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情不自禁地认为客户不行。不要忽略企业的历史,不要轻易否定现行的东西。
今天上午在南大听苗祥波兄讲业绩管理,两个多小时的过程中受到不少启发。中间苗兄征求大家对以“德、勤、能、绩”为考评内容的传统考核的看法,当时脑中闪过对这种传统考核方法的种种批评,没有多加考虑,在举手的时候就很坚决地投了“不好”一票。
投票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我开始设想绝大多数人都应该和自己是“一条战线”的。结果当时持“好”及“不太清楚”的都大有人在。苗兄也认为,这种传统的考核其实还是挺好的,在当时更是让我大吃一惊。
苗兄做了个解释,认为传统考评选择的四个维度还是比较好的,关键是传统考评没有能够对“德勤能绩”分别进行清晰的定义并给出合适的考评方法,因而落了个“走过场”的坏名声。紧接着苗兄声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的观点也并非正确。
当时有些难为情,倒不是因为跟苗兄观点不一,而是在一个问题上一错再错。这个问题就是,作为咨询顾问往往会忽略企业的历史,轻易否定客户过去的东西。
在这个方面自己是吃过亏的。记得刚开始做项目的时候,有一次负责客户组织结构的设计,后来设计到一些具体细节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对客户现状的很多细节都还没有能够清晰地掌握,一开始就奔着应该是什么去了,忽视了对现状的清晰描述。
还有一次,项目组设计了几套组织调整方案,在谈到其中某个方案的时候,客户项目组的成员说,这个方案我们在两年前已经尝试过了,但是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调整到现在的样子。当时有些汗颜,因为我们忽略了企业的历史。
有了这两次教训,在内部交流的时候自己就非常强调,不要忽略企业的历史和现状。客户不是傻瓜,它的上上下下也是想把企业做好的,而且身在企业内部浸淫多年,他们对企业问题的思考、他们尝试过的解决办法,都是值得咨询顾问在开发解决方案之前好好去挖掘的。
其实如果咨询顾问能够将企业的历史和现状描述清楚了,企业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大部分也就出来了。也就是hunter的那句话,问题在企业当中,答案也在企业当中。然而,扪心自问,有多少顾问真正做到重视企业的历史和现状?
自己因为上面的教训时时都提醒过自己不要轻易去否定一些东西,然而上午还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可能有时犯错是情不自禁的吧(更是可怕了)。
任何一种管理方法都只能在一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换言之,管理工具的运用受到企业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其组织的演变即有自发的成分,也有自觉的成分,存在即合理。
政府也是,以前很不屑于政府的“几件大事、几条原则”这样的行文方式,现在看来,其实这样的方式恰恰是抓住了关键问题,而且将其或者解决方案用一种琅琅上口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很多时候是易于传播的,从而也就促进了沟通。我们的意识当中需要改变的地方,真的很多。
临了还要套句话,不安于现状、努力改变现状以追求卓越不是我们的错;但忽略企业的历史和现状、盲目否定现有的东西,就是我们的错了。
写下这些,再一次提醒自己,与诸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