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执行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1994年颁布实施的《汽车产业政策》被停止实施。这部新产业政策颁布出台的背景却相当不平凡。经历了连续三年的车市大井喷后,04年车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一次“倒春寒”,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车市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了产量大于销量的局面,各个汽车厂家和经销商都有大小不同的库存积压。从表面上看,原因估计有以下几点:
1) 各生产厂家今年以来不断推出新款车型,不断引发新一轮降价风波,而同时中国车市缺乏国外成熟市场相同情况下降价差额补偿政策,导致广大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浓厚;
2) 车贷门槛大幅度提高,对于逐渐占据车辆消费主导地位的个人贷款消费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3) 保险费率大幅度提高也大大提高了汽车消费的门槛;
4) 随着05年的逼近,关税下调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冲击已经显露无疑。
但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中国车市的一次“还债”,是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几年迅猛飞速的发展和空前繁荣背后所存在问题和矛盾的长期积累的大爆发。而这种问题的核心表现在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和其相对滞后的管理规范之间的矛盾。
通过这次新产业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汽车产业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和规范。这也就未来一个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平稳规范的快速增长。
而作为汽车产业中主体:生产商,供应商,经销商和消费者都会受到新产业政策的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生各自变化。
生产商:
1) 中国汽车生产商的强势地位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汽车市场,生产厂家一直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但是进入04年之后,随着消费者自身意识的增强,厂家日益感受到终端消费者所带来的压力。而在产业链中另外两个环节—供应商和经销商,由于要替厂家承担成本控制和资金风险转移的任务,其向厂家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
2) 中国汽车生产商目前的格局将要面临进一步整合。经过前几年的市场整合,国内汽车生产商逐步形成了3+6的市场格局,即一汽,上汽和东风领衔,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北京现代紧随其后,这个格局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汽车市场在生产领域以往的“散,乱,差”的局面,极大的提高了产业内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是这种格局并不牢靠,新产业政策明确提出要继续“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组成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扩大经营规模”,这给出的明显信号就是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仍然需要高度整合。目前的三大汽车集团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尽管目前和市场经济接轨,不论是在管理和生产上都迈向一个更高的水准,但是其运作手法仍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特征,其完全市场化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国际各大汽车集团已经把中国汽车市场摆上其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地位,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争夺中国市场的份额,而目前受国家政策影响,三大汽车集团与国外汽车集团合资的名额已经告满,未能与三大集团合作的跨国汽车集团如福特之类,虽然也有自身的中方合作伙伴,但是其合作伙伴的规模和实力很难满足跨国集团的野心,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或者合作方式势在必行。所以在未来几年,汽车厂家的兼并风潮仍将继续,如果出现了更加市场化的新的大型汽车集团也不足为奇。另外,新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提高了汽车生产领域的准入门槛,限制了外来资本的盲目介入,也有利于汽车产业的整合。
3) 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将稳步获得发展,小排量汽车将会蓬勃发展。新汽车产业政策指出要“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尽管国家在政策上对自主研发技术给予倾斜,但是由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的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安徽奇瑞,浙江吉利都在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然而其自身实力和市场份额决定了他们在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法的道路上只是一个先驱者的角色,还远远达不到决定性力量。只有类似于一汽,上汽这样的大型汽车产业集团将核心技术自主开发提高到战略地位,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才可能真正获得长足进步。
供应商
1)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面临机遇,获得巨大发展。新产业政策明确指出“制定零部件专项发展计划”,“对能为多个独立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配套和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国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融资及兼并重组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由于中国汽车产业整车技术(主要动力系统开发,底盘打造,模具制造这三个核心环节上)还欠缺自主开发的能力,优先发展汽配产业无疑是具有战略性意义。一旦中国汽配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则势必会对国产整车技术的研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从另一个方面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开辟了另一条发展途径。
2) 汽配行业将靠近国际领先标准,并在资本的压力下面临一次整合。中国汽车配件领域目前还处于比较散乱的局面,这从汽配生产企业和销售渠道的状况就可见一斑。这种局面所带来的主要后果表现在两点: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和成本偏高且不易控制,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整车生产厂家,并最终影响到终端客户的利益。由于由于未来几年汽配领域将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势必会吸引大量资本介入,这将加快汽配生产厂家的整合,散乱的局面将会改变。技术更专业,规模更大,面向更广泛市场的大型汽配生产企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经销商
1) 外来资本将大批进入汽销领域,其他行业的营销手段将被广泛应用,汽销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由于新产业政策在明确提高汽车生产领域的进入门槛的同时,又积极鼓励资本进入汽销领域,这势必会吸引其它行业的闲散资金,甚至境外资本进入汽销领域。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汽销领域的竞争将空前激烈,其他行业的先进的营销手段和方法将纷纷被引入汽销行业。
2) 汽车经销商的暴利时代宣告结束,汽销领域将经过一段时间得调整期,利润率将回归正常范围。曾几何时,汽车经销商一部国产汽车可以获利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利润,一部进口车至少获利两三万元,但是进入2004年后,经销商明显发现单车利润明显缩水。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汽车消费类型的多元化和汽车消费环境的透明化程度大大提高,尤其是私家车消费者获取汽车消费相关的信息的渠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再配合经销商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和厂家并不成熟的产品和价格策略,所最终导致如此结果;这种结果将直接威胁到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况,但也是整个汽车行业回归正常利润的必然趋势;目前整个行业利润水平出现严重缩水的现象也并不是一个正常行业现象,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目前的中国车市就如同十年前的股市一般,泡沫过多导致从虚高跌倒谷底,然后经过振荡调整,去掉行业中的虚份,逐步向理性的方向回归。
3) 汽销企业品牌意识将需要得到空前强化,汽销行业将面临一次严重的洗牌。目前众多汽销企业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和种类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所谓“购车,保险,上牌,理赔,维修,保养”的一条龙服务已经被绝大多数汽销企业所采用,而一些大型正规的汽销公司同时还提供旧车置换,二手车服务等项目。如何能在众多同质化的公司中抢夺客户,品牌化——差异化服务+持续性促销+针对性宣传,是目前汽车经销商冲出重围的唯一出路,也是汽销商今后保持发展持续性,和与生产厂家对话中保持力度的源泉所在。
4) 4S经销模式将受到挑战,厂家直销和卖场销售模式将会逐渐兴起。4S汽车品牌专营模式是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十分流行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兴起的很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市场还不够成熟,生产厂家和销售商提供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备,中国消费者购车的观念和意识还比较脆弱,汽车消费在中国仍然属于高消费支出等。而作为以品牌为有利工具的4S专营店及相配套的服务措施则正好可以帮助客户很好的解决汽车消费所带来的各项问题。但是4S专营模式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环境的变化,其弊端逐步显现无疑。首先4S专营店对资金要求很高,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大,尤其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环境中,汽车厂家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它往往列出很多苛刻的标准作为衡量商家是否具备经销权,特别是在资金环节,往往是要求商家承担绝大部分,在暴利时代,由于厂商都可以赚取比较高额的利润,所以厂商的这种矛盾被很好的掩盖住了;但是随着暴力时代的结束,厂家固守自己的利润空间不放,商家在市场竞争的积压下,利润空间大幅缩水,这样厂商之间原有的利润平衡点被打破,商家势必会要求厂家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承担更大的责任,能给于自己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不是一味的听从厂家的标准,商家将会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由厂家一手指挥要求建立下的4S专营模式势必会逐步遭到经销商的质疑和挑战;另外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和中国消费者汽车消费观念的日益理性化,成熟化和平民化,4S专营所凸现的品牌服务优势将不再明显,众多老百姓进行汽车消费将不会再局限于专营店,而一些能够提供多品牌选择的卖场销售模式将会逐步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认可,而通过对国外汽车销售的发展来看,这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当然4S销售模式和大卖场模式将在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并存很长一段时间,双方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
消费者
1) 消费者进行汽车消费时的开支项目和费用将日益合理化和透明化。新产业政策的第六十四条明确规定指出,国家将严格加强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对于各种经营性收费将遵照市场进行制定,对于垄断性收费将由国家规定统一的收费标准进行征收。
2) 汽车贷款消费将更加规范,贷款消费将获得空前的发展。作为曾经兴盛一时的汽车贷款业务,由于前一阶段的各大银行的操作不规范不统一而造成的车贷坏帐率偏高,导致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对于车贷业务进行急刹车。这种急刹车并不是一种停止的信号,它只是管理部门为了防止资金流失,确保资金的安全性而采取的暂时性的措施。这次新政策明确的表示将大力发展汽车信用消费业务,但是规范操作的信号非常明显,要求逐步建立消费者信用共享系统,确保资金的安全。
3) 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念将逐步得到引导,小排量,低污染的汽车将得到青睐。
4) 汽车消费管理的地域限制将逐步减少直至消失。
当然,《新汽车产业政策》还只是一个框架,它还需要许多相关的配套执行方案才可以被真正用来去实施和影响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才可以对生产商,经销商,供应商和消费者带来比较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作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四个主体,他们对于新产业政策所带给他们的影响和变化究竟有怎样的反应和态度,而这些反应和态度又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什么样深刻的反作用还需要通过时间去检验,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新产业政策也好,行业发展的主体也好,遵循行业发展规律,遵循市场变化,外加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就不会偏离正轨,会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快速的发展。
注:本来早就想贴出来给大家讨论一下,一直比较忙,比较懒,前不久刚刚算了。没有去修改它,所以结尾感觉有点草率,很希望大家多多指点,给出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