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房地产救市 伤害情感公平底线

[复制链接] 0
回复
59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0-30 09:1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很多“理智”的朋友,都惊呼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和地产商“理论”,竟然还要求“退房”?不消说我国已经是个法治健全的国家,就是在古代,白纸黑字签了字据也要认账的。有什么理由要求退房?!
  
  持有这种“理智”声音的不仅仅是地产商,还有众多的法律界、政府部门的一干人等,她们纷纷跳出来强调“自由买卖”下就要“各负其责”!
  
  从法律的角度看,或许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任何涉及到“买卖”双方,均有个“情感”在里边。这种情感不仅仅是我们营销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品牌情感,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安全感。
  
  要房子 还是要儿子?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房子比儿子还要重要。不孝有三,无后只能排在第二了,第一就是得有房。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房价居高不下?一个普通人恐怕穷其一生都不可能买上房子,那些买了房子的非人类也要承受着几十年不敢得病,不敢换工作,不敢制定旅行计划……甚至不敢有孩子。
  
  因房子而产生的众多“不敢、不能、不行”已经成为普通市民头上的三把剑。
  
  地产商作为既得利益阶层,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遍敌人!
  
  这里的地产商不仅仅只贩卖房子的企业,还包括银行,甚至包括地方政府。他们在房价居高不下事件中,大多充当了并不光彩的角色。而结果却导致了普通人没了“家”。
  
  长期的经济压抑,已经把地产商和普通市民放在了完全对立的两头。在很多人心里,这已经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是升级到了“敌我矛盾”。
  
  这种深刻的情感,我们称之为恨。这种恨到底有多强烈——除了国仇,就是家恨了。虽没有不共戴天,但也相去不远!
  
  在这种情感积蓄中,指望普通百姓用“理智”的声音看待房产商的落魄,看待银行业的心急火燎,甚至看待某些地方政府的狗急跳墙,我认为,让普通人保持这种“理智”才是最不理智的。
  
  危机出现之后,对普通人的影响还没有大规模的显现出来。和普通人谈实体经济,谈国民经济,这些并不能触动她们敏感的神经,尤其是那些已经被伤害过的神经。
  
  可能是职业习惯,我及我的同事更多的关注普通人,普通消费者,普通受众,无论是哪个称呼,她们都离不开“普通”二字。作为社会中最最广泛的群体,当她们的利益被侵犯(或者她们自认为被侵犯)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组织或者机构来及时的负责(除了吼几嗓子,换个地方继续吼的社会观察家外)。而如今摆在她们面前的是,她们的敌人房地产商一旦出现危机,政府和多方权威就急吼吼的要跳出来救市再救市。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普通大众情感的伤害。任何受了伤害的人或者动物,都会进行本能的自我保护。所以她们对房地产企业更加“幸灾乐祸”,更加“落井下石”。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就出现了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一幕。很多“理智”的人不理解,也很不屑。但不要忘了,那些购买了房产的房主大多处于社会的中产阶级,她们不缺乏社会知识,也拥有足够的法律意识,难道她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么?!
  
  讨论事件背身没有多少意思,你抱怨我我辱骂你。探究这背后的缘由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在文章开头,我就说了。这实在是触犯了普通人情感的社会公平底线。想要解决这个矛盾,让那些“理智”的人大谈社会法治是毫无用处的。必须要给普通大众找到情感的宣泄口,来缓解日渐升级的矛盾。
  
  这是考验地方政府社会公关的最佳时机!
  
  不要大谈特谈什么实体经济,这在会议上说说也就算了,和普通市民谈出口解决不了她心理的怨恨。更不要以自认为公平的姿态站出来说,救市是为了国家整体经济。殊不知,此话在公众心目中就等于为救市找借口,为房产商买单。
  
  她们需要的是情感及公平的保证,还需要一个宣泄她们积蓄已久的情感出口。这是症结的关键,而解决这两点,真的需要看各方人等的本事了。

  麦肯光华:范明刚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