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代理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捷径 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四学生冯海涛,在他的大学4年中,先后做过手机卡、报纸、耳麦、服装、考研培训机构等项业务的校园代理,几乎每一项都做到了该校的销售冠军水平。他从自己的大一开始,就通过尝试做商家的校园业务代理,开始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在这四年中,冯海涛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有了二十多万元的资金积累,更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商业实战经验,为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始自己充满希望的职业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充分的自信及扎实的市场营销技能。 在我前一段所进行的“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中,了解到不少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难以排解的困惑是,明知社会对求职的大学生有具备实践经验的基本要求,但感到要想获得一个社会实习的机会却很难。冯海涛同学的在校充当校园代理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有益的启示:大学生要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未必一定要走出校园。通过参与校园代理的商业实践,同样可以为自己补上社会实践这门课程。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社区市场,每个大学生同时也是购买力很强的消费者。况且在一些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上,大学生群体消费能力的集中和旺盛,是其他群体市场所难以比拟的。大学校园的这种独特的市场价值,当然是那些敏锐的商家们所不会错过的了。而由于大学校园的特殊性,各路商家的营销触角通过聘用校园代理的方式进行营销,显然是一条现实的通路。而对于那些急于获得社会实践机会、又能够取得经济独立资格的大学生而言,积极地投身于充当校园代理的实践之中,也的确是一条性价比优良的捷径。 智虹职业培训学校所提供的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前培训服务,所针对的一个主要客户群体就是在校的大学生。因此校园代理也是我们拓展业务的一种基本方式,然而在我们的校园代理队伍中,如上面提到的冯海涛同学那样优秀的人才,我们的校园代理队伍中尚未出现。我觉得,其原因大概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这种校园代理实践方式的职业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没有投入很高的热情和心思,没有将其当成一项对自己日后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开端予以全情投入。二是我们在校园代理的组织和扶持力度上还有很大的欠缺,这项工作仅靠业绩提成这种单纯的利益导向机制是远远不够的。且不说许多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很好,根本就“不差钱”,如果将此项实践活动仅仅局限在打工挣钱的意义上,其实际的激励功效必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因此,有必要认真定位校园代理这项业务模式的价值诉求。必须要根据大学生们对社会实践机会的迫切需求来重新定位校园代理活动的价值取向,应该根据大学生们提升实践能力的切实需求来设计和完善我们的校园代理业务环节。我们常说,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推广和完善我们的服务,在向大学生推广职业培训服务的时候,那些乐意从事校园代理业务的大学生们既是我们的客户,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深入分析他们的现实需求,尽力为他们提供各种开展业务的便利和条件,使其在这个校园代理的实践中,既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弥补其上学费用的不足,更能够通过这个实际的锻炼机会,使自己的与人沟通、商务推广、服务营销等方面的实战能力有切实的提升,从而为将来进入社会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们的确应该更加用心地完善我们校园代理工作的相关环节,例如我们应该帮助这些加入智虹学校校园代理行列的同学,更加清楚地了解我们智虹学校有别于其他同类培训机构的服务特色。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其了解我们培训的项目、收费标准、优惠折扣等,对我们智虹学校的了解仅仅限于宣传广告上的内容。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一些系统的培训,这样才能使其在业务推广中,能够如数家珍地将智虹学校的办学理念、服务特色等内涵,予以充分的展示。同时要让这些同学亲身体验智虹学校的服务,比如优惠参与证书培训、免费提供职业生涯咨询、组织校园代理的专题分享活动等。真正改变以往各校的代理同学各自为战、互不往来的状况,强化团队意识,使每个同学的工作都能够随时感受到学校、团队等后援力量的有利支持,从而获得有效的精神激励,促进业务局面的展开。同时还应着眼于长远,在每个校园形成不同年级的梯队组合,以确保业务代理工作的持续稳定。总之,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投入更大的精力去用心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