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读书有什么用----怎样自在的生活(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73
回复
1509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10-16 07:1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在一个群里混,看到了许多朋友的烦恼和困惑,就有了写一点什么的念头。再说在这里也潜水的够长了,应该和家人分享点什么。如果我的感触和方法能给家人有一点点启示,那就足够了。

 

 

一、     改变总是那么难

 

      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最令人迷惑的莫过于,很多人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文章,也有了很多触动和感悟,但是,好像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实质的帮助,亲密关系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唯一的好处就是在别人遇到问题时,可以引经据典的说出一套套的理论,提出一个个的办法,看起来,帮助别人总是比帮助自己来得容易。

      为什么自己的问题总是那么难以看清呢?或者是自以为看清了却总那么难以改变呢?有时候甚至在遇到问题时会比原来更加沮丧,看了这么多书,学了这么多知识,知道了那么多的方法,为什么都没有用呢?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本身就是人生中最难的,但是,当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持续的心理稳定和快乐的时候,寻求改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改变,对有的人来说从来就不是难事,他本身就在不停的改变之中;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说,却难于上青天。因为好像有些人的行动能力是天生的,有的人却根本没有行动能力。

      很多有行动能力的人好像懒于动脑深入的思考,同样很多长于思考的人好像也难以展开实际的行动,如实知见是非常难得,可是更难的是知行合一。

      对于书上的方法有没有用和为什么没有用,李笑来在他写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当有学生来问我‘老师,这个方法真的有用么?’的时候,我竟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学生之所以这样发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居然是彻头彻尾地出自于理性!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我觉得你的方法颇有些道理,但我不是很确定。问题在于,如果我决定使用你的方法的话,那么就好像是投资一样,是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的这个选择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么?所以,你必须告诉我,你的方法到底是否真的有用?如果答案不是确定的,我才不会采取行动呢。”

 

 

二、好了伤疤忘了疼

对于难以改变的一个更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记得小时候很淘气,爸爸不经常在家,妈妈又不太约束,经常损坏家里的东西。记得每次犯错误的时候,奶奶或者妈妈就会警告:“又好了伤疤忘了疼吧,忘了上次怎么挨揍了。”

这句话也让我想起了小学学过的寒号鸟的故事。

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累了回来睡觉。喜鹊好心劝寒号鸟垒窝过冬,寒号鸟却对喜鹊说:“傻喜鹊,你不要吵,太阳暖和,正好睡觉。”

     冬天来了,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风停了,太阳暖烘烘的。喜鹊又对寒号鸟说:“趁着天气好,赶快垒窝吧”,寒号鸟伸伸懒腰说:“傻喜鹊,真罗嗦,太阳暖和,得过且过。”

     寒冬腊月最冷的一天夜里,寒号鸟发出最后的哀号:“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结果,可怜的寒号鸟在半夜里冻死了。

大多数人总是在一定的情景和感觉中才有改变的愿望,一旦那情景和感觉消失,改变的愿望也随之淡化了。依然如故,我行我素,一直到下一次情景和感觉的出现。这种情况不知道要轮回多少次才能彻底的下改变的决心,下了决心不知要多久才能付之于行动,这行动不知会持续多久,也许只是“五分钟的热气”而已。

其实“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让我们忘记一时的伤痛和挫折,继续探索和成长。但是如果忘性太大或者诱惑力够强的话,就不容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的犯同样的错误,重蹈覆辙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寒号鸟为此丢了性命。


 

三、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前两天读了一本叫做《指导真诀》的书,书中提到我们95%的知识来自于实践,5%来自于书本和培训。而且只有书本和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与我们的经验合拍时,我们才会理解并应用他们。这么说来读书基本上是没什么用的。

书中还说,所谓的好书只不过说出你早已存在于潜意识之中的认知和知识,你还不能有意识的用自己的语言清晰的表达而已。一本好书只是起到了触发器的作用,但还是要看你采取行动的决心和行动的持续程度如何,包治百病的万灵丹和立竿见影的速效药好像只能在卖假药的那里贩售。

说实话,作者的观点我很认同,但我觉得读书有没有用可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读书,并丛书中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一部红楼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看见了是看见了,能否照葫芦画瓢模仿着去做一番,去用实践验证一下自己看见了的东西,那也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

正如武志红曾经举过的一个例子:“假若一个美女相信,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男人只是对她的身体感兴趣而根本不会爱她。那么,她会使用她的身体勾引男人,而她会发现,她只需要这样将男人们‘轻轻推一下’,这些男人就会变成色鬼。”这位美女无疑是为知行合一的实干家,她在验证她的认知。验证的结果也可能会与她的认知不一样,如果她能够如实知见的话,她也就获得了一次改变她的认知和行为的机会。当然,并不是所有有这种认知的女人会这么做。也许,更多的女人用厚厚的盔甲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来自她所认为的“坏男人”的伤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6 7:49:20编辑过]
74
发表于 2012-1-3 20:43:0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的不错,好好看看
73
发表于 2011-12-23 10:21:14 | 只看该作者
看后,很有感触。
72
发表于 2011-12-22 09:12:1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触发器这个词很好。
7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08:4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etming 于 2011-12-22 08:49 编辑

十九、影像与生活
       大脑是我们的终极屏幕,大脑里面装满了形形色色的影像,这些影像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情况,更别说利用这个特点来修正影像和转变自己的行为了。
       汉语是个很奇妙的语言,你越是深入思考和觉察,你就越是有发现和惊喜。比如说我们谦虚地说:这是我一孔之见、一点浅见,比如说一个人有偏见,比如说佛教徒的正见,见到的是什么呢?更通俗的说法是“看法”“观点”。那么,看到的是什么呢?观到的是什么呢?生活中我们的好多反应,都和我们大脑中的影像有关系,你如果越能深入觉察,你就越能发现生活是非常的有趣。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著名心理咨询师荣伟玲写的一篇文章,其中对一个生活情景的分析简直是太妙了。文中说:
       在一个公共场所等电梯,人很多。有三个女人没能进去,其中一个是我。一位带孩子的妇女愤怒地咒骂道,“这些狗日的,故意堵在门口让我进不去,其实最里面都是空的。”这时候,她的意念里出现了两个位置,一个是“迫害者”,一个是“受害者”。之所以出现这样两个位置,是因为她脑子原本就有这两把椅子,很容易把人或我按在这两把椅子上。此刻,她当下地把挤进电梯的人,和她自己分别按在“迫害者”和“受害者”椅子上的时候,这两个位置的烙印加深了,它们更有“吸力”了,随时准备再次把人与我按进“椅子”里去。
       我也没进到电梯,但我没觉得别人故意在整我。电梯满了,就这么简单,我等下一部。我脑子里没那两把椅子,人与我都坐不上去。下次在类似的情景中,我依然不会抱怨,还是因为我脑子里没有那两把椅子。
这时,第三位女士开口了。她轻轻地解释道:“那里面放了一排箱子,确实挤不进去了。”
       “真的?”骂娘的女士缓和下来。
       在这个场景中,对事情做正面解释的是女士,相当于心理治疗师,抱怨的女士相当于病人,我相当于观察者。
解释的女士修正了抱怨的女士的情感体验,告诉她不存在一个 “迫害者”,只存在一个缘起:一排堵在后面看起来不存在的箱子。
       如果,这位抱怨的女士具备极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她就会当下地意识到,自己的内部烙印(被迫害感)是如何扭曲外部现实的。
       对号入座,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由此引起的误会导致的悲喜剧可能不在少数。难怪很多影视剧在开头都会说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最近,有位网友以为我是个老太太,非要视频看看我的摸样,哈哈,这就是他大脑中的影像在起作用,非要拉我对号入座,并且想要验证一下不可。哈哈
7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08:46:5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时间过得真快,居然一年没更新了
69
发表于 2011-5-27 16:40:08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
68
发表于 2010-12-29 20:58:45 |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好文章,慢慢看。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3:31:1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永超在2010-12-18 12:40:25的发言:
谢谢楼主回复,按照您的思路又重读了这一篇,好像有些收获了。

建议看一下《黑客帝国》,看有没有什么收获,呵呵

 

也谢谢hema123支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2 13:32:43编辑过]
66
发表于 2010-12-22 11:15:1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太好了 受益很多 待会细细研读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