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识人VS用人,孰轻孰重?

[复制链接] 7
回复
176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5-18 09:1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招聘网站上,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企业,一年365天,天天找人才。为何年年月月日日地找?不是找不到人,也不是企业发展节节高,皆因人才千方百计找来了,匆匆忙忙又去了。

找对人,才能做对事。听起来挺有道理。如何确保找对人?人力资源管理界发明了很多测评工具和面试手段,心理的,行为的,模拟的,案例的,小组的,压力的……琳琅满目,数不胜举。企业规模越大名气越响,招聘流程和手段越变态。恨不得用照妖镜照个一清二楚、用手术刀解剖的一目了然。虽如此折腾,仍然经常瞎了眼招了不该招的人。难道招聘工具方法用错了吗?跨国公司都是这样过三关斩六将的招聘人才啊。一头雾水迷迷糊糊找不到答案。

识人很重要,所谓知人才能善用。不过识人,短短的几个回合测评面试,只能识个大概。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见人心即识别其关键特质也,比如诚信、创新、责任、合作、主动、协调等等。这些深藏在冰山下的特质能力,只有通过工作任务才能看清。所以,识人,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日常的工作行为表现、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的开展来观察和识别,唯其如此,才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人才的能力、兴趣、特长。

故,招聘面试不等于识人,绩效考核也不等于识人,识人在于管理者用多少时间、精力、兴趣去观察、发现、总结其在实施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力、兴趣。

知人善用?不一定。人才流失的两大原因:一是人才找到了更高水准的薪酬福利的职位(真诚不虚伪地讲,多数的跳槽者其核心驱动力为财),二是知人不善用。要做到知人善用,当然首先在于知人。而善用者,乃“用其长,避其短”也。唐太宗是知人善用的高手,他经常对各县的县令进行考察。他说,县令官虽小,但非常重要。用一个好县令就会把一个县治好,用一个坏县令就会把一个县搞坏。所以他记载着每一个县令的优缺点,从而做到“用其长,避其短,人尽其才”。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得意洋洋地讲:“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谋圣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总理之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军事之才)。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如果刘邦把张良、萧何、韩信的三者位子调换过来使用,结果会怎样呢?

由此可见,真正的管理者、领导者,不仅要懂得知人、识人,更要懂得善用人才。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天天盯住人家的短板、找毛病,人才何以甘心让你使用?管理者没有胸怀,必定不容人所短。

用人所长,天下处处是人才;用人所短,年年岁岁总招人。

8
发表于 2010-6-7 16:12:50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如此,有道理

7
发表于 2010-6-2 22:41:16 | 只看该作者
知人善用
6
发表于 2010-5-24 15:20:10 | 只看该作者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应该用中识,识中用.

5
发表于 2010-5-21 11:08:53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测评工具和面试手段是必须的, 这是第一道关, 如果我们不把好第一道关, 而把阿狗阿猫都招进来,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时间去考察这些人, 一.我们没这个时间. 二. 我们不可能招大批的人进来,从中筛选, 这样做成本太高.

当然,通过第一道关进来的人有可能有一部分不甚满意, 这也是正常的.

当你觉得这人不错, 想发挥他的长处, 你可以把他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但这种调动及任命也要兼顾整个团队, 不能因为他而影响团队的积极性.

4
发表于 2010-5-20 15:14:4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也和管理者的修养有关
板凳
发表于 2010-5-19 14:02: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观点挺好的,但是我认为标题还是有问题。我认为识人和用人应该是递进的关系,而不是你说的VS(我认为这个是对立比较的意思,个人浅见)。一个领导首先会识人再会用人才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虽然现在的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聘请“空降兵”式的人才,但现实是残酷的。昨天看到论坛有一篇关于知名企业用人之道的文章受益匪浅。其实我们现在企业不妨也学习一下。但是首先公司的决策层要转变观念,由“引进人才”到“发现人才”最终会让企业的人员流动性降低!
沙发
发表于 2010-5-19 12:45:54 | 只看该作者
识人后方能正确用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