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展示 [打印本页]

作者: pooooq    时间: 2004-9-4 08:32
标题: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展示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金银器展示 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早在商代已有黄金饰件的制作,迟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黄金器皿,但金银器制作最成熟和繁荣的时期是在中国的唐代。唐代社会经济繁荣,金银产量增加,使大量制作金银器成为可能;而上层人士崇尚奢华,服食金丹之风流行,又刺激了金银器制作的发展。唐代社会开放,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也很频繁,两汉以来脱胎于青铜铸造而日见独立的金属加工工艺,到唐代取得与传自中亚细亚古国粟特、波斯萨珊、印度、东罗马的金银加工技术和装饰艺术相融合,造就了唐代金银器娴熟精巧的制作工艺和典雅华贵的艺术特征。 金银色泽美丽、性质稳定,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财富的象征,同时又因易于加工为精美的艺术品而成为华贵的标志。 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早在商代已有黄金饰件的制作,迟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黄金器皿,但金银器制作最成熟和繁荣的时期是在中国的唐代。唐代社会经济繁荣,金银产量增加,使大量制作金银器成为可能;而上层人士崇尚奢华,服食金丹之风流行,又刺激了金银器制作的发展。唐代社会开放,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也很频繁,两汉以来脱胎于青铜铸造而日见独立的金属加工工艺,到唐代取得与传自中亚细亚古国粟特、波斯萨珊、印度、东罗马的金银加工技术和装饰艺术相融合,造就了唐代金银器娴熟精巧的制作工艺和典雅华贵的艺术特征。 唐代金银器种类繁多,有日常生活用器、宗教用具、装饰品等,以生活器皿最为多见,其使用者主要是皇室成员或地位显赫的贵族.现在的陕西省是唐代首都长安所在,是迄今为止全国唐代金银器发现最多的,档次最高,保存最为集中的地区.以下是我们为广大中国古典文化、古代艺术品爱好者列出一部分陕西省出土的大唐金银器图片及简要说明。 金盆 1970 年10月出土于西安何家村 这件金盆,是目前仅见的唐代金盆,它是用手工锤打出来的,经机械休整后很规整,光洁度好,色彩柔和灿烂。 金盆是唐代宫廷使用的盥水器,皇子出生后三天,要举行隆重的洗儿会,俗称 "洗三".宫廷中替婴儿洗身要用金盆, "玉女贵妃生,婴儿始发声.金盆浴未了,绷子绣成初".因此,有人将金盆称作洗儿盆\浴盆.由此可见金盆在宫廷生活中的的普遍和重要作用。 金棺银椁 通高28、底座长23.4、宽17厘米 1985年5月陕西临潼庆山寺精室出土 金棺银椁采用锤鍱 、铆合、掐丝、沾焊、镂雕、镶嵌等手法,在表面装饰出色彩斑斓的花朵、形态不同的罗汉、庄重的菩萨、威严的狮子等,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稀世罕见之瑰宝,千年文物之精华"。 金棺银椁是佛教僧人安葬佛舍利(遗骨)的葬具。佛教经典记载,佛主释迦牟尼涅磐后,其舍利被分成八份分给古天竺八国国王建塔供养。后来供养舍利的风气逐渐盛行,安葬舍利的容器也日益豪华,供养舍利之风传到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的丧葬制度相结合,将盛放舍利的容器作成棺椁形,制作上也极尽工艺之能。 银香囊 直径4.5厘米 出土于西安河家村。 镂空银香囊构思巧妙,香囊的上下两半球以子母口相扣合,里面有两个同心圆环,环内又有一玫小焚香金盂,同心圆环之间及与金盂之间均用对称的活轴相连,无论怎样转动,里面的香灰都不会导致洒落,这种持平装置运用的是陀螺重心原理,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而不使香料撒出。 香囊是唐代妇女常佩之物。多以金银铜铁制作。由于它精巧玲珑,携带方便,除了放在被褥中熏香外,贵族妇女还佩在身上,随着走动,香气袅袅袭人。传说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被玄宗赐死,后来玄宗自蜀地返京,令改葬贵妃。当挖开旧冢时,其肌肤,衣服已经腐坏,只有香囊还是完好的。 鎏金三钴杵纹银閼伽瓶 高20.5厘米 腹径14厘米 1987年3月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银閼伽瓶是密宗浴佛灌顶仪轨中使用的法器。以四宝瓶盛四大海水,将释迦像置于坛中,用水灌顶,以示佛传不断。四海之水是专用沉香,白檀,熏陆,郁金等七种香料熬制成的香汤。閼伽是梵文的的译音,意思是奉佛之水,香花之水。 镂空飞鸿球纹银笼子银笼子 17.8厘米高 口径16.1厘米 1987年3月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笼子经锤鍱、模冲成型。整个器物玲珑剔透,精致典雅。工整排列的球纹与飞动的鸿雁形成动与静的 强烈对比。鸿雁神态逼真,相对引颈,似唱似语,达到了实用习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也可领悟到唐代皇室饮茶的精细和奢华。唐代饮茶风气形成,采用蒸青制茶法,经过蒸茶、解块、捣茶、装模、列茶、穿孔、解茶、贯茶、烘、成穿、 封茶的步骤,将茶叶制成茶饼,用净纸包裹待用。饮茶时采用烹茶法,先炙烤茶饼,使水气蒸发,然后经碾,罗,使茶成为米粒状。银笼子是当时人们用来烤炙茶饼的。 鸳鸯莲瓣纹金碗 高5.5厘米 口径 13.7 厘米 1970年西安河家村出土 金碗腹部锤碟出两层浮雕是仰莲瓣,这种作法是粟特遗风。上层莲瓣嫩各装饰一动物,如鹿、兔、獐、狐、鹦鹉、鸳鸯等,或跑或立,或飞或栖,动静有异,栩栩如生。下层莲瓣内均为花草,贤德、恬静、安宁。低纹是密密麻麻的鱼子纹,象征多子多福。 金碗内侧有墨书"九两半" 三字,标明它的重量。 金碗多为皇帝使用,宝物出土极为罕见,史料记载也不多。从现有资料看,它是唐代金银器中仅见的最堂皇的金碗。这一宝物代表了盛唐时期我国北方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成就。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高 5.1 口径9.1 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此银杯的圆形环柄还是粟特金银杯的特征,但在装饰上已经中国化了。银杯外壁的八朵花瓣内,是八幅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画面。 四幅男子狩猎图中,男子或跃马追捕,或搭弓回射,场面紧张惊险。四幅仕女图中妇女梳妆舞,戏婴游玩,气氛轻松悠闲。杯底是鱼儿戏水。当杯中盛入酒或水后,杯底的鱼就仿佛置身于微波荡漾的池中,颇有玩赏趣味。 鎏金龟纹银盘 高0.9厘米 口径2.3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龟纹银盘形状为桃形长安城玄都城年桃花,桃树曾吸引了了无数文人墨客,"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银盘中间这只金龟,玲珑可爱、极富灵性 。盘中心饰动物纹样,显然还是接受了粟特银盘的构图方式,但却突破了单一的圆形平面,风格明快洗练 摩羯纹金长杯 1983年西安太乙路工地出土 摩羯造型是中国式,但内底中心的摩羯纹是印度文化影响的产物,在印度古神化中摩羯是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神异动物,被奉为河水之精,生命之本。东晋时期,随着佛经的汉译,摩羯被介绍到中国。在摩羯的周围锤蝶出一周突起的联珠装饰金杯又具有西亚金银器的特点。 狩猎纹高足银杯 高7厘米口径5.9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狩猎纹高足银杯造型起源于东罗马,但杯身的装饰却是中国风格的。四幅狩猎土将人物的神态,禽兽的动态,花草流云的活泼悠闲表现得出神入化,流畅自然,使人联想到"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堕双飞翼"的狩猎场面。 鎏金翼牛纹银盘 高1.4厘米口径15.3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翼牛纹银盘含有吉祥寓意,形制也是唐代的六曲花瓣形,同时在构图方式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唐代宫殿的装饰也讲究使用金银,鎏金铺首是宫殿门扇上的装饰,鎏金银锁是用来锁门或柜箱。仿造铜"开元通宝"钱铸造的金开元、银开元并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嫔妃宫女、皇室贵族常常用它们来作押赌和游戏。
作者: pooooq    时间: 2004-9-4 08:33
鎏金铺首 高34厘米径26厘米 西安北郊大明宫遗址出土 鎏金银锁 通长17.7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高5.9厘米口径6.8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金杯质地灿烂夺目,造型婉约俊美,其腹部焊接四朵用金丝掐编的团花,每朵团花的边缘又焊接一圈直径不到1毫米的小金珠.团花的中心原来镶嵌珍珠、松石,出土时已经脱落, 杯的上下边缘也焊接四朵金丝掐成的如意云头.金的延展性很好, 1克的纯金 可以拉成直径0.00434毫米、长3500米的细丝.用金丝掐成花形,然后再焊接在器物上,称掐丝焊接.将金液滴在冷水中炸开,形成细小的金珠,再将金珠焊接在器物上,称炸珠焊接.在其间再镶嵌珠宝,则称为 "金筐宝钿真珠装"工艺。这种工艺在金银制作中纯属高难技艺,而唐代工匠已将这几种工艺成功地运用到生活器皿的制作上.这杯身小小的狐形曲面上,将粗细均匀的金丝、大小一致的金珠,按照一定的花形焊接出来,焊口平直,看不出丝毫焊缝,经历一千多年仍未开裂,令人惊叹不已。 鎏金仰莲荷叶圈足银碗 高8、口径16厘米 1987年3月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莲花古称芙蕖,相传释迦牟尼生于莲上, 涅磐后,香花供养,后来形成的佛教十供,其中的花供养就是以莲花作代表的. 赤金走龙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走龙用纯金制成,体形小巧,神情毕肖。龙首高昂,尾部舒卷,躯体修长,四肢劲健。圆眼深目,两唇张开,造型生动,刻画精微,周身鳞片,一丝不苟。从龙头到背脊,到尾部,形成一条优美流畅的曲线,四肢若奔若走,各显其姿,宛若群龙相邀,悠闲出游。 紫伎八棱金杯 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 杯身八棱用联珠为拦界,每棱浮雕一伎乐人物,或手持拍板,或弹奏琵琶,或吹奏洞箫。另外四人或抱壶,或执杯,或空手起舞。八人均系头戴卷毡尖冒或瓦楞冒的胡人。 据专家研究,乐伎八棱杯的环形柄上焊有胡人头像平板,"是初唐金银器受波斯萨珊朝银器影响的见证。"人物纹样写实性很强,是对唐代贵族娱乐活动的真实写照。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高1.5 、最大径22.5厘米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在唐代狐同龙、凤、狮、犀、熊、鹿、兔等一样,均属祥瑞之兽。 "百姓多事狐神",以祈求平安。据载,唐代有 "无狐魅,不成衬"的谚语流传,这大概就是银盘用狐纹作装饰的原因。 此银盘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展示了唐代金银器工艺的暂新风貌。这种金花素底银盘,用动物图案作装饰,图案凸起,具有浮雕效果,从造型到纹饰带有浓厚的波斯萨珊王朝艺术风格的影响。 鹦鹉纹提梁银罐 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1970年十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此银盘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展示了唐代金银器工艺的暂新风貌。这种金花素底银盘,用动物图案作装饰,图案凸起,具有浮雕效果,从造型到纹饰带有浓厚的波斯萨珊王朝艺术风格的影响。 银罐大口短头,罐腹圆鼓,以折肢花围绕鹦鹉,组成均衡式圆形图案,颈与足均饰海棠四出花瓣。提梁插入焊接在肩部的两个葫芦形附耳内,可自由活动。盖心饰一朵宝相团花,盖四周围饰石榴、葡萄、及忍冬卷草,提梁饰菱形图案。 银罐盖内原有一行墨书:"紫英五十两"、"石英十二两"。表明为收藏中药的器具。这类器具是盛唐时期出现的器形,生机盎然的罐腹雕饰,蕴涵祈求康宁、幸福和长寿之意。 刻花塗金鸳凤纹银盘 唐 (公元618-907年) 口径55CM 1962年3月于陕西西安市北郊坑底寨出土 银盘盘底呈六曲形,盘心折枝花团中,一对鸳凤展翅翱翔。凤尾舒卷,迤逦展成半圆,几与另一只凤鸟的右翼相接。翅羽和绒毛雕刻精细,似乎在花叶翔舞中随风游动。环绕鸳凤一周的有六朵小簇团花,三株向心,三株辐射,间隔排列。盘沿饰六朵扁圈花,每组之间饰双鸟啣花或双鸟衘蝶,和谐与共,结伴飞舞。整个银盘外廊也略呈六曲,花纹平鉴,纹饰涂金,花鸟相间,金银交错,装饰富丽,华美精致。 银盘背面有铭文三行四十一字:"浙东道都团练观察处署等使","大中大夫守越州刺使兼衘史大夫上柱国赐金鱼袋臣裴萧进","点过讫"。 裴萧其人,据《资治通鉴》载:"浙东观察使裴萧既以进奉得进,判官齐总代掌后务,刻剥以求媚又过之"。此银盘即为裴萧向唐德宗李适竟献礼物之一,为史书提供实证。进献时间当在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至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之间。 鎏金并蒂团花纹渣斗 高 9.8 口径 14.6厘米 1967年11月 西安东郊出土 渣斗又叫唾盂,与金盆同是唐代贵族的卫生用具。 鎏金双鸳团花纹银盆 通高14.5、口径46厘米 1987年3月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串枝花银盒 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 光明红砂银盒 高6.4、径17.5厘米 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 鎏金铜走龙 1980年西安大明宫遗址出土 西安市文物研究咨询中心库房藏 石榴罐 高9厘米口径 2.5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 高6.1厘米口径6.8厘米 1982年西安电车二场基建工地出土 金盒 高3.2厘米径8.3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鎏金抚琴舞凤纹银盘 春秋人物三足银壶 高 5.8厘米腹径6.2厘米 1958年陕西耀县背阴村出土 鎏金双鱼纹银羽斛(上) 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 海兽纹莲瓣银碗(下) 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 鎏金黄鹂折枝花纹银盘 高3厘米 口径24厘米 1970年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窖藏出土 素面饮水器 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 鎏金折枝鸿雁纹银匜 高8.7口径20.5厘米 1970年10月西安何家村出土 素面突棱金碗 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 鸳鸯蔓草纹金壶 高标准1厘米、腹径11厘米 1969年陕西咸阳西北医疗器械厂工地出土
作者: ristef    时间: 2004-9-5 10:37
怎么做的啊!
作者: pooooq    时间: 2004-10-16 16:23
古币和现金一样难以收集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