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经济学分析和3个高效学习建议
不久前一位亲人的英年早逝让我深切感受到人生苦短而账单苦长。
回到家看看自己的阅读计划上还有那么多书买来后至今没有破处,一激动不小心头撞到墙上竟然听到空空的脑袋里面传出悠扬的回声,不禁感叹自己学习的效率太低而浪费时间的效率太高。
学习效率的降低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根据生物学家对于人体的研究,男性在27岁左右达到身体机能的巅峰,然后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女性则要晚2年,在29岁左右。于是我对自己的学习力走势产生了好奇,今后我的学习力究竟会如何变化?
首先,我将人生从21岁开始,70岁中止,以5年为一段,分成10个段落。
然后,对所有段落,设定会影响学习力的重要因素。我认为对学习力有最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学习的体力(长时间高度集中精神的专注能力),记忆力(很快学会但马上就忘记的人不能算拥有很强学习能力),知识积累(武功越高的人越能够对各种功夫触类旁通一学就会,知识也是如此)以及学习时间(没有时间学习等于零)。要注意的是,我指的学习力不单是指“学习能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而是指一个人拥有的综合学习能力,为避免和学习能力混淆,我们把他叫做“学习战斗力”。
接下来,我对每个阶段的每个因素进行一个评分。4项因素的趋势基本如下:
1.学习体力,越年轻体力越好,读大学的时候体力最佳,之后挣扎着逐渐下降,到50岁之后连挣扎都放弃了,白眼一番跌到谷底。到70岁后基本没什么体力了。
2.记忆力,和学习体力呈现相同的走势,不同之处是,从35岁起,记忆力的跌幅就超过了体力的跌幅,到70彻底跌停,运气不好得老年痴呆的同鞋可能还要出现负数。
3.知识积累,《异类》中提到任何一件事情如果练习超过20000小时,就能成为专家。一个人如果踩香蕉皮超过20000次,都能拿奥运摔跤冠军。这是唯一一项逐年递增的属性。
4.学习时间,从毕业起,因为工作,成家,育儿等原因逐渐下降,到40多岁跌至最低。中年危机过后,开始反弹,60岁退休后一下获得大量学习时间。
把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就能得到不同阶段的学习力指数,将指数连接起来,就成为了人生学习曲线(详见图中曲线)。我们可以发现,人一生的学习能力在28岁左右达到巅峰(详情见图),下一个巅峰的出现要等到53岁,(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言,并非每个人都是如此)。28岁之后,我们的学习能力就随着身体的老化和学习时间的减少而与日俱减,在中年危机最严重的48岁到达谷底。
之后,随着中年危机的过去和“折腾”激情的衰退,我们的学习能力和精力经历了一个小小的反弹,直到退休,我们的学习能力就和我们的性器官一样永垂了,朽不朽不知道。
做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身边的绝大多数同龄人将大多数的业余时间花费在了泡妞唱歌逛街泡吧玩游戏而不放在学习上。
因为如果他们没有做过这个一生学习能力的分析,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产生一个错误的概念:一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机会是均等的,甚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将来有足够的机会和能力去学习,所以现在不急着学习。
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模拟了一个好学的普通人(就叫他大头)的终身学习情况(详见图中柱状图)。
大头大学读书的时候每天被迫维持了12小时的学习时间。毕业后,因为初入职场忙于工作工作,除了维护和女朋友小花之间纯洁的爱情,大头每天只剩下晚饭后睡觉前几个小时学习。
31岁时,终于结婚了,生了孩子。大头忙前忙后的每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足2小时。大头几年后晋升为财务资深经理,他意识到自己的理论知识欠缺,于是业余时间开始看一些管理书籍,几年后终于做到了财务总监,为了进一步向顶级职业经理人进军,大头辞职读了全职MBA。
45岁那年,大头成为了跨国企业中国区CFO,终于不用再在讲中文时夹杂几句英文显示自己的专业了。直到退休,大头每天忙于公司管理,学习地点仅限于在机场贵宾候机室。60岁那年大头终于退休了,每天种花之余看看以前想看但没时间看的书。
想必这是很多人的终身学习情况,(甚至好于大多数人)。
但当我将一生的学习指数与大头的学习情况放在一起比较,我发现很多不合理处。
1.从大学毕业到35岁前,是人生最年富力强学习能力最好的时候,我们却只投入了很少的时间学习。
2.从36-45岁,是我们学习能力衰退期,我们却不得不再次投入学习。
3.从中年危机到退休,我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战斗力每况愈下。(这倒是非常理智因为就是要学,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了)
4.61开始的退休阶段,我们有了学习的时间并且采取了行动,但我们的学习战斗力却已经接近衰竭了。
如何摆脱这个矛盾的魔咒呢?以下是我给大家关于学习的3个建议,不过貌似都和学习本身无关。
1.学习如同做爱,低调地持续地兴致勃勃地反复做同一件事,总有一天你的积累会爆发的。
2.保持内心的优越感和莫名其妙的乐观,这会让你在绝望时坚持下去。
3.我们生来只是个哺乳动物,用一生来进化,当你停止学习,你就停止了从猩猩向人进化的步骤。
也许你会说,生活是无奈的,因为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忙,简而言之就是“你很忙”。我要说的是,这只是你的借口。既然你有闲情上网看到这篇文章,你就一定有时间做学习这件更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