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公司组织培训写的心得体验,与大家分享,望大家给予指点

[复制链接] 0
回复
33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7-17 14: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理浅识
常能听到关于管理的论述和辩论,方法和理论,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突然想到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否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环境约束在限制其实现?
我觉得这个环境约束是存在的,而且深刻的影响着企业的内部管理。这个环境约束就是社会的大环境。社会的大环境怎么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有深刻的关系?这个要从管理的基本要素来理解,管理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人。人是社会动物,社会的大环境对人的性格,行为,爱好,价值观,人生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什么六十年代的人会比九十年代的人要好管,或者说可以用简单的管理方法就有比较好的管理效果呢?如果从社会环境的变迁来看就很容易理解。六十年代的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这个时代的人追求集体人格,优先满足集体需求。这样的集体人格使他们从内心中愿意为集体而奉献自己的力量,甚至采用牺牲自我的方式满足集体的需求。而九十年代的人就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了,他们追求自我人格,有各种自我的需求,优先满足自我需求。这样的追求给予他们上进的动力,同时也使他们迷茫。在面对先满足集体需求还是先满足自我需求时,很矛盾,总是处在“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选择中。
企业对于六十代的人意味着归宿,他们为企业工作,企业为他们养老,他们信奉着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的信条,即使四处漏雨,四面透风,冬冷夏热,他们都会执着的坚持,面对下岗,也对企业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认为那是他们自己的家,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
企业对于九十年代的人是平台,一个实现自我的平台,他们和企业是合作关系,各取所需,相互依存,又互相独立。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在同行业,甚至不同行业中寻找着机会,就像“非诚勿扰“的男女,亮灯,熄灯。这样的关系决定着他们对职业和企业的态度,企业不再是他们的归宿,而是人生的一个站点。
这样的环境变化会对企业的管理方向,理念,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已经从家庭的方式向朋友的方式转换,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也应依势而行,从简单的家长式管理向细致的有主导的合作式管理转换,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利益联盟,确立基本的企业价值观,明确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范围的包容员工的个人利益诉求,拓展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空间。那么,怎样去实现这样的管理,并获得管理效益呢?
个人认为,首先要找出各部门与公司经营效益的函数关系,变量和常量,用数字的方式衡量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与公司的整体效益的相关关系,以此作为各部门管理制度建立的基础和指导方向。
其次,各部门可以依据其与企业效益的相关关系,明确部门目标,并制定部门管理制度,人员配置标准,人员职业素质要求,人员培训计划等相关的部门条例。各部门人员依据部门的条例和要求,明确其在企业中的位置和效能,清晰其在企业中的发展方向,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推进部门目标的实现。这样企业和个人就能建立起互动的利益同盟,实现有主导的合作管理的利益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发展出其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
个人认为,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讲,每个企业都具有其特有的企业文化,它是在企业规章规则之外形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准则;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是很难被企业拥有的,它是以企业主的精神追求和愿景为基础的一种企业内部的社会共识,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制度之中,是企业的灵魂。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组织,想获得自己的灵魂是非常艰辛和困难的。它必须建立在复杂的利益基础上,但又必须超越其利益关系,升华为理想和信念。一个拥有企业文化的公司,其内在的自生力量会促使其不断的蜕变,最终得到外部环境的认可,得到人们的尊敬,从而获得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中国,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还处在广义阶段,大多用企业的口碑做替代,这是个需要探索的领域,中国的经济特色决定了其特殊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