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分享]唐诗《蜀道后期》

[复制链接] 0
回复
48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8-5 08:2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说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字实在下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只因诗人归期了,便显出秋风的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刘逸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