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西厢记》《牡丹亭》哪个更接近理想的爱情

[复制链接] 1
回复
7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9-19 13: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西方传统的小说那种针针到肉的人物写实功夫比起来,中国古典戏文里惯用大写意的泼墨手法,主角多是面目模糊,常常是两个人在第一章就看对眼,以后男主角在每一幕中都又和别人看对眼,最后所有被他看对眼的人都成为他的老婆,像张爱玲说的:"用不着负心,一个一个娶将过去就行了。"女主角也不招人待见,像李千金、王倩女,动不动就要私奔,搁今天也是一值得敬畏的前卫奔放女,怎么也看不出来是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也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女人,不过,赵五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迹近于神、宰相女儿牛小姐贤良淑德且理性得全无心肝、窦娥虽薄有姿色但满腔阶级仇恨离现实太远……  事实上,中国蔚为大观的古典戏曲里冒着人气、与女人贴心的其实就剩崔莺莺与杜丽娘等屈指可数的几位了。所以《西厢记》与《牡丹亭》才一直被列为闺阁中的禁书。林黛玉就是看了《西厢记》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而思春的。而才女冯小青也在看了《牡丹亭》之后写下"人间自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17岁就恹恹病死了。看来,这两部基本上等同于少女追求情爱的教科书了。  《西厢记》本质上也不过是一落难书生遇见相国千金的老套故事,但王实甫的版本实在是精彩。张生对美娇娘崔莺莺一见钟情,然后巴巴地为其搬救兵解普救寺之围,但是老太太悔婚,让情节急转直下。崔莺莺装疯卖傻,一会派红娘去探张生,一会又怪红娘拨雨撩云大发脾气,一会又约张生墙头马上,一会又临阵脱逃--把个张生急得死去活来。幸好还有一个红娘,一步一步地点拨她,调教她。最后,张生中了状元,两人也终成眷属。和其他戏文不同,这段感情最大的障碍不是老太太,而是来自崔莺莺。现实中,感情上出现问题,通常不是因为不了解对方,而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爱得再深,谁敢说自己从未迟疑过、从未动摇过?看到她在礼教和内心渴望的分岔口上焦虑不安,首鼠两端,进一步退三步,就像镜子一样照着我们自己:软弱,不彻底。  犹豫和摇摆中,我们会错过什么?一束开在手心的百合、一段可以成为甜美温暖历史的青春痕迹,或者是因为渐渐逃避像习惯性流产一样等来一辈子的孤单?崔莺莺运气不错,碰上张生这样的"傻角儿"。  而《牡丹亭》也就是那个最压抑年代的一场春梦。戏曲根据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改编,太守女儿杜丽娘有一天私自去游园,在梦中和书生柳梦梅一番云雨。醒来以后,一病不起、怀春而死。而柳梦梅拾得丽娘的自画写真,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并掘坟让丽娘起死回生了,两人结为夫妻。当然,后来柳梦梅也中状元了,皆大欢喜。  和崔莺莺比起来,杜丽娘显然稳重得多。现实是冰凉的,梦幻成了她最可靠的现实:她不能出闺门注定不可能遇见可相亲相爱的人,只有在梦中寻。爱情带来火一样的煎熬耗尽了她的生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里写道。不过杜丽娘的死更像是"向死而生"的策略,她和阎罗王讨价还价,得以做个自由的女鬼寻觅自己的爱人。就这样靠着写真、幽媾、还魂,她"曲线救国",总算和柳梦梅结为夫妻,活得滋滋润润的。  杜丽娘超越于同龄女子之处,在于她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且直面自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于是,她的生存方式便宣告与矫情、压抑、虚荣划清了界限。对"如花美眷"的青春的珍惜、对自由的向往,她追求的并非情欲的一己之私,而是把爱情作为这个美好世界中重要的内容。她争取了,她得到了。  崔莺莺是现实中人,所以可亲;杜丽娘是理想中人,所以可爱。崔莺莺的爱情是半推半就的古典方式,却以两人的同居作为性格的现代走向;杜丽娘的爱情以现代的性爱为开端,但最后却谨慎地借用了传统提亲的外壳作为包裹。不管是在文学史上还是爱情史上,两人都交相辉映。这样两位女子,不一定能感动男人,但一定能打动女人。只是,佳人难再得,对照着她们,我们只有一颗粗糙的心,惟有自怨、自嗟、自怜、自愧。
沙发
发表于 2003-9-19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小月,不好意思,你的这篇文章我给你放到了谈天说地的板块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