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佛学交流] [原创]金刚经知识地图

[复制链接] 6
回复
121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9-1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识地图根 据梁武帝的昭明太子对金刚经的断章和南怀谨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进行整理。根据该知识地图方便记忆金刚经的总体脉络和每章具体讲述的要点。 要学佛先学做人,儒没有学好不能学佛,这是南老的观点。学佛不是一定要出世,而是要修入世佛,所以金刚经的开篇从佛的穿衣乞食开始,简单的穿衣乞食也蕴含 了佛六度的道理,而真正的修行正是总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事情开始的。

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是解空第一。所以金刚经的重点是在讲空,讲有无。修行过程中要善护念,只有善护念了才能够安抚其心。三章开始讲有余涅盘和无余 涅盘,而无余涅盘追求的就是涅盘无法,无为法。既然到这里无法可说后面就应该没有讲的了,直接和最后一张无为法对应就完了。但是这里就又引出了方法工具和 结果之间的关系辨证,不能执指为月也不能弃指为月,只有渐修才能够有顿悟,渡河不能弃舟更不能上岸仍拽舟,先修止才能够更好的观。这些都在讲这些道理,因 此给出了我们学佛的三个层面文字盘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德分为福德和功德,福德是入世而功德是出世。而积福德最重要的就是布施,所以第四章开始讲六度中的布施,布施需要无所住。到了第8章接着说布施可以积福 德,而且福德本身是无自性的。到了第11章将福德的境界是一种清静的无为福德,到了19章继续强调了福德是不可得的,不能为了福德而布施等。这是到23章 集中点之前布施和福德的一条线索。

对于功德就是智慧资粮,学习金刚经就是找智慧。这里面涉及到身->心->法三个层次。而这些又都属于相,金刚经里面一直在谈要离四相,才能够 达到寂静涅盘,而真正的修为则是从身开始。我们去身相,然后去心相,要的是一种无为法,同时我们修法本身又不能住相,我们要的是无所住而生其心,只有这样 才能够离相寂灭和离色离相。所以这里仍然在说要离相,要无所住生心,真正到彼岸后就要连工具都抛开,即是无法可说和无法可得。

无我是佛最基础的一个修行,而无我就是要去我执,观照五蕴皆空。然后接18品的三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和福德不可得和无法可得共同汇集到23品的净心修 善,净心修善的重点就是前面已经讲述的福智双修。而金刚经本身也是大乘佛法,强调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需要的是自性自度,在25品中又再次强调了这点。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26品法身非相的重点,我们不能执着于一个真正有形的佛,这是幻想而不是真正的实相。了解了法身非 相后就明白了无断无灭,需要离断灭相,不能执着一个空字,这也不是真正的空性。真正离断灭相后意识到诸法皆因缘起,是因缘和合而成,一合相本身也是假有 的,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存在。

相是现象,而见是我们的思想。知见无见,斯即涅盘。仍然还是在谈无为法。所以最后一品四句揭再次进行了强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7
发表于 2009-1-3 22:46:41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6
发表于 2008-12-24 09:10:38 | 只看该作者
好。帮助理解金刚经。
5
发表于 2008-11-10 03:46:56 | 只看该作者
想为“心”之“相”,看来中国的汉字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
发表于 2008-11-9 16:26:01 | 只看该作者
hao
板凳
发表于 2008-9-2 00:03:56 | 只看该作者

我最怕引用偈子:一字差池,其义迥然

刚才在敲入时,未曾留意。片刻待检查时,方查出错字!!

已作修改!

沙发
发表于 2008-9-1 23:59:37 | 只看该作者

深夜,摘录金山无名僧所著之金刚经注解,善思维。

初学金刚经  首阅经和注

解偈甚难透  暂不急追求

解补注不足  偈辅解不彻

机缘成熟时  一透透一切

深透无透相  是名透一切

一切一切相  无相无一切

能无一切相  是名持金刚

持亦无持相  是名解金刚

解亦无解处  处处真金刚

真真真真尽  无真无不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 0:01:39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