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港陆公告中表示,玩具制造业务面对挑战,出售公司余下玩具制造业务符合公司及股东之整体最佳利益。 亏损500万出售中山国际玩具 追溯和记港陆此前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早在去年年底,和记港陆即曾以出售东莞冠越类似的方式脱手所控制的另一家玩具公司。 2007年12月21日,和记港陆发布公告称,将以近1500万元的价格,向Max Peace Industrial Limited出售其所持有的Grindleford的81%的股权,和记港陆占Grindleford的股权将下降至19%。而此笔交易,和记港陆自己估计,也亏损近500万港元,截至2006年12月31日,Grindleford资产总值近2000万港元。 资料显示,Grindleford主要资产为中山国际玩具有限公司(简称中山国际玩具),2005年、2006年分别盈利480万元、420万元。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山国际玩具资产近2750万港元。中山国际玩具始建于1989年,初期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 玩具代工日薄西山 两笔交易,和记港陆为何均以折本价成交,理财周报记者就此事联系和记港陆公关吴嘉雯,后者未作正面回复。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和记港陆的玩具业务主要以贴牌为主,所出售的东莞冠越和中山国际玩具均为玩具加工制造业,其本身并没有自主品牌,利润主要来源于加工费用收入。 但是,近年来,这些以贴牌为主的玩具制造企业,不断受劳动成本和原材料上升的重压。今年一月生效的《劳动合同法》使得企业不能随意辞退员工,“现在的工人主要以80后年轻人为主,这代人比较难管了,稍微加点班,都会有比较大的意见,这两年用人成本比以前高多了。”东莞另一贴牌企业老板对记者说。 不仅仅是直接生产成本,而且包括人民币升值以及厂商在检测的费用都在逐步上升。据香港贸易发展局一项调查显示,在内地生产的港商,其以人民币结算的生产成本部分平均为30%,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0%,即表示在其它成本上涨因素外,生产成本亦上升2%~4.5%。此外,受去年玩具召回事件影响,厂商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投在检测、物流采购及质量管理上。不断增加的成本,使得以代加工为主的“东莞冠越们”利润越来越稀薄,实际上,早前据新华社报道,今年头7个月,中国已经有3600多家玩具厂倒闭,只剩下约3500家玩具厂仍然在生产。 也许,李嘉诚“贱卖”东莞冠越和中山国际玩具,实为和记港陆明智的过冬之举,据两则公告,两笔买卖可为和记港陆带来至少5600万港元的现金流。 从两次手法几乎完全相同的交易来看,亦不排除和记港陆通过资本运作剥离不良资产的可能。和记港陆近一年来,股价都在0.8港元以下运行,最新报价已不到0.5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