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推荐]央视财经对话——MBA与职业生涯

[复制链接] 7
回复
14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3-28 20:0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天前和几个朋友聊天又说到MBA,现在的MBA不能说没用,没用那么多的人为何还是如此热衷;又不能说有用,有用那学完以后,很多人也没有多大提升,没有为企业带来一些实质东西。我想起几年前央视对话的一期节目,仔细研读一下,觉得很实在,他们代表不同的角色,从各个角度思考,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些清晰的规划,也问问自己究竟要什么?一定能给自己带来想要的吗?

特邀嘉宾:

谭海音:  哈佛商学院MBA 易趣网CEO

李军:    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

刘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

张斌:    中国对外运输总公司总经理

刘持金:  泛太平洋管理中心总经理

杨伟强:  TCL执行副总

杨壮:    北京大学EMBA项目主任

 

主持人(路一鸣):你好,观众朋友,欢迎参与对话节目。说起来在十年之前这三个字,可能在中国人心目当中还是一个又新鲜又陌生的词,可是在今天的写字楼里边,差不多人人都是MBA了。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当中,读一个MBA就等于找到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或者是企业家的捷径,所以在中国出现了很多读MBA、办MBA的热潮。有了MBA,我们真的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吗?那些已经被人们当作成功人士的人为什么也要去读MBA呢?今天我们请到了很多嘉宾来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是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总裁刘持金先生,欢迎先生。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张斌先生,欢迎先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刘吉先生,欢迎先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军先生,欢迎先生。我们现场就给大家找来两个MBA,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认识其中的一位。好,我们有请谭海音女士,你好。

谭海音:你好。

主持人:刚才大屏幕里,你说很多普通的人,不一定非常优秀的人,都可以到哈佛去读MBA。你认为你自己算是普通的人还是优秀的人?

谭海音:兼而有之吧,我想我是个自信的人,所以我会说我是优秀的人,但其实我也是很多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当中的一个。

主持人:好,我们听一听这个普通人的故事。咱们今天的谈话就从你大屏幕里最后一个字值开始,你觉得值在哪儿?

谭海音:其实西方是管理的老祖宗,这一点不是说崇洋媚外,但是的确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哈佛这块牌子的确给了我很多的机会。

主持人:你觉得这样的学习过程给你的帮助大吗?

谭海音:两年的学习还是培养一种管理的常识,千万不要以为MBA读了以后马上麻雀变凤凰,你觉得变化特别大。其实真正的管理是要靠日积月累这么积累下来的,而整个学习的过程只是帮你在积累更多的知识,仅此而已。

8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0:15:49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大家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就是在管理教育当中,我们还提倡有一个观点,英文讲的意思就是说要管理不确定性。

刘持金:因为你仔细观察一个,无论是中层经理还是高层经理,还是一线经理,他在做一个决策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可能那个信息能够支持他的决策只有30%甚至70%,你永远找不到有100%的信息支持你。说这个事情这样做就对了,如果这样,每个人都成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优秀的企业家。所以我觉得在MBA教育过程中,刚才咱们几个嘉宾都讲了,这些人文的这一面,艺术的这一面。实际上在强调培养经理人这种不确定性的管理能力,就是决策中一定是不确定的,就好像我们今天到场以后,不能够准确判断观众会有什么问题,你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受过MBA教育之后,或者受过某些的训练之后,你能够八九不离十地去掌握一个框架。尤其是对像杨总这样的在职经理人的话,不确定性的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一个话题。它绝对不是说希望通过一个案例或者某一个教学去完成。

观众:先生您好,我想请教您的是,就是您曾经把您从销售的业务员到管理者比喻成从市场上拼杀的战士到乐队的指挥这种飞跃,那么我可不可以用您喜欢的这种比喻方式来描述您的人生经历,就是从战士然后到小指挥到总司令。那么我想请问您的是,在您看来这种基于国际化视野的中国本土化MBA,他们离总司令究竟有多远?他们需要从中国MBA纯粹典型化的职业训练中得到怎样的升华,才能成为中国所需要的真正的知识领袖或者成为总司令?谢谢。

杨伟强:好,谢谢,谢谢你的提问。一方的统领,一个产业的带头人等等,很大程度上我刚才谈到了。其实MBA教育它只是一个管理知识,要真的成为一个比较优秀企业管理者,一个企业家,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你的心态。刚才我特别赞同刘院长所谈到的西点军校它的那种训练方式,它对人的那种心智模式是一种很大的一个训练。刚才刘总谈到的你有很多的决策是不确定的,绝对不可能支撑你那么决策因素,告诉你是或不是。你否则根本不是在做一个企业,在这个时候你必须要去做一个决定,你必须要做,这里头是赢是输你并不知道。赢,你也别高兴太早。输,自己不要放弃,不要气馁。这里头需要对你综合的这种人的这种心智这种考验可能会更加丰富,所以我还是觉得MBA教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育手段,但只是在管理知识方面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你从事企业管理进行企业运行提升当中一个很好的工具和手段,但它不是全部。

主持人:先生的这种理解,两位老师,负责培训MBA的同意吗?

刘吉:所有的教育都是这样的,都是在你人生道路中间一个帮助你推进。刚才跟教授说的一个企业家他是有天赋的,但是我们的任务是把他的天赋开发出来。当然要智商高,要情商高,要胆商高,这当然是天赋。但是怎么把它开发出来?这是我们教育的功能,所以尽量。但是就算教育的功能也只是一部分,最后你是不同的人,不同地去学,他得到不同的效果。同样一本书,各人有不同读法。中国在刚刚办MBA的时候,当时有一本书《给你一把致富金钥匙》,好像告诉人们说你读了MBA之后你都会成为百万富翁,都会成为很高层的职业经理、老板似的,实际不是这么回事。作为MBA教育来讲,它只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训练。实际我很同意先生的说法,它是潜移默化的,你具体地解决什么问题很难给你说得清楚。MBA究竟能不能改变人的行为,一个企业领袖本身素质是天生的还是后来培训的,这个问题在商学院一直在讨论。如果你是原来素质很强的人,你上了MBA你会更强。如果是你原来素质很差的人,你上了MBA以后你不会更好。

主持人:先生,其实社会上像您这种角色的人不在少数。您能不能对您的同类的人们来讲一讲您的心里话,您希望他们能够做到哪些?实现哪些目标?

杨伟强:自身知识技能提升来讲,手段方式有非常多,MBA是其中(之一)。每个人他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做选择其中一个,我想刚才很多嘉宾谈了很多观点,我觉得不要太过于去迷信MBA重要是在于它能为你带来一些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知识的整理,同时像读MBA还有很宝贵的财富,就是你的同学。你学的这些东西,更多还是要回到你实践当中,去结合你自己真正企业的这种实际情况,去做一种潜移默化的整合。

主持人:我们现场今天请来了两位MBA,第一位谭海音女士,是在海外读的MBA,然后回国创业。第二位先生,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学习MBA的系统理论知识。两位都是MBA,可是道路毕竟不同。不管是到海外或者在国外读一个MBA然后开始自己新的事业,还是在自己现有的工作岗位上,比如说在成功的高速路上我们稍微停一下,到商学院里去读MBA,充充电、加加油,总之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在变化的环境里面,我们培养自己的再学习能力,终生学习,终生砺炼,这也许才是我们成功的必由之路。那个时候,可能成功就不是在彼岸在等你,成功就在你的身边。感谢您收看本期对话节目,再见。

 

7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0:15:15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先生,在您培养的这些学生里面,您的这些学生们给您反馈回来他们的收获,有没有像先生讲的那么令人激动?

杨壮:我们班有一个山东的企业家,也是他们班的。张斌MBA班的,山东企业家,他是制药厂的。那天我们讲的题目是核心竞争力,后来在班上大家就谈了一下,首先从定义到概念,到自己企业核心力进行分析。后来他突然想了一下,发现他这个企业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然后第二天他就坐飞机回到了山东开了两天的会,两天就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探讨。那么两天之后他回来以后,跟我说我们已经现在决策了,要把这个企业打到国际,要通过发展国际,来从事核心竞争力。那么这个企业现在已经搬到了纽约,到了纽约之后的消息你知道吗?到那边经历坎坷,他找了一些留学生,他就想把中国的中药打到美国市场,因为中国的中药市场本身竞争太激烈,所以他自己要打出知名度来讲比较难一点。

主持人:就您个人看,他的决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杨壮:我觉得现在很难判断,但我觉得他的思路是对的。

主持人:您一定接触过很多像先生这样的同学,就您个人的经验看,这些人在学习MBA知识的时候他们最缺什么?然后他们应该怎么样去学习才能最大限度获得他们的收获?

杨壮: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家中间不太互相容忍,那么在这个课程过程中,大家磨合的过程中间,发现不容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在容忍问题上有一次我们搞了一个测验,所有的MBA16个组对20种不同的价值观在一年学习之后进行一个重新的价值认可,每个小组提出五个最有利的价值观。我记得特别清楚,排在第一的是宽容。16个小组中12个小组认为宽容是很重要的,那说明可能我们不够宽容,对其他人也不够宽容。那么这个完了以后,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就说MBA教育本身不单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技术教育,实际上他在改造人,在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特性。然后在做决策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很多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们的敌人不是别人,我们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所以我觉得如果通过MBA教育能得出这个结论,也是MBA教育一个胜利。

主持人:谢谢。

杨壮:谢谢。

主持人:现场形成了一种反差,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教MBA的这些老师们都可以提出他们的学生们怎么样获得了这样那样的提高,但先生在说起来的时候信息量非常地小。您在他们刚才列举的如此这般的提高方面,有这样的体会吗?

杨伟强:我觉得可能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本身来讲,其实整个社会整个教育其实非常丰富和发达。其实很多MBA课程被拆成很多模块在社会的教育当中都有进行,所以很多你其实听起来并不很新鲜,尤其是你组织本身经常去培训、学习、参加短训。其实本身这些东西来讲并不是要等到这一刻你才觉得有触动,你该触动的,原来可能早就触动过了。可能这里头有些环节会受到触动,我更赞同刚才那位观众提到的它可能会是潜移默化,对你的管理风格,甚至一些心路历程,甚至你过往的一些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是做一个修正。不完全是刚好是螺丝帽对口,见利见效。我觉得对我来讲至少更多不是这样。

刘持金:我非常赞成杨总这一点,因为牵扯到对这些老总进行培训,对这些经理人来讲如果他马上采取行动,这个企业策略,马上去反应,可能会导致这个企业非常惨重的代价。我想从杨先生刚才讲的他的反映非常沉着,信息量相对少一些。我想说正是一种非常有理性的,对于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企业经理人来讲,他们在接受这些知识的时候他应当有很好的判断和消化的过程。

张斌:刚才教授讲的这个东西很多都是我们班的事,确实是真的。但是我确实是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呢?因为作为我们来讲,可能有的同学就像他说的好像开了药方马上就是那什么,但是对于更多的同学,还是我刚才讲的是一种文化上的东西,一种氛围上的东西。不是说马上学了以后就会怎么样,或者如果说跟吃药似的,是说吃中药给你补气的,不是说我感冒了打一针就好了。

主持人:我刚刚想问先生一个问题,因为我想你在过去十几年中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还有您习惯的一种决策模式。那么读完MBA以后?MBA是源自西方,它是以量化的理性决策模式,你有没有在工作中发现这两者有一定冲突,如果有冲突的时候您是怎么选择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杨伟强:你讲得很对,其实管理经常称它为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可以传承的,可以去学习,可以去通过各方面发生的事情去借鉴,包括很多案例。我想很多案例它尽管写得很丰富、很详实,但一定会有很多案例背后的东西你是不可能洞察到的。市场来讲,只有你身处其中,你自己去体验、去感受,真正你来做决策的时候,你自己的这种砺炼,你经历过的。包括刚才我很赞同小姐讲过的,甚至一些失败、过失,以及你在整体运行当中的体验会使得你在做判断的时候,包括你的直觉、第六感都会起作用。所以这里头我觉得它是综合体,时常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它的成功和成长,真的去遵循这套理论的话,你根本不敢去创业,你什么事也做不了。有句话讲无知者无畏,我不是说无知本身是对的,但是事实来讲很多时候,你要去做,也许你学完以后缩手缩脚,也许你学完以后会不敢做很多事情,你觉得这也不行,老师讲的这个失败案例等等。其实很多时候,你自己必须去消化、吸收、体会、去分析,需要你自己的思考,我非常同意刘院长的说法,就是MBA的教育学的是基础的东西,至于你基础东西学了以后,怎么用法,就靠我们自己。就像登山运动员一样,登山运动员不是每个人都能爬上珠穆朗玛峰的,但是MBA教育什么,就教你爬这个山,你要带哪些东西,路程是怎么样的,当中会碰到什么问题你应该怎么处理。但是你真的要登上去的话,要看你有没有勇气,有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没有团队精神,有没有对规定情况的判断能力。这些东西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但是它教你的一些基本东西都是非常有用的,这是我的想法,谢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0:14:32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你觉得你读了MBA之后,自己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一些行事的风格、思维方式有变化吗?

杨伟强: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我想会深刻一些。

主持人:你给我们举个例子,哪些事情您觉得理解更深刻了?

杨伟强:比如教到像企业战略这样的课程当中,其中有一个案例是日本的一个案例,是小松智多锁,是做挖掘机的。它和当时欧洲一个全球非常著名做挖掘机这样一个企业,当时它整个力量对比悬殊非常大。当时它在十几年整个的企业竞争当中,它在不同的阶段所运用不同的企业市场策略。这个我觉得读完这个案例以后,对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我觉得当时蛮有启发的。因为像TCL,我们是四年前涉足整个IT行业。从基础、从环境来讲,可以讲从零开始。这个行业的同行真是也很优秀,也很强大,这方面怎样在竞争当中跟他们去角逐,这样一个案例我觉得对我当时整个所处的环境非常受启发。

主持人:整个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在你的时间安排里边是每个月有四天。可是在你的精力安排里边,你会投入多大精力?

杨伟强:精力安排绝对不止四天。因为有很多作业,还有很多课前一些功课需要预习。还有就是我们在学习当中,我们班上同学根据不同的产业还分配了不同的兴趣小组,比如我从事IT的,但是我对像金融投资非常感兴趣。我们有专门一个金融投资的小组,我们这个小组本身还会组织一些活动,在这个月的期间或者是中间的这个期间。所以时常来讲围绕着上课本身还是要花费不少精力的。

主持人:我们现场可能有很多经历跟您非常类似的观众,也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现在回到学校里去读一个在职的MBA。有没有哪位朋友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觉得像先生这样在职的去读一个MBA,会给他造成很大的变化吗?好,最后一排。

观众:先生您好,首先我觉得工作了几年然后再去读MBA,首先他得到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就是那些潜移默化的,那些润物细无声的东西,随着你的岁月,随着你的阅历,随着你对事物内涵的穿透力慢慢在增长。另一方面,就是你内心的一种心路历程的变化,这种心路历程的变化实际上完全可以克隆到企业。人如企业,人的生长,人的喜怒,其实跟企业成长也是一样的,也有高潮,也有低谷。如果你能驾驭住自己的心,你一样可以驾驭住企业的灵魂。所以我认为在读MBA期间这两方面都可以兼顾,同时就像先生这种也可以是一个副产品,他可以认识很多的人,很多的合作伙伴,对他的未来就像海绵挤出水一样,是一种潜在的受益,我觉得他很精明,谢谢。

主持人:先生他说你特别精明。你觉得你去读MBA里边有没有结交很多朋友?

杨伟强:本身读MBA课程来讲,我觉得概括来说是两块,一个是学知识,一个是交朋友。因为班上的同学他们每个人都有很丰富的经历,每个人都是一个很鲜活的故事,他们背后都有很多他们自己创业过程当中一些体会心得。其实MBA教育绝对不是说书本上那些知识去学习,还有很重要很重要一块就是同学。你的这些同窗20个月这些伙伴们,他们身上很多鲜活的东西甚至有些是会更有价值。

主持人:这是你一开始的目标吗?学知识和交朋友?

杨伟强:这是我去选择MBA最直接的目标。

刘持金:我想杨总他是非常典型的,现代企业我们强调叫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体的一个代表。因为对现代企业家来讲的话,他的知识是一定需要能够跟上一些新的变化的,也就不断地更新。参加一些像在职的MBA或者是非学历短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充电的过程。我们中国的企业一共有一千多万家,如果把我们这十年来从1991年到今天累计起来培养的MBA还不到10万人。

主持人:差远了。

刘持金:差远了。一个企业一个MBA的话,那要一千万个。我们算一下,不敢想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国情,反而是在职人员去读MBA,像杨总这样的比例上反而是大大超过了西方发达的国家。我觉得这是尊重我们客观社会实际需求的一个表现。有一个很大的企业家,他讲了一个,记者问他,他说你这个花了20万块钱还来学习,读一个MBA,值得吗?他就说我岂止花20万,我花了几百万。你想我20万学费,然后我每个月有四天学习,这四天我本来可以赚钱的,我的工资,我现在不赚钱了,我来学习了,加在一起可能两年下来是几百万的投入。为什么呢?我说我觉得非常值得,他值得。他说了几点道理,他说,第一,我不是一个人在学习,我学了以后,学完课以后回家去以后,我那个领导班子开会的时候,我就把我学的东西向大家讲,这样子就是八个人,甚至更多人在一道学习,我赚钱了。第二因为大家都学了一样了,因此我们的领导班子大家的意识观念,思维方式都相同了。因此我们在重大决策的时候就很容易得到统一的意见,很多统一意见,因此我们就能抓住商机做出正确的决策,于是我们赚到的钱是几千万甚至更多,因此我觉得非常值得的。

主持人:其实先生您也在学MBA,您的体会有没有?

张斌:刚才先生讲的那么深,教授当时面试我,他问我你为什么要上MBA?我说很简单,两个目的,一个我想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因为我毕业更早,我是77级,1982年就开始工作。到2000年差不多十八九年了,每天我觉得像机器一样,开会、出差、看文件、写东西、读东西、批东西,我想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再一个就是说也自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东西,但是更知道这些东西不是很系统。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0:13:05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既然管理和文化是和一个国家的具体制度,以及文化背景相连的,那么海外回来的MBA,他们所受的这些教育和我们国内具体的环境,会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就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一下北京大学中美合办北大国际MBA项目美方主任杨壮先生。

杨壮: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我们当时就注重一点,首先先是拿来主义。因为MBA这个教育本身在国外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中国MBA只有十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在办这个学,怎么样把国外的课程先搬进来,看一看哪一些课程比较适合我们。把国外最主要的课程搬进来之后,我们又感觉到搬进来以后,你单纯把国外的案例拿进来,经常学生提到的问题。就这个案例,比如哈佛的案例,我们把这个案例拿进来以后,同学们会讲到这个问题,这个案例本身不具有科学性,因为它是案例,那么它有偶然性。我们就拿苹果计算机这个案例来讲,我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学MBA的时候,苹果计算机是一个正面的案例。我毕业之后,变成负面的案例,现在又变成正面的案例。因此你如何去看待这个案例本身就有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你接触多了以后,你基本能判断这个案例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个案例到中国来,在中国这种环境下,如何结合这种环境,我才吸取其精粹。

主持人:谢谢你。谭海音你觉得你从美国读了一个MBA回来,回到中国创办自己的企业,有没有这种差异和落地这种感觉?

谭海音:具体在中国,我们自己做企业还是洋为中用。我现在做企业管理,绝对不会说哈佛的时候我教授这么说的,我就这么做。而只是自己通过那些学习已经化为了自己一种判断,然后所有的决定都还是我这个人做出来的。可能有我以前的国内的工作经历在,学习的经验在,也有国外的MBA教育在,但是绝对不会说老师这么教的我就这么做。

主持人:先生,你同意吗?

刘吉:MBA教育的目标,提供你基本的思路和基本的理论框架。你实际的操作一定是根植于你具体的产业,具体的国家,具体的文化,这些都不能靠MBA本身的案例去得到解决。我想这个案例教学主要提供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和参考,但是我们不能期望说中国的问题一定要看中国的案例,美国的问题一定看美国的案例,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误。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美国最好的商学院是什么,是西点军校。它讲得很多,实践证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点军校培养出来了世界500强里面,董事长的有一千多名,副的也有二千多名,总经理然后董事一级以上的是五千多名。这是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来这么多,因此它是最好商学院。最后进行调查说为什么呢?他们讲了非常深刻的道理,商学院给我们讲的是领导课程,而西点军校给我们培养出来的是领导的生活方式,这对我们非常教育,非常受启发。比如说西点军校一进去高班生就会欺负低班生,那低班生见了高班生就得敬礼,高班生哪怕骂得你狗血喷头你都必须说一句话,是,长官,都是我的错。这要禁得起委屈,这种能力在我们领导课程里没有讲过。商学院MBA毕业都是尾巴翘得挺高的,但是你要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在有些情况下面你就必须装孙子,是不是?这叫大丈夫能屈能伸。你在求人家银行给你贷款的时候你哪讲什么道理?说你在翘尾巴。所以这种素质,这种生活方式的培养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商学院除了讲领导课程,除了讲这些基本框架,除了讲这些案例以外,还有培养一种领导的生活方式。我想我们商学院也是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改进,我想我们应该是这么做的。

刘持金:不过我想补充一点的是,刚刚刘校长讲到了西点出来的很多人最终成了商业界的领袖。哈佛商学院每一年大概有20%30%都是军队出来的,因为它相信这个,生源应该是面很广,而且它相信部队出来的人一个是作风很硬挺,还有一个也是身经百战。战争时候,这种关键时候的决策和领导才能这个是在今后的商界,你要工作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主持人:谭海音女士是在1997年去海外读的MBA,现在虽然过了这么长时间了,可是这股读MBA、办MBA的热潮在中国仍然没有削减的势头。那你能不能对后来还要去读MBA同学们、朋友们提一些你自己的忠告?

谭海音:我觉得最重要一点就是说要正视MBA得到的效果,千万不要以为MBA带来的就是高薪,就是企业里的高职位。一定要想MBA只是自己职业道路发展当中的一步,而且还不是必须的一步,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读了MBA可以在职业上继续发展,有一些人不需要MBA都可以做很好的企业领导,我想大家还是走自己的路,不要跟风,这个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谭海音女士给我们举了两类人,但实际上我们发现还有第三类人,他们在自己的企业里面做得在别人看来已经比较成功了,可是他们还要去读一个MBA。我们今天的第二位嘉宾,第二个MBA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待会见,谢谢谭海音。好,我们欢迎杨伟强先生。你好,先生,从深圳飞到北京来上课,你觉得这样累吗?

杨伟强:还挺好的,放松一下。北京本身这个地方也是因为从事IT行业,也是IT中心。所以来北京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往往是把很多事情结合在一起来一次。

主持人:好,请坐,先生。这么多事情纠织在一起,会不会影响您去读MBA的学习质量?你去上课的时候,也许在上课之前发生一些事情,或者你在上课过程当中会发生一些事情?

杨伟强:有时候可能会专注度(不够),然后会上课时候会想一些事情。比如课间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就是课间都在打电话。

主持人:上课的时候关不关手机?

杨伟强:要求必须要关手机。

主持人: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尤其是那些准备读MBA的人心目当中,你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了,你就是他们的目标。现在你也去读了一个MBA,你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杨伟强:从事了十几年的工作,我觉得需要有一个场合,令自己把这十几年从事工作管理和心得做一个沉淀,同时也希望能够系统地去了解一下整个管理学的理论,对自己所从事过的很多感性的东西,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做一个整理。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0:12:04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谭海音女士,你平时在管理自己公司或者经营的时候,你觉得有哪些你在MBA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就像你的师兄,他也有这样的感触。

谭海音:平常人家问我都是问哪些用得上,然后要说到用不上,我可以说是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了市场营销,我觉得那个东西根本用不上。为什么呢?因为其实营销我觉得是很多的经验,实际操作的经验。而且各个市场不一样,我觉得那门课对我来说的确没有学到太多。像我们现在做的整个市场营销,完全不会去照套我学到的东西。

主持人:比如说你的公司里边也有人想去读一个MBA的话,你会不会跟他说你千万不要去学市场营销的课?

谭海音:这个倒也不会,可能我想还是像刘持金说的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不同的课,可能你学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对我来说我觉得营销的确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但是可能我现在如果公司有同事去学的话,那还是会积极支持鼓励。而且我今天来跟你说这营销没用,说不定我明天回去碰到一个事就有一定的帮助,这个也可能。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现场的观众有没有人愿意跟我们现场的嘉宾,和谭海音交流的。

观众:谭海音女士,你是从哈佛回来的MBA。你现在回来的话实际上做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这个领域,我不知道就是说你为什么在这个领域里面做?谢谢。

主持人:刚才刘院长告诉我们,这些MBA被训练完之后对利润是相当敏感的,是不是当时也觉得这样的一个行业会获得巨额的利润?

谭海音:这个看法不全面,因为巨大的利润其实背后掩藏的是巨大的风险。

主持人:当时你看到了吗?

谭海音:绝对看到了。但当时我的想法是说不成功则成仁,的确当时是这个想法真的是破釜沉舟。

主持人: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也是MBA教育给你的?

谭海音:敢于破釜沉舟?这个我觉得倒不是,这个还是人的性格和你自己的理想,包括就是你对不同事物的优先等级,到底是金钱,还是事业,还是成功等等,这个还是因人而异吧。

主持人:女士的意思是因人而异,先生你觉得对于培养的一大批MBA学生来说,你会给他排出一个优先序吗?

刘吉:我觉得一个MBA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情况下,应该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企业家或者高级管理人才。那么他必须具备,我觉得要具备三个商,首先他智商要高;第二个他情商要高,智商太高,陈景润智商很高,但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他怎么能当企业家呢?情商高还不够,我们给他创造一个名字,胆商要高。什么叫胆商呢?就是说你要抓住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然后碰到的困境你要有坚强的心理因素来顶住,这就是要胆量。我看我们的女士就很有胆量,她抓住机遇,然后做好了风险准备。同时要培养几种能力,第一种能力他必须创新;第二必须要有应变能力;第三当然还有公关能力。卡内基总结他一生成功经验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我的成功经验就是15%的专业知识加上85%的公关。最后当然还有一个团队能力,就是凝聚力。你必须有魅力,领导人没有魅力,你怎么凝聚大家,大家信服你?最后当然因为经济全球化以后,必须要有一个多元文化的素质。我非常同意刚才这位老总说的要有一个文化,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家或者高级的管理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说你到一个跨国公司、大公司里去当副手,那个总裁就问你一些,请问中国的国画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不懂。你说中国国画就是好,我也不懂,对不对?要说几点出来,怎么怎么样。外国老板一看说,你为什么身上佩个玉呀?这个玉干什么用处的?你也讲不清楚,佩玉从哪来的?佩玉这是君子的行为是不是?一摸着玉,就表明自己能够像玉一样坚定。同时摸着玉来回走,叮叮当当地响,那就说君子行为是很透明的,我还没到门口的时候已经响了,知道人来了,有什么隐私赶快躲开。你如果真正道理不清楚,怎么能够将团队凝聚起来?所以很重要,多元文化很重要的。MBA的宗旨就是要开发你的三商,培养你的四种能力,然后培养你多元文化。只是给你一个基础,最后你成功与否,那就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主持人:先生给我们介绍这个情况倒是很有意思。在您的学校里也教同学们中国国画?中国玉的佩带这些知识吗?

刘吉:我们正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每两个星期有一次讲座,这些讲座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也包含这样一部分内容。管理、包括管理教育,它是和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是相连的,脱离不开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0:11:14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谭海音女士只是整个MBA大潮里边其中的一员,还有更多的人也像她一样在报考MBA的时候,或者在整个读的过程中都那么一无反顾,正是这些人构成了整个现在社会上的MBA热潮。我们请问一下先生,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话给我们描述一下,在中国MBA热到底它热到什么程度?

李军:2001年去年全国研究生报名是46万,今年的报考人数是62万。在这个报名的学生当中,8%是报考MBA,从录取的比例来看,MBA研究生它的报名和录取的比率是低于国内其它专业研究生的录取比的。2000年的时候,我给你这个数字当时其它专业的录取比是25%,MBA15%,可见竞争的激烈。虽然录取比率比较低,但是大家报考MBA的热情仍然有增无减。

主持人:我们让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MBA教育和一般的研究生教育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大家都对它趋之若鹜呢?

刘吉:MBA它不同于其它的硕士生研究,其它的硕士研究它的目标都是学院式地进行研究,培养研究人员,而MBA是培养操作人才。就是说培养出来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想办法去赚钱的本事。

主持人:女士你现在有自信说自己在世界各地都能赚钱吗?

谭海音:绝对不敢,我肯定没那个本事。但我觉得应该来说随着自己管理经验的不断地增加,一定是胜数会更大,可能性会更大。

主持人:刚才我们先生代表的是MBA的市场供应方,但是先生肯定代表的是MBA市场的接收方,需求方。在你们公司里有多少MBA

张斌:在总部差不多占六分之一。

主持人:六分之一?

张斌:对。

主持人:这些受过MBA教育的职员,他们的表现,平时日常工作中这些技巧,是不是和别人就不一样了?

张斌: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作为一个群体来讲,让他们一起做事情,它会有一种文化氛围。包括我自己也是在学这个东西,它是有一种规模效应的。如果在你管理团队里边,尤其是高层决策团队和执行团队里面的话,(MBA)占的比例比较大的话,确确实实差距很大。

主持人:女士你的公司里除了你之外,还有MBA吗?

谭海音:我们公司一共有一百二十几个员工,四个是海外的MBA,然后有一个国内的MBA,我想是中欧MBA毕业的。

主持人:但是很多学了MBA的人,他对自己的薪水有一个预期。在你们的公司里,你会不会给他们设定比别人更高的薪水,满足他们的心里预期?

谭海音:我招人用人不是惟文凭是问,有MBA文凭的,做得不好的,照样拿低薪。没有MBA文凭的,做得很好,薪水可以一年翻番。我觉得MBA只是证明你读过这么一个学历,但是绝对不表示你的能力究竟如何。读了MBA不必然代表你一定工作会成功,也不必然代表你一定会拿高薪。

主持人:刘持金先生,您也是海外回来的MBA。您拿了MBA学位之后,是不是给您的整个事业也造就了一个转折点?

刘持金:从我事业转折上来讲,MBA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但是有一点作用我觉得是非常明显,就是通过读了MBA之后,它给了你在各个方面有一些思想的框架,这个框架使你在日后的操作过程中多少都有一些指导性、方向性,就避免犯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MBA的价值它必须是基于你丰富的工作经验之上,两者能做到一个有机的结合。在我的发展过程中,有时我觉得MBA很有用,有时我觉得真的是没有太大的用。需要自己去请教上司、请教同事、咱们这个团队,能够找出一些方法来做。所以我想对于MBA知识的应用和发挥,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0:10:19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这是你在进入哈佛之前的想法吗?

谭海音:老实说进哈佛以前是觉得这个招牌不错,我是挺想去读两年书的,然后再具体的也没有想得太深,就这么稀里糊涂就去了,就是投奔心中一个美好的形象。

主持人:一个愿望?

谭海音:对,是圆梦去了,但是可能在毕业之后会面临很多实际当中管理的问题。

主持人:咱们说具体一点吧。比如说管理学的大师彼德·鲁克先生把管理者的能力划分为五个方面,一个是确定目标;一个是组织协调;一个是沟通;一个是评价;还有一个是培养人。你觉得您在这五个方面,哪一点上进步比较明显收获比较大?

谭海音:我想还是最后一个,就是培养人才,我自己最值得骄傲的,还是说培养出来了一批能干的精兵强将。

主持人:其它五个方面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多的进步呢?

谭海音:其它应该来说都是管理最基本的元素了,如果说我自己最值得骄傲的我觉得还是在人方面。

主持人:你觉得你自己受过MBA教育之后,算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或者企业家吗?

谭海音:我觉得差远了,因为毕竟MBA出来我实践也就三年,我现在是30岁,我觉得还是管理界里头的一个新兵。等我到了4050岁,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大企业很好的管理者,但是现在我还不到那个份。

主持人:那你觉得你现在离你4050的那个距离,除了年龄,还缺在哪?

谭海音:还缺很多犯错误的经验。

主持人:你目前比较刻骨铭心的失败有吗?

谭海音:所幸就是易趣到现在还没有特别大的失误。

主持人:你现在说还没有经历过很大的失败,这是得益于你受过MBA的训练吗?

谭海音:这个是一定的原因,因为我看过很多失败的案例,而且管理当中一些必须要抓的。比如说所有的管理决策,你要有数字作为后盾,这是第一。第二,整个公司的管理绝对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