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载一篇好文章《我所了解的光环背后的宝洁》

[复制链接] 0
回复
74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0-20 05:4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宝洁去年在工大招募了15名新人,招募人数可以说是全国高校之最。宝洁年年的职业规划讲座,和声势浩大的招募活动俨然已在工大人心中建立起了一种神像,很多人顶礼膜拜,心神向往。但这篇文章确实以另一种角度和思维,揭开宝洁神秘面纱,至少我是感同身受的。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宝洁大选精英的季节了,谨以此文献给即将面试宝洁的学弟学妹们。
我是已经毕业几年的浙大学生,毕业后一直在
上海一家知名猎头公司工作。几年下来,对人才,对人的职业道路,多多少少比普通人多知道些。由于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关注名企,也关注精英,对宝洁的关注,也是有个两三年了。看着每年**大学子对宝洁的热衷,去年国庆就想写些什么,但出去玩了趟回来就混忘了,所以今年刻意记住。宝洁优秀的地方,已经被介绍得太多了,那我就写些不一样的,写一写,我几年下来所了解的光环背后的宝洁。
一般的猎头公司都会提供对名企的面试咨询和设计服务,包括如何通过笔试、根据应聘者特点做出面试问题的标准答案由应聘者预先熟背,还有预先模拟笔试、面试等。

先浅谈一下宝洁的笔试,托业不多谈了,大家注意多练听力就是了,商务英语的阅读不难的,当然前提是要非常熟悉商务单词。具体谈点每年一半人落马的解难测试好了。
解难分为四类题:图、表、应用、阅读,它考察的是人的智商、反应速度、思辨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其中图、表、应用都是数据计算类相关,阅读一般是三篇,夹杂在前面三类中间,不难,但答题中有选项陷阱,注意小心冷静,不多说了。
图题型既要算又要数,比如三个产品几年下来的成本曲线,让你判断一些东西,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卷子是黑白的,于是三种产品的线段联结通常是分别用点划线、虚线和直线来表示,再加上密集的表格数据线,非常容易看混,盯的时间一长眼前就糊涂一片,无形中大大增加了解题难度,一直觉得宝洁这点上做得不够人性化,大家做图题型时小心谨慎为上。
应用题型考的是逻辑型运算能力,一般解题需要一两套运算过程;表题型考的是比较运算,一般解题需要三四套运算过程。这两类比较相似,要点是能自己手算的尽量不要多用计算器,也就是说,加、减和约分计算尽量笔算完成,到最后一步再去用计算器得到最后答案。当然前提你的加减运算速度要快于按计算器的运算速度,如果没有这样的数学与思维水平,那通过的可能性不大。
再谈面试。笔试时会先让应聘者做三个问题,这两年这三个问题都不是那八点经典问题当中的,应聘的同学先自己预先做好答案,到那时抄一下就行了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每年都出现有时间不够(毕竟英语作文大三大四不会常写)、或者因匆忙而造成不少或大或小的语法错误,这会无形中就让面试官看低了你,因为这三个问题是面试官预先了解你的第一步。面试时的八个经典问题最好预先做好答案,并且每个题都准备两个答案,一个关于学校生活中显示自己相关能力的,另一个关于在实习之类时显示自己相关能力的,到临场时看状况再决定用哪一个回答,也就是说,预先大致背出十六个答案的中英文版。回答时语言的组织、说话叙事的技巧都要小心,精英的性格通常都有棱角,而宝洁崇尚柔和的文化,换句话说,宝洁最欣赏的是锋芒内敛的精英。如果自己吃不准该怎么做,实在没办法的话可以去找一些猎头公司,由他们为你设计一切,通过率就会提高很多。每年都有由猎头设计面试答案而进入宝洁的人,当然,那是要付钱的,一般没必要。

下面我谈谈光环后的宝洁,一个不一样的、背后的宝洁,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理性的启示。
宝洁91年进入中国,98到00年亏损,然后换了中国区总裁,采用各种先进理念比如零库存战略之类的重整整个企业组织,近两年持续赢利,随着几个优势品牌进入市场扩张期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人才的渴求逐渐加大,这些不多谈。我问过一些应聘者“进入宝洁你们能得到什么”,每年都能得到差不多的答案,包括“高收入”、“进名企有面子”,这些实在的说完之后就是“实现自我价值”,但如何实现呢?还有,进宝洁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呢?没人能答出来。因为几乎没人想过这些问题,他们相信宝洁会为他们安排的,尤其是在校生更是如此。 先看收入这个最实在的东西。四金不算,去税,宝洁的工资加补贴为五千到七千之间,为了方便,取六千。谈收入就必须结合工作时间。

也许有人会说宝洁人都会宣传自己在宝洁的生活是多么光鲜甚至轻松又玩乐,那我说,如果你全信,那你就是十足的傻子,哪会有如此轻松又拿高薪的工作?除非你爹是老板。据宝洁人,尤其是刚进入宝洁一两年的人反映,其实工作占用的时间,已经超出十个小时。以今年的CBD为例,好些人现在的生活是每天跑客户,在外停不下来,每天回家后还要做汇总、学些公司培训的东西,通常每天要到晚上十点半以后才自己休息一下,上上网,上上QQ,很多人已开始用上了双休日时间。粗略计算,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其实已有11到12小时,为计算,取12小时,每月取25天,那么每小时收入应该是6000/12/25=20元。为了方便,我们设宝洁的工作模型为A,设另一个工作模型B来做比较:每天平均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八到九个小时,取九小时,收入四千到五千,取中间值四千五,同样可得每小时收入为 4500/9/25=20元。粗粗一看,有不少人会选A,因为钱多,年轻,多干点多赚点,值得;但事实是:A亏了。

作为九个小时外的剩余工作时间,B如果工作和A一样长的时间,那他的收入肯定要比A要高,因为对于他来说,额外的工作,自然能要求额外的收入,这也就是“加班工资”的原因,当然,现在是没加班工资了,但隐性心理契约中,B额外工作依然会要求更高额外收入,因为他付出更高的额外成本。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该得的额外收入,他们的契约自然会解除,“员工炒公司”。那么,当今社会,额外工作的成本是什么呢?这涉及到基本的经济概念“边际效用”问题。

工科生可能并不清楚,我举个例子:大家在每天紧张上课的环境中,比如高中,如果偶尔有一两天本来该上课的因为特殊事情而放假,大家都会很开心,觉得赚了,而在长长的两个月暑假,多一两天根本没什么大意义,很多人甚至还没过完就早已在盼着开学算了。这说明,念书时的那一两天“休息”和暑假时的那一两天“休息”具有不同的价值,用术语说,就是具有完全不同的“边际效用”。回到我们所谈的工作时间问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本来就该工作的时间”和“额外工作时间”对工作的边际效用,或者说边际成本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比前者贵得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息时间。这条不用多说了,这时间可以来做让自己愉悦、提高生活质量的事情,比如健身、听音乐、出去玩等等,当然也包括谈恋爱。长久的张弛不协调的工作生活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思维单级化甚至持续工作能力下降等等。
二、社交时间。在工作后大家就能体会到这条的重要了,因为这关系到今后的前途。你的人生,很可能就因为认识了某一个人、受到某一个人士的欣赏而完全转变。在好的企业里,劳动强度都很高,所以同事之间的社交以及其他朋友、团体的活动都是在非工作时间,这两三个小时对扩大社交面、交知心朋友是相当重要的。
三、进修时间。这条是最根本性的,精英都有工作两三年后进修镀金的打算,尤其是去国外著名的商学院,因为这是跳跃或获得更大天空的必经之路,花旗之类的橄榄枝都是抛向那里。当然如此美好的前景也有高要求,所以,工作前两三年内的持续学习就是必修课。
综上所述,剩余工作时间其实是在拿人的未来买现在,因此它的成本是很高昂的。所以,上面两个模型中A模型其实是亏了,也就是说,对能进宝洁的精英来说,很可能亏大了。当然也有人会说在宝洁工作的同时也是在学东西,那我也承认ps和marketing的确能学到东西,尤其是marketing,但 cbd…………,这个后面会详述。
再谈工作环境。这条主要谈cbd的。前文已提过我有几个在宝洁工作或工作过的朋友,我的同事也有这样的朋友,当然还有在我们这里做面试设计后进入宝洁的朋友,由于职业原因,我们都一直保持联系。据刚进入宝洁的人说,现在进宝洁的cbd在大城市里半工作半培训期半年或一年满后,就会被调到小城市工作,尤其内地,做小店渠道,因为沿海和大城市基本上都已经被老员工占满。此消息正确性可能不是100%,但至少在80%以上。我举一个朋友,称为A君,曾给我讲过的两个关于宝洁工作环境的事情,也许可以说明点什么。

一、“我的上级曾给我说过一个事情。他说他进宝洁后曾在一个内地小城市工作过,到那儿不到一个月后,他居然发现似乎那里的人都认识他了,都会注意他,而且每天上班前,出租车都已经在门口等好他了。他仔细想了想,明白了原因:这个城市很小,当然也穷,出租车一共大概就十辆左右,他来后天天打的时间一长当然人人都认识他了。于是他说当时他感觉自己有要去学一下跆拳道的必要的,因为如果有人要抢劫肯定会抢他,穷的地方,法律观念相对淡薄,他有钱,又是外地人,在当地人看来就好欺负。于是后来他被调到下一个小城市时,就注意让自己不太受人注目,而且要小心。”这样活着,不累么?而且有钱了还不能舒服花。再说男生可以学跆拳道,女生呢?
二、“在内地,小店渠道很难做。很多地方的人用惯了假货,根本分不清真假。对于小店来说自然愿意卖假货,因为假货他们即使降价也比卖真货赚得多。而且很多地方就是靠造假经济在维持的,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要打假,行啊,找打!”
再有,我不清楚具体的宝洁cbd的淘汰制度,但我所知的是新手竞争激烈,很可能是像现在很多企业通行的末位淘汰制或类似的制度。这种制度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在精英团队里,他催发所有人都拼命干,没有分数线,只有相对线,是相当残酷的,尤其是地域、渠道、产品等因素本身就是不公平竞争。宝洁的cbd 虽然和普通的sales区别比较大,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sales
谈一个我的朋友B君的事情,那是应该大致三年前的事了。我们是很好的朋友,现在经常一起出去玩,打保龄球什么的。他的专业是设计类的,主要关于城市景观设计、高档住宅区的设计等等。当时他校园招聘进了宝洁,是做cbd,同时接到了一家在上海的著名房产公司的offer,当时开价是四千到五千,当然后面会涨。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他曾对我说过很庆幸当时的选择是对的,公司在上海著名的写字楼里,IBM之类的世界名企就是上下层的邻居,让自己感到很有身份。

白天工作,工作内容是自己的专业,设计理念不会落伍,累的时候公司有健身房可以轻松轻松;晚上可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或者去念念书准备日后深造,随便合作完一个高档住宅小区的设计通常都能分到个几万。真真切切地感到生活是享受。而如果那时去了宝洁,做几年销售下来,即使去进修,完了之后八成还是会管销售。如果发现不对,一两年下来要转回去就难了,因为没有工作经验。那么,能干什么呢?难不成去房地产公司卖楼?提一句:工作过的人的实力完全是以工作经验来衡量的,这跟应届毕业生完全不同,通常刚毕业时一两年内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你这辈子干什么。

再谈文化。对于宝洁文化的内闭性,应聘宝洁的人都是有些耳闻的。宝洁人喜爱自己的企业文化,已经造就了独特的“宝洁人”并以此为荣。但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有篇很老的,流传较广的文章,这里精华区里可能也有,里面有一个宝洁人自述的例子,大致是说关于车子是有什么问题,要罚款,他明知道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但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该去找谁帮忙。

因为在宝洁呆久了,生活的绝大多数都是宝洁,连妻子都是宝洁的,他根本没那样的圈子和朋友可以帮忙,最后还是破财消灾算了。这个不无揶喻的例子也许可以说明点什么。宝洁似乎有不太欢迎已经长成的精英的倾向,这只是我们公司里的人的粗略感觉,没有进行过仔细切实的数据或实例考证。而已经长成的精英对宝洁的态度呢?我举一个例子,也许很有代表性,是不到一年前的事了。
这个例子可以被定名为“螺丝钉与人”,相信不少人都看过查理·卓别林的《modern time》,所以应该能理解。例子的主人公,我称为C君。他的确是个精英,出身于很普通的家境,浙大毕业后进入了浙江的一家企业,三个月后升为经理,再三个月后升为副总经理,主管全部经营。他开拓市场、整合生产线、重整管理班子、努力吸收人才,三年多下来,那个他刚进去时才几十个工人的小制造厂,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知名企业,业务额扩大了几十倍,上市时间已经排在了证监会的日程上。

他因为想去国外最好的那批商学院读MBA,所以需要一个著名外企(最好是五百强)一两年的工作经历,宝洁就在他的考虑名单之中。他到我们这里来做面试咨询和辅助设计,解难测试在规定时间里做完,一共只错了三道题,托业考到800 多分(宝洁的要求是650分),而且他是第一次做这两种考试。对面试的那些问题,他自己做好的答案无论中英文都已经接近完美,几乎不用什么修改。他去笔试的当天晚上我发了封邮件过去询问情况,第二天晚上接到了他的回复。经过他同意,我转载一段片段过来
“昨天我在笔试时遇到了一个大学时很好的朋友,同系但不同班,在学生会认识的。他正好在那个城市做cbd。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各种能力都很强,我们一见如故。我记得毕业前有一次喝多了酒,我说过:“如果我们日后在同一行业里,你将会是我最大最难对付的竞争对手。”毕业后因为都很忙,所以几乎就没有联系。昨天的重逢让我们很开心,但后面一起吃饭就让人开心不起来了。我感觉到他很多方面已经钝化,他已经并不怎么了解原来他很熟悉的经济与发展形势,对近两年的很多变化他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对他自己公司的竞争对手比如联合利华、纳爱斯的很多情况都不怎么了解,他说那不是他管的事。

后来我实在忍不住,问他: “这几年是不是就只知道管着卖洗衣粉洗发水了?”他回答我:“是的。”在他脸上,我看不见他昔日的神采飞扬和灵性,只看到他脸上那销售人员永远无意识挂着的柔和的、礼仪性的微笑。我无语了。我感觉几年下来他其实已经是一颗螺丝钉,而不像我这几年下来我还是我自己,是个工作着的人。再高的收入、再怎样的五百强、高级白领之类光环的包装,都无法掩盖他是个卖洗衣粉卖洗发水的销售人员这个本质的事实。自己就为了这一两年资历而去选择这样的工作,似乎不值得。”
几天后,他接到了宝洁的面试通知,他拒绝了。
宝洁的文化的确是优秀的,筑造起了宝洁的成功,但当一种文化完全制度化的时候,就会造成人格的异化,特别是当整个承载体系过于庞大的时候。每一个宝洁人,特别是呆久的人,几乎都已经宝洁化,他们从工作到思维,都是宝洁的。他们是宝洁文化的标准流水线产品,极端地说跟标准流水线里出来的那一瓶瓶飘柔玉兰油非常类似,他们是宝洁这台巨大机器里的一颗颗完全标准化的螺丝钉,modern time!校园招聘比重大大大于社会招聘、员工婚姻倾向内部解决都或多或少是这个因素的反应。在局外人看来,优点是多多,但缺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会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人格的异化。从人文角度来说,无论是否值得,人格的异化,都是一种悲哀。以人为本和造成人的异化,应该说是个令人尴尬的悖论。
似乎感觉到气氛变沉重了,那谈点轻松点的。因为我是浙大毕业的,所以很多浙大人才的case都是我做。这几年下来,我不得不感叹浙大毕业生里面的精英的确是多。能考进浙大的,从智商上来说都有做精英的潜质,但要能成为精英,还要有与智商同样高水平的情商。其实很多人在刚毕业时都不知道自己是精英,都是被挖掘的。我要说的是,能挖掘精英潜力的公司,远不只宝洁一个,好的外企都可以,其中日企、台企较差;民企老板有上进心敢于用人的也行,当然国企就差些。最后举个例子谈谈精英之路,可能有些极端和个例化了,但很能说明事情。刚刚是前一阵子的事。
前一阵子我们收到一份简历,一个**大的毕业生。此君我称为D君。他在毕业时进了一家公司,当时这家公司业务额很小,在那个大城市的同行中是垫底。他很快就被升为市场销售部经理,主管所有的市场和销售类工作。然后半年多时间,他就让公司的业务额扩大了20倍左右,跑进了前三强。他在业界出了名,被同行的其他老板们称为“疯子 ”,当然他自己也狠赚了一笔,现在因为与老板对公司继续发展的理念不合,自己又想考国外的商学院,所以在家闲居。

在我们这里备案的人才我们都有一个面见程序,以对对方有更好的了解,甚至更挖掘出一些潜力,因为他们能卖个尽量好的价钱我们自然就挣得更多。面见时他告诉我:“当初选择那家公司一方面是发现其实公司有很多不错的资源,但没人会整合;另一方面是因为老板只懂研究不懂经营,进去时就谈好市场经营由我全权负责。现在漂亮的工作经历有了,钱也挣了一笔,花个两三年不成问题,该准备让自己上一个台阶了。现在手里有几个私人单子做做,一般每年也有个三五万,平时念念书、运动运动,几个考试考完就去念书。”我明白,他这种“自由职业者”,没个好公司、年薪十万是请不动的。
所以,我觉得大家在找工作时首先要确定的是两个问题:自己想干什么和自己能干什么。有针对性地去做、去找、去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不要盲目,更不要别人说什么好什么牛自己就盲目跟风。记住,找工作不仅是公司挑你,更重要的是你挑公司。
再回到我们的主题宝洁,我的看法是:能进宝洁的都是精英,但精英,不一定要去宝洁。ps和marketing是不错,而cbd就会相对吃亏。所以能进宝洁的精英或未来精英们,你们要去面试,因为那是一份难得的人生经历,拿到offer后不妨看成一个备用offer,如果有一份跟自己专业和志趣相合的、能让自己好好发展、能有足够时间和思维做自己想做的事、每月有个四五千的,就不要选择宝洁,尤其做cbd。职业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前面已提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生的职业道路。
 
:撰写本文的原因是为了让准备面试宝洁的学弟学妹们了解宝洁的一些负面,也就是光环后的另一面,从而可以有一个更理性的职业选择的思考。因为赞扬宝洁的文章的确不少,几年下来在各名牌大学里已造成或多或少的光环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理性选择,尤其是对职场还几乎没什么了解的应届毕业生。读者不能以本文为依据就完全否定宝洁,因为宝洁的确是优秀的。本文所述例子、引用等都是事实,如果不是能完全确定的事实也都以“可能”或准确率等说明大致真实度。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