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援引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新闻——大意是警告美国金融机构不要投资中资银行。本人觉得在这里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用心就明显彰显!附文请大家多看看,个人觉得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表情!
资者不应效仿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对中国的投资。
美国银行本周将其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的持股比例增至10.75%,但此举也令美国银行进一步暴露在不断恶化的市场环境中。
考虑到美国银行增持股份所享受的优厚待遇(较市场价格折让64%),这笔交易可能也说得过去;但是信贷质量恶化、贷款增长放缓以及中国经济更大范围内存在的问题应会将其他投资者挡在门外。
隐约已经有证据表明,全球经济放缓和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今年兑美元已升值5%)已经对很多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冲击。
随着中国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也面临成本上升的问题。
预计这些因素将导致今明两年银行不良贷款规模逐渐扩大。
需要担心的是,中国银行体系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做好充分准备并在将来对贷款进行合理定价。
大多数中资银行只是从2003年中国经济开始持续强劲发展时才拥有像样的贷款数据,所以没有足够的历史数据来合理评估经济放缓的影响。
根据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提供的数据,中资银行在过去三年中新增贷款9,770亿美元。
这些新增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这一比例在亚洲国家中居第三位。
与此同时,中国官方规定了最低贷款利率和最高存款利率,从而让银行维持有利可图的利差。
分析师称,此举不利于银行发展适当的风险定价和贷款控制机制,银行可能终将受此问题困扰。
的确,2007年中国不良贷款比例整体有所下降,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
例如,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insheng Banking, 简称:民生银行)在2007年最后三个月的不良贷款规模较上一季度增加27%。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信用卡不良贷款在2006至2007年间增加近两倍。
去年的强劲利润可能有助于缓解冲击,而且政府也可能像过去那样向处境特别困难的银行提供救助。
但是,从2005年起西方银行向中资银行投资的180亿美元可能转变为一种风险,而非利好因素。今年第四季度锁定期结束后,很多投资者就得以将所持部分中资银行股份脱手。
到时候他们就必须决定,对中国的较长期投资策略是否值得他们承担这种风险。
而其他投资者应会尽快撤回对中资银行的投资。
-By Andrew Peaple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