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投资启示录
(名人投资启示录.rar :[upload=rar]down10_0927.asp?ID=143024[/upload])
专栏一: 站在历史的肩上做投资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尽管许多故事里把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说得很传奇,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荣耀依然属于艾萨克?牛顿爵士。除了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系列伟大的成就,随这位伟人万古流芳的,还有那句“站在巨人肩上”的名言。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利用前人的经验,也避免了前人犯过的错误,从而看得更远,也走得更远。所以所谓巨人,其实更多是指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而不是某些大师。同样的道理放在基金投资领域,我们也要在站在历史的肩上做投资,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本轮调整的暴风雨自去年10月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风和日丽的天气。截至4月16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的跌幅超过38%,同期132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下跌超过25%。暴风骤雨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但事实上,如果投资者能够未雨绸缪,在艳阳高照的时候就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将能够有效的减少损失。今年以来,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平均跌幅仅为1.24%,部分纯债基金更实现了正收益。如果投资者及早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低风险基金,配置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组合,则可减轻在调整的大风浪来临时的压力和损失。 显然在当前的市场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早站到历史的肩上,要比设想“如果当初”来的更有意义。其实,大风大浪带给我们的财富,在于积累投资的经验。经过本轮调整后,投资者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构建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既把握投资机会,又控制好风险。这才是站在历史的肩上,提高投资的眼界,也就能够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格言不应该只是挂在嘴上,记在心里,更应该用来指导行动。风雨之后,投资者要考虑的是今后如何通过投资组合实现风险可控的投资收益。在这一方面,牛顿爵士也为我们留下了教训,他在“南海泡沫”中亏损2万英镑出局,而其担任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时的年薪也不过2000英镑。现在,我们站在这位伟人的肩上,应当明白不要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道理。 专栏二:风雨之后,补足投资风险这一课 永远不要孤注一掷。--索罗斯 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中一番翻云覆雨之后,索罗斯的名字与“金融大鳄”划上了等号。但即便是一位敢冒如此大的风险的“投机客”,依然为我们留下一句警告:“永远不要孤注一掷”。此语不仅对股票投资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基金投资者同样十分受用。 “基金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已经告诉投资者,投资基金同样存在风险和收益一对矛盾。风险大,收益大。风险小,收益小。在2006年、2007年股市一路高歌的环境下,股票型基金动辄翻番的年度净值回报率令基民们倍感“甜蜜蜜”,而自去年四季度股市一路下滑以来,多数基民在体验了大跌后感到“最近有点烦”。 源于索罗斯的“永远不要孤注一掷”对投资风险的认识,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时候,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心理准备。要留有余地,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就去冒多大的风险,切不能做过了头。那么,基金投资者怎样才能做到对风险的合理把握呢? 组建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组合应成为当前投资者的首要任务。在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首先选择一批核心的基金产品,这批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该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应该是吻合的。激进型的投资者可选择偏股型基金作为核心配置资产,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混合型或配置型基金作为核心配置,而保守型的投资者可选择保本基金或债券型基金作为核心配置。当然,除了核心资产配置外,不同类型产品的多样化配置是帮助投资者实现更为稳定回报的有效方式。 被誉为经典的冒险家的索罗斯,在高风险的市场运作中,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也遭受过惨重的失败,但最终他没有成为匆匆过客而获得成功,除了他具有敏锐的眼光,理性的分析以外,更重要一点是作为一个投资者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善于保护自己的能力。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要记住不能作孤注一掷的冒险。 掌握技能快乐投资 在投资市场里最成功与快乐的并不是巴菲特,而是他的股东们。发现一位成熟稳健的理财专家,就如同发现了一座采不完的金矿,持续稳定地盈利将使你的资产以几何倍数增长。特别是在期货投资领域,一个对专业技能和资金量要求较高的投资市场,怎样寻找“巴菲特”相信比把自己训练成“巴菲特”要容易很多。 因此,投资者需要以理性的心态和角度来挑选和审查你的“巴菲特”。怎样审查呢?很多朋友会直接地说:当然是盈利了!没错,盈利是投资的最终目的,投资者投入资金就是为了赚钱,不过这里必须郑重地说:只关注盈利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是期货市场,零和交易的表现形态必然是在每波行情中许多人都能够赚到钱,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部分人的盈利还会相当不错,但为什么最终能够赚到钱的只有极少数呢?因为下一波行情中,他们很可能以赚钱几倍的速度亏掉本钱!没有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与严格防范风险的能力,是他们失败的根源。而如果你只是在短期内感受到他们赚钱的兴奋,就奋不顾身地投入进去,往往就是噩梦的开始。许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看的时候总是盈利,一旦投入资金却屡屡亏损。原因正在于此。了解这一点,对您期货投资成功十分重要。 学会快乐投资的本质来自于对期货投资技能的掌握,投资者需要去发现一套真正可行的盈利模式,而不是靠一些肤浅地分析、感觉、经验来判断行情。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很多人都觉得交易亏损的速度都远远大于盈利的速度,其实很简单,当亏损掉50%之后,就需要用100%的盈利来弥补亏损,所以不要轻易听信某某又赚了百分之多少,也许一笔交易就能连本带利地回吐回去。如果不是在严格风险控制下获得的,盈利就仅仅是空中楼阁而已。 专栏三:世界首富的风险意识 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前两条。--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如今已经77岁,多年来,他一直坐在布拉斯加州(Nebraska)中等城市奥马哈一栋很不起眼的大楼内的办公室里平静地阅读和思考。在过去的一年里,次贷危机袭击了整个华尔街,一批银行、投资公司纷纷倒下了,然而“股神”的身家却猛增1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再度成为全球首富。不仅如此,他还保持着一项别人更难以企及的世界纪录,他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去年底每股股价曾攀上13万美元。 巴菲特从6岁开始涉足股市,他70多年的投资生涯经历了许多的大风大浪。对于股票投资的成功秘诀,巴菲特曾提到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前两条。 不论股市多么低迷,巴菲特依旧坚持用价值投资理念择股的同时,采取长期持股策略,所以每次市场情况好转,巴菲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并且总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据美国一些大学测算,在过去31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年度升幅为27.7%,远高于标普500指数的12.8%,这就是巴菲特创造的股市神话。 “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我们前两年经历的大牛市中,许多人已经淡忘了这句话,而当股市持续低迷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保本”是多么的重要。截至4月30日,沪深股市今年以来包括停牌在内的股票,仅有192只没有让投资者亏钱,超过1300多只股票折戟,其中更有近1000只股票的股价跌幅超过20%。 当2008年的股市一跌再跌,给许多人留下的只是账户多达一半以上的亏损。就像巴菲特说的那样,“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会发现谁是在裸泳的”。 比照巴菲特,我们会看到很多投资者其实是在不清楚风险或自身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下贸然投资,甚至在贪婪作祟下失去了风险控制意识。所以,在做任何投资之前,我们都应把风险因素放在第一位,并考虑一旦出现风险时我们的承受能力有多强,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专栏四:林奇的“投基”哲学 投资六只相同风格的基金不叫分散投资。---彼得-林奇 在美国,在投资界能与沃伦·巴菲特媲美的人,屈指可数,彼得·林奇是这些凤毛麟角中的一个。这位被称为“世界第一基金经理”的投资大师曾说过:“如果你有买股票的肚量,但却没有时间也不想做家庭作业,你就投资证券基金好了。”当然,大师也不忘提醒投资者:“投资基金也要分散投资,你所持有基金的基金经理应该追求不同的投资风格:价值型、小型公司、大型公司等。投资六只相同风格的基金不叫分散投资。” 同“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林奇“投资六只相同风格的基金不叫分散投资”,同样告诉投资者分散投资的重要性。经历A股市场的起起伏伏后,投资者可能有着深切的感受。过去两年的牛市环境下,只买股票型的基金可能使你的年收益超过由混合型、保本型、债券型等不同基金类型组成的基金投资组合。但是随着去年10月以来的股市震荡调整,单纯的股票基金投资组合已经使投资者的收益大幅缩水。毕竟今年以来运作最好的股票基金也是收益为负,显然即便是多几只股票基金做投资组合,收益可能也及不上把几只不同风险收益特征风格的基金放在一起,比如将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或保本基金、货币基金纳入组合。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仅在于能够成功运用理论创造出价值,更在于能够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能够总结出经验,指导他人。彼得·林奇曾说,未来30年有两件事情是很肯定的:生活费用会越来越高,而股市及经济情况会更好。你可能对前者无能为力,但你若学习如何正确的投资,便可从后者获得不少利益,从而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专栏五:投资别被情绪捆绑 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会从投资中获利-本杰明·格雷厄姆 谁是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人?本杰明·格雷厄姆。尽管他已逝去,但他所创立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深远的影响。当代“股神”沃伦·巴菲特出自其门下,现在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自称为他的信徒---他无疑是“华尔街教父”,价值投资第一人。 在华尔街长期的投资实践和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格雷厄姆说,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会从投资中获利。作为经历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华尔街精英,他切身体会过情绪对投资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投资者对利益的疯狂或对市场的恐慌一旦出现并蔓延,整个股市必然会经历一次不正常的剧烈波动,情绪越强烈,波动越剧烈。据此,格雷厄姆在他那本着名的《聪明的投资者》中写道:一名真正的投资者,就要注意规避风险,坚决规避情绪波动对投资的影响。 历史表明,投资者往往容易受股市持续的牛市行情所鼓舞,继而开始期望一个持久繁荣的投资时代,从而逐渐失去了对股票价值的理性判断,一味追风。反过来,当人们遭受到股市暴跌带来的巨大冲击时,会憎恨甚至诅咒股票投资,投资一次次变成投机,情绪一次次代替理性。被情绪绑架的投资,会让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一点在今年A股市场再次得到了验证,反观6000点以上的疯狂追涨,3200点以下的盲目杀跌,亢奋与沮丧的情绪再次成了资本市场中的绝对“主角”,主导了追涨杀跌的市场趋势。 作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始终保持一种平静心态,不被市场情绪所误导,坚持用理性思维分析各种机会和风险,获取自己所能理解和把握的收益。当然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如果我们坚持一生参与投资,那么我们应该明白,投资收益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多大程度规避了风险,而非多少次获取了高风险的超额收益。这是大多数投资者的长期生存之道。这同样也是这位世界首富巴菲特的老师,对所有投资者的忠告。 专栏六:投资也要坚守 股市下跌就象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一样平常,如果你有准备,它并不能伤害你。下跌正是好机会,去捡那些慌忙逃离风暴的投资者丢下的廉价货。 --彼得·林奇 成功者的做法往往与众不同,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很多的时候似乎也不按照常理出牌。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汽车股萎靡不振,三大汽车股票大跌。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竟被预期破产,股票仅卖2美元。此时,彼得?林奇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大量买进克莱斯勒、福特和沃尔沃的股票。果不其然,不久这三大股票纷纷上涨,林奇累计从中赚得近3亿美元。 林奇之所以能够在风云莫测的股市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他把股市的下跌看得象科罗拉多一月的暴风雪一样平常,即使在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也能发现其中隐藏的绝佳时机而大胆投资。投资股票如此,投资基金亦如此。 在经历了去年股市从大涨到大跌的戏剧性转折之后,很多人对居安思危有了深刻的领悟,体会到要能够在市场空前繁荣的表象下,敏锐地察觉其中逆流涌动的危机而激流勇退的道理。但可惜的是当股市受挫下跌,真正“暴风雪”来临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却没有投资的勇气。 今年以来,随着股市行情的震荡,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也呈现出逐渐走低的态势,到5月份,新成立的13只开放式基金募集资金合计仅仅只有110.85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募资金额创出2006年以来的新低。面对低迷的市场,投资者和投资大师的做法大相径庭,他们不是在迎难而上,而是在恐惧中落荒而逃。其实,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1999年“5.19”行情中1047.83点绝地反攻,还是2003年11月份1307.40点启动的跨年度中级反弹行情,抑或是2005年6月6日从998.23点起步的大逆转行情,每一轮上涨行情无不是在市场低迷和绝望中产生的。正如林奇所言:“每人都有炒股赚钱的脑力,但不是每人都有这样的肚量。如果你动不动就闻风出逃,你不要碰股票,也不要买股票基金。”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同样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市场的低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资者失去了投资的勇气和热情。在危机面前,有的人退缩,有的人犹豫,有的人勇往直前。退缩者在恐惧中把机会之门紧闭,犹豫者在踌躇中看着机会慢慢溜走,惟独勇敢者最后等到了胜利的曙光。在新一轮的市场调整中,谁能有笑看风云的勇气,拨开恐惧的阴云逆流而上积极投资,谁就能够像投资大师一样最终获得命运女神的垂青。 专栏七:遵循大师的指引,勿做无知的无畏者 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 --彼得.林奇 绚丽多彩的花朵,人们常常只惊羡于它的美丽,而看不到它奋斗时的汗水;成功的投资者,人们常常只关注他头顶耀眼的财富光环,而对他投资背后辛勤的付出视而不见。 “股票天使”、“财富的化身”,这些都是人们对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美誉。他神话般的投资传奇,被人们传颂着;他天才般的头脑,被人们羡慕着。人们惊叹于他天才般的头脑。然而,正是这位被交口称赞的天才,在上《华尔街一周》节目时却说:“投资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的确,彼得.林奇的成功源于他的勤奋。在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他总是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他每年要走访200家以上的公司,阅读700份年度报告。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对他来说“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一样。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会找到一只,翻开20块石头可能找到两只。”他良好的业绩是建立在他对所持有的股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他告诫投资者“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 与他广为流传的财富神话相比,他的告诫却始终是空谷足音。无知者从来都是无畏的,在基金投资领域亦如此。很多散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往往对所投资的产品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一无所知,他们或者用心聆听所谓“股神”、“专家”的“谆谆教导”,或者深信亲朋好友“金玉良言”,盲目地买入和卖出,把手中的资金扔进茫茫的股海中,以赌徒的心理期待着奇迹的出现。结果只能是少数人看到了微弱的阳光,而大多数人葬身于茫茫的海底。 如今,无论得失成败,过去的已经都过去了。作为投资者,却应该要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从大师身上更应该看到,大师的成就是光辉夺目的,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大师成功的经验。他的勤奋,他在投资之前,对整体行情的把握,对微观领域的研究。在买基金之前,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加强对于不同基金公司品牌业绩以及基金产品特性的了解,在对自身风险收益能力做正确评估之后,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那么我们就找到了通往财富之门的道路。 专栏八:投资基金不妨“袖手旁观” 投资法则之一是袖手旁观 静待大势自然发展 --吉姆·罗杰斯 1968年,吉姆·罗杰斯以微不足道的600美元独闯华尔街;1973年,他便与乔治?索罗斯合伙设立“量子基金”,利润率一度高达3300%;1980年,37岁的罗杰斯从量子基金退出,他杰出的理财术为他自己积累了数千万美元的巨大财富;1980年后,罗杰斯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事业。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 与乔治?索罗斯和沃伦?巴菲特等众多投资大师相一致,吉姆?罗杰斯足智多谋又冷静沉着,处变不惊又语出惊人,但他似乎更善于发表言论,且观点独到,往往不合“主流”,却常常“不幸”言中。他曾言:“投资的法则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发生。大部分的投资人总喜欢进进出出,找些事情做,而我更愿意坐下来等待大势的自然发展。” 罗杰斯最值得炫耀的一笔投资应该是1982年买进西德股票,之后他既不要分析报告,也不要参考资料,甚至连成交价都置若罔闻。并说:“假如告诉我成交价,我只要看到股价上涨两倍或三倍,就可能想卖出股票。我其实是想长抱西德股票至少3年。”事实证明罗杰斯的大势判断是正确的,他在1985年与1986年初分批卖出西德股票,获利颇丰。 1984年,罗杰斯凭借对奥地利市场的独立分析,毅然做多当时低迷的奥地利股市,可谓惊人之举。三年后,奥地利股市奇迹般复苏,正当国际买家纷纷做多之时,罗杰斯于1987年春天抛售其持有的全部奥地利股票,此时距三年前股市已上涨400%至500%。 2006、2007两年,A股市场一路飙升,投资股市的赚钱效应让众多投资者乐此不疲,证券投资基金“一日售罄”、“一基难求”一时成为热点话题;而进入2008年,股市持续低迷,投资者对基金望而却步,唯恐避之而不及。由此可见,当前国内部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尚欠成熟,“追涨杀跌”的心态依然是部分投资者的普遍心理。其实,基金投资者不妨思量一下罗杰斯的那句话:“投资的法则之一是袖手旁观”,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投资组合,并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不盲目追逐短期波动。 众所周知,投资基金追求的是长期收益,然而很少人能做到对基金净值短期的涨跌波动“袖手旁观”、视而不见。如果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感到乐观,对A股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那么坚定的持有将能充分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