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姜子牙钓鱼中的商业智慧

[复制链接] 2
回复
158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5-5 11:3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姜子牙可是知名度很高的大政治家,但是,司马迁为什么要在专门为商人树碑立传的《货殖列传》里面,最先提到姜子牙呢?姜子牙和工商业有什么关系呢?
姜子牙,名叫姜尚,子牙是他的字。又因为他的祖先曾经被分封到一个叫吕的地方,古人有以地名为姓的,所以又叫吕尚。
一提起姜子牙,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姜子牙一出手,就钓到了一条大鱼,这就是周族部落的首领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从此,姜子牙就辅佐周文王以及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消灭商朝,建立了周朝。这是人们知道的一般说法。
但是,姜子牙究竟是怎么结识周文王的?历史上却有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的《史记》就记载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意思是说,姜子牙曾经穷困潦倒,年纪一大把,头发都熬白了,还没有熬出头,就利用钓鱼的机会,见到了周文王,继而为他所用。
第二种说法是,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就博学多才,曾经在商朝做过官,甚至还在商纣王身边干过,也算是中央干部了。但姜子牙眼见商纣王宠信妲己,荒淫无耻,暴虐无道,朝政黑暗,就愤而辞官,流落江湖,周游列国。可是所到之处,一直也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最后就投奔了周文王。
第三种说法是,姜太公原来是平民百姓,隐居在海边。周文王很能干,也很贤明,引起了商纣王的猜忌,被商纣王抓了起来,囚禁在一个叫里的监狱里,一关好几年。有几个江湖豪杰,认为周文王是天下少有的贤明之人,这样被关下去实在可惜,就组成了一个民间的营救班子,策划搭救周文王出狱。这个班子里,就有姜子牙。姜子牙他们搜罗了很多美女财宝,献给商纣王,商纣王龙颜大悦,就把周文王放了出来。从此以后,姜子牙也就追随了周文王。
司马迁在写完了这三种说法之后,紧接着说: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史记·齐太公世家》)意思是关于姜子牙投奔周文王的说法虽然很多,各种说法也不一样,但他后来担任了周文王、周武王的师傅却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关于姜子牙是怎么认识周文王的,至少流传着这样三种说法,究竟哪种说法对呢?司马迁也拿不准,于是,就把它们都照单记录下来了。
那么,在我们看来,这三种说法,哪种说法比较靠谱呢?我个人还是愿意相信钓鱼的说法。
这不仅仅因为这种说法地球人都知道,司马迁也把这种说法放在第一位,说明司马迁似乎也认为这种说法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说法更加符合姜子牙的经历。
姜子牙究竟有什么经历呢?我们先来看看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我们开篇说到,三千多年前的渭水河边,白发苍苍的姜子牙,手持特制的直钩钓鱼,引来众多好事者围观。
人们看到此情此景,都觉着很滑稽,纷纷议论道:这个人啊,不是疯了,就是脑子进水了。老姜搞笑的举止,不胫而走,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这就好比今天微博的头条,那传播的力度是相当地强大。很快,这个事情就在渭水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渭水一带,是周族部落的地盘。当时周族部落的首领姓姬,名叫姬昌,后来被尊称为周文王,他是一位非常贤明的领导人。他见商纣王暴虐无道,就积极发展势力,广招人才,准备推翻商朝。
周文王广招人才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他不只是大肆宣传说我广纳人才,有本事的人都到我这里来吧!然后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人才上门。而是主动下基层,深入民间,寻访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访求贤才,来到了渭水边,听说了直钩钓鱼的怪事,他认定这位老者不是凡人,就在渔夫们的指点下,找到了姜子牙。周文王和姜子牙一聊,果然发现姜子牙谈吐不凡,极有见识。
周文王非常高兴,说:我听我的祖父讲,将来一定有非凡的圣人到我们这里来,他一来,我们将托他的福而兴盛。您老人家大概就是我们天天想、夜夜盼的那个人吧?我猜想,这个时候,姜子牙可能会说:正是在下!于是周文王就把姜子牙拜为军师,尊称他为太公望。意思是我们所期望的老人或者说能够给我们带来希望的老人。后来,人们之所以叫姜子牙为姜太公,就是从太公望这个称呼来的。
姜子牙确实是一个满腹经纶、博学多才的人才,这没问题。但是,既然周文王求贤若渴,姜子牙也想投奔周文王,那么姜子牙来一个毛遂自荐、直接求见周文王不行吗?为什么他偏偏要跑到河边,用直钩钓鱼这样的怪招,来吸引周文王呢?
这应该与姜子牙的出身,还有他早年的经历,都有很大关系。
姜子牙早年是干什么的呢?不少文献都说姜子牙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曾经在商朝的首都朝歌等地,当过小商小贩,甚至还干过杀猪宰牛之类的杂活。
例如,屈原《离骚》说: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吕望,就是姜太公。鼓刀,就是挥舞着屠刀,杀猪宰牛。屈原的这两句话是说,姜子牙曾经当过杀猪宰牛的,虽然身怀绝技,但是怀才不遇,直到遇见了周文王,才得到重用。按照屈原的说法,姜子牙曾经当过屠户。
但是,另外一些材料,和屈原的说法不太一样。《尉缭子》则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过七十余年而主不听,人谓之狂夫也。按照这个说法,姜子牙不仅在朝歌当过杀猪宰牛的,而且在盟津摆摊卖过吃的。那么,姜子牙先生还练过地摊,而且,屠牛、摆摊的时候精神还不大正常,疯疯癫癫的,所以人们称他为狂夫。
另外,《盐铁论·颂贤》记载太公贫困,负贩于朝歌负贩,就是背着东西,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大概就是货郎。
这三种说法,杀猪宰牛也好,摆摊卖吃的也罢,还有走街串巷的货郎,究竟哪种说法对呢?我们也难以确定。恐怕,这些活儿,姜子牙很可能都干过。这些事情虽然略有差别,但总的来说,都是属于小商小贩,性质都差不多。
姜子牙满腹经纶、博学多才。按我们今天的想法,他有那么大的本事,如果稍微用点心,应该不愁发不了大财。可是他为什么长期穷困潦倒呢?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就客观原因来说,夏商周三朝是奴隶制王朝,当时在工商业方面,实行的是工商食官的制度。所谓工商食官,就是大规模的手工业商品生产是被奴隶主贵族把持的,大规模的商业贸易也被奴隶主贵族所控制,事实上也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财力来经营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普通老百姓要想从事工商业,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投靠奴隶主,供他们驱使,充当为奴隶主赚钱的工具。另一条路是从事奴隶主不屑于干的小商小贩,赚一点蝇头小利。工商食官是当时的制度,姜子牙本事再大,也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所以只能赚点小钱了。
就主观原因来说,姜子牙的志向不是个人发财致富,而是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一直想着投身政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是,商朝末年,政治黑暗,上有昏君当国,下有奸臣当道,姜子牙不愿意与这些昏君奸臣们同流合污。结果,头发都熬白了,也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只好流落民间,受穷了。
为什么说,姜子牙在投奔周文王的时候,不直接毛遂自荐,而是用直钩钓鱼的怪招,与他的经历有关呢?原因大概有两点:
第一,他是小商小贩出身的平民百姓,又是从外地来的,可能找不到求见周文王的关系。用直钩钓鱼的怪办法,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进而引起周文王的注意。这是典型的商业营销的策略,出身商人的姜子牙应该是深谙此道的。即使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采用出人意料、给人以强烈感官刺激,让人印象深刻的宣传手段,依然是商业营销的重要方式。比如,电视上两个卡通小人,一边扭一边唱今年过节不收礼啊……”这类广告,与姜太公钓鱼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姜子牙还需要试探一下周文王。当时社会上都传说周文王是一个礼贤下士的英明君主,但究竟是不是呢?姜子牙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心里没底。
在古代,有本事的人投奔好领导,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这种双向选择,实质上和做买卖也差不多。对于君臣关系的这种本质,后来的法家认识得很透彻。比如《韩非子》就一针见血地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韩非子·难一》)意思是说,臣子把性命和能力卖给君主,君主则拿高官厚禄与臣子交换。君臣之间,没有父子的血缘之亲,也没有兄弟的手足之情,这两种人凑到一块,完全是互相盘算利害得失、互相交易的结果。计数就是互相计算利害得失。
古代还有这样的说法: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什么样的人是良臣呢?就是有本事、有道德、有抱负、讲原则的人。良臣是只有明君才肯投奔的,绝不能把自己随随便便就贱卖了,更不会随随便便逮住谁就卖给谁。要尽量卖出一个好价钱,要尽量卖给一个好客户。所谓的好价钱,也就是受到重视、得到重用。所谓的好客户,就是所谓的明君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属于明君呢?对明君的考核指标可能有很多,但是能不能认识人才的价值、懂不懂得尊重人才,无论如何都是明君的重要条件。
对于良臣来讲,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买主是不是尊重人才的明君呢?这就需要观察一番,考验一下,必须看看买主识不识货,心诚不诚。眼见为实,光凭别人传说是靠不住的。
姜子牙用直钩钓鱼,等着愿者上钩,不是在拿什么架子,其实是在待价而沽,在讨价还价。这个讨价还价,不是说多要三块五毛的,不是争什么样的物质待遇,主要是想试探一下、考验一下周文王这个目标客户究竟识不识货,周文王的态度、还有对他的重视程度是否与自己的才干价值相称呢?能不能给他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呢?也就是说,姜子牙要判断周文王究竟是不是他理想的买主,值不值得把自己卖给他?
很显然,虽然姜子牙做小商小贩一直受穷,但是长期的小商贩的经历,却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使他具备了独特的商业智慧。如果没有丰富的商业经验,没有独特的商业智慧,姜子牙是想不出钓鱼怪招的。姜子牙的做法,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富于智慧的政治家,诸葛亮等着刘备三顾茅庐,他的意图,不是与姜子牙如出一辙吗?
总之,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就是一个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推销出去的人,在打出了很吸引人眼球的广告之后,等着买主上门,并且要考验一下这个买主是否理想,这么一个故事而已。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反映了商人的智慧!
但是,姜子牙的这种愿者上钩的推销策略,有没有风险呢?那当然有了。如果周文王不识货,看不懂钓鱼背后的潜台词,姜子牙这一招可能就不灵了。或者说,即使周文王求贤若渴,但是他坐在家里等着人才送货上门,而不是主动下基层,寻访贤才,姜子牙的钓鱼的信息可能就传不到周文王的耳朵里了,姜子牙的鱼钩可能也就钓不到周文王了。这样一来,姜子牙的怪招不就失算了吗?
确实有这些问题。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姜子牙是一个商业经验非常丰富的人,他岂能不懂得做买卖的道理呢?这一招不灵,还可以换别的招啊。如果这一招、那一招地试来试去,把所有的招数都试完了,仍然碰不上识货的好买主,只能说市场形势不好。要知道,市场形势从来都是有好有坏的。市场形势低迷的时候,好东西就是卖不出好价钱,人参也可能吆喝成萝卜的价格。市场形势混乱的时候,垃圾也能被炒上了天,绩优蓝筹股反而没人问津。尽到了最大努力,仍然找不到好买主,只能说明市场形势糟糕透顶。人,生不逢时;物,难尽其用。这个时候,知难而退,或者大隐隐于市,又何尝不是商人的大智慧呢?

该贴已经同步到 wbg6789的微博
板凳
发表于 2011-5-8 21:35:1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2_31:}
沙发
发表于 2011-5-8 21:01:24 | 只看该作者
CCTV百家讲坛的吧!不错!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