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兵法与企业管理系列文章——谋道
[打印本页]
作者:
beckhan
时间:
2003-7-8 16:39
标题:
兵法与企业管理系列文章——谋道
管理要谋道 转自中华企管网
战争要谋道,得道胜。孙膑说:“以决胜负安危者道也。”管理也要谋道。只要管理观念对头,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才能兴旺发达。
兵谋道的重要性,在很多兵书中有论述,讲得最深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孙子》。
《孙子》开篇《计篇》开宗明义就讲了这个问题。他首先讲了一段兵的重要性,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五事”是“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校之以计” 有七个方面,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在这里,道是被孙武“五事”中视为“一曰”的,“七计”中视为首计。“五事七计”观念是《孙子》提挈全书的纲,“道”就成为书中的“纲中之纲”。
什么是道,从兵书中见到的有关道的阐述,主要地有三种解释:一作政治原则、观念形态讲,如《孙子·计篇》中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二作规律法则讲,如《孙膑兵法·八阵》中说,“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三作方法经验讲,如《吴子·料敌》中说,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在上述三种主要用法中,最重要的是用作政治原则、观念形态、思想体系讲。《孙子》“五事七计”中所说的“道”就属政治原则、观念形态、思想体系范畴的道。
主孰有道,得道胜。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吴起一次与魏武侯在西河泛舟,船至中流,武侯被壮哉山河所陶醉,得意地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此刻讲了一段很精辟的“在德不在险”的议论。他以禹灭三苗氏,汤逐夏桀,武王杀商纣为例说明这个道理。他说:“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土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吴起说到这里,用告诫的口吻说:“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企业管理也有谋道问题。企业管理是涉及企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方面的管理。这些方面都有一个用什么政治原则、价值观念、思想准则发军作用的问题,说得具体一点,比如说,用什么“道”对待国家的利益,用什么“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用什么“ 道”作为凝聚剂,处理好各方面人际关系,使企业形成精神,产生力量,用什么“道”开展竞争等。
日本被称为“经营之神”的土光敏夫就写有《经营管理之道》一书,书中就总结了他的经营取胜观念之道,运用经营规律取胜之道,用经营技巧取胜之道。
得生产经营之道者胜。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原越国政治家范蠡弃政从商,从事经营就很有本事,他“居货”,“耕畜”,搞农牧商结合,持“执著(贮)之理”,使“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成为巨富。《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另一位大商贾战国初期白圭的一套经营观念也很值得称道,他“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这“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话,很有点如现人从事经营中所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味道。值得一说的是,白圭的成功是运用了《孙子》等一些经验获得的,他自己就说:“吾治生产,犹伊尹 、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他乐观时变采取行动时“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这话也是《孙子》的语言,《孙子·势篇》中就有“鸷鸟之疾”的话。
作者:
beckhan
时间:
2003-7-8 16:40
企业精神之道 转自中华企管网
在我们这篇的篇首语中引子《尉缭子·兵令》中的一段话,那就是“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两者,知胜负矣”。我想讲一个企业之道的问题,那就是培育企业精神。
“以武为值,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这里讲的武与文的关系,人们理解为讲的是军事与政治的关系,或者说是军事与道的关系。我引伸之,从企业管理角度说,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价值观念的关系。
从企业管理考虑问题,“文”即道,企业价值观是最为重要的,属管理的内核因素、支柱因素,为“种”的属性;“武”即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它是从“文”延伸出来的,属管理的表体因素,是“值”的属性。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主从关系,“种”“值”关系。
企业的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直接成果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财富。讲企业管理自然要讲物质财富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正如兵的管理失去“武”的内容就不成为兵的管理一样。但是,企业物质财富的生产需要文化财富所孵育,在一定的土壤、气候、湿度下进行,即在一定观念、原则、价值、习惯、传统下进行,这就是“文”的问题,“道”的问题。
企业价值观现在有专有名词称呼它,那就是企业精神。国外叫企业文化。日本土光敏夫说,等同的价值观将职工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理想的企业形象。土光氏的话可理解为企业文化为何意的一种注解。
企业文化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领域中,人们在注意科学管理、人际管理、现代管理等管理之道的同时,出现的更被人瞩目的一种管理理论。“文化”,按《辞海》解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按它的拉丁词Cultus溯源,是说它是耕种出来的东西。此外还有其他种种解释。归纳这些说法,“文化”大致含有如下意思:是人类在“耕种”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时创造的;是与社会发生交往中形成的;被体现的“人工创造”中,基本核心是价值观念。把文化与作为商品生产、商品经营的企业挂在一起,企业文化的含义大致是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工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时,向自然索取,同社会交往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
企业文化是国外说法。我国企业有精神文明建设的追求。把国外说法中一些合理的东西吸收过来,结合我国情况称之为企业精神,自有它的含义所在。是否可作这样理解,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企业的具体体现,反映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工人是企业主人这些带根本性的要求。它是企业的行动准则和精神动力,它体现着职工的精神风貌,它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宗旨、战略目标及经营方针、职工的职业道德、人事关系等方面。它既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精神这个东西乍看是虚渺的,其实不然。正确的精神一旦在人们灵魂中、一个组织中形成,作为理想、信念、价值观,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以军争作例说,公元1140年,南宋名将岳飞与金兀术在偃城对垒,金人以“铁浮图”担任正面冲锋。浮图,塔;铁浮图,铁塔。“铁浮图”三骑为一组,人马披铠甲,形似铁塔,另派1.5万人拐子马为左右两翼,向岳军发起进攻。“铁浮图”是当时的“重武器”,“铁浮图”与拐子马是很有杀伤力的。可是岳飞凭借“还我河山”这般浩然正气,壮怀激烈,全军同仇敌忾,形成一种“岳家军”精神态势,硬是把金兀术的“铁浮图”、“拐子马”杀得人仰马翻。
企业精神,若是合乎科学,合乎实际,它也会具备如此战斗之力。美国有一本畅销的管理书《追求卓越》,有人在为这本书作序时,分析了美国一些企业何以取得卓越成功后指出:“企业主持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及维持整个组织的价值共识,这是为什么有的公司成功,有的失败的最重大的分野。”本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大庆油田会战成功,威震寰宇。伟力在哪里?显然不是依靠先进的机器设备。那时大庆的生产手段落后得很;也不是依靠丰厚的工资报酬,那是我国外有他人欺侮,内有自然灾害侵袭,经济相当困难。大庆,荒野一片,冰天雪地,职工生活十分艰苦,伟大在精神。大庆职工有艰苦创业的品德,有自强自立的气概,有报国之心,效国之志,有为甩掉被人讥为“贫油国”帽子的英雄抱负,一句话,靠的是被马列主义热力偎依出来的大庆精神。
企业精神之力会转变成物质之力。正确的价值观,如润物的细雨那样,还具有对后人、他人起潜移默化、绵延散发的作用。然而,企业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僵化不变的,它被人们所雕塑,被形势所构筑。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之,这样的企业精神才有生命力。至于企业价值观有悖历史进程,那就会起不好作用,这样的“道”我们是要反对的。
谋道,企业精神雕塑什么?吴起说“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汉代荀悦说:“宣文教以张其德,立武备以秉其成。”内修文德,从凝聚企业向心力着眼,从一个方面雕塑企业精神之道;外治武备,通过正确确定经营竞争方针,从另一方面雕塑企业精神威力。如此,企业又内又外地、又文又武地构筑正确之道。具体地说,构筑以下方面内容:树立自强不息的企业宗旨,培育职工爱国爱厂精神风貌,建树群体精诚团结的人际关系,确立产品拓新、生产拓变、市场拓变、效益拓高的生产经营观念等。
如何雕塑企业精神,其一,要处理好企业自然求索,社会关系求索二者关系,以处理企业人与人关系为基础,以谋求提高企业生产力为出发点雕塑企业精神;其二,处理好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雕塑,人类文明是有社会差异、地域差异的,但是可以彼此吸收,以我为主,搏采众长地包括西方文化雕塑;其三,处理好现实文化、传统文化关系雕塑,雕塑企业精神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传统文化中糟粕部分,必须抛弃,科学部分,力求汲取;其四,从改革、开放、搞活中雕塑,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理性认识,然后据此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如此往复,不断完善企业精神。
谋企业精神之道,要据企业自己情况行事,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有企业自身特色,例如大连化学公司,它秉承吴运铎在那里工作期间创建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结合现实提出了以“艰苦奋斗,全力奉献,奋发进取”作为自己的企业精神大力提倡,另外,又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作为企业精神的一个内容建设之。
作者:
beckhan
时间:
2003-7-8 16:42
企业治众之道 转自中华企管网
吴起有那段话“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是在《吴子·图国》中说的,是他刚从鲁国来到魏国晋见魏主魏文侯讨论兵的问题时讲的。魏文侯对战事不识“文”的重要。对战备倒是注意了,但也只是干些修理战车、生产长短的戟的事。于是,吴起向魏文侯发表了著名的精辟的“图国”宏论,认为外治军旅之事固然重要,但对部队内部,对掌握武器的人进行文德教育更重要,郑重地向魏文侯建议实行“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之道。
什么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就是图国、治军、布阵、出战,内部要修治好政治,把“文”置于战事首要位置来考虑,并把外部的战备工作搞好。
《吴子》首篇《图国》几乎用全部篇幅来讲“文德”问题。录下他的主要论述: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战。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
“吴子曰:‘夫道者,所行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因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
吴子这段内修文德的话,承继了《孙子》“五事七计”中“道”的思想,这段话起码有五点值得注意:一重视“道”,要做“有道之主”;二重视人,要“用其民”;三强调“和”,“四不和”不可以战胜,“先和而造大事”;四强调教,“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五重视德,谋反本复始事物本源之道,求行事立功之义,讲违害就利之谋,探保业守成之要。如此用“道”、“义”、“礼”、“仁”之“四德”图兴国之业。
吴子用他的“图国”宏论,为魏文侯立下了赫赫战功,据《吴子·图国》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作战和讲),壁土四面,拓地千里。”《尉缭子·制谈第三》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吴子上述内修文德的思想,对搞好企业管理很有借鉴价值。现在就吴子提出的内修文德,这五方面的思想联系企业管理做议论。
一、企业要重视道。在我们国家里,最根本的“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古人有“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的话,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属于这种不可须臾离的道。违背这样的“道”,我国经济建设就会受损失,比如所谓“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左”的倾向。又如一些人丢弃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导致一些地方产生混乱。我们企业也要重视“道”,自觉服从马列主义这个根本之道的制约。在自己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或生产,或流通,或分配,或消费都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干那些只图利、不讲义的事情。要把企业的经营思想、方针、目标等制约于“不可须臾离”这个天下达道之下 。
二、企业要重视人。重视人,这是因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在人的行为作用下完成的。人的主体品格强,其生产经营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企业工作就会好,反之则差。关于这个题目,在励士篇要专门讨论的,现只简述这些。
三、企业要重视和。政通人和。以“和”造企业之兴。古人关于“和”的论述太多了。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荀子说:“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王霸》和不成,事难成。安定团结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兴旺的需要。吴起讲四不和不能战,和方可战。科学管理的奠基人之一法国人法约尔就说过,一个企业中,全体人员的和谐和团结是这个企业伟大的力量
故事,吴子讲四不和不可以决胜。企业管理也有四不和不可决胜的问题。其一,企业领导层不和,事难以成。领导层是企业工作的核心,彼此间离心离德,思想上疙疙瘩瘩,怎么能把企业工作搞好。其二,干部和职工不和事难以成。干部指企业领导人员职工是职员、工人的统称,干部和职工不能心心相印,领导人想做这件事,职工想干那桩活,统不到一起来,即使统一了,也是别别扭扭的,这又如何做好工作;其三,职工之间不和事难以成。比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技职人员和生产工人,直接生产工人与辅助生产工人,以及各类人员之间不团结,这也影响企业工作;其四,企业内各部门人员不和事难以成。决策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前方生产机构,后方物质保障机构,上下领导工作之间,各车间之间不能同心协力,企业要做好工作是不可能的。
“先和而造大事”。和的核心在领导。是领导去创造“和”的气氛,“和”的局面。吴起就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行动,“廉乎,尽能得士心”,使吴起的军队成为战无不胜的吴家军。
吴起讲“和”,是把“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与之一块说的。关于这些,下面还要讲。这里只讲一个“仁”字,吴起待士卒以仁为上是非常突出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战士脚上长痈,吴起为之吮吸,战士母亲见了却痛哭流涕。有人说,你的儿子是普通一兵,吴将军为你儿子吮痈,为什么还哭。这位母亲说,当年,吴将军也曾经为孩子的爸爸吮过脓,使孩子的爸在战斗时只知前进不知后退而牺牲了。今天,吴公又吮我儿子的脓,我不知道我的儿子又将会死在哪里。吴子就是这样地“先和而造大事”的。
以上讲的是战事的例子,管理企业也应该这样地求和成大事。也有例为证。原是由众多缝纫合作社组合而成的北京长城风雨衣厂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声不扬社会的普通服装厂,是该厂厂长张洁世内修文德,团结工厂领导一班人,团结全厂职工,如吴起那样“廉乎,尽能得士心”,“和”全厂之力,开拓出了“长城”风雨衣这个名优产品,争到了全国风雨衣市场的半壁河山。北有“长城”,南有“大地”,与上海永新雨衣染织厂并驾齐驱。
四、企业要重视教,教百姓亲万民。教以“道”,提高职工政治觉悟,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而努力,搞好企业和生产经营活动,关于这,我在励士篇要详述,不赘。
五、企业要重视德。什么是德,吴起说的德是新兴地主阶级诉封建政治。是“先教百姓而亲万民”,即先教诲百姓又亲近民众。吴起心目中的德有四个内容,安定天下用道(“绥之以道”),治理国家用义(“理之以义”),动用民众用礼(“动之以礼”),抚尉民众用仁(“抚之以仁”)。若这些思想原封不动地套用到企业管理中来是不合适的,但对企业讲“先教百姓而亲万民”还是必要的,对道、义、礼、仁赋予新的含义也是可用的,企业管理也得讲“道,讲社会主义之道;讲一点“义”,四项基本原则之义;讲一点“礼”,有计划商品经济规范的礼;讲一点“仁”,仁者爱人之仁。一言以蔽之,管理有治人的内容,管理讲德,就是要讲处好人际关系的德。
有人说,吴起是法家。法家怎么也讲起“文德”,讲起“道”、“义”、“礼”、“仁”那些属于儒家的一些观点来呢?这不稀奇,吴子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只要对治国、治军有利的观点,不管是儒家的、法家的、道家的,都主张汲取。据《史记》记载,吴子小时曾就读曾子,后弃经从武,对儒家中是非观是有判别力的。如吴起为了事业,他母亲去世时,就没有恪尽儒家孝道行奔丧褥礼。还得说一句,与孔子同时代的孙武,也是被人归属为法家的,但他所讲的“道”中就含有儒家的一些观点,比如何了提出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信仁等说法就是儒家说法。还须讲这么一个理,战国时期,诸子争鸣,万象并鹜,学术思想对流激荡,在离析分合中彼此吸取有益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不奇怪的。《韩非子·显学》讲的,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墨子死后,“墨分为三”,说明了它们之间有变易关系。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讲得更清楚,“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于是就有“外儒内法”、“外儒内道”、“儒法 相间”、“儒法相渐”、“外礼义而内刑名”、“王霸道夺之”等现象的发生。
不要以为孔子思想、儒家观点全是不好的,有人主张对孔子思想做三分法处理:属糟粕的弃之;属精华的扬之;属于有污垢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远见智慧(尽管有些智慧还是处在朦胧、萌芽状态中)的部分,做去粗存精的过筛处理。孔子思想中,“仁者爱人”(《论语·颜渊》)、“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等观点用到企业管理中去还是有意义的。
国外,比如日本,就有用仁义儒家思想管理企业获成功的事例,涩谷荣一就是其中一位。他推行义利合一观管理企业,一手握《论语》,一手持算盘,使他经营的王子制纸公司、东洋纺织公司办得如花似簇。松下幸之助是又一位。他信奉“五十而知天命”等话,他经营松下电器公司获成功,就有儒家思想一份功劳。这种做法日本称之为儒家资本主义。美国也有人在研究孔子,1985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首位,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教科书,孔茨等写的《管理学》,对孔子管理思想的论述也占有一席内容。我国也有用儒家思想从事工商获成功的,我国商业巨子陈嘉庚,在他制定的商品店规中,就列有一条儒家味道很浓的话“廉恭和之,客必争趋”。就是反封建先锋鲁迅,对儒家的一些思想也不是全然反对的。他曾经叫一位当时在商店当学徒的人改名字,变冀其敬为冀佑和。寓意是经商之人,和气生财,冀佑和希望获得佑和。
当然,管理要讲为政以德,也不是说不要为政以法。吴子对士卒吮痈以动情,对违反纪律的,尽管很英勇杀了敌人,也动以刑。还是《孙子》讲得全面,既讲主孰有道,讲仁爱士卒,又讲法令孰行,赏罚孰明。关于法的问题,赏罚问题这将在我们以后有关内容中详作议论 。
作者:
beckhan
时间:
2003-7-8 16:43
企业经营之道 转自中华企管网
吴起“图国”宏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主张内修好政治,外治好军事,提高战斗力。
企业“图国”,就内部言,修文德,就要做到在正确的管理思想指导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办好企业。就外部言,治武备,就要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观点,搞好商品生产、商品经营,搞好市场竞争,达到制胜目的。
外治武备,与其说它是一个武器武备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战事制胜观念的正确确定问题。外治武备,有物质装备的武备问题,更有精神武备问题。有精神武备才有物质武备。部队士兵人人知道为正义而战,又为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所支配,物质的武备才起作用。作为战争,武器武备当然需要,吴起是强调了制造兵器装备的重要性的;这还不够,吴起提出,还要“简慕良材”,“聚卒练锐”,建造精锐部队;还要“案集吏民”,安抚团结官吏和士兵;还要用一定的政治观念教育、激励士兵,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吴起还响亮地提出了“要在强兵”,兵“在德不在险”等主张。据《说苑斟补·指武》记载,吴起提倡“励甲兵以时争于天下”等等。这些都是观念问题,都是涉及“道”的一些问题。
外治武备致胜,战略战术思想也十分重要,这里也有一个观念问题。纵然兵众精锐,战地有利,战争观念不当也是会吃败仗的。让我们举一则实例作说明。春秋末期,宋楚争霸,战于泓水。楚军渡河,宋将主张乘机出击,宋襄公却说君子不可乘人之危;楚军刚渡河,阵势未列,宋将又提出要出击,宋襄公又说,君子不攻不成阵势的军队。待楚国调整好队伍后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受了重伤。宋襄公所持的战争观念是愚蠢的。此事说明谋正确的战略战术之道是很重要的。
上面讲了那么多,想讲清楚一个道理,“图国”要讲“道”,“内修文德”要讲“道”,“外治武备”也要讲“道”。战胜,要有一个正确的武备观并付之实施。
若把企业搞好商品生产与经营;搞好竞争类比为“外治武备”的话,正确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等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
《孙膑兵法》有一篇(八阵》的,议论以道制胜问题,讲了一个“唯知道”的理,“唯知道”是说要懂得战事规律,这段文字对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颇有启示价值,录下有关内容: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是,孙膑说:智谋不足的人,还要去率兵打仗,那是他自负其才。勇气不足的人,还要去率兵打仗,那是他自负有胆识。不懂战争规律的人,没打过几仗,却要去率兵打仗的,是抱有侥幸心理。要巩固大国的统治,扩大大国君主的威信,保卫大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必须懂得战争规律。知规律,就是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内得民心,外知敌情,布阵要懂得布各种阵法的要领,有胜利把握的去打仗,没有把握的仗不打。这样的人才是君主建业的将帅。
孙膑这段话讲了将帅的重要,当将帅要有“知”,要懂“道”,唯知战争规律的人才能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民。
前已讲过,道有三种解释:观念、规律、方法。这三者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正确观念的是诞生在被这个观念所体认的事物质的认识上,本质看得清,拓这个质所得的认知才能认知得清。这样的观念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若观念所体现的事物不能逼其真,认其质,那末得出来的观念也会出问题。宋襄公蠢猪式地与楚国交战,就是因为他没能正确认知战争是政治的灵与肉的较量这个质所致。我们的任务是,尽量去认知事物的内部铆盾运动规律,即所谓“唯知道”,使观念尽可能与被体认的事物的质一致起来。
企业管理也同样。要使企业生产经营“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也必须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它,指导人们正确实践生产经营活动。
在我们国家,一个时期内,对经济工作内在的应有的商品经济规律缺乏认识。疏忽了、丢弃了这个应有内容,结果,使我国经济体制形成了一种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现在,对此已有所反思,认定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摒弃那些过分集中、刻板僵化的做法,注入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内容,让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机制起作用,让价值规律起作用,开辟出一块竞争角逐的市场天地来。这样做以后,我们的经济出现了生机盎然的局面。
企业的性质是什么?这是为搞好企业管理必须认知的一个题目。过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把企业视为国家管理部门的一个附属物,是从事生产产品的单位,无生产经营自主权。这样,企业被动地执行着上级主管部门要他们做的事,没有活力。现在,我们认知了,认知工业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这个认识的改变,改变了过去产品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僵化观点与做法。
企业从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着眼,最起码要认知以下九个“外治武备”之道。
(一)经营观念。经营问题根本点在开拓,在宏观经济指导下,从企业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着眼,开拓视野,着意决策,从内向型的管理转向外向型生产经营的管理,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中搞好管理。
(二)市场观念。市场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竞争的场所,是商品活跃出没较量的去处,是强者、弱者,企业在这里经受检验,企业要树立这个观点敦勉自己自强不息。
(三)竞争观点。竞争是企业活力的引搏器,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客观存在,优胜劣汰这个物种相竞的铁的原则,对企业经营来说是不可逃避的,企业必须敞开胸怀迎接竞争,在市场竞争中显我风骚。
(四)信息观念。信息是企业赖以活络的神经,外接受市场情报的传递,内传播企业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神经的活络才有企业的活络。战争靠探马通报情况,经营靠信息畅通流转,没有准确、适时的信息的传递,盲人骑瞎马,经营会出大乱子的。
(五)时效观念。时间是生命,效率是财富。时间与成功机会常常是结对而存在,但是只有时间与成功机会撞击在一起时,才有胜利的到来。光有成功的机会却捉不住稍纵即逝的时间,时机则荡然无存,漠视时间价值,守株待兔地守候机遇,胜利的时机也永远不会到来。
(六)资金周转观念。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在物物相替地周而复始地流转着。与之对应地原材料资金、在制品资金、半成品资金、成品资金、商品转换成货币,也如此物物相应地流转着,谁资金周转得快,周转得好,谁就生财。
(七)系统管理观念。企业是个系统,内有人财物、产供销等等子系统组成,外与社会大系统相融合。企业要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但不忘它是以社会大系统中一个子系统而存在。与外部环境不合,企业难以立足,协调好企业与社会系统关系,协调好企业内部各子系统关系,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
(八)效益观念。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的检阅,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力度的体现。没有效益,企业没有存价值。这里所讲的效益是指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相结合的效益。企业应该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一环来抓。
(九)人才第一观点。人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宝。上述种种观点:经营、市场、竞争、信息、时效、资金周转、系统、效益等等,既是就如何搞好“外治武备”而提出的,也是就“人才为宝”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观念而议论的。没有被这些观点附着的人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没有被这些观点构筑起来的“外治武备”的实践,也就没有企业“图国”胜利的获得。
作者:
beckhan
时间:
2003-7-8 16:44
企业同心之道 转自中华企管网
关于谋道,从兵法思想出发用于管理,已讲了不少内容,从企业精神上讲,从企业治众上讲,从经营观念上讲,从谋改革之道上讲等等,似乎至此话已完了,但继而一想,还要联想一则——如何谋道。
文章写了一圈,又回到本篇开头《孙子》中著名的五事七计谋道为先的话题上来。孙武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令民与上同意这句话,似乎觉得,孙武不仅给道下定义,还就如何谋道问题提供了看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按杜牧作注,是指令与上(下)同意的意思。其实,《孙子·谋攻篇》中,讲到知胜问题时,也是作类似说法的。说:“上下同欲者胜。”尽管这两句话,内含不完全一样,一从谋道说,一从知胜说,一说是“同意”,一说是“同欲”。但有一点却一样,都是就上下关系而发的。上,君主、将帅;下,百姓、士卒。所谓“上下同意”、“上下同欲”,就是要使上下意见、利益沟通起来,同一起来。假如把“上”理解为集中,把“下”理解为民主,那末,“上下同意”、“上下同欲”,就是说要在民主基本上搞集中,在集中指导下发扬民主。在如此“上下同意”、“上下同欲”思想指导下谋道。
怎么做是“令民与上同意”呢《左传·曹刿论战》有一段精彩文字,似乎可作这句话的形象解释,这段文字这么说: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取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译成现代语言是说,齐兴兵战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鲁人曹刿请见庄公。有人规劝刿,说有位有势的人会帮助鲁庄公谋划,你非官无禄,一个布衣人何必多些一举。刿答:有位有禄者观点鄙陋,其谋未必远大。于是晋见了庄公。刿问庄公凭什么与齐国战,庄公答,把衣食分给冻馁的人,而不据为己有,可以战否?刿说,小惠不能遍及众人,民众是不会听从你的使唤的。庄公说,我以牺牲玉帛虔诚地告祭神明,而不改变旧礼,可以一战否?刿说,一时小信,不能感动神明,神不会赐福于你;庄公又说,对大小案件,我虽不能明察全部,但务必尽我全力弄清其情况而不含冤,如此可以交战了吧!曹刿对这个说法满意了,说,你能尽己之心,察狱之情,不使有枉,是忠于一端的行为,公既能忠于民心,民也必忠于你的心,这样可以与之一战。
分析这则故事,启示颇多。从领导角度去分析,最起码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正确的“道”,“上”要多方地、反复地听取下面意见得来的,庄公是听取了曹刿几翻议论后,对作战观作出最后取舍的;二是“上”要虚心地,不摆架子地听取下面的意见,尽管提意见者是一介小民,像曹刿那样;三是“上”也要善于集中,在多方听取意见后,该决断时要敢于拍板作决断。这一切,也就是孙武所说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的真谛的所在。
如何谋道,上下同意谋道,上下同欲谋道,这个思想已被一些企业家运用了。日本经营家大桥武夫就把兵法中“上下同欲”这个思想移花接木地用到他经营东洋精密公司上来,作为该公司的经营方针而获得成功。
作者:
紫龙
时间:
2003-7-8 18:14
很好哦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