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的薪酬结构是否合理,不能一概而论,它的有效与否取决于老板与员工之间的信任。
咨询中遇到一些客户,其薪酬结构都表现出“年底占大头、不知有多少”的特征。员工对于这样的薪酬结构的态度也是不同的,而且差别较大:有人认为应该改变这样的情况,有人则感觉比较满意。
无独有偶,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顺德某大型家电集团,其高层人员的薪酬结构也是如此。据说**副总裁的年收入有几百万之多,但他在年底之前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拿到多少。可惜不知道他对于这样的薪酬结构的满意度。
虽然这样一个“问题”是诊断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仔细琢磨一下,其中的道理并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为什么很多老板喜欢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
规避风险应该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很难对一个人的能力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这时老板往往抱着“规避风险”的心态,想看看你到底能做成什么样。如果做的很好,年底绝对不会让你吃亏;如果不能像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不起,年底你就没戏了。
对于新人而言,同意这样的方式无疑冒了很大的风险,其中不仅有经营业绩上的风险,而且有老板能否兑现的风险。
就个人感觉而言,两种风险的性质差别很大。第一种风险是非常实在的,尤其作为高层管理者空降到一个企业,想在短时间内打开局面,不仅要在业务上过硬,而且要能够跟“老人”形成良好的关系,这一点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第二种风险比较有意思,大部分老板在奖励有功人员的时候一般都比较的比较慷慨,但关键是他在认定“有功”人员的时候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有时是否符合他的风格可能比实际的业绩更为重要。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薪酬结构已经很难为高层管理人员所接受,毕竟在面对风险的时候,谁都希望占据一个好的位置。尤其关于民营企业种种问题的讨论,导致很多职业管理者在这个问题上越来越采取谨慎的态度。
权力保持应该是其中的另一个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者知道自己的收入完全依靠自己的表现。老板在年底的绝对权力成为头顶之剑,时时督促管理者尽心尽力地工作。
其次这样的薪酬结构是否有效?
当你在企业呆的时间比较多的情况下,这样的薪酬结构是否有效,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经过了多次的“博弈”,老板与管理者之间已经能够对其行为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对未来的行为也能够进行准确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薪酬结构的有效性就出现了两极分化。
在信任度较高的企业当中,这样的薪酬结构虽然可能仍会遇到微词,但基本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但在信任度较低的企业当中,这样的薪酬结构往往是各级员工“攻击”的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