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将自己心中所想形成文字是一件既艰辛又愉快的过程,每开始一个题目写作就像一段旅程,有的平坦,有的艰辛,有的曲径通幽,有的柳暗花明,有时半途而废,有时惆怅,我们的内心世界期望通过文字反映出来,要经过很多道关卡,头脑的筛选、过滤,感情的触动和热情、语言、文字表达的功夫、写作时的心情等等,怪不得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吗?当然这是针对那些能够真正体现自己思想、独到见解、引起情感共鸣、体现真、善、美的千古传唱的文章而言,我辈只能景仰。fficeffice" />
时下,因由网络世界的发达,写的东西、看的东西多如牛毛,借用一个文坛名人的话说;“所有的表面文章、所有的轰轰烈烈,结果无不是镜花水月、过眼烟云。在物质欲望膨胀,精神世界萎缩的社会风气之下,吃得肥头大耳,喝得脸红眼直,左拥右抱,上下其手的当代精英们,指望他们写出呈现内心世界的文章来,岂不是在做白日梦?” 佛教传到中国后演变流化为中国式的禅宗,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文字的表现有其局限性,我们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文字只能做一个曲折的反应,在人类智慧和心灵天马行空、不拘不羁的世界里,文字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禅宗就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知识可以通过文字来传承发展,智慧、心灵只能通过感受、体悟等来传承,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一个师傅交出的徒弟各有千秋,人的悟性是很关键的。道家的老子要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被要求才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佛祖释迦摩尼传教四十九年,他的教义还是弟子们在他圆寂后结集整理出来的。这些圣贤比我们更能深刻的认识到文字的局限性。就像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种心得一样,一百个人看《论语》看到的是不同的孔子一样,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阅历、悟性、经验来看待看到的一切,没有这个东西之前,其实我们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知识架构,能够引起我们反响的文章很多是因为与我们的心灵世界产生了共鸣或有同感而已。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任何工具和方法都有局限性和应用的范围,这就是世界的秩序。何况我们每个人的想法、心灵世界各个不同,千差万别,正正邪邪、曲曲折折、反正交错,科学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争取的,相对另一中条件就可能是错误的,真理往前迈一步就是谬误。作为心灵放映的文字也是曲折回复,有时可以体现心灵的多一些,有时又折射了其他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心灵被太多尘垢蒙蔽了,不再单纯了,文字也就那么明朗了,何况我们走的路也是起起伏伏,我们的心路历程也是上下往复,心定的时候其实不多,心定则慧生,我们的心不定,文字又怎能体现我们的内心世界呢?
没有在电视《百家讲坛》上看于丹说论语,看了批评他的一些书,于丹的论语心得据说只是成功励志结合论语心得的杂拌,如果是这样更证明了文字只是内心世界的浅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