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范跑跑的讨论让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次思考。作为教师,他真的应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救孩子们吗? 我们可以先把范跑跑放一放,看看平时我们都为工作牺牲了什么。 在会计师事务所就职的瓦尼莎基本上每天都两三点才回家。这样坚持了三年以后,她说自己经常心慌胸闷,头皮阵阵发麻;公关小青在办公室的时间没有瓦尼莎那么长,却二十四小时开机时刻准备听取客户的召唤;为一家IT公司卖命了十年的麦克因为工作时间太长耽误了找对象,已经听够了家里的唠叨…… 不过,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杨迈,就知道如上这些小牺牲都不算什么——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 为工作牺牲多少,这是和个人对工作的期望紧密相关的。一个做技术的朋友小艾,每天工作到深夜仍然充满热情,他把需要攻克的工作任务当做一个个游戏,饶有兴致的解决。他觉得自己站在通往大事业的阶梯上,每天都比前一天更近了一步。 还有一个朋友,刚刚过完三十五岁的生日,最近查出癌症躺在医院里。过去几年,他争分夺秒的工作,经常连夜不睡觉,短短几年的时间就积累了巨额财富,也因为劳累过度获得了癌症这个副产品。不过他丝毫不后悔,他觉得年轻时候就要努力拼搏,患病是他运气差罢了。 我们无从考证是否再给杨迈一次机会,他还会如此卖命的工作。对那些兴趣和工作相统一或者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很难将对工作的付出定义为牺牲。 范跑跑的情况其实更为简单——他觉得牺牲生命不值得。作为旁观者,我们当然不应该要求他做出这种牺牲。事情的关键其实不在他跑,因为灾难到来就跑是人的本能。包括灾后政府做防震宣传时还说,无论大震小震,有震感时一定要马上采取救护措施,因为地震往往就持续那么几秒,不容做二次思考。范跑跑能很快跑到操场,只能说明他反应够快,对灾害防范意识强。 事情的关键在于他是否跑回来救人了。灾难来临时,保全了自己,既使他保全了自己的家庭,也使他可以救出更多的人。如果他没跑,地震来临时救学生,在震级如此强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他和学生一同被压在废墟中;如果他跑了又回来马上救学生,也许比不跑救学生救得还多。 对于工作,也许应该结合自己的期望,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