虎归山。沃尔沃是一只老虎,但原来这只老虎被圈养起来了,它的野性、它的捕猎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现在你们要自己寻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你们要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世界汽车工业中老大的地位。我不会告诉沃尔沃怎么走,我也不知道怎么走,是吧?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思考和智慧。不过,现在他正在朝那个方向走,走得挺好。
问:你觉得特斯拉代表一种汽车行业的方向吗?
李书福:不一定。特斯拉现在赚钱了吗?怎么能证明它成功了呢?但是,我们要研究它,用开放的胸怀对待新生事物。
问:现在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了,以后增长率不可能再像以前那么高、到2020年左右甚至会出现市场饱和。你对这个趋势怎么看?会不会影响到吉利和沃尔沃的规划?
李书福:世界天天在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整个方向性、战略性的东西搞清楚,然后朝着正确的方向、做得比人家更好,就行了。至于说市场,有时候成长快、有时候成长慢、有时候可能还不成长、还倒退,都有可能。不过没关系,因为现在总规模已经很大了,一年将近2000万辆的市场。我们要靠提高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而不是说总去依靠总量增长来获得发展,这个是不可持续的。
问:你个人的终极追求是什么?
李书福:什么终极追求?人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所有人最终都会进坟墓,哪有什么终极追求啊?
他们这么看李书福:
吴迎秋(寰球汽车传媒出版人、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家):
他这些年变化太大了。过去他想的很简单,认为汽车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大家都说李书福是一个“汽车疯子”。而现在,国外媒体称他是个汽车天才,是“中国的亨利·福特”。
他现在想的东西是常人不会去想的,比如,他常常琢磨,人的大脑是否能和汽车的“大脑”进行连接,未来汽车是“一块电池加一部超级电脑”。他也在汽车圈里敏锐地观察到汽车已经从机械物理的1.0时代和电子的2.0时代,进入智能和互联网的3.0时代,并且以极大的热情和开放的心态拥抱互联网,这在封闭傲慢的汽车圈是难能可贵的。
孙晓东(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他的思维是比较开阔的,他想的东西,有时候你是想不到的。我不是说他想的东西都是对的,但是他的思想不受限制。不像我们这些人,可能因为在一个行业里面待久了,有很多东西我们其实想都不敢想。
袁小林(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主任):
当时并购过程中,在主要条款谈好后,有一次福特的CFO在伦敦一家中餐馆请李书福吃饭。这家中餐馆是他专门请投行调查出来的“伦敦最好的中餐馆”。吃饭过程中,福特CFO期待地问:“你觉得这里的饭菜怎么样?”他本以为会得到“太好了、棒极了”这样的评价,没想到李书福只是说,“米饭很好吃”。其实,当时李书福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吃饭这件事,他满脑子还都是合作谈判的事情。
魏梅(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负责人力资源):
他面试高管的时候,问的问题都很实在,他从不会问“你的梦想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他都问得特别具体,比如某种车型的油耗、长短、驾驶室的设计等等。另外,很多老板找高管时喜欢看经验,问你是做了20年还是30年?但李书福看的不是这些,他看的是你跳出这个行业之外的创新想法。
-----我的微信公众帐号:“foodpeer ”分享管理工作中的所看、所做、所感、所悟,碰撞管理思想,传递正能量。做一个简单有思想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