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落时年华老去
2008-2-26
每当电视里出现治疗脱发少发的广告时,你开始停下手头一切去留意它,虽然这广告依旧嘈杂和粗俗。你的关注只因为原本茂密的头发纷纷散落,一片头白不经意间在你稀松的发际间出没。年龄,只是记录生命的长度;而日渐稀松的头顶,则残酷地宣告着你不可避免的老去。
时光悠悠,青春渐老。当开始在厨房做饭,意味着青春已去,人学会了与生活和解。我喜欢的时尚撰稿人叶滢曾说过这样的话。而青春过后,则是年华逝去。几年前,你还可以在热水澡中,大唱“我的青春小鸟不见了”,自娱自乐,浑然一居陋室中的天皇巨星。而现在,每次轻柔搓发之后,你不顾沐浴露的碱性酸味,必先看手掌和那方寸浴池中,到底牺牲了多少已不再生长的黑发。更为烦恼地是,第二天起床上班前,无论如何努力,头上稀少不均匀的头发,已经无法再梳理出一副“净而清爽乱则酷”的造型,只留下“一摊唏嘘”,仿佛北京的鸟巢,惹得眼尖的别人说你是2008奥运的形象代言人。
于是,在平常的视角中,性感的美女,丰满的少妇,初长成的少女,已统统退居二线。注视别人的头顶成为了首要“任务”,套用那个矫情的广告说:不在乎一路的风景,只在乎一路头顶的茂密。回家的电梯中,遇到一个高大魁梧的中年男人,头上只残留着两侧的几缕黄发,萎靡不振地半垂立在后脑勺,你能立马联想到《集结号》中残酷战斗到最后,只剩一个的谷子地。一种迟暮的感觉。混沌的时空中,谷子地只能对墓碑发脾气,而你呢,镜子?还是那小瓶用了一年多还用不完的发蜡?
当然,你可以为自己联想很多很多积极的案例和乐观的结果。比如传说爱恩斯坦的头顶就是电梯中这个男人那样的,脱得越早脱得越少,则成就就越大。比如行业中你所在的这个知名公司的几位高管,都是“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等等。再不济,你可以幻想,哪一天,500万彩票巨奖尽入自己囊中,这样就可以聘请政治局常委们专用的御用护理员,帮你的头发修理得乌黑有力,一头“和谐”。
这样的概率,也许这辈子和下几辈子,你也无法拥有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穷暮,学不会脱顶的郭达在小品表演时的“意气风发”,也许也无法达到老仙人“童颜鹤发”的境界,但至少还可以让“眼神有力”,做一个“明眸善睐”的人,用眼睛去宣告还澎湃在你内心的激情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