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IT业] [转帖]盖茨八年隐退路

[复制链接] 1
回复
65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7-2 08:2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53岁的他,还有着“婴儿肥”的娃娃脸,却被称为“软件业的撒旦”;今天他将退出自己一手创办的微软日常运营和管理。他就是有着在全世界都炙手可热的名字——比尔·盖茨。

  盖茨的退休让世人瞩目,而微软已进入成熟而增长性堪忧的周期,这场准备了多年的交接中,微软到底做了些什么?后比尔·盖茨的时代,微软和后起之秀间的竞争格局将会如何?

  权力交接的八年准备

  其实,在从程序员出身的“孩子工程师”比尔·盖茨的管理风格向鲍尔默的强硬职业经理人风格转变的过程中,微软也经历了权力交接转移中的阵痛和欣喜。

  盖茨和鲍尔默结识于哈佛的学生时代。1980年,盖茨特邀正在商学院念书的鲍尔默加入微软,斯蒂夫也上演了一出“辍学记”。

  他们性格中共通的基因是竞争性和勤奋,但是盖茨更专注于技术和商业策略,而鲍尔默则更关注于其他各种角色,是个全才。因此他是微软的第一个经理人,也是微软视窗系统最早的北美地区推广人,并把微软扩张成了一个全球性公司。

  2000年,比尔从CEO的权力高位上退下,由鲍尔默接过了权柄。但是,2000年到2001年的过渡时期,却并不那么一帆风顺。当时比尔实际上仍然拥有着最大的能量。

  根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比尔曾经在董事会,或者其他高管在场的情况下,批评鲍尔默的种种决定。NetDocs当时就因为对微软“现金牛”业务Office软件的冲击,而胎死腹中,并引起两位当权人的激烈争论。

  虽然这一年里他们两人的争论焦点,有些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但是当2001年底盖茨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必须作为“二把手”存在的时候,权力的转移已经出现端倪,而其后的七年时间,则帮助微软完成了平稳过渡的过程。而今年入夏,比尔·盖茨就已经开始了每天只在微软工作一天的时间表。

  事实上,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通过热烈的争论形成的决策文化,也成为微软企业文化的重头戏。而微软也在那个时候经历了纯粹的软件公司向多元化的转型。

  幸好这一切都已经过去,比尔·盖茨很快让自己适应新的角色,开始在各种会议中“保留自己的反对或者是负面的意见”,也消除了其他董事局成员的担心和对未来的忧虑。于是乎,鲍尔默对管理层的“和平演变”也逐渐开始收到成效,他下放各种决策权力到下层,越来越多懂得管理的人,开始进入核心管理团队,逐步改变了以前“技术决定论”的管理构架。而比尔·盖茨则开始把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未来战略决策的研究上去。

  “我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需要他,”鲍尔默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候说道,“作为一个工程师用他,Yes,但是依赖和需要他,NO。”

  创始人作为一个时代的老代言人继续存在,却不对任何实际运营产生影响,这是比尔·盖茨和斯蒂夫·鲍尔默达成的默契,也是一种全新的“代表性衔接”模式。他们两人用了八年的时间,专门来演练微软离开比尔之后的工作生活。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08:27:25 | 只看该作者
“我很多以前微软的同事,都把比尔当作他们的上帝,但我仍然觉得他是一个普通人,当然,他也是一个不错的领导者。”已经离开微软公司却仍在硅谷著名企业就职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Joseph L. Bower也猜想过未来如果微软面临巨大的变革时机,那众多的“心腹忠臣”是没法像支持比尔一样支持鲍尔默的。鲍尔默自己认为,“这就像是生养小孩,比尔·盖茨生了微软,而我却在最早期,和他一起,养育了这个孩子。”

  2006年,两人都觉得角色和权力的转移基本获得了成功,于是他们商定再用两年的时间,把未来谋划好,然后比尔就可以去专心经营他的“慈善事业”了。

  业界等待未来的比尔

  随着微软收购雅虎的计划失败,微软在网络广告领域相对于谷歌的节节败退,让硅谷乃至世界的声音里都充斥着“微软已入暮年”的喧嚣。

  不过,在今年4月底的时候,微软公开宣布已在“云计算”领域耕耘了数年。和很多公司一样,他们也认为“云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谁握住了那片云彩,谁就掌握了未来。”

  “云计算”的概念很难理解,起因和动机也不甚明朗。让我们先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明白“云计算”的意义和原理了。

  美国被称为“生活在轮子上的国家”,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车子的利用效率很低,尾气排放污染严重,能源价格居高不下,道路车辆拥挤不堪。于是,从纽约到旧金山,大家都开始尝试除了公共交通之外,卖掉自己的车子,改用城市租车段服务(city car share)。

  而同样面临节能减排压力,而一直引导发展潮流的高科技行业,开始的“云处理”项目,则是“节能减排”研发和尝试。

  简单来讲,“云计算”是基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技术的,因为微机本身的利用效率很低,就像汽车的利用率一样,而电脑又面临硬盘存储一旦出现问题,数据就不在的安全性问题,所以“云计算”要实现的蓝图是,所有的人通过笔记本或者台式机的简单功能上网,租用网络的“云空间”,漫步在云端的时候,由大型数据处理中心帮助保管个人的数据和记录,分享给限定的人群同步可以修改、联络。这样一来,真正运行繁忙的大型甚至巨型数据处理中心,可以利用规模效应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整机的消耗,而我们每个人的技术处理,都是漫步在移动的“云端”实现的。

  这就像是由各种基金会支持建立起来的城市租车段服务一样,租用的是公共空间上的空间和时间,但使用的是自己所需的个人服务,在租用的时间段内,该服务是安全、私密和为我所用的,并且所有烦心的维护、保养、安全防护和能源消耗成本,都由“看不见”的大型机构来支付。

  实际上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使用一些“云处理”的服务,像是大家都习惯于把自己电脑上生成的文档存到邮件系统中备份,这样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打开它,修改和与人分享。我们也都开始用各种网络的图片存储服务,或者日历记事簿管理器等,实际上,这就是免费地在租用网络“云服务”的空间,而我们的文档此时就处于“云端”。

  谷歌的Docs服务,就是在线文档页面,用户只需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 URL 分享给收件人即可。Salesforce的模式也是“云处理”的一种代表,各个公司都需要兴建呼叫中心、购买服务器、销售中心等,购买服务器和建设数据处理中心,购买甲骨文软件实现专业服务工作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金钱和资源支持,但是现在这些烦心的事儿,都可以交给Salesforce来在线解决了。企业购买和租用的是Salesforce的后台服务和网络支持,Salesforce实现的是后台的安全、有效率的工作。

  很难几句话说清楚“云计算”的实际情况,但是这朵云彩上的网民越来越多,谁能抓住飘忽游移的云彩,谁就抓住了未来。这个机会里,成功的可能是巨头IBM、微软或者是谷歌,也可能是未来的比尔·盖茨或者是未来的Larry Page(谷歌创始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