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到现在《资治通鉴》我看的依然不多,但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历史的欺骗性。历史,是由胜利的乙方书写的,同时又受到写书人道德准则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不真实或者带有明显的道德判断的地方,从而失去历史的客观性。 《资治通鉴》创造之时,正式王安石推行新变法的时候,司马光作为正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极力维持原有的政治秩序,自然是坚决反对新的变法,同时,《资治通鉴》又是作为司马光写给当时皇帝的执政参考书,也就不难发现司马光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刻意渲染,在论述当中的一些逻辑错误,甚至可能存在杜撰,以此来弘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就比如刘邦斩蛇起义忽然消失的老妪,明显的就是一个宣传“君权神授”的意思,又比如说对范睢的评价,就因为帮助秦王将其母亲及舅舅排除权利范围之列就简单的列为专权横行,骄傲贪暴之辈,而忽视外戚专权长达40余年,又比如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一节,用六千多字来引述荀况先生的观点,来显示出自己对他观点的认同。在文中,你还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事例。 历史,已经掩埋在了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只能通过流传的资料来揣摩其中一二,但历史的真相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突然想起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探知历史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