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从哪里开始?
学习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智囊》中所说:智犹水,然藏于地中者,性;凿而出之者,学。一个“凿”字不但十分贴切地形容了学习的难度,而且道出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方可成功!显然,想达到学习的目的,要有恒心,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过程又从哪里开始好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两人行呢?我想也会有师。一人行,也不能说就没有“师”,我们可以和动物学,向自然学,……不是有专门的“仿生学”吗?
而现在的“师”也太多了,这个师那个师,工程师、政工师、理发师、修脚师……,问题不是找不到“师”,而是跟谁学呢?现代社会,各种书籍、报刊、资讯、培训充斥每个角落,被称为“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即使我们真是榆木脑袋、不开窍,也不至于要用“爆破”手段来疏通吧。而事实上不管我们的脑袋够不够结实,爆炸却是发生了。我们,身处“爆炸”之中,已经“很受伤”。
中国每年发行的有正规标准号的书籍多达50000多,这两年有所下降,却也在35000以上,也就是说,每天有新书100本发行出来。网络就更加厉害了,百度网每天增加新的网页几十万;电影这种大成本长周期的产品仅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平均每天发行10多部。……我们能看多少??
我们努力地学,学大庆,学大寨,学邯钢,学刘庄,学大邱庄,学西华村,……
学雷锋、学赖宁、学李素丽,……
学松下、学丰田、学海尔、……
到最后,我是谁?
邯郸学步者不可谓不用心,而结果不能说不惨---忘了怎么走路,要爬回家去!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人要人性化管理,有人要培养员工的“狼”性……
那么,到细节决定成败的时候,那些个“粗节”(平常却占大多数,不细却主要的事情)肯定已经做好了吧?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更加令人怀疑!年收入1.5亿这个条件可以让我有足够的“态度”了,那样我就能以1.65米的身高在篮球场上和姚明一比高下了吗?灭国之恨可以激得起勾践足够的“态度”去杀敌了,但是国家形势要求他只能卧薪尝胆,委曲求全,积蓄力量。……
书上的话也要有个妥当的听法才行啊。
记得一位公司总裁在一次管理论坛演讲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有些不负责任的“家”把一句话放大成一篇文章,把一篇文章放大成一本书。
是啊,多写一些字就能多赚些稿费。一个企业真正成功的秘诀会轻易公布出来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为了在商场上制胜与保持优势,企业成功的秘诀是花钱也难以买到的。可口可乐公司的配方是更是夸张地由七道多人同时方可打开的大门层层严锁。比较起来,那些个“沿街叫卖”的各种管理经营学习、培训更加值得怀疑。
向成功的企业学习成功的经验似乎是条捷径。
我们可以学日本的准时生产方式,后来出现了更为先进的NPS生产法,国内有精益生产法,等等。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方法呢?既然有好用的生产、管理办法,为什么还要耗费时间、人力、物力去做那么多的管理方法呢?老板们脑子进水了?
而实质上老板们的脑子没问题,只所以有那么多的“方法”,是因为哪一个方法也不能解决生产管理上的问题。当然了,人家美国人有美国的LINE形的流水线,而日本人因为产业工人的高素质可以组织“C”形相扣的流水线;各家情况有不同,所以人家的东西自己拿来不好用是正常的。正像穿衣服,各人有不同的身材,要想“合身”,要量身定做才行。
《A管理模式》就是为中国企业量身定做的,据说当年只是咨询调研费就花了2000万人民币,可谓是不惜血本。但不知为什么,近些年却没有当时“刚出炉”时那样的红火,好像被人遗忘了。量身定做的也不行??可能是中国企业身体长得太快?
现今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社会、企业高速发展,一种什么模式在做出来时,可能已经有一部分是落后的了。
在围棋术语里有个说法,叫“金角银边草肚皮”,这句话已经被房地产界成功运用来指导“圈地”。“金角”之含意是角上的地可以很容易做活,然后有向外大规模扩张之余地;因为角上已经是活地,根本无需再担心“作活”的问题。
《战国策·秦策》中,范睢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与围棋中以金角为依据,向外扩张的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成功的经验,没有比自己的成功更熟悉的了。在这个前提上再进一步,不也是提高?日进一步如何?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学习的前提,要先知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学什么;学习,不防先从自身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