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越来越多了,找工作的竞争大增;即便找到工作,又可能有专业不对口、学不能至用的感觉,造成能力不能发挥,导致工资不高的挫败感。 我想这是因大学还需要考学分,升上大学的同学可能还在延用在中小学时的学习方式,即被动式学习所至。 我在高中毕业班时,班主任训导: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的最大区别是,大学生主动式学习。当时,我误解了,认为所谓的主动就是指积极、自动自觉的学习等等。至到早些日子,看了《魔鬼经济学》,才对主动式学习有所感悟~~~向自己问“为什么?” 有说,小孩也会问为什么。是的,只是小孩是向外求答案;大学生则还要向内(即自己)求答案。这样才会有独立的见解!这样,你才可以把所学到的、又可能感到无用的各式各样的知识,应用到你的判断、分析、决策等的行为上。也只有这样,才可体现你独一无二的价值。
下面有两个问题,请大家分析(采用《魔鬼经济学》里的办法,没有标准的或好坏之分的答案): 1。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赚大钱!---正确吗?为什么? 2。职场中,新人为什么不能获得表现的机会?
请独立思考,祈望得到您的分享。
见解: 1。这是父母们常对自己的孩子说的一句话。父母作为投资者,说这话无可厚非。但身为学子,却应该把学知识当作是为自己而学。因为知识越丰富,价值观就建立得越全面(即判断力强),且思考能力也大增了。。。吕不韦将赢政的老爸变成奇货,我们也要把自己变成奇货~~~奇货可居啊,哈哈 2。规律如此,参照物变了,其结果也随之变了。如一个1米7的人,在1米8的人群中,是个矮子;到了1米6的人群中,他却成了高佬。假如我是这职场里的能力是最好的,你新加入,为了避免排行结果产生变化,在认清你的能力之前,哼哈。。最好也把你的雄心磨掉。即便你抓住了机会,我也会想法子...(所以,新人多被要求要谦虚。最好让他(她)们都认你是他(她)的徒弟,甘愿的改变排行结果。)
想说: 理论是死的,使之成立的条件却是活的、变化着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把所学到的知识盘活。
感慨: 中华文明几千年了,怎么都没有几个理论传下来?想来,老祖宗们要么将理论变为成语、典故;要么是认为只要人活着,总能想到适当的办法,让理论见鬼去吧。。(结果,理论就跑到了洋人那了。哈)我们却发现,没有理论,经验难以传承,没了传承,发展就...。今天,我们分享经验,是为了传承,更是为了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30 18:48: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