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会到“京沪房企发展战略对话论坛”,房地产开发商们一直在喊“缺钱”。的确,在大地产商频频抄底土地市场的时候,像万科这样的大户都要忍痛出售昔日地王股权,彰显出其他中小企业资金链的尴尬。不过,在汶川强震全国哀悼日里,万科宣布追加赈灾款一亿元,又说明在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还有比“缺钱”更重要的东西值得追求。这不仅是一般意义的社会责任感,而是指放弃与政策博弈惯性后的众志成城。 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28%,增幅比去年同比为高,较上季度的环比也高。这种扩张如果还不能满足房产商大佬们的胃口,他们的“缺钱”并不奇怪。问题是今年中央政府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房地产商享有话语权的人物在各种高端场合叫穷,其深意义是司马昭之心,那其实是在向地方政府施压,与中央政府博弈,背后可能会出现的“厚黑”更值得警惕。 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房产商的缺钱并不是房地产呼风唤雨的人物个人缺钱。万科的董事会主席王石先生2007年的薪酬总额为691万元,这种高薪并非个别,在国内外的富豪排行耪上房产商不乏其人。对于为他们提供高薪的实体,如果在改革开放初期缺钱的话,还可以理解,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挖得第一桶金;但是在理应完成原始积累,早已分享到楼市盛宴的美味之后还在喊缺钱,那就只能使人怀疑他们在市场的崛起中是否一直在做拿别家资源赚公众钱的买卖。如果说他们是因为把资金都压在楼盘上了而缺钱,那也是自家经营管理的问题。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坦承,相当多的房产商“钱不够的原因可能在于去年太猖狂,囤积的土地可能太多了。”万科高价拿地面临的尴尬,也说明了这一点。 自有资金不足本来不是一件好事,房产商暴露自己缺钱的“软肋”,是在向从紧的货币政策博弈。当然这不是直接的对抗,而是在曲线要求救市。首先,他们在向地方政府施压。应当承认,房地产开发在当地GDP的增长占有较大的比例,即使不再仅仅以GDP的数字考核政府官员,房地产开发在政府经济收入的实现过程中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些拿着高薪的房地产高管当然能够掂量出其中的分量,以此向当地政府施压,倒逼政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倾斜游刃有余。其次,他们是在与银行较劲。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有了合适的借口说服银行网开一面。比如在提供贷款时,对自有资金比例的要求是否可以降低一些;声言让房产商卖地还债,丧失还款能力,将拖垮银行,“危及中国金融安全”。难怪有人戏言政府官员越来越像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越来越像政府官员。再次,是在为俘获代言人提供可以摆到桌面上的理由。在人们的印象中,房地产开发就是一个官商勾结的怪胎,对公共资源的倒腾与向当地政府施压,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以商业贿赂等内幕交易形式进行。只是内幕交易也要一个能够说得过去的由头,房地产开发“缺钱”正可以拿来说事。 在房产商缺钱的话语权中是否存在这样的“厚黑”,尚不得而知,不过至少需要对“局外人”提个醒:不要不自觉的为房产商缺钱代言,不要为其“叫穷”所动,即使遇到更耸人听闻的“救市”呼声,耳朵根子也不要软,不能为房地产开发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要挟所俘获。否则,从紧的货币政策就等于在为更大规模的权钱交易造势。 统计资料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增长,说明这个行业在整体上并不是没有钱。即使真的“缺钱”也不必危言耸听,更不应该再指望在与政策博弈的老套中寻找出路。万科宣布追加赈灾款一亿元说明,在房地产开发商中不乏有识之士,他们看到了比“缺钱”更重要的东西,在发展遭遇瓶颈时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因而在抗震救灾的众志成城中奉献出了自己同样是十分宝贵的一块基石。看来,比“缺钱”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众志成城!假如在困难时大家都喊自己“缺钱”,那岂不是一盘散沙?不仅抗震救灾是如此,防止经济过热、抑制物价上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都是一样。从与政策博弈到众志成城,房地产开发如果能够一一顺利实现这种转变,就一定能够开拓柳暗花明的宽广前景。 当然,这也需要房地产开发商在自己企业内部众志成城,过好紧日子,默默来一次“鹰的重生”。具体的做法要从各个企业的实际出发,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但是也有共性的东应当遵循。例如,从对公共资源的倒腾到形成自己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向当地政府施压到在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从灰色地带的火中取栗到以质量打造阳光品牌,从形成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开始,苦练内功,进行艰苦地资本积累,形成不沉的“航母”。 (中国管理传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