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际金融环境动荡,但却难以压制中国资金出海的冲动。前天刚刚传出消息,中投公司(CIC)正用600多亿美元瞄准日本证券市场,主投日本占据优势地位的资源和环境技术型企业。昨天英国《每日电讯报》又称,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成功收购英国能源巨头之一英国电力公司(DraxGroupPlc)0.7%的股权。两起投资案不约而同指向海外能源和环境技术领域。 据报道,央行用一年时间逐渐完成对Drax股权的收购,该项收购总金额约为1800万英镑(约合3220万美元)。Drax一位不具名的发言人称已经获悉中国央行的收购行为,并表示欢迎长期持有股东的加入。而央行方面发言人则称对此事并不清楚。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行为主体上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股并不合适,因为央行没有直接对外投资的功能,所以此次股权收购估计是央行下属的二级机构所为。 郭田勇分析说,0.7%股权虽然占比不多,表面上看偏向于财务投资,但首先投资的试探性比较强,企业内部技术、经验等资源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排除未来会增加投资的可能性。此外,这种投一步看一步、小规模的投资也更符合现实情况,更加灵活性的多元化投资应该是今后主权财富基金不断调整的策略方向。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海外投资领域总是亏多盈少,外币资产在年初以来缩水已经近千亿。郭田勇分析说:“以前大家都投向金融股,结果次贷爆发,国际市场银行股金融股大跌,投资金融领域的全线亏损。现在大家也的确在反思。从股价上看,国际上大的石油公司、能源类企业股价都在上涨,如果当初不是投银行,而是投向资源行业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 郭田勇认为,从经济增长上看,虽然美国目前是能源消耗第一大国,但难保10年以后中国会在能源消耗上超越美国。如果能前瞻性地掌握一些境外资产,还是有必要的。 郭田勇主张海外投资尽可能多元化和分散化。首先从全局来看,投资要在不同类的资产上有所分散。其次,投资主体也可以考虑多元化,除中投外,建议央行、外管局再增加几个小的投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