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

[复制链接] 9
回复
196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8-4 15:3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治的职场语录
1. 别光听那些所谓的成功的人士娓娓道来自己的工作是如何的机缘巧合,好像上帝是他亲戚,其实所有的人都逃不掉一开始漫无目的的大撒网行动。
2. 世界上很多的“不可能”是自己找的退缩的借口,有一丝的希望和机会就应付出百倍的努力去争取。失败了生活只是原样,但万一成功了呢?
3. 找工作就是个在绝望中等待希望的过程:投无数封简历,无边的等待,无尽的失望,永远不知道离成功到底有多远,然后只要你坚持,忽然一天,天上真的掉下来一个馅饼,而且就是那第六个。
4.面试叫interview,是互相看。不但企业考察面试人,面试人也要看看企业是不是人性化,企业的风格适不适合自己。
5.现在很多人迷信美国的教育,但我更感激我能够在美国和中国受到不同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中教会我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而美国的教育教会我问正确的问题,利用工具找到捷径。
6.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它的风险,如果不做选择也一样有风险,因为你或许放弃了太多从身边溜走的机会。
7.分享自己的失败不单会让自己印象更加深刻,也会让别人少走弯路。
8.也许不单是做研发,做什么工作,第一线最基层的第一手经验都是最最宝贵的。虽然它很苦很累很不体面很不小资,但那却是让年轻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9.一,凡事多问为什么,这是学习最快的方法;二,交朋友比学知识更重要!
10.跟对老板,待在你喜欢的气场里是非常重要的。
11.员工是公司雇来的,却是为直接汇报的老板工作的。
12.我们永远不能怪罪任何帮了倒忙的志愿者。他们是一心对你好,别让他们心凉。
13.所谓的专家也不过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可预测的风险。他们或许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却不是能够保佑我们通向胜利彼岸的神仙。我们能做的,无非也就是避免部分风险,承担剩下的风险,然后努力做好每一步,减小负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4.成为真正的领导者之前不可或缺的一项经验就是失败。
15.要想在职场里不狼狈,秘笈就一条: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比老板对自己的要求高一些。
16.很多工作非常努力的人,觉得自己受排挤是因为“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其实您太高看自己了。职场上劣币并不多,没有足够的气势来驱逐良币。关键是很多人总拿自己当良币,把别人看扁了,没有授权周围的人。
17.当我们不能让所有人都开心的时候,必须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是推动事情向前进的唯一办法。
18.世界上没有失败的项目,我们总可以从“失败“的项目中得到今后收益的东西。那么项目的两种结果到底是什么?项目的两个结果其实是:项目的成员下次还愿不愿意跟你一起做项目。
19.有的时候,当我们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要放弃,很多人都愿意帮你,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帮你。厚着脸皮多替想帮你的人想几个“这样可以吗”的问题,说不定哪扇门就开了。
20.生活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为了我们心中的伟大的事!就好像一个加法算式,如果其中的一个数比其他的数高出几个数量级,那么其他的数字无论是正数,还是负数,都可以忽略不计。
21.人都不喜欢按别人的方法做事,而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你需要学会用他们的方式处理问题。
22.公司中很多部门是支持其他人或其他部门的。被支持的人应该把支持他们的同事当作最好的朋友,而不是奴隶。
23.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白领,天天臭美着自己的高学历高智商,以为天底下创新最重要,但很多时候小小的细节却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24.项目经理85%的时间是花在沟通上的。
25.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哇啦哇啦地发出信息,并没有注重别人的反馈,更没有注意对比我们发出的信号和接收的信号是不是一致。原因就是我们太自信,做了一个大大的假设:我说什么,对方都听见了,并且听懂了。
26.在职场里不必要得罪的人不去碰。
27.办公室不是激发创意的好地方,它也同样不是化解矛盾的好地方。
28.对一匹千里马,会养马的人给它饲料,养得膘肥体壮,而识马的人则给它空间,让它驰骋。一匹好马,放在哪里它自己都能找到草料,但不是谁都能给它驰骋的机会。这是千里马的幸福,它有选择的空间,也是千里马的悲哀,因为伯乐难求。
29.我喜欢马克带新人的方法,他不是手把手教你的那种老板,而是指明了方向,再送你一鞭子,让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马加鞭。
30.老板对你发火永远有他的理由,哪怕你觉得委屈,你也有做错的地方!
10
发表于 2011-8-8 12:36:0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人分享。
这句话虽然不中听,但却很有用。
“老板对你发火永远有他的理由,哪怕你觉得委屈,你也有做错的地方!”
9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6:23:1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不能连续发帖????????????不来了,拜拜
8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6:19:19 | 只看该作者
                  3 把不起眼的活干得有声有色(2)
总结?我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怎么写总结呀?正发愁呢,马克走过来:“栗子,干得不错。你知道这些产品都是怎么做的吗?”“这两个我就不知道,美国好像没有这种产品。”我指着两个巴西的产品。“这是巴西的一个特别的生产工艺。”马克一下子变成了大学教授,拿起白板笔给我在大白纸上画起了生产工艺图。他的课程也吸引来了其他几个研发的同事。“马克,你能帮我要一下这几个产品具体的配方吗?”一个个子小小、白白净净的泰国女生问道。“瓦丽,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栗子,我们组的新同事。我回头让她去给你收集材料吧。栗子,这是瓦丽,泰国的研发经理,负责乐事和新产品的。以后你们会有很多合作的。”瓦丽双手合十,带着泰国人特有的微笑,膝盖一屈:“Sawadeeka(你好)。”我也照猫画虎地打了个招呼。瓦丽是个简单朴素的女孩,短发,戴副普通的眼镜,什么时候见到她都是笑吟吟的,英语说得很好,但泰国口音很重,我从第一次见面就很喜欢她。但没想到,后来我们俩成了一对欢喜冤家。
大家都走了,我和马克说起维多利亚要我写份总结。马克说:“栗子,洛克菲勒说过,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将平凡的事,做得不同凡响。其实你已经有很好的素材了。你看看大家的投票结果,把最吸引人的要点提炼出来就好了。”他说得好轻松,但我足足费了两天,才憋出来一份总结,表面看语言轻松活泼,但我真的担心自己没有抓住重点。
亲爱的同志们:
感谢大家来参加我组织的新产品展示。以后这个活动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一次,也欢迎你介绍其他相关的同事来参与。
在本次产品展示活动中,我们品尝了来自全球的54种新产品。经过大家的投票,选出的优胜者如下:
最佳产品奖:巴西的奇多辣椒口味(10票最佳产品奖;3票最佳口味奖):新颖的形状、刺激的口味、升级的3D奇多包装一定会赢得当地小朋友的青睐。
最佳健康食品奖:美国的桂格香脆早餐条(8票最佳健康食品奖;2票最佳产品奖;3票最佳口味奖):想要在早上被香脆又健康的早餐从睡梦中叫醒,桂格最新的香脆早餐条是你最佳的选择。每天一包,可以帮助你降低胆固醇,里面的果仁和干果更能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爱美的上班女性最好的选择。
…………
相信你一定想挖掘其中的一些产品更多的信息,请与我联系,我会尽我所能联系到相关负责人。
期待下次见到快乐的你!记得带上你挑剔的舌头和贪吃的胃!
工作,要的就是乐趣!
栗子
我开始只发给了马克的团队和维多利亚,但维多利亚立刻回复:“请发给亚太区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研发部和市场部的人。”紧接着,大家的鼓励雪片般飞来,纷纷要求下次一定再叫他们来参加。在马克的牵线搭桥下,对大家感兴趣的产品,我找到产品开发的负责人,要来相应的信息。就这样,一个被别人说风凉话的活动我一直干了下去。在写这第一份总结的时候,我只能写一些煽情的废话,到后来,我渐渐培养出了自己的看法,能抓住技术和市场的关键,对一些产品的技术引进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分析,这些分析使得这个活动更有意义,也更有了魅力。这就是卡罗斯说的:“要有自己的观点,否则只是个好试验员。”
或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秘书干的小屁活,让我慢慢成了百事全球的名人,只因为我骚扰过的人太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是简单的邮递员,而是一个最勤勉的学生。我总是打开每一个文件,细心研究,有不懂的,我会打电话去进一步咨询。我渐渐才知道马克给我的是一个多好的锻炼机会,它真的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这样创新地、认真地、坚持地做一件芝麻绿豆似的小事,让我对自己这样一个小虾米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定位,也许我就是那个纽带。五年后,当我的《别告诉我你懂PPT》出版的时候,百事中国团队的一个同事发来短信祝贺,她说:“栗子,我在书里看到了你很多的分享,我也记得你当时跟我们分享的很多东东。谢谢你。祝你的书大卖!”我当时觉得暖暖的,想起了卡罗斯的话,“学习专业知识,与别人分享,带领大家和你一起干!”就是这个被我认了真的棒槌活,不到一年,我通过分享,学习了专业知识,还获得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谁说只有领导才有领导力!
                  4 救老板的火,让别人煽风点火去吧
总算一个新人渐渐在办公室里站住了阵脚。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忽然找到了点感觉,随之也就飘飘然起来。凯特绝没想到,当时她嘴里的“秘书的活”却被我干得有声有色,所谓的peer pressure(同事间的竞争)加上女人天生的敏感,让我们俩成为了表面最客气,但心里最较劲的对手。不过好在她做她的燕麦,我做我的零食,我们俩井水不犯河水。但忽然马克命令我去燕麦组搅浑水了。这不,凯特一年半没折腾出个所以然的一个燕麦食品项目,马克让我接手了。
“栗子呀,真希望你能弄出来。我们的项目就指望你了。我全力支持你!”凯特的笑容里好像夹着一把刻薄的小刀:“哼,看你还得瑟,两个月,怎么可能?这下你老实了吧。”凯特的支持实在太“给力”了,就连配方里最基本的糖都不给,要我自己另找供应商采购。想指望她告诉我哪里可以做试验就更没门了。好在我人送外号Ms. Google(谷歌小姐),我不求人,自己找!我通过谷歌在全球范围内搜索能做试验的设备商,用了两周的时间确定了一家德国的设备制造商。对方是典型的德国公司:刻板、较真。一个合同翻来覆去了五个来回。马上要只身一人远赴德国做试验了,我忙着寄各种试验原料。我向凯特要奶粉的质保证书,她又是满脸堆笑地告诉我:“这是新西兰的奶粉,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新西兰的奶粉是没问题的,放心吧,不用证书。”结果,正如她预想的,我的奶粉被卡在德国海关了。这个时候她又说了:“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奶粉的进出口是很严的。”我当时一个人躲在德国的旅馆里委屈地哭了。我不明白,为什么马克要让我蹚这趟浑水,做不出来不是让凯特看笑话吗?我半夜里给新西兰的奶粉厂家打电话,但已经于事无补。我脑子里都是凯特的笑。她一定以为我所有原料都被卡在了海关,只能两手空空灰溜溜地回来了,但她不知道,我多了个心眼,怕万一奶粉通关有问题,我把它和重要的主料分开寄的。这样我至少可以保证试验可以进行,而奶粉我大不了去超市买,总不至于影响实验的安排。就是这个小鸡贼的举动救了我。第二天一早,我请设备商从当地给我采购了奶粉。
在项目进行前一定要进行风险分析。德鲁克曾经说过,成功的创业者并不是勇于面对风险的人,而是善于管理和规避风险的人。在项目管理中,风险是个中性词。好的要发扬,不好的要规避要转移,万不得已才要面对。风险管理主要分四个部分: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应对计划;风险控制。就这个运输环节来讲,我们有主料和配料。好在凯特给我找的麻烦无论是糖还是奶粉都是配料。我通过风险分析,发现风险集中在奶粉上,但用量不大,万一出问题,也可以临时购买。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确保主料不出问题上,找最靠谱的货运公司,备齐所有的文件和手续。而奶粉问题就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了。所以,在做项目前,脑子里要过一遍电影,把风险都尽可能扼杀在摇篮里。
同刻板固执的德国人纠结了一周后,我终于捧着样品凯旋了,那天正好是老板交代我任务后的整整两个月,我拿着样品到实验室展示给他们看。凯特根本没想到我能完成任务:“栗子呀,你真行,祝贺你呀!”她的潜台词我是知道的:“行呀你,还敢拆我的台!”我傻笑了笑,心想,这下你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我找到马克,真想一肚子的苦水都倒给他,告诉他任务完成得有多难,多委屈,下次这种活,千万别找我了。还没等我说到最委屈的关键,马克就笑了笑,说:“我手中就这么几张牌,你说我找谁?”唉,马克呀马克,你以为当你手中的老A这么爽吗?你知道你的王牌也会委屈得哭鼻子吗?
又过了不久,凯特的一次得瑟也被我瓦解了。我俩同时去布置一个公司内部会议的展台。有一个英国的乐事薯片产品用的是回收纸做包装材料,凯特觉得很棒。可我觉得有些不妥,问道:“消费者不会对回收纸的卫生有顾虑吗?”她扭着屁股说:“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人会有这方面的顾虑,像我们发达国家的人才不会呢!”我猛然想起前两天看的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关于澳大利亚缺水的新闻,便跟了句:“哦,怪不得你们澳大利亚人要喝厕所回收的水呢!”“这是两码事!”她一下子被我的联想能力说愣了。
年轻的时候,我很得意这个故事,觉得真给中国人长脸。但现在我才意识到这个得理不饶人的毛病好像每次都能让自己跩一阵,但实际上是刻薄和小心眼的表现,得罪了不少人。
7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6:13:12 | 只看该作者
                 2 新人就要上得厅堂,下得工厂
虽然在进百事之前,我也在其他的美国公司实习过,但没有一家像百事这样充满活力和热情。我眉飞色舞地跟马克讲述着我在总部培训时的所见所闻。在办公室里,同事们经常站在桌子上,越过高高的格子间挡板,探着脑袋和隔壁的同事边吃零食边讨论技术问题;我们会趁着开会的时候,把薯片拿回格子间,像小松鼠一样地储藏起来,工作累了的时候拿出来“咔嚓嚓”地慢慢放松;忽然蹦出个E-mail说有临近过期的产品可以免费拿的时候,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硕士们也忘了绅士风度,大包小包地抢,不过抢完以后还不忘分赃给周围的朋友。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集体,大家没有把我当外人,在有试验的时候都热情地叫上我一起去。
也许你想不到,我所有的培训资料只是报到第一天的时候,秘书给我的一份组织结构图。秘书告诉我:“这里副总裁级以下的所有人的Outlook上的日历都是分享的。整个公司可以说是靠着这个日历运作的。如果你想和谁开个会,就通过这个日历来发邀请,定时间、定地点,会议室也是通过这个日历来定,你可以看到哪个会议室哪个时间段有空。”她一边说着,一边给我演示着。
“大家基本上都是以半小时为一个单元的,通常不会有太长的会。每次和人家约会的时候,一定要写好主题、地点和议程。”她又指着一沓给我打印的组织结构图,说,“这是机密文件,不要乱放。第一页是各个部门的副总裁,你要和他们定时间的话,就通过秘书来定。后面每一页都是每一个副总裁下面的组织结构图。另外,最后一页我们叫做技术专家组。他们相当于公司内部的技术咨询专家,多花些时间跟他们聊聊,他们会成为你的好老师的。祝你好运!”第二天,我就开始了放羊似的培训。我挨个和每个副总裁的秘书定时间,和副总裁聊半小时,让他给我推荐下面的我需要聊的总监,然后是经理,接着是工程师。就这样,百事食品美国总部研发部门的三百多个人,我在三个月内“被会见”了一百三十个人,平均每天超过两个,包括了所有的副总裁、总监和专家组成员。那个时候,我问了很多傻问题,但就仗着一张厚脸皮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从那些高层身上学到了很多终身受益的大智慧,从中层那里体会到平衡管理和技术的重要性,也从工程师、试验员那里学到第一手的经验教训!比如,试验工厂里做计划的工程师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她会告诉我,试验厂里这一周哪天的试验安排得最多,我就一大早开车过去,跟着不同的工程师、不同的项目组学习不同的产品线,一待就是一整天。我最喜欢从生产线上收集各种歪瓜裂枣似的残次品,一张张照相,然后问工程师们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细心地做记录。我经常开玩笑说:世界上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从失败中学习,而代价最小的学习方法是从别人的失败里学习。虽然大家听了都会扁我两句,但还是觉得这个小丫头傻得可爱。是他们一次次的尝试,让我受益匪浅;是他们一次次的失败,让我快速成长。就这样,三个月我了解了美国百事食品所有产品的流程和控制要素。几年后,当我成为被别人学习的对象时,我从来不会遮遮掩掩那些愚蠢的失败,因为我知道,分享这些失败不单会让自己印象更加深刻,也会让别人少走弯路。
说实话,工厂的环境我也不喜欢,噪声、粉尘,每次从工厂回家后都要洗半小时的澡,才能安抚我酸痛的脚和嗡嗡叫的大脑,但看到那些像变魔术的机器,把玉米豆豆变成好吃的玉米片,把土豆变成松脆的薯片时,我总是欣喜若狂,要看个究竟。我最喜欢的就是站在生产线的末端,看着刚出锅的好吃的向我涌来,然后抓一片最完美的放进嘴里。告诉你,刚出锅的比超市买来的好吃一百倍!想想小时候,跟妈妈要个零食吃多费劲,现在简直是梦想成真!就是这些小小的满足,让我喜欢上了很多职场新人最最厌恶的工厂。也许不单是做研发,做什么工作,第一线最基层的第一手经验都是最最宝贵的。虽然很苦很累、很不体面、很不小资,但那里却是让年轻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马克非常满意我的培训成果,这种上得厅堂下得工厂的作风也让他放心了很多。他嘱咐了我两句话:“一、凡事多问为什么,这是学习最快的方法;二、交朋友比学知识更重要!我不指望你三个月后就能挑大梁,但你要知道在谁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帮助。想想这个比例,总部是三百个人,我们只有几个人。”最后他告诉我,“记住,培训你不是总部任何人的工作,你只能靠自己,建立关系网,从每个人那里学习!”
再一次和马克见面时,我已经圆满完成了培训,交给了他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份答卷里,包括了和所有高级经理以上级别人的谈话记录,一份贴了每个人头像的名片夹。马克惊喜地笑笑说:“这是你的Bible(《圣经》),好好保管!”是的,我一直保留到今天。有些人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空间就驰骋的。马克是个播洒阳光的,我就是那个肆无忌惮奋蹄的。
                  3 把不起眼的活干得有声有色(1)
2005年泼水节期间,我完成了在美国总部的培训,正式落户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曼谷上班的第一天,我跟马克要了一份今后可能会一起合作的同事的名单,给所有人发了一封信:
大家好,
我是栗子,刚刚加入百事食品亚太研发团队,汇报给马克,负责新产品开发。以后可能会给各位添不少麻烦,请多多关照!
工作,要的就是乐趣!
栗子
马克第一个给我回了信:“欢迎栗子,我马上要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说得好像007似的,我倒要看看是啥任务。结果,不大一会儿,马克抱来一只大箱子。“这里面是美国总部寄来的全球新上市的产品,你下周定个会议室,组织大家看看。”这也算重要任务?肯定是在忽悠我。马克刚走出我的办公室,马克手下负责桂格品牌的燕麦食品研发经理凯特满脸堆笑地跑过来,说:“呵呵,栗子,你好,我是凯特,欢迎你哦!早听马克提起你,真高兴见到你。马克欢迎新同事的方式还真特别哦,秘书这下可以放假了。哈哈。”凯特也是悉尼人,看上去很热情,握手握得也很结实,但是我心里却觉得有些别扭。难道我来之前这是秘书的活?想到这儿禁不住有些失落,心凉了半截。我挤出笑容送走凯特,冲着那只大箱子“砰砰”踢了两脚。没办法,既然是老板交代的事情,还是要做。我打开箱子,看着那满满一箱子各式的零食,我暗自赌着气:“既然他们瞧不起我,我就做个样子给他们看,哼。”
这是我在大家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咱也玩个一鸣惊人。我觉得这种活动可大可小。如果就把产品往桌子上一摊,肯定没啥意思。我琢磨着要让这些坐着飞机漂洋过海的产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这些作用就是挖掘它们身上有用的信息。
我对这个展示会的规划如下:
1.我邀请了位于曼谷的泰国和亚太区两个团队中所有相关人员来参加展示会。
2.每件产品都附了详细的介绍,而且还用荧光笔把重点标出来。
3.每个来的人,都会得到一条不干胶,上面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整体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口味、最好的质地、最好的包装、最好的健康食品,等等。
如果你觉得哪个产品哪方面做得好,就把相应的不干胶贴到产品说明上,为它投上一票。
※此方法适用于所有实物新产品开发的公司。大家可以从网上或者商场上找到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展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总能从别人那里汲取到新的想法。
第一次,我谁也不认识,别人也不认识我,每来一个人,我就要解释一下活动的规则。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人并不多。后来,就有人打电话叫组里的人参加了。又过了会儿,会议室已经挤满了人,喧闹声把马克的老板维多利亚也吸引来了。维多利亚跑过来对我说:“栗子,活动结束后,写份总结给我。”她用犀利的眼光坚定地看了我一眼,离开了。
维多利亚个子不高,恐怕也就米,但她的气场却是谁都不能忽略的。她拥有两个本科、三个硕士(含MBA,工商管理硕士)和一个博士,共六个学位,爱好是跑马拉松和铁人三项,一个名副其实的铁娘子。马克总是拿维多利亚安慰我这个剩女:“连她都嫁出去了,你愁个啥?”她老公是退役的英国皇家特种兵,两个人经常组队参加什么越野比赛。她就像一个压缩的能量块,外号“龙卷风”。就是她,创造了十年由一个工程师变为百事高级副总裁的神话。她曾经从达拉斯总部的一名普通工程师的位置中途离开过百事几年,在两家公司做了经理和高级经理,等再次回来的时候,直接来到曼谷做了亚太区的总监。又在两年的时间里,一手建立起了食品和饮料两个亚太研发中心,其中的饮料研发中心是全球纽约以外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她自己也升到了亚太研发副总裁的位置,我到百事一年后,她再次升职去了美国,做了百事三个健康品牌的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当时就是她从卡罗斯手里接过了我的申请,转给了马克。每次她给别人介绍我的时候,她总会说:“栗子的求职信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尤其是最后一段‘我有个好性格’!哈哈!”每次说到这儿,她总要用犀利的眼光看看我,然后大笑起来,我总会红着脸,琢磨她到底是在夸我还是损我。不过有一条我可以确定,就是我和她对了脾气!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6:07:58 | 只看该作者
                  6 真的要和美国说再见吗?
后来听马克说,那天面试完,卡罗斯给他发了一封E-mail,简单得不能再简单:“She’s hired.(她被录用了。)”大老板发话了,马克只能照办。就这样,马克没见过我的面,就给我发了聘书。虽然每次马克故事讲到这儿的时候,总是装出一脸的无奈和不情愿,但我知道一次次快乐的电话交谈已经注定了我们会是默契的上下级。
虽说百事是我做梦都想不到会去工作的地方,但真的要离开美国了,一个很多很多很多人追梦的地方,很多很多很多人削尖了脑袋都要留下的地方,我真的要放弃吗?我犹豫了。人人都会讲:“Follow your heart!(追随我心!)”可是我的心在哪里?她什么都想要,却必须马上判断出哪个是鱼哪个是熊掌。百事开出的工资比起国内已经很高了,但比起美国要低一些。“我到底想要什么?”那几天做决定的时候,我几乎是一天一个主意:今天说走,明天说留下,后天说不知道。这些转瞬即逝的所谓“决心”都是成宿地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的成果。我咨询过很多人,有人鼓励我尝试,有人劝说我留下。一直耗到最后期限,我咬了咬牙,大笔一挥,签了合同。那天晚上,我跟室友玲玲在客厅聊到夜里一点多。那天她没说什么,只是眨巴着大眼睛听我一个劲地“虽然……但是……其实……唉……我想……命运……”这样的胡说八道。临睡前我告诉她:“哈哈,这也许是我人生中最困难的决定。希望五年后我有故事让你跟你的朋友讲,这个傻栗子当时是怎么犹犹豫豫的。”第二天我把合同通过FedEx(联邦快递)寄了出去。
我曾在FedEx(联邦快递)的总部所在地孟菲斯的一家公司实习过。孟菲斯的人都会讲两个故事:猫王的死和联邦快递创业的故事。联邦快递的创建者是史密斯(Frederick W. Smith)。早在1965年,还在耶鲁上学的时候,他就写过一篇论文,提到美国需要一条运送包裹的定期航线。可当时教授们却觉得这个构想虽然很具创意,但实际上不可行,给了不及格的成绩。而六年后这个学生却依靠自己微薄的存款和大量贷款,把这篇不及格的论文变成了现实,最终开创了一个伟大的行业和事业。的确,很多成功的人会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年认准自己的路,坚决地走了下去!不过还有很多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但失败了,惨败。就像笑话里说的,有个人问一个百岁老人:“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老人说:“我一生坚持不抽烟,不喝酒,多吃青菜,多锻炼。”那个人说:“我父亲也这么做的,但只活到了五十岁。”老人答:“因为他坚持得不够长!”看来成功的确不能复制,但总可以给人以启迪。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它的风险,如果不作选择,也一样有风险,因为你或许放弃了太多从身边溜走的机会。
从联邦快递出来,我给马克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我已经把合同签了。电话那边马克说:“热烈欢迎呀!但你怎么听上去不兴奋呢?”我没吭声。我真的兴奋不起来,因为我并不知道在那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公司里,除了这个没见过面的整天笑哈哈的老板,还有什么在等着我。我告诉导师,我要去做chips了。他本来还很高兴,以为我去做电子器件(那些半导体器件都叫chip)。我赶忙纠正他说:“不,是吃的chips。”“难道你就要去土豆一美元一大包的地方,卖一美元一小包的土豆片吗?”我想他一定觉得我傻透了,可是我合同都签了。
第二年我去罗马。在梵蒂冈的雄伟辉煌的圣保罗大教堂里我问一个牧师:“为什么要信上帝,我觉得命运在我自己手中。”当时很多人都像电影里那样,跪在一个小窗口前,向牧师低声咨询。只有我坚决不弯下我高贵的膝盖,只是弯下腰,对着窗口大胆地问了我的问题。牧师很平静,他告诉我:“上帝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恰恰是选择,你可以选择信他,把心交给他,也可以选择不信。我们的命运是由选择决定的。”我没有继续问,尽管我选择了不信上帝,但他的话还真是有道理。就是这次选择,我离开了美国,进入了百事亚太区工作,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
                  1 终生受益的放羊式入职培训(1)
最终和马克第一次见面时,我已经到了总部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而他去芝加哥出差,特意绕到达拉斯见我。我们是在达拉斯机场的希尔顿酒店的酒吧里见面的,他是高高大大的澳大利亚人,剃着秃头,只有那副眼镜能让人觉得还有几分斯文,但笑起来相当可爱,像个大男孩。后来我才发现,他长得特别像怪物史莱克,就是缺乏了史莱克长相上唯一的优点:大眼睛。那天大屏幕正在直播波士顿红袜对纽约扬基棒球决赛的最后一场。酒吧里挤满了美国棒球迷,吵得要死,好像掉进了蛤蟆坑。我和马克要扯着脖子喊话。就是在那天,红袜破了八十年来的贝比·鲁斯诅咒[[1]贝比·鲁斯诅咒,又称“圣婴诅咒”。1918年,波士顿红袜队在上世纪最后一次夺得美国职业棒球(MLB)的冠军后,球队被一个纽约人买走,后来,这个家伙又以万美元将红袜历史上最伟大的强棒——绰号“圣婴”的鲁斯卖给死对头纽约扬基队。鲁斯也对他的“被转会”承担了很大的公众压力,很多粉丝骂他背叛。于是盛怒的鲁斯临走之前告诉那些不知内情的球迷:“我从没想到要离开波士顿,但那些老板……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身上,如果我要承担叛徒的名声,那么红袜就要以永远夺不了冠军作为代价。”这就是美国体育史上最著名的“圣婴诅咒”。他这句诅咒真的非常灵验,从此之后,扬基25次夺得总冠军,而可怜的红袜虽然4次闯入决赛,但最终都以3∶4惜败。于是,百年以来波士顿红袜与纽约扬基依然是不共戴天的世仇。
][1],赢得了冠军。
我和马克那天见面时,简单寒暄和拘束地自我介绍后,大家都在酒精的作用下放松了下来,谈话也恢复了从面试起一贯的轻松气氛。他给我介绍了一下亚太区的情况:“别看我们的名头很大,但其实是个不大的组。我手下有四个直接汇报的人。一个做桂格燕麦片的经理、一个做口味开发的经理、一个高级工程师和你。我希望你能做一些新型产品的开发。这些产品不一定对市场是全新的,但对百事是全新的。这可是不小的挑战哦。同时我们会和泰国、中国、印度等团队有很多交叉合作的项目。我的老板是亚太区的研发副总裁,她叫维多利亚,能量十足,负责亚太区饮料和食品的研发。”“这个名字总部里很多人跟我提过,好像是个超厉害的女人。”“对,她是从达拉斯的工程师干起的。至于她多厉害,你以后就知道了!”说着,马克可爱地挤挤眼睛,一切尽在不言中。“那在曼谷你们都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呀?”我当时甚至幼稚地以为大家要和美国时间同步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是早七点到晚七点,维多利亚是中午十二点到晚十二点。”从没想到还有这样灵活的上班时间。“啊,那我还是和秘书一样的时间,朝九晚五好啦,放心吧,我效率高,保证完成任务。”“怎么样,在总部培训得还好吗?”马克的这个问题可让我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首先得瑟地告诉马克:“卡罗斯请我吃午饭啦!”我人还没有到总部报道,卡罗斯秘书的信就已经发到了我的邮箱里:“亲爱的栗子,你哪天来报到?卡罗斯想请你一起共进午餐。”这样的待遇估计遭到了不少人的嫉妒,但更令他们嫉妒的是卡罗斯向我面授在百事做人做事的宝典。我向马克如数家珍地汇报着:
                  1 终生受益的放羊式入职培训(2)
第一,“帮助其他国家研发部的同事不是简单的帮忙,而是你分内的工作。”
百事的美国总部光零食研发就有三百多人,而其他地方只有不大的团队,团队里一个人就要负责一个或几个品牌。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从零做起,最重要的是要从别人那里学,而且快速地学。同时,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当别人问你的时候,你无私地分享了,等到你遇到麻烦的时候,别人才会分享给你。在百事这个大家庭里,不要觉得帮助别人只是帮忙,那是你应该做的。马克听我复述到这里点点头:“看来我送你到这儿学习送对了。在百事,切忌害羞。如果有什么问题,抓起电话,打给相应的项目负责人,他们都会热情地接待你。给你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做一个新产品开发,要添加花生粒,试验了几次都无法成型。后来看到美国有其他产品添加了花生粒,就和库玛约了个电话。他听了我描述的问题,笑笑说:‘你说的情况我太了解了,我们也这样失败过好多次,你这样再试下去也不可能成功。我们后来发现花生粒是有严格的尺寸要求的。我会让工程师给你发去供应商的联系电话。你看看是不是在亚洲可以找到类似的产品。’二十分钟的电话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我们很快找到了供应商,成功地做出了样品。所以,栗子,记住了,你在这里的一大任务就是知道谁是负责什么项目的,以后有了问题好咨询他们。把库玛当成你的导师,他是技术大牛!”
第二,“在百事,要注意多钻研专业知识,分享经验教训,带领大家和你一起干。”
“马克,我明白钻研专业知识和分享经验教训的重要性,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卡罗斯要跟我这样一个小虾米说什么‘带领大家一起干’。”“哈哈,你很快就会明白了。在学校里,你自己做好论文就好了,但是在公司里最讲究的是合作。每个人都不是完人,有些人你一辈子不会和他成为朋友,但你必需和他合作。能够带领大家一起干的才是真本事。以后我就看你的了。”马克还是说得我一头雾水,不过他提醒我了,到了公司,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就结束了。
第三,“要勇于表达你的观点,否则你顶多是一个好试验员。”
“栗子,我相信你不是一个好‘试验员’!”马克说完,跟我碰了个杯,然后仰头把杯中的葡萄酒喝了个精光。我接了句:“哈哈,我得想想你这话什么意思。”我们俩又开始斗上嘴了。
从此之后,这三句话成了马克挂在嘴边教育我的主要依据,更成为我快乐工作的行为指南。每一次挫折和成功,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它们背后的意义。
虽然卡罗斯和马克都在反复强调分享的重要性,但百分之百无私的人是没有的,大家希望起码得到一些认同。有个朋友跟我说:“你光说分享,我可吃了大亏了。我们一个办公室五个人,就我傻兮兮地喜欢分享,结果我边上那个丫头把我的创新想法用了,还去老板面前臭显摆。这种傻事以后我可不干了。”我笑了笑,对他说:“那以后你们还不说话啦?”“嗯,就不说了。”他倔强地点点头。“其实你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你可以用提问的办法,征求你同事的意见,然后等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当面夸她两句。再到老板面前汇报工作的时候,把她的名字捎上,说是她启发的你。这样不但你的劳动成果还归你,而且她也达到了在老板面前得瑟的目的。这样一来二去的,大家交流的氛围就好了,可以一起进步了。”我和我们组的工程师就是这样互补的。他有他的优势,对机械设备很懂行,我有我的优势,善于挖掘顾客需求。我们俩最喜欢在试验工厂的办公室里一屁股坐在桌子上,面对面天马行空地讨论问题,聊着聊着,就忽然萌发一个新产品的点子,然后马上就去做试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失败的时候,哈哈一笑,不当回事,成功的时候自然要去马克面前邀功领赏。这个时候,我们俩总是互相吹捧。就这样,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最不服管的两个人,居然沆瀣一气成了黄金搭档。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6:02:48 | 只看该作者
                 5 interview(面试)就是互相看(…
面试我的是公司两位高管。一位是魔鬼般冷峻的技术专家库玛,另一位是天使般热情的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卡罗斯。如果让我总结的话,可以叫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技术专家库玛是个印度人,很酷,不苟言笑,非常严谨。每次我想玩个幽默的时候都没有得到配合和呼应,好像一个拳头打到了半空中,看看没反馈,就偷偷地收回来。他不但面试我,还陪我吃午饭。公司的餐厅位于一楼,每位就餐的人可以免费得到一小包百事的零食。餐厅的后面是一个小湖,据说周长是二英里。后来,有一次公司搞部门间的拔河比赛,居然就是跨着这个小湖拔,一定要把对方拔到湖水里才罢休。这种热闹,就连词汇表里没有“看热闹”一词的美国人也颇有兴致。可面试那天,我丝毫没有兴致来欣赏这被微风吹皱的波光粼粼的湖面,那是我吃得最压抑的一顿饭。我正埋头小心地摆弄着手里的刀叉,一丝不苟地慢慢咀嚼每一口吃的,生怕我这不娴熟的西餐刀叉技术弄出什么不礼貌的动静的时候,库玛打破了沉默,掏出一支笔,继续了他在面试的时候没有问完的问题:让我在餐巾纸上给他画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黏度曲线。俺的天呀,差点噎死我,这是我大学物理学得最差的一部分。好在是餐巾纸,我大概画了画,画不太清楚,居然侥幸蒙混过关了。前两年美国出了一本书叫《餐巾纸的背面——一张纸+一支笔,画图搞定商业问题》,我居然都没敢去翻过这本书,可想阴影之大,但我是真实版的“餐巾纸背面面试”。
而热情的另一半来自研发副总裁卡罗斯,他是我佐治亚理工大学的校友。我那满是语法错误的信就是寄到了他那里。虽然他那天没有去参加系里的活动,但他知道那个第一名的分量。他个子很高,恐怕有将近两米,但一点都不让我感觉有压力,他的笑容好亲切,把我从库玛那里感受到的拘谨通通融化掉了。我给他了一份我的PPT光盘。上面有我的一个自我介绍,一些个人资料,还有我参加全国演讲比赛的录像。他看了看我用心准备的各种材料,很开心,问我:“你来面试觉得紧张吗?”我摇摇头。其实我真的不紧张,根本原因是我当时并不知道他的官到底是多大,后来我才知道他负责美国以外所有的食品研发,级别上比我高十级。
卡罗斯只是大概问了问我今后的打算,为什么希望来百事工作。我前一天刚刚查了公司的口号:Food for the fun of it!(食品,要的就是乐趣!)张嘴就回答道:“我从小就喜欢吃零食,所以我觉得这份工作会让我开心死的。Work for the fun of it!(工作,要的就是乐趣!)”估计这句话给我加分不少,其实这也是我在百事工作的几年里最经常鼓励自己的话。面试的结尾,他问我有什么问题问他。我早就准备好了问题,问道:“卡罗斯,作为一个研发高级副总裁,您眼里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我脑子里预先期待的答案是“创新”,因为他负责研发嘛。这是我给卡罗斯下的套,然后我好顺杆爬,说我就善于创新!但他并没有跳进我设好的陷阱,而是告诉我:“在我眼里,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所有工厂每天做出来的同一件产品是一样的优质。如果你是在饭馆当大厨,保持品质一模一样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作为一个全球的食品公司,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我们要让中国的薯片吃上去和美国的一样香脆,美国全国的各个工厂出产的产品吃起来也一样香脆。这件事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个答案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当时没有太懂,但后来的健康油项目终于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只是为了确认新油没有影响薯片的口味和质量。有时候,没有区别才是最好的结果,这是我在百事上的第一课。百事的面试是我第一次正规的面试。我一直以为所有的公司都是这样做的,但后来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幸运。
                  5 interview(面试)就是互相看(…
我也听过一些朋友说起他们在国内面试的经历,包括一些比百事规模还大的国际大公司。但比起百事总部给我的感觉,他们就可怜得多。不但不是礼遇,甚至是“冷遇”。拿我一个海归朋友的两个例子来说吧。他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在上海,从北京飞过去,自己垫飞机票钱。中午到了上海,没管饭,自己去楼下花八块钱吃的鱼丸。然后,只面试了一个钟头,连杯水都没给喝,连这个公司最著名的茶产品都没给端,就送客了。那天他飞机晚点,夜里一点才到北京。一天没吃没喝,但还记得礼貌性地给面试的人发了个短信:“谢谢您的时间。我昨天很不幸,飞机晚点夜里一点才到。希望有进一步的消息通知我。”几天过去,没有任何回音,打发猎头去问,人家回复说他那天有一个问题没回答好,公司拿不准,要求他再飞一趟,和另一个上司面试。后来几经周折,他还是被录取了。但因为面试搞得他很不舒服,他没有接受这份工作,而机票钱是半年以后在几次催促下才给报销的。又过了两个月,他收到对方HR的一封让他哭笑不得的E-mail:您一定对我们非常专业和人性化的面试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请帮我们完成下面的调查。在这份调查的前面几个问题中,他都选的“非常不同意”,直到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这次面试很有挑战性吗?他选了“非常同意”,并在说明栏里奋笔疾书:“一天不吃不喝,当天北京上海往返,早上五点出门夜里一点到家,体力上的确非常有挑战性。”
第二家是在北京,同样的500强企业,而且是前五名的一家。就是他这样在国外有丰富经验的人居然要走和大学生一样的流程,先网试、再笔试、接着考英语,才能见到活人。他说:“我也就比现在考脑筋急转弯才能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幸福点。”为了准备面试,他居然登录了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网站。而且笔试的时候,要求像小学生一样自己准备2B铅笔、橡皮和计算器。他跑了好几个超市,都没买到橡皮,最后我借了他一支带橡皮头的自动铅笔。说到这儿,他摇着脑袋,皱着眉头发牢骚说:“既然HR每周都有人来笔试,为什么就不能人性化地准备点铅笔橡皮呢?”最后他当然顺利地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见到了活人。面试的时候,他自己感觉很好,但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很多人告诉我,对国内国外完全不同的面试感觉,区别主要是中国和美国国情的差别。我当时一下子没想明白为什么。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百事对我的态度让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如果能在这样的公司上班将是我毕生的荣幸。而我这个朋友,有多年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居然面对的都是各种刁难和过分的要求。当然,“过分”这个词是我给的,很多人跟我说:“这已经很不错了,海归又怎么样,现在大家都是这个流程。”这个问题我想过很久,后来我才意识到,原来在英语里,面试叫interview,是互相看。不但企业考察面试人,面试人也要看看企业是不是人性化,企业的风格适不适合自己。而在中文里,面试顾名思义就是面对面的考试。既然是考试,就有考官和学生之分,就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企业总是高高在上的,要你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见到活人。
                  5 interview(面试)就是互相看(…
在我回国找工作的时候,我并没有指望有豪华车来接,但起码在中国没有一个公司让我在面试的时候参观过他们的办公区,给我讲一些他们引以为豪的故事,或是吃上一顿简朴的工作餐。这些原本可以让一个未来的员工体会工作氛围和感觉的机会,再没有遇到过。各位顶尖公司的HR们,在中国,人好找,但人才不好找,请像对待你未来一生的朋友那样,对待你面前这个或腼腆、或自大、或紧张的来面试的大学生吧。您要是面试的时候对别人好点,工资少点人家也愿意来;而要是面试的时候就在气势上压人一头,人家来了也不过是为了挣工资,过两年准跳槽。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吧。
很多人问过我面试有啥秘诀。市面上也有太多关于简历和面试的书,都教你如何写简历,如何回答问题,如何着装,如何准备。但事实上,面试最重要的就是“蛤蟆看绿豆——对上眼了”。除了一些如去公司网站逛逛、注意穿着等基本功外,我觉得面试中最重要的是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看对方的反馈。这叫做“名片效应”,也就是让别人看到“你想展示给别人的自己”。如果对方是正面的反馈,那说明你们对脾气,这事八成能行,英语里叫chemical,中文咱叫默契、投缘;但要是上来就拧着劲,给了聘书我也不去,省得到时候自己纠结。就好像我同样一份求职信,在一些人眼里就是语法改错题,而在百事领导们的眼里,却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的大学生自我营销。
另外一个必杀技就是准备几个出彩的问题,让人家又好回答,又能看出你挺有想法。这是美国教育送给我一生的法宝。现在很多人迷信美国的教育,但我更感激我能够在美国和中国受到不同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教会我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而美国的教育则教会我问正确的问题,利用工具找到捷径。透露一个我百试不爽的面试问题吧:“您能告诉我您在这家公司最愉快和最不愉快的经历都是什么吗?”每次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能看到面试官的微笑。通过这个问题,往往可以反过来考察出面试官的心态,更能折射出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比如,有一个面试官对我说过,他最愉快的事是公司招聘的都是顶尖大学中最聪明的人,和聪明人一起工作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工作起来也很顺畅。而他最不愉快的事是他总是没有时间休完所有的假期,甚至填了休假的单子,也觉得家里没意思,不如到公司来上班。哈哈,我看出来了,这家伙十有八九是个工作狂,不过还好,对人还算友善。(友情提示:虽然这个问题真的很好用,但万一这本书畅销了的话,这个问题就该臭了街了。就算我抛砖引玉,您再自己举一反三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5:57:15 | 只看该作者
                  3 偷来的面试机会
参加活动的这些企业界的校友,对我们这些嗷嗷待哺的学生来说,为我的求职打开了一扇窗。其实,与其说这扇窗户是为我打开的,不如说是我擦黑偷偷摸了进去。系里要求我们把所有参赛的PPT都上传到服务器的一个公共文件夹里。在这个文件夹中的一个隐藏的目录里,我偷到了一份机密文件:校友通讯录。我天生没有做贼的潜力,心里像揣了无数只欢蹦乱跳的小兔子,迫不及待地打开文件。只见这份通讯录里,有校友的名字、工作单位、职务和邮寄地址,但没有E-mail。这不是一般的通讯录,上面的职务最低也都是经理级的。我如获至宝,好像找到了藏宝图,自己赶紧连夜写了封申请信,并附上一份简历,还特别强调了自己在这次比赛中折桂,然后满怀希望地跑到邮局大撒网地寄给了通讯录上所有的校友,一共是六十多封。
信发出去,一如既往地石沉大海。终于,半个月后,其中一个中国人给我回了封信,我的心怦怦跳着,边祈祷边打开这封信:“亲爱的栗子,希望你的信没有发出去太多,信的格式都不对,语法也有问题……”接下来他认认真真地给我改了一遍。讲老实话,我没有看他的回信。看着满篇红字的修改,心哇凉哇凉的,既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这次尝试一定彻底完蛋了。又过了几天,一个大石油公司的人事经理热情地打来了电话,但她上来就跟我介绍说:“我们这里研发部门有三百多个博士。目前,对留学生,我们只招博士。”这话要让导师知道,他不削死我才怪,只好继续等待。那个时候我已经毕业,看着桌上自己捧着“青春无悔”硕士帽的照片,有说不出的滋味。正在我灰心丧气,天天闷头睡懒觉的时候,一天早上,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吵醒了。“你好,请问是栗子吗?”“哦,是的。”“我是百事食品亚太区的研发总监马克。我收到了一封从总部转来的你的简历,你有兴趣到百事亚太区来工作吗?”
“百事?”我们的学校明明是在可口可乐的总部大楼底下,我天天仰头看着它,梦想有一天能到那里工作,结果居然是百事给我打来电话。这事好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它怎么一下子让我从睡梦中惊醒,怎么让我一下子抖擞起精神。“亚太总部?是在中国吗?”“哦,不是,是在泰国曼谷。”“百事?”“曼谷?”我想都没想过的!
其实自从来美国上学,我就盘算着毕业后在国外工作两年就回国。刚来的时候,我很不喜欢美国,我觉得这亚特兰大居然还举办过奥运会,马路窄窄的,红绿灯都是绳儿吊着,在半空中晃晃悠悠的,电线杆子都是松木的,马路上也没啥摄像头这种高科技,好像童年记忆里20世纪80年代末的北京。但慢慢地,我终于明白了“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了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比读万卷书更重要的是行万里路,行路的时候不但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嘴去交流,用脑子去问问题,用心去体会不同的人生。我们这一代“海龟”也好、“海带”也罢,最重要的使命并不是挣钱买车买房,研究打造中产阶级的捷径,而是把国外的所学、所见、所闻分享给别人。所以我希望毕业后能在美国公司工作两年,然后把这些感受带回国去分享。这也是我辛辛苦苦耐着寂寞写书的根源。靠冲动是写不出书的,写书靠的是信念。
这个叫马克的人电话里透露的工作,对我而言简直是狗熊碰上蜂蜜——挡不住的诱惑,如此天上掉下来的机会让我一下子有点缓不过神来。虽然是曼谷,但比起美国,离咱首都北京已经很近了,再说又是百事,国际顶尖的大公司呀,所以我欣然接受了电话面试!马克对我这个名校“工科女”首先警告说:“这里可没有高科技。”我回了句:“哦,反正我也没想过拿诺贝尔奖。”就这样,我和马克从第一次通电话起,就奠定了我们今后对话的基调——耍贫嘴。而当我真正进入百事之后才知道,即使没有高科技,也同样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尤其后来的健康油项目给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我当时虽然想象不出电话那边这个风趣的叫马克的家伙到底长什么模样,但我知道,他人真好,而且很幽默!他并没有问我什么特别难的问题,估计是对了脾气,聊得高兴就忘了问了,最后告诉我:“我会安排你去达拉斯总部面试的。”我放下电话就按捺不住要得瑟一下,在房子里抡着胳膊学起了大象走路。我还从来没去过曼谷,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可能到处是金顶的宫殿,就像迪斯尼吧,我自己胡乱想着。
虽然聘书还八字没一撇,我却从情绪的低谷里走了出来,再不信报纸上、电视上鼓吹的工作多么难找。在我看,找工作就是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过程:投无数封简历,无边的等待,无尽的失望,永远不知道离成功还有多远,但只要你坚持,忽然一天,天上真的掉下来一个馅饼,而且就是那第六个。但如果没有前面的海投,也不会在海选中胜出。
我这个蔫茄子又变成了获奖时那骄傲的小公鸡。美国的面试会是什么样子?百事的总部又是什么样子?不久后我得到了答案。
                  4 睁大眼睛逛500强的大观园(1)
马克给我打完电话没两天,达拉斯总部那边通知我去面试。机票是秘书事先帮我订好的电子票。老妈没听说过面试还给飞机坐,更没听说过电子票,警告我小心骗子。不过,我还真成功登了机。
这次从亚特兰大去达拉斯,是我第二次自己一个人坐飞机,像所有不常坐飞机的人一样,我选了个靠窗的位置,一路上我把额头贴在窗户上,看着窗外的景色。云很淡,温暖的阳光直接慷慨地洒在西部坦荡的大地上,广阔、恬静、温暖,但我的心情却怎么也平复不下来。这次面试会改变我的命运吗?是要离开美国了吗?我将有机会在一个世界500强的公司中大展宏图吗?一个个的问题萦绕在脑海里,真如歌中所唱:“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和与我同时代的大多数留学生一样,人生头一次坐飞机就是来美国留学。那时候还没有啥富二代,几乎所有留学美国的人都必须拿到全奖才有可能拿到签证。当时我清华的导师谢老师正好也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我特意选了和他同一个到底特律的航班。他一路都不停地微笑着抱怨:“当老师的还得管给学生拎包,真是岂有此理!”我回应道:“姜太公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这叫‘甜蜜的负担’。”我也就当谢老师是“愿者上钩”了。
不过有老师做伴,我父母倒是非常放心。谢老师当年是留日的。他非常鼓励学生出国看看,但更期待学成后能回国。当我和谢老师在底特律机场分手,各自转接下一趟飞机的时候,头一次踏上美利坚的我们就行了个美国式的大礼:热烈拥抱。他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年轻就是资本,去吧!希望几年后在北京看到你!”(当年这个镜头没想到被另一个同一航班的清华老师看见了。他和导师认识,我们抱完,他们还脸红着打了个招呼。)接着我一个人坐飞机,从底特律到达了我学校的所在地亚特兰大。转眼两年多过去了,我再不是清华园里挫折教育的典型代表,我已经在美国名校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坐在去往达拉斯的飞机上,我还记得谢老师给我的鼓励。大仲马说过:“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可面对找工作的屡战屡败,这两点却成为年轻人最大的奢望。这次我会成功吗?
飞机缓缓地降落在达拉斯国际机场。出了航站楼,我在豪华轿车接机服务的地方见到了一辆黑色的林肯,上面的接机牌上写着我的名字。这是我有生以来头一次坐上所谓的“limo(豪华车)”,虽然不是加长版的,但已经受宠若惊了。后来我听说,通过校园招聘来百事食品总部集体面试学生们,公司派了一辆超级加长版的林肯来接机场接机,当时把所有的学生都震撼死了。虽然接我的只是辆普通的林肯,但我也已经很臭美了。司机穿套西服,礼貌地跟我确认了身份。他很诧异,我居然没有一件行李,就连个小挎包都没有。真实的原因是我除了上学的大书包,就没那种女孩子所谓purse的包包。我的“专业”行头只有一身黑色的职业套裙(这是我为找工作特意买的,总共花了四十多美元,是我当年在衣服上最大的一项投资。在美国面试必须穿黑色的,以体现正式,虽然作为中国人我总觉得有些不吉利,但也入乡随俗了),手里抱着一个黑夹子,十五美元在史泰博(Staples)买的,夹子里就放了驾照(在美国驾照就是身份证)、一张信用卡、一张银行卡、二十美元零钱、自我介绍的PPT光盘,还有笔和纸。
                  4 睁大眼睛逛500强的大观园(2)
很多《别》的读者问我,找工作的PPT应该怎么做。很遗憾,我当时那个已经随着我一个硬盘的报废再也找不回来了。我就用一个朋友的一页PPT说明一下吧。这是我一个好朋友求职PPT中的一页。
这一页说的是她的毕业论文。她是学生物的,学历大专,这页里面说了一堆晦涩难懂的东东。天晓得她想说神马。最要命的是,她真老实,把失败的部分也写上了。我告诉她,要强调意义和难度。最后这一页改成了后面的样子。
网上有很多关于找工作PPT的样本,但大多还都是关注于PPT的设计。而我还是喜欢强调内容和思路。毕竟人家雇的不是美工。
我努力地让自己显得不像刘姥姥,保持,不,是端着咱中国人泱泱大国的范儿。但说实话,我还是心里嘀咕,关键是头一次坐这种车,不知道该给多少小费,况且,我一个穷学生,真没钱。我偷偷从夹子里拿出两张一美元纸币,在手里卷成卷,卷得很细很细。“反正美元都是绿色的,他也看不清多少钱,顶多事后骂骂我,下次又没机会坐他的车了。”我暗自给自己的抠门找着借口。司机反而比我大方多了,他常跑百事总部,一听说我来面试,就跟我说:“这个公司的人不错,经常坐我们的车子,祝你好运!”
达拉斯很广阔,但不荒凉,到处是草,树的密度比号称森林城市的亚特兰大稀疏了很多。多年后我去过一次内蒙古草原,到了就感慨道:这儿跟达拉斯似的!百事食品的总部位于达拉斯北边,一个叫Plano(普莱诺)的地方。这附近都是大公司的总部,路的名字都和公司相关,比如Communication(通讯),Legacy(莱格西)之类的。百事食品的总部就位于Legacy Drive(莱格西车道)上。对面是美国著名的服装连锁店JC Penney(彭尼)的总部。后来有一次,我到总部来出差,坐酒店的摆渡车去公司,车上有很多JC Penney的人。我上车时居然被他们的着装吓了一跳。他们无论男女都是一身的黑色职业套装,而只有我穿得花枝招展的。我就跟他们开玩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去JC Penney工作,你们是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呢。”结果人家礼貌地嘴角向上翘翘,似乎这就是微笑,谁也没答理我。我自己知趣,找个角落不言不语地坐下。看来即使都是美国公司,这公司和公司之间的文化还真不同呀。把自己嫁对人家是很重要的。
我的豪华车到了百事食品的总部。从大门进去,居然又开了好一阵才停到了总部大楼的门口。路两边的草地上开满了紫色的小野花,安静,自然。这种感觉跟我想象的高楼大厦完全不一样,后来我才知道,这也叫campus,它不是校园,但和校园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有很多很多草地,盖不高的几座楼,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里面往往像个小社会,有一些除公司核心机构以外的功能,比如百事食品总部里就有银行、理发店、健身房等。
进入总部大楼,秘书下楼来接我。哇塞,美女呀,长得跟电影明星似的,金发碧眼,天使面孔魔鬼身材!她告诉我:“马克是我的好哥们。他交代的事,我肯定办好。”她首先带我在总部转了一圈。这里有两座四层的楼,北面一座是研发的,戒备森严,需要单独刷卡方可进入,南面一座是其他部门的,是三角形的。比起整个campus的占地面积,总部的建筑面积真的是浪费土地资源。按咱国内容积率的算法,我估计有就不错了。所有的会议室都是用品牌命名的,比如乐事、奇多什么的,百事全球也都用了这样的会议室命名方法。在参观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接800消费者电话的部门。秘书向我介绍说:“这是我们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它为我们提供了消费者最直接、最真实的反馈。”“真的会有人为了一包薯片打来电话吗?换做是我,要是不喜欢,下次不买了就完了。”“会的!不瞒你说,在这里工作的全职和兼职的人一共有六十人,考虑到现在美国有很多的墨西哥移民,他们中很多人都能说西班牙语。其实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接到的绝大多数电话并不是投诉电话,而是告诉我们他们有多喜欢我们的产品。”说着,她带我来到这个办公室的一面墙前面,墙上面贴满了快乐的消费者和百事产品的照片。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当我们认真地做了一个产品,然后给大家一个渠道表达意见的时候,你会收到更多的快乐和鼓励。
愉快的参观之后,就是紧张的面试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5:51:01 | 只看该作者
                                                       1 没有人可以轻松面对人生的拐点
2008年6月27日,泰国航空公司TG674航班缓缓地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才早上六点多,崭新的T3航站楼将被一群睡眼惺忪的乘客打破寂静。我并不确定这是不是首都机场每天早上迎接的第一架航班,这对我并不重要,对我更重要的是,这是不是我最后一次乘坐这架航班。
我那时已经在位于泰国首都曼谷的百事亚太总部研发中心工作了将近四年。平时经常坐这个航班回家休假,这一次本来是为了参加第二天的项目管理师资格考试(PMP)而回来,但阴差阳错地,我必须在今天太阳落山前作出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是不是要离开那个我又爱又恨的曼谷,回到北京去另一家公司工作。航班是架老旧的飞机,还是一如既往的旅客不多,这是我选择它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因为我可以一口气打开三个坐椅之间的挡板,霸占三个枕头和毯子,蜷起身子睡上一觉。但是前一天晚上我却辗转反侧,一分钟也没有合上眼。我脑子反复思考的只有是否离职的SWOT(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强势与弱势、机遇与挑战)分析。我甚至在反思,如果不是当年那段传奇般的面试经历,我现在会在哪儿?在做着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
没有人可以轻松地面对人生的拐点,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路的尽头迎接我们的是什么。就像2004年我放弃继续读博士,毅然决然地找起工作,也是一个恨不得咬破嘴唇才下的决定。那时,我从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当时就业形势虽然不能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比,但报纸上也大肆鼓吹这是自大萧条以来最难找工作的时候。这些所谓的科学统计数字背后,却是愁眉苦脸的应届生和变本加厉压榨起薪的公司。很多同学都不敢毕业而选择了继续“深造”。我实在对当第三种人——女博士没有兴趣,就硬着头皮找工作。为了这个决定,老妈几年后还骂过我。但我当时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当时临毕业导师劝我继续读博士,我说:“我宁可去麦当劳打工,也不去读博士!”气得七十多岁的老人对我说:“Shame on you!(为你感到耻辱!)”我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觉得我的书读够了,需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我去麦当劳打工,我会认真地看人家是怎么安排进货的;物流是如何管理的;电脑系统是怎么把一个订单从收银员那里传达到后厨,又如何在第一时间送到顾客手里的;遇到不同类型的顾客,应该如何应变;新产品又是如何在各个店里铺货的。这些都是我在试验室学不到的。”听我滔滔不绝地白话了一通,导师拧不过我,随我去了。我那时候真的不知道什么在等着我,但我知道读博士不适合我。
几年后我真的碰到了一位这样从第一线成功的人,他是日本NP食品设备公司的老总芝村先生。他曾经蹲过监狱,出狱后到一家食品工厂做最简单的包装工人。但他每天下班后,都去看整个生产线,认真地学习机械设计。有一天,他被总裁叫到办公室。总裁说:“听说你蹲过监狱?”“是的。”“好的,这是你的工资,明天不用来上班了。”丢了工作,他只得租了间没有窗户的小房子,在那里实验他的机械和配方,花掉了他所有的积蓄。说到这儿,老人眼里闪着泪花。就在他最难的时候,台湾乖乖食品的老板给了他第一个订单,而且是预付的,后来是上好佳。现在他的公司已经是一家跨国企业。我曾经问他,NP代表什么?他笑着说:“No Problem!(没问题!)”
毕业典礼上,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拿到的我,在硕士帽上用白色的胶条贴了四个中文字:青春无悔!想到这儿,我不禁嘲笑起当年傻乎乎的自己:“哈哈,臭栗子,你承认不,那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无奈。”那时候,我头一次感受到选择给我带来的压力。但多少年来,它也告诉我决定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但不能注定人生的成败。每一条路都会有它独特的风景。
                        2 失败了生活只是原样,但万一成功了呢?
飞机刚一落地,大家纷纷打开手机。后排的一位“成功人士”刚刚跟边上的人吹嘘了一个多小时“男版杜拉拉”的升职传奇。此时正扯着扩音器般的嗓子夹杂着英文单词,打电话给秘书安排工作。我暗自想着:“别光听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娓娓道来自己的工作是如何的机缘巧合,好像上帝是他亲戚,其实所有的人都逃不掉一开始漫无目的的大撒网行动。就像笑话里说的,一个人吃了六个馅饼才饱,抱怨了一句‘早知道就直接吃第六个了’。直到找到了工作,谁也不会知道这第六个馅饼在哪儿。”
我当年的大撒网行动是在美国最大的招聘网站上面开始的。我在临近毕业的半年里就开始在monster上面撒简历,但都杳无音信。正在这时,系里的一次研究生演讲比赛给了我一个转机。
那时我刚刚参加一个美国专业协会研究生演讲比赛回来。然而,在最初得知有这个比赛,我鼓足勇气跟导师说我要参加的时候,内向的导师对演讲比赛的热情远远没有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热情大,而且他严重怀疑我英语是不是够好。好在他没有阻止我,估计是没好意思正面打击我。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我周末拿着摄像机面对空无一人的教室彩排,一练就是一整天。陪伴我的是麦当劳促销中两美元买一送一的巨无霸,午餐一个热的,晚餐一个凉的。两周过去,演讲水平的确见长,但是我已经听到巨无霸以及所有和汉堡有关的词就想吐了。
天下没有白吃的汉堡!我最终取得了第二名,五百美元奖金。有个朋友眼红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挣得最轻松的钱。”我承认我抓住了这次很多人不敢去抓的机会,但她不知道,为了台上那十几分钟,我下了多大的工夫,我对着镜子一句一句地练习手势和表情,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让我的导师帮我纠正发音。印象最深的是“very well”这个简单的词。我当时不分“v”和“w”的发音有什么区别,一律发“w”。但导师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边夸张地演示着,一边告诉我“v”要轻咬嘴唇,而“w”要把嘴撅圆。于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词一下子化身成了绕口令。我一会“wery well”,一会“very vell”,一会干脆舌头打结、脑子短路绊在那儿,好像赵丽蓉说“司马缸砸光”。光这样一个“very well”我练了两天,可想整个十几分钟的演讲我练了多长时间。到最后我几乎到了将整个演讲稿融化进血液里的地步,就差说梦话也背稿子了。站在高高的台上领奖的时候,我真的想嘲笑自己妄自菲薄。我终于明白世界上很多的“不可能”是自己找的退缩的借口,有一丝的希望和机会,就应付出百倍的努力去争取。失败了生活只是原样,但万一成功了呢?可英雄不能总吃老本,这次系里的比赛要重打鼓另开张,还真有点儿心里没底。
这次比赛如果用那个稿子,我肯定有信心打败对手,但我不喜欢来回嚼自己嚼过的馍,于是我换了一个全新的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好像奥运会上的篮球远没有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好看一样,这次比赛的激烈程度居然比那个全国性的比赛还高。这是系里的一个传统赛事,台下坐的都是在各大公司有头有脸的校友,教授往往通过这次机会与大公司寻求合作项目,所以每个导师都非常重视,希望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组的科研实力。刚刚被五百美元奖金搞得有些忘乎所以的我,是不是这次要跌份了?管不了那么多了,先把PPT做好吧。对于PPT,我总是鼓励自己要“越P越精彩”,也就是每次都要有创新和突破,当然这次也不例外。为了让条理更加清晰,我用了三个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三个章节;为了把复杂的科学理论说明白,我做了几个动画演示;为了把高深的结论说明白,我用几个图片打比方[][1]。总之,我想了好多办法来弥补我这张笨嘴的缺陷。
名次并没有当场宣布,而是等到晚上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系主任“丁丁丁”敲了敲高脚杯的杯沿,全场安静下来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听他宣布第一名,我边上一个美国同学已经正襟危坐,准备冲上去领奖了,我几分嫉妒地盯着他。但系主任居然像我读“very well”一样费劲地读出我的中文名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赶紧用餐巾擦擦嘴,用手捣了两下头发,才走上台去领奖。这一次我又得到了一张一百美元的支票,而我知道它的分量更重。系主任礼貌性地夸了我两句,虽然美国人不讲究谦虚,说“哪里哪里”,但低调还是必要的,我咧着大嘴赶紧说:“都是导师指导得好。”其实我心里明镜似的,这么做PPT是因为我英文不好,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也像美国佬那么能说,我还用得着费这吃奶的劲吗?现在想想,这就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就好像传播学的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是个口吃一样,上帝有时候赋予我们缺点,是为了让我们发现自己真正的特长。让我日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比赛给我带来的不是一百美元,不是第一名的荣誉,而是命运的改变。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5:38:16 | 只看该作者
序 工作,要的就是乐趣
《杜拉拉升职记》作者李可
如果你是职场新人,如果你还不知道项目管理为何物,那你很有可能会把这本《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误归到经管书的行列,如果你不幸这样做了,那你就错过了一次绝佳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事实上,项目在我们的职场中,无处不在:做一份PPT报告是项目,组织一场产品展示会也是项目,开发一种新的产品,更是项目。项目可大可小,但如果懂得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可以为你的职场增光添彩。
严格说,李治的这本《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算不上一本系统描述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的课程读物,而是一本凝结了项目管理精华和李治个人成长心得的启示录:职场中,怎么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怎么把复杂的事变简单?怎么运用PPT、Outlook、Excel等五花八门的职场小工具,极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怎么打通人脉,调动全公司的力量为你的项目开路?怎样让利益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一群人快乐地和你一起工作?事事皆学问,人人都是你的老师。当栗子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健康油大项目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杜拉拉,她的work hard(努力工作)不如work smart(聪明工作)的“懒蚂蚁”工作方式,她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的小虾米勇敢挑大梁的无畏精神,她的“项目没有成败,只有项目成员下次还愿不愿意跟你一起干”的职场人际经,她在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心得与收获,一张张图表,一页页PPT,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图书市场上讲职场厚黑的多,讲怎么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的好书少,李治的这本书,对于每一个奋斗在职场的人都有很正面很阳光的引导,更有可用于实战的N多小方法,以及她在工作中的痛和快乐,对职场和对人生的感悟。
阅读的过程中,恍然回到我自己的成长岁月。
读这本书吧,和栗子一样出色!
                  自序
接下来要伴随你榻上、厕上、马上的这本书的女一号就是我,栗子,身份证上的大名李治。因为80%的人会说是男孩子的名字,50%的人会说是皇帝的名字,所以特别强调一下性别女。名字的事困扰了我好多年,直到我去美国留学,因为外国人不会念zhi这个音,我终于有机会给自己起一个女孩子的英文名字了。就着李治的谐音,我抱着字典挑了个英文名字Liz,后来才知道是伊丽莎白的小名。这回可好了,一个中国皇帝的大名、一个英国女皇的昵称,正好凑成一套。再后来,我这Liz的名字又被不会说英语的老妈再次谐音为栗子,于是连我的粉丝团都直接有了名字“栗子面”。老妈说:“孩子,我看你就像个栗子,外表扎扎哄哄的都是刺,别人轻易不敢碰,其实真正懂你的人,知道里面是甜甜的软软的心。”嘿,老妈也煽起情来了,但她说得对,我是一个需要人读懂的人。但愿那个人就是马上要陪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愤愤不平的你。
曾经一本静悄悄出版的小书《别告诉我你懂PPT》,让我“一不留神”成了畅销书作者,之所以没有用“作家”一词,一是不敢,二是不想。啥叫“家”——专门从事某一工作的人。我不喜欢宅在家里当作家,而更愿意不断尝试新鲜的东西,并把酸甜苦辣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写作不是我的爱好,这是份苦差事,最需要的是耐心,可我恰恰最缺这个。我甚至打赌天底下也没有人喜欢写作,因为太累、太孤单。
在第一本书出版后,我收到了几百封读者来信,很多粉丝变成了密友。其实他们中很多人是真正的PPT高手。但他们没有笑话过我的班门弄斧,而是真诚地和我分享秘籍,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
众多读者和出版社都纷纷来怂恿我出《别告诉我你懂PPT 2》。但大家万万没想到,这么张扬的书名背后竟然是如此自闭的作者。就连跟风书都开始在网上疯狂搞活动了,我依旧沉默。如果就着《别》的风头再跟一本,非常简单,但我知道,这将让我耻于面对我的栗子面们,自己都会有审美疲劳。这种做法很少有人理解,但我坚持。我需要突破,突破一本让自己绞尽脑汁、集中了十年精华的书。
就在北京最冷的春天,一天早上,没有沙尘暴,晨雾刚刚散去,我在班车点等班车,脑子里回想着一封封读者的来信。大家到底想看些什么?忽然一阵小风,吹来了这本书的思路,让我兴奋了整整一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职场“干货”,也就是怎么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的独门秘籍。没有职场厚黑、没有钩心斗角,只有最最实在的、如何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一些小方法、小体会。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大家职场路上最实在的工具和助手。这本书记录了我从白纸到白领的蜕变历程,更是用眼泪泡大的成长史。我也曾经尝试着写小说。刚写了个开头,发给几个朋友一看,人家说了:“就你这个,也叫小说?真人真事的?算了吧,职场小说都臭了街了,您别再凑热闹了。”大家这么一说,反倒提醒了我。为什么要编那么多故事来骗人呢?不妨就写写我身边最真实的故事,分享最实用的职场工具。
天下多千里马,而少伯乐,我有幸结识后者;职场里多政治,而少经典,我努力铸造后者;管理上多理论,而少实践,我不得不纠结于后者;人生多忙碌,而少思考,我迷恋于后者。
这也许是一本让您非常失望的书:论写升职技巧,比不过杜拉拉;论写项目,比不过三斤重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专业的项目管理手册PMBOK;论写管理,更不敢和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德鲁克比。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您将看到一个稚嫩的栗子努力地撑起一个大项目,看到她做了很多傻事,看到她在细节里成长。她不是一个有资本居高临下教育下一代的成功人士,也不是“我国著名的××家”,她就和你一样,摸着石头过职场的大河。她犯过很多办公室里的忌讳:哭鼻子,说话直截了当不过脑子,甚至敢和领导吵架。虽然栗子现在不哭了,却真真正正怀念那个哭鼻子的年代,在委屈里学习,在委屈里成长。
单凭着一股子“做简单的人,挑战复杂的事”的劲头,她最终得到了团队的认可。故事里面,有很多栗子自己总结的做项目的小窍门、小工具,有项目中每一步的PPT应该怎么写、注意哪些要点,更有职场里青涩的栗子与好老板、好同事之间的故事。学做事,学PPT,学做人。
这不是一本小说,因为书中每一个字都是百分之百真实的;这不是一本纪实文学,因为我们没有伟大到要用纪实文学来写传记;这不是一本管理教程,因为我们只是在实践中摸索;这不是一本PPT书,因为这里没有讲任何的PPT技术。这只是和你分享一段我和我的好朋友们在职场中最最难忘的第一段经历!
正当我反复修改书稿的时候,微博上看到了一位叫Hsk阿鸡的网友的一句话,打动了我的心:“每当你回忆起曾经的过往时,过去的幸福生活就会像PPT一样在你面前逐页翻过,接着,你就掉下了泪来。”当年轮又多了一圈,这本小书和你见面了,希望带给你一些阳光、温暖和快乐。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