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投控型企业的集团管控——宏观管理

[复制链接] 2
回复
69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8-25 18: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投控型企业的集团管控——宏观管理
  就像大的母公司,通过央企的合作平台的搭建,和省里面的其他省属企业的对接,以及像省政府抢位,承担一些重大职责,主动成为省委省政府建设的一个抓手,承担省重大任务,从而做到占位而不是被定位,抢位而不是被确定,确定一个非常重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公司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是,容易被国资委模糊化,不确定化以后,公司会出现恍惚等待情绪,从而没法向上走,如何突破恍惚等待情绪,就是进一步向上充分发展,主动寻求在国资委里面,和国资委确定几个最基本的关系,或者乃至于在省委省政府确定一个最基本的关系。乃至如果成为省委,省政府的一个有力的抓手,主动的去承担省里的职责,去抢着做事,主动承担省里面头痛的大问题,从而成为省里面的执政工具,自认而然的把国资委的管辖权给超越了。
  我们这里面首先是向上营销,是宏观管理的关键。没有向上营销,目前做的一切都无用,甚至可以预言,向上营销一旦完成,哪怕取得一个不好的成果,都有可能被现在的组织和战略重新来编写,这样一编的话,集团管控又可以做一遍,像做这样的集团管控和集团战略可以被彪炳史册。
  一、第一条线,向上营销
  我们过去老说价值创造,事实上在这里就是一个重大的价值创造,通过对外获得牌照,资源、项目、资金、政策,包括构筑和省,乃至区域地区地市县的一个合作论坛,交流平台,打造中国区域版的博鳌,形成一个强大的合作平台,营销平台,代表省追求发展,既成为央企和外省公司、国际公司来地方发展的合作界面,也成为组织,组团状,变形金刚式组织其他省属企业向外伸出触角的一个带头大哥,这才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创造功能。
  在价值创造里面,有意识地形成一个母公司的规划型的价值创造,对于如何提出政治地位,如何获取政治资源,母公司的副总们,老总们,综合部门长们各安其位,各担其责,推动公司有序地,把集团做成战略规划那样,形成一个价值创造十二五规划,把它有序化、管理化、流程化,而不是口头化。由此改造总部部门的角色,1/3监督角色,1/3集团战略经营角色,1/3向上价值经营角色,而不是一个监督角色为主,管家婆角色为主。
  二、第二条线,宏观调控
  那宏观调控的依据是来自哪里呢,之所以母公司可以对子公司资产、资金、客户配置,可以做一个调度,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母公司额外建立了控制力,这是所谓的控制力不等于控股权,控制力大于控股权的一个依据。投控型企业因为对子公司其实管控力度不可能那么深,那么强,所以子公司仍然在下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再加上不可能对子公司有很大的激励杠杆,像四川发展这样的公司,高管层都是省委省政府任命的,是官员下海的,是公务员身份的,所以高管层的薪酬不可能太高,所以从心理上不可能对子公司高管层进行大激励,大市场化,这个本身是一个心理上限。所以治理不可能太强,控制不可能太强,是典型的抓大放小,抓粗去精,抓未来去现在,没法确定保障性因素的做法,所以操纵性不可能太强。
  最终的操纵性靠什么保证,就必须靠宏观调控,靠重大资源的置入,重大价值的逼出,置入和逼出,从而呈现一个什么效应呢?子公司高管层呈现一个一般或社会平均利润,或者低于社会平均利润,因为母公司超量给予资源配置,尽管资源转换效率较低,但是仍然产生了一个较好的效果,从综合社会上来看的话,就像央企一样是浪费资源的,这个资源配置给民企可能更好,但是从内部来算帐的话,集团压缩了时间进程,在同一个时间周期了,他产生了更高的价值,从而使得公司排位跳升得更快。公司获取顶端资源,顶端优势,出现顶端地位,出现高位运行,所以央企这两年虽然民间骂得要死,资源转换效率太低,垄断了以后产出较低,虽然金额,行业地位很高,但这个资源可能对民营企业产生挤出效应。我们客观上来看,省属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在固定周期里给予超量资源,从而使得它超速回报,超现回报,浪费了资源,但是不算资源帐,我们算成长帐,我们算后续发展,有优先权的帐,我们算头口水帐,可以喝到发展的头口水的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恰恰是投控型企业宏观调控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原理,它通过撬杠,撬出很多管理资本,经营技术资本,软实力资本和其它资本,资源资本,注入到子公司。超量注入,从而使得一个孱弱的子公司依然能产生高额回报,其实只是个转移表达,转移支付而已。但是不要忘记,尽管这种做法平面来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历史高度上来看个,因为产出很高,地位很高,所以对后续,再下一轮循环来讲又有先发优势,因此宏观调控的意义在投控型企业里重得不能再重。
  同样应该建立一个十二五宏观调控规划,这是对于具体调控什么,我们不可能建立,但是我们可以建立宏观调控的能力,宏观调控的资源建设,宏观调控的一般原则,宏观调控的模式,宏观调控的组织等这么一个规划。
  三、第三条线,变革推进体系
  集团公司,不断地推动子公司变革,是去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内部交易对生产力的束缚,各个子公司的产业分布不均,产业配置不到位导致的不均,去除三个局限(一个是产业模块分配不当,另外是产业模块是公司设置不当,另外是公司里面产品和服务设置不当,这三个不当导致的对生产力的束缚)。
  除了这三个不当导致对生产力的束缚,我们要把它冲破以外,从更大层面上来看的话,母公司通过不断的变革,也是去除子公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种能力。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采取一个固定的架构,相对固定的架构运作一段时间以后,这个架构里面的很多漏洞、缺陷就会被子公司熟知。子公司就像电阻一样,有偏向于低电阻流动的导向。同样的三个线路,其中一个电阻最低的,他会走电阻最低的,同样的子公司在所有的通道当中会走压力最小的,努力程度最低,最便捷,最依赖于路径不是创新的这么一个,我们叫做竞底,会按照最底限来竞争,他会走底和竞底。
  所以就母公司而言,如果不能经常地持续地进行新的变革的话,当子公司严重的路径熟悉、路径依赖,产生对策对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冲以后,子公司的产出又会呈现边界效应的疲劳,边界效应就会产生。刚开始群情激昂,发现对自身有很大的激励性,开始认真执行,后来慢慢发现这个里面还是有漏洞的,钻一下漏洞无所谓,后来发现主要以漏洞为主,就会慢慢地由政策的高线效果出现以后,出现低线,我们不断变革,事实上再出现高线,他要破解源代码又得好几年,变革的重大意义在这里,很多人搞不清楚变革是干什么的。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亦是如此,任何政策,任何改革,前半程一定是优大于劣,后半程一定是劣大于优,母公司不断地变革,就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集团管控上面,为什么伊梅尔特上来,要把杰克?韦尔奇的游戏规则破坏掉,有人认为杰克?韦尔奇干得这么好,就按照杰克?韦尔奇的东西走下去,伊梅尔特一破解杰克?韦尔奇的产融结合,美国才豁然发现杰克?韦尔奇水平很低,就是靠产融结合包装业绩。
  我们要探究如此的治理、控制、宏观调控,才是有利于控股型企业的发展。
  这是我们针对控股型企业的一个新认知、大认知,通过这三个维度,形成控股型企业的管控,过去我们的管控思路也是巨大的,也是很有想法的,已经形成了调整的集团管控,我们必须去探索投控型企业,金融控股型企业,实业型企业,多实业型企业,这样的公司的管控特点,运作特点是什么。
  像这种过去我们认为宏观管理三个导向,补偿型、强化型、主导型,从四川发展这样的企业来看,宏观管理必须从最基本的补偿型,就是治理和控制没搞定的,我去扫个边角余料,使得治理和控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后到主导型,以至于宏观管理为主,以治理和宏观为辅,进行计划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内部靠计划,外部靠市场,内部越计划,外部越市场,而不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计划经济补充。(作者系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先生)
板凳
发表于 2012-8-28 10:55:12 | 只看该作者
额来看看!顺便学习下
沙发
发表于 2012-8-28 10:00:0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文章!赞一个!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