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互博fficeffice" />
——对中铝事件的一点看法
中国铝业入股力拓的好事黄了,2009年中国铁矿石谈判的事好像又不妙。对此国内有很多评论,指责澳方搞贸易保护、歧视的声音无疑是主流。但笔者认为,中铝出手的时机很好,而且出价较高策略也很聪明。其失手也不是澳方有意阻挠,否则如何解释中国五矿收购OZ Mineral的交易获批呢?
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比如中铝刚宣布说该次交易是市场行为,没有政府的意图,结果第二天肖总裁就被任命为国务院副秘书长,这样难以理喻的做法如何能不让别人疑窦丛生?
正像力拓发言人库班(Nick Cobban)说,导致力拓公司最终放弃交易主要原因是市场状况不断好转、股东的反对态度以及监管部门审批的不确定性,最根本还是市场状况不断好转的经济原因。而这主要是我们国家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副产品,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月末就要出结果的铁矿石谈判,我们还将再为此付出代价。
为应对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虽然政府准备加大对教育、医疗等民生的投入以免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并试图在信贷上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其出发点也想进行经济结构的内部调整,从对投资和进出口的过度依赖向依靠内部消费转型。但从实际情况看,政府对教育、医疗的投入还是不足,居民不敢消费的顽症在10年后没有本质改观。出口方面,不同于10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此次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欧出现经济衰退和消费萎缩,刺激出口难有好效果,并授他人指责的口实;拉动民间投资方面,民营企业面对大量的本行业产能过剩难以响应政府号召进行投资,而愿意投资的电信、石油石化等行业却因各种投资限制而无法投资。银行又在体制因素下,理性地大量投放信贷于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大量有活力、能吸收劳动力的民营企业在嗷嗷待哺,但得不到支持,直接对民间资本产生挤出效应,政府在信贷上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努力因整体经营环境不配套而难以收到效果。
所以最终中国政府还是只能主要采用10年前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老药方——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由国家进行基建和产业投资,以拉动GDP,并不遗余力地刺激出口。所不同的是,10年前建设高速公路,现在是建设高速铁路。
此次政府是投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银行信贷齐上,为保8%的GDP增长,各地政府纷纷上调投资规模,如分别统计的话投资规模远远超过4万亿元。笔者很同意国内外少数学者的观点,即这样做虽短期内好像有点效果,但长期弊大于利,因为这样不顾经济规律的做法加剧了国内外经济的失衡,增加的产能更难以消化,为以后更大的危机埋下伏笔。
而且国家如此规模的基建投资最终受益的大多是在基建、机械、钢铁、原材料等资本密集型的上游与工业品行业,虽然拉动就业非常有限,但使中国因素在2009年再次成为国际投机资本炒作大宗商品的重要理由之一,事实也确实如此。既然中国为保住经济增长率作大量基建投资,需进口大量基础能源和矿产品。在2008年低迷的供求平衡上,加上了这样一块需求大砝码,边际效应明显,所以2009年初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并开始上涨,近两个月的预期美元贬值,只是火上浇油而已。
结果就像一个人的双手互博,一只手的获胜是以自己另一只手的失败为代价。2008年底开始中国延续过去刺激投资的宏观政策,目前看来已获得成效,但另一只手——能源和原材料国策呢?中国企业要进行大的国际收购、国家收储,无疑已难以低成本的顺利实施。要命的是,一旦中国真的不能调整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长期发展受阻,得益的主要就是国际矿业巨头。其风险不容小觑,也是目前政策的失误之处。中国的宏观政策如能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放松管制,激发民间投资,则虽然短期经济增长率指标较难看,但就业会改善、长期后劲更足、能源和原材料国策也能低成本的顺利实施,实在利大于弊。背后的原因深层次。
另外在铁矿石谈判的具体操作上,也有小规模的双手互博问题。近期宝钢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向国外摊派对手说国内钢铁需求不足的同时宣布产品涨价。其实年初已发生过几乎同样的事情,这已是第二次发生了。真搞不懂,中钢协和宝钢是如何操作的,看来自省精神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