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从事企业管理咨询近6年了,我觉得好像刚刚摸到现代管理咨询的门路——走精细化管理咨询服务之路。这主要包含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帮助企业导入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方法,从企业实际出发策划并帮助实施改善方案、固化改善成果等三大内容。我认为这是中国咨询业区别于外国和尚们,并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以下是我目前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和感想,分享给大家,也是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宝贵意见,也希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让中国没有难管的企业”而共同奋斗。
一、精细化管理的提出与观点评点。fficeffice" />
2004年1月,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提出“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被誉为“扎在当今社会浮躁穴位上的一根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细节管理”研究实践的热潮。
2004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老师在浙江考察民营企业时提出:“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中国民营企业必须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并且给了我们以具体的引导——精细化管理具体表现在专业化、归核化、国际化。
吴敬琏提出的专业化是企业内部的产业专业化、管理专业化和资本专业化;归核化是要有核心支柱产业和品牌;国际化是向国际市场发展。吴敬琏的解决途径是:寻求建设制度化的管理,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科学、有序、规范、到位地发展。
1、吴敬琏、汪中求等启动了精细化管理的浪潮。尤其是吴敬琏,是在调研了浙江宁波地区的民营企业后向全国发出精细化管理号召的——精细化管理的确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必由之路。
2、吴敬琏、汪中求所说的精细化管理,有一个搞学术研究人的通病。那就是开口必须上纲上线,闭口一定内涵饱满外延无限,生怕漏了什么,结果,他们得出的研究结果,从表述上上看,与其愿意距之千里了。专业化、归核化、国际化也好,制度化建设也好,还是人的管理也好,都不是精细化管理的特点,而是被他们归纳到放之四海皆可用的高度上去了——这是导致2004年提出精细化管理以来,企业还是迟迟不前的主要原因。因为被他们提炼总结的结果,是一个通理,是一些被民营企业听的烦了的老生常谈。
3、吴敬琏的三化与制度化建设,汪中求的“目标、流程、岗位、规则、训练、领导、文化”和“清晰、可控、规则、条例、细节、底线、客观、量化”这些关键词,以及结论落在“管理还是一个”人“字的观念——前者,还是在企业战略的圈子里转不出来,后者则仍不能脱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巢臼。因为他们两个就是研究这两个领域出身的。如果精细化管理在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上兜圈子,那一定搞不出名堂来的。从根子上说,他们是脱离了生产力在折腾生产关系,脱离了经济基础在折腾上层建筑——有没有用?有,但一定不能撼动民营企业管理的传统现状。严重点说,是疑似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念,是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不相符的。
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问题。
1、对象主要是产生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流程。即产生产品或服务的这个事物的基本规律,是对事物基本规律的再认识
,是对事,而不是专对人。制度建设也好,人的职能细化也好,标准化规范化也好,都是建立在对事物基本规律的细化认识上。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造空中楼阁,就是人治,就不是法治——法治的本意,就是大法自然,按事物规律办事。同时,针对事物的基本规律进行精细化,就能形成重点,就是解决主要矛盾,而不是面面俱到,盛饭人人均平、上厕所双脚定位,搬运工搬货上车设计72个标准动作,这有意义吗?那只会给企业制造麻烦,这样的精细化,只能加重企业负担,加重企业的管理成本。
2、方法主要是针对产生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流程,从这个组织行为之一的普遍规律结合企业的特殊情况进行认识。组织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各种能力及其顺序,时间,物资消耗,人力消耗,和导致事物变化的要因(外因)。即一根铁棒怎么磨成针的?动作有顺序,动作需要时间,需要消耗物资和人力,需要工具和介质的条件。用吴敬琏和汪中求的话来说,就是要为这些建立流程、制度、规范、标准。这是工业企业组织行为的本质,是生产力的本质;而不是流程、制度、规范和标准是本质,因为这些都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工具,即认识和表现事物基本规律的工具,是数据理论,是数据结构,是数学逻辑,应用手段可以是各种控制记录、绩效考评、统计分析,可以是计算机的信息化技术。用数据理论说话,就不是盐少许酱油少许;用数据结构说话,就不是拍脑袋凭经验;用数学逻辑说话,就不是走到哪里算到哪里。同时,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数据管理,则体现了邓小平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管理上运用现代工具,才叫现代化管理,否则还是传统管理。
4、标准主要是用数据表现的,深入到影响事物发展的细节的规范化。这里的关键词是“数据”、“细节”、“规范”。细节是有限制的,限制在是否影响事物发展。这个细节是可以用数据表现的,并且这个数据是可以从标准上、行为上进行规范从而保障的。这里就有个对数据化的标准进行认识(制订)、执行、评价三个问题。烧个饭,米水比例多少、火的大小、时间长短,这是必要细节,饭勺子放在哪里,舀水杯放在哪里,就不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必要细节。然后再看数据化的标准如何制订:不同米不同的米水比例,不同的火力不同的时间;标准制订了如何保障切实执行:研究动作,用电子秤控制米水比例的标准执行?并根据其结果进行评定?等等。
(未完)
以上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教。
我的邮箱:wjhzc@126.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2 11:33: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