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昨天发表文章解读国民心态,指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在使中国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几乎不可避免地让国民沾染上了前所未有严重的“骄”、“娇”二气。
这篇由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叶海林撰写的文章发表在新华社下属的《国际先驱导报》上。文章指出:“我们一直以来在呐喊,世界误读了我们。我们一
直以来也在反思,中国误读了世界。但是,我们也许还未充分地扪心自问,是否,我们误读了自己。而误读的根源,或许就在于国民心态上的一些‘毒源’。” 文章说,误读与“误毒”只有一字之差。误读是一种常态,因为“误毒”无处不在,如一种病毒潜藏在每个人的体内。“不承认、不反思自己身上的“毒”,我们就将继续误读中国,误读世界。” 自信成为自大自傲 像毒品侵蚀理智
文章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出了可能是全世界独有的自信。“这种自信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民族血液中本来没有的自大和自傲,正在像毒品一样逐步侵蚀我们的理智、
污染我们的内外环境。”“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应对外界的误读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而这种强硬的背后是我们在三十年高速发展后形成的对自己独特性的心
理认知。悄然间,我们对自己主要成就的自信逐渐变成了对全部变化的自信,甚至是自我迷恋。” 文章质疑“世界误读中国”的说法,指出中国
国民已“不再谦虚”、“不再含蓄”、“不再容忍”:“即使是我们在为和平崛起辩护的时候,亦往往是照本宣科把‘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之类的理由念上一
遍,别人有没有听进去,我们不知道,好像也不太在乎”,“谁敢批评我们,我们就算不当场翻脸,也会在国内媒体上刊登大段文章指责别人发出‘反华’妄言。”
“别人说我们咄咄逼人动辄‘展示肌肉’,我们说别人不承认我们已经崛起这一既成事实;别人说我们战略意图不透明,我们说别人搞不懂什么叫作‘韬光养
晦’;别人说我们应该更加注意环境问题,我们说别人刚污染完了地球就来对我们正当的发展权利指手画脚实在虚伪……近年来我们已经养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
全世界都在误读我们。” 文章认为,中国国民心态中的这种“毒”,来自于自以为是的“独(独特性)”。“在国内,我们认为能够靠警察和拆迁队同时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我们
相信我们的环境和资源能够无限制地为经济奇迹提供物质基础,我们甚至相信会毒得死鱼的水对人无害。我们开始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既然只有中国能在30年里
创造出如此令人震惊的经济成就,那就一定存在着我们现在只是还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国模式’”。 “在国际舞台,我们大力宣扬中国能实现和平与崛起的并行不悖,甚至开始执拗地要别人放弃‘强者必霸’的逻辑,改信我们的善意——尽管400年来的国际关系史记录的是全然不同的内容。”
文章说:“我们的‘独特性’并无多少实际支撑,而我们却发展出了可能是全世界独有的自信。这种自信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民族血液中本来没有的自大和自傲,正
在像毒品一样逐步侵蚀我们的理智、污染我们的内外环境。今日中国社会内含的许多‘毒’实际上就是由于我们自以为是的‘独’造成的。” 文
章指出,“要治疗这种‘毒’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我们肯承认自己并不独特: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有些我们能做到,比如我们能修起三峡开通天路,有些事情我们也
做不到,比如我们无法在超越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实现‘保八’,我们也无法在贫富分化超越公众忍受力的情况下维持社会稳定。” 《国际先驱导报》昨天也发表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主持人杨锐的文章,指出如果强行把世界分成东方和西方,中国不免陷入冷战思维;如果认为中国的价值观不存在普适性,一味强调国情,外界对中国体制的怀疑会加深。
文章指出:“我们文化上有糟泊,如对腐败的宽容,过于强调家长式的宗亲家族的亚洲体制;我们的经济大而不强,我们的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国民富而不贵,精神
生活贫瘠,缺少社会责任和基本良知,法律意识淡薄;但是,某些所谓政治和商业精英又缺乏政治自信,导致近两年精英阶层的巨大流失,表现为向国外移民数量的
剧增和无形财富的流失。” 文章引述一种观点说:“中国有超级文化内涵,是一流经济大国,二流政治心态,三流国民素质。于是,国人在文化上自恋,经济上自负,政治上又有些自卑。”文章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但是发人深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