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但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不聪明的头脑呢?
最近,市面上流行的一本书《柔性头脑修炼》揭密了“不聪明”的原因。
过去,我们一直把培养聪明和学习知识划等号,认为智育就是知识的教育,在这本书中,作者否定了这个观点,提出:知识的多少,与智慧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这就像吃的食物多少与身体的强健与否没有直接关系一样。重要的是思维训练,高智慧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高级的思维技能。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不仅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什么是智力、智技、智慧,而且给出一套系统、可操做的方法工具,让人们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智慧,实用性强是这本书最亮眼之处,让人看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书中,作者列出了12项思维技能,这几乎包括了人们日常工作学习所需要的所有脑力技能,遗憾的是,在过去人们一直没有意识到要系统地对这些脑力技能作训练和开发。
1、 记忆思维技能
2、 观察思维技能
3、 分析思维技能
4、 设计思维技能
5、 决策思维技能
6、 创新思维技能
7、 提问思维技能
8、 批判思维技能
9、 谋略思维技能
10、预测思维技能
11、想象思维技能
12、内省思维技能
书中内容节选:
八、批判思维技能
批判技能是一种质疑思辨的思维技能,该思维技能的作用是通过否定批驳的方式发现真理,揭露谬误。批判技能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和怀疑态度,人们只有诞生了自己的思想,才会意识到存在别人的思想,否则就会把别人的思想当成自己的思想,只会盲目追随,茫然受限。人们只有对一切事物持怀疑态度才会产生疑问,进而去探索发现荒谬错误,没有这种“刁难”式的态度,即使再明显的漏洞摆在面前人们也会视而不见。另外,批判思维意味着要做出合理的、明智的解释,在否定的同时给出符合逻辑的依据,这是一种破而后立的思维超越,是对旧的革命创新。
批判技能在美国受到特别的推崇,是美国公认的优秀人才的标准之一。无论在美国的著名学府还是在全美顶级企业,选才用才的重要标准便看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拥有该能力的人,在创造力、鉴别力、商务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往往胜人一筹,而且会给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举例来说,在美国,历史专业是最受欢迎的本科专业之一,要求非常高,也是非常难读的一个专业。读历史专业的学生会有很多的阅读和写作,有时候两三天会要求你看完一本几百页的历史书,隔三差五要写几十页的论文,而且似乎永远也写不完。但偏偏是这个专业,体现出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目标。它体现在批判性地阅读,批判性地评估和思考,以及清晰并有说服力地表达。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历史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收入要超过经济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甚至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历史专业学生毕业后有很多选择。如果申请研究生院,可以学习几乎任何一个专业。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美国包括哈佛、耶鲁在内的上千所大学共同的核心教育目标,也是历任美国总统的首要教育目标。在美国对批判性思维的推崇提升了美国高等学府的含金量,也使得接受过该项训练的人,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
有个欧洲笑话,问:“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是几岁?”专家断言,如果有中小学生做出答案,就说明学校把学生教笨了。据悉,用这道题测试中国沿海某市中小学生,结果做出答案的竟高达92%,因为学生相信老师给的题目都是能做的。这个资料反映了中国现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听话型”的,学生失去了基本的批判思维能力。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200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提到:“为什么我们的某些研究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握批判性思维这一理念。”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达到人们常说的“自由教育”,教授在课堂上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些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被逐渐淘汰。那么教学的意义在于什么呢?从根本上讲,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批判性思维,使之拥有宽阔的胸襟,既不自卑也不自大,谦虚、谨慎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同时保持好奇、质疑的态度。教授们不是永不会犯错,不应该被质疑、挑战的权威,只有当学生培养出高素质的批判技能才会真正从对教授的依赖中解放出来,真正掌握获取知识的自由教育方法,而这种方法会让他们受用终生,永远不被时代所淘汰。
在柔性思维理论中,有关批判技能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整体批判法
整体批判法是指从整体的角度质疑否定的思维方法。比如,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格言进行整体批判,我们可以用“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这句话来反驳,从层次来看,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只有被智慧驾驭的知识才能发挥作用,没有智慧的头脑存储的知识再多也没有用,学不好反而会变成书呆子。整体批判法对人们的思维素质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要推翻否定权威的结论,没有更高更广阔的思维境界是很难找到具有说服力的批判理由。
2) 局部批判法
局部批判法是指从局部的角度质疑否定的思维方法。还是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格言为例,从局部的角度来看,知识可以分为有用的知识与无用的知识,正确的知识与错误的知识,先进的知识与落后的知识,强势的知识与弱势的知识等等,我们承认有用的知识、正确的知识、先进的知识、强势的知识是力量,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力量,像无用的知识、错误的知识、落后的知识、弱势的知识就不能构成力量。这就是找到知识的某一个局部,抓住其中的错误性进行批判的思维方法。
3) 逻辑批判法
逻辑批判法是指从逻辑结构角度质疑否定的思维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讨论结论的对错,而是从逻辑的前提、推理过程、依据、概念等关键点切入,只要发现并证明其中一处存在问题,那么结论的正确性便不攻自破。逻辑批判要求人们对逻辑学有较深的造诣,能够迅速发现问题的逻辑漏洞。否则,即使明知不对,也不知道该如何争辩。有这样一个逻辑小笑话:一位先生到酒吧点了一杯酒,没有喝却要求换一杯咖啡,侍应生满足了他的要求。没想到这位先生喝完咖啡后不付钱就要走,侍应生拦住了他说:您没付钱不能走!这位先生说:咖啡是我用酒换的,为什么要付钱?侍应生说:酒您也没付钱啊。这位先生笑笑道:我把酒还给你了,为什么要付钱?可怜的侍应生傻了,他直觉感到这件事不对,但又不知道什么地方错了,最后只得望着这位先生扬长而去。
4) 诡辩批判法
诡辩批判法是指运用逻辑诡辩质疑否定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利用一般人对逻辑规则不了解的弱点,在批判中运用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断章取义、借助权威、诉诸私德等诡辩技巧质疑否定对方的观点。比如,当某人提出一个方案,诡辩者可能对方案的专业性一窍不通,但他可以利用人身攻击批评对方目无领导、恃才傲物、风流成性、喜欢冒险等,最后得出结论:这个人提出的方案一定是错的。这就是典型的诉诸私德否定质疑的例子。诡辩批判法我们还会经常在各种辩论大赛、报纸媒体以及教科书上看到,诡辩者出于立场、权力、私利、种族、政党的需要,常常采用“抹黑”对手的方式质疑否定对方的观点。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对付诡辩批判法的最好办法是掌握诡辩批判法,这样才能洞察其混淆视听的伎俩,进而揭露反驳它。
5) 自我批判法
自我批判法是指对自己进行质疑否定的思维方法。批判的内容包括自己的观念、行为、缺点、思想、经验、成功、失败以及思维方式等等。总之一切都可以用来批判质疑,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障碍,让人们超越小我,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对问题的判断,力求认知的客观、准确、公正。由于该方法涉及比较多内省思维方面的内容,这里就只简单介绍一下,在后面会做相关详细论述。
【思维案例】 不翼而飞的材料
某次,日本新日铁公司寄给我国宝山钢铁公司一箱技术材料,清单上写明是6份,但开箱清点只有5份,其中1份不翼而飞。双方发生争执,日方坚持说:“我方提供给贵方的材料,装箱时需要经过几次检查,不会漏装。”
宝钢的同志则说:“我们开箱时有很多人在场,开箱后又经过几次清点,是在确实判定材料缺少一份后才向你们提出交涉的。”双方各持一词,相持不下。 后来宝钢的同志重新作了充分准备,再与日方进行谈判,这次宝钢的同志全面列举了资料短缺的3种可能:(1) 运输途中散失;(2)我方开箱后丢失;(3)日方漏装。 接着逐一分析,如果是在运输途中散失的,那么木箱肯定有破损,但现在木箱完好无损。运输途中散失的可能被排除了;
如果资料是我方开箱后丢失的,那样木箱上所印的净重量就会大于现有5份资料的重量,而木箱上现在所印净重量正好与5份资料的净重量相等。可见资料既不是途中散失的,也不可能是我方丢失的。
既然所列3种可能已经排除了两种,那就可以肯定仅有一种可能,资料是日方漏装了。 日方只好发电报回去查询是否漏装,后来由新日铁公司补来了漏装的一份资料。
【思维训练】
1、请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的批判思维技巧?
【参考答案】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本案例中的批判思维技巧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1) 大前提
中方代表把谈判的焦点从主观批判转为客观批判,使双方不再纠缠意气之争,而是建立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理性平台,为后期逻辑批判展开确立了良好的大前提。
2) 因果法
中方代表运用因果法列出了导致资料短缺的一果三因,穷尽了所以的可能性,这其中既包括了中方的原因,也包括了日方的原因和第三方的原因,为谈判界定了明确的范围。
3) 否定法
中方代表运用否定法来论证原因的不成立,强有力的论证依据和缜密逻辑推理相继否定了第一种、第二种原因。
4) 排除法 中方代表没有直接论证导致资料短缺的责任是否在日方,而是间接运用排除法证明了责任在日方。按照公认的逻辑法则,完全集合中的其他原因为假被排除后,最后剩下的原因就必为真。靠逻辑的力量,中方漂亮的赢得了这场谈判,迫使日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